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8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笤傧氚旆ㄓ胪庋笊倘嗣巧烫福骋椎氐愣ㄔ诒鸬氖裁锤劭诰褪橇恕9愣敲绰さ暮0断撸度瞬偶柑醮芊馑昧怂泻0叮看蹬0桑�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郝尚久没有提,那就是有关租借香山县的事情,他觉得不是很好办,倒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颜面上的事情。
说起这个香山县呢,其实早就在东岸人的控制之下了。这个县不但有东岸人的台湾陆战营租借的一大块训练基地,同时也设立了一个物资转运仓库、一家部队医院和一个小型船舶修理机构,人员亦是不少,早就在东岸人的控制之中了。当地的知县一直也十分知趣,明白自己只是个橡皮图章的他非常配合,对于东岸人的各种要求从来没有拒绝,相当帮忙。
这次东岸人提出将香山县整体租借过来五十年,料想在当地应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对声音。唯一的障碍,应该就在惠国公李元皓这边了,他新近上位,执掌权柄还没多久呢,竟然就要“割地”,这对于他的威信可不是什么好事,因此郝尚久刚才就没有提这个事情。
不过,此事他不提