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6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糠至甘澄┗辖傻墓福÷蟆⒏吡徽饬街止任镌诠诘氖展杭邸⑾奂鄱加晒俜街傅迹敌醒细竦墓苤拼胧愎唤衲杲徊盍恕!�
“20万元的利润还是少了点,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年的财政支出约为375万元,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韩纲摇了摇头,说道:“你看吧,等到下半年秋粮入库,上头肯定会安排咱们再出口一批谷物、大豆或玉米的(秋粮主要收获作物为玉米和大豆,一般很少有人连种两茬谷物),今年粮食出口要是不创造个35万元以上的收益,我看政务院不会放过你们。”
“呵呵,多半如你所说。”郑斌笑了笑,说道:“去年全年的财政赤字为107。8万元,财政部的聂大姐说了,今年不宜超过160万元。这是红线,超过了就是大家的失败,是工作中存在问题。年初的时候才刚从远东发回来了整整120万银元,从拉普拉塔搞回来的现金也有接近90万,再加上一些正在逐步变现的物资(财政部已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多次巡回拍卖会),按理说怎么着也能把这两年不到270万的窟窿给补上了吧……”
“但是今年的军费开支又大增了!”韩纲和郑斌相视摇头,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是啊,今年刚从远东回来了三千六百多名官兵,虽然这些人战斗技能较渣,其他方面也是一塌糊涂,但在陆军部的军籍上,这些人可是正儿八经的雇佣兵编制,每月维持费用不下三万元。若是开上前线(目前已经抵达圣菲开始作战了),这月维持费用飙上五万元也很正常,这一年下来就是60万!
而且,财政部得出的今年财政赤字160万的结论也是在去年的贸易数字上推算出来的,但随着西班牙和法兰西战事的逐渐白热化,东岸商品在法国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也每况愈下,再加上越来越高的关税,这利润也是越来越薄,因此今年西欧市场(主要是法国)的贸易收入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危机感十足政务院要求下属各部门深挖潜力,掀起出口创汇的**,然后再加大物资进口力度,以降低国内的物价涨幅。
其实,若是仅仅想支付这几千军队一年的维持费60万元,财政部也不是没有办法,无他,印钞票就是了嘛!毕竟你支付银元和支付钞票给他们,都一样会在国内造成通货膨胀,钱这东西说到底是一种支配商品的能力,是商品本位制的具体表现。你政府手里的商品数量本身并没有增加,但却已经提前印出了大量钞票,这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但银元和钞票不同。银元是国际硬通货,可以到国际市场上采购商品到国内来销售,比如:巴西的糖、烟草、皮革,中美洲的木材、可可、水果,北美的咸鱼、腌肉,旧大陆的红酒、高级皮毛等等。这些商品的输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的速度,使得货币购买力并没有出现骇人听闻的下降。
从去年开始,很多荷兰、葡萄牙、英格兰商人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从旧大陆贩卖东岸“零关税目录”上的各种物资到新大陆来,而支付这些货物的费用显然不可能用钞票。比如现在罗洽港内的那些船只就是这样,特别是那两艘来自英国的商船,就从新英格兰贩卖了数百吨的咸鱼、鱼干到东岸来,让年捕鱼量只有1800吨的东岸人喜出望外,而市场上的腌鱼价格也是应声而跌。东岸人为了这些咸鱼支付给他们的就是小麦,这些英格兰人将拉着小麦回到本国去贩卖,要知道如今英格兰也很缺粮。
而且,政务院在这两年为了应付财政危机而印发了大量银行承兑汇票,目前也差不多将进入兑付高峰期,国内对现金现银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大量出口换取白银在这时候已经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粮食作为东岸出口创汇的传统商品,自然也被上级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况且现在国内小麦和高粱的价格是定死了的,大量出口也不会造成市面上的波动。
明年出售给荷兰人和热那亚人的粮食数量还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递增10%,不过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随着牲畜种群的扩大、土壤质地的逐渐改善和播种面积的逐渐扩大,明年东岸的粮食产量应该会出现井喷式增长,预示着经济的全面复苏。(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
1648年3月5日,中雨。..
镇海造船厂的旧船坞内,刺耳的机床锯木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船坞两边的加工车间内,几十台木工机床一字排开,不断地将上头运过来的船材加工成各种尺寸的标准件。加工完的标准件再通过马拉货车拉到船坞内,由造船工人们进行装配。
此时船台上一字排开了五条大船,六百多名工人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奋战。他们在去年12月份时与大鱼河厂分享了奥斯曼帝国订购的十艘笛型船订单,每家厂五艘。镇海厂造的这五艘船再有一两个月水差不多就可以下水了,到时候还将进行一番海试从镇海港往布兰卡港运输一批物资。海试完毕没有问题后,这几艘船就将等到下半年七八月份,和海军护航船队一起出发前往地中海,去的时候还能顺便多拉点东西。
五艘笛型船的订单,让镇海厂从半停工的窘境一下子又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之中。拿了足足半年基本工资的工人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也不用工头、组长、班长、车间主任什么的强调劳动纪律了,一个个干得极其认真,没有丝毫偷懒的地方,而且手下的活也非常精细,这有力保障了这批船的质量。
他们实在是被没有订单的日子折磨怕了!自从造完几艘海军的补给船后,东岸共和国的三大造船企业就集体陷入了大萧条之中。国内人力紧张、很多水手被征调到了海军补给船上服役,因此南海运输公司也调整了投资计划事实上交通部也没钱往下拨从1646年10月起除了下了三艘笛型运输船的订单外,便再无任何新船建造计划。
南海运输公司没订单。海军也没有任何新舰计划。除了在46年下了一批补给船、医疗船什么的订单外。整个47年都没有新造任何一条船。按理说东岸正处于与西班牙战争期间。海军应当加大造船力度的,但无奈国内人力紧缺,有经验的水手更是紧缺,再加上一些财政方面的现实困难,因此海军在47年竟然也无任何新舰计划,所培养或招募到的一些水手都紧急补充了海战战损,因此即便新造了战舰出来,也无足够的水手去驾驭。那还不如不造呢!
三大船厂在默默完成了手头的订单后,将南海运输公司的三条船一分,便再无任何事情可做了。其间也许还接了一点船舶修理、蒸汽化改造之类的小活,但改变不了大势。到了47年2月底、3月初,完成了手头订单的三大船厂已经陷入到了彻底停工的状态!
其中,现代特种船舶厂的日子可能还好过一些。因为他们手头的捕鲸船、挖泥船、灯塔船、鱿钓船、移民专用船等都是专业性较强的船只,建造周期长、利润率高,因此短时间内还能撑一撑。而且他们的厂长韦华也比较有本事,竟然利用自己的关系从巴西抢来了两条风帆动力捕鲸船的订单,这让其他两家厂的管理层几乎瞪爆了眼珠子。
现代厂的日子还能混一混。但镇海厂、大鱼河厂的厂区内可就门可罗雀了。所有工人都垂头丧气,因为大家明白。没有订单就只能领基本工资:每个月五元这还是在政务院上调了国有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后的收入呢,以前更是只有可怜巴巴的四元钱在这个因为战争而货币超发、物价飞涨的年代,五元钱能干毛?
两家船厂的管理层也比较着急,厂里花十多年时间逐渐培养出来的大批产业工人每个月的收入直线下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搞得他们连在厂里大声说话的底气都有些不足。他们一边前往巴西,上门推销自己的船只,一边要么组织工人植树造林(都是栎树之类的船材)、要么组织工人们去修修码头和公路,多多少少让大伙赚一些辛苦钱补贴家用。
只是花费大代价培养出来的工人却去修路植树,这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而且这些大船厂陷入了萧条之中,给他们做配套的小厂更是经受了灭顶之灾。由国家投资的锚链厂、机器帆布厂、木材烘干厂还好说,毕竟他们家大业大,而且他们锚链、帆布、木材之类的产品也不光光是造船上面要用到,其他一些行业也会不时使用这些玩意儿,因此这两家厂虽然也开工不足,但还能勉强支撑下去。
不过那些私人投资的制桶作坊、制绳作坊、皮革作坊、铁匠作坊甚至一些船只内设装潢作坊就很困难了,他们完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员工收入大减,企业主陷入巨额亏损之中,他们这些小企业在整条造船产业链中资金实力最差、抗风险能力最弱,因此很多作坊在大萧条之中都引入了新的投资者或者干脆就是换了主人。原本的作坊式企业也在这场危机之中进行了兼并重组,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不过在没有新增订单的日子里,他们也只有依靠交通部下发的一些微薄的补贴苦熬日子罢了,真要实现全行业的复苏,还是需要三大船厂自己先接到生产任务再说。
就这样苦熬了整整一年后,47年下半年,从欧洲返回的贸易船队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奥斯曼帝国政府订购了十艘600吨级的笛型运输船,每条船合同造价4万元!这个消息如同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每一个造船工人的心里,大家立刻扔掉手头的修路植树工作,然后兴高采烈地返回了厂里,准备开工建造新船。
东方不亮西方亮,就该这样嘛!国内因为水手数量严重匮乏以及财政困难而停造了新船(现代厂的移民船还在继续建造),那么给外国人造船就成了大伙的唯一出路了!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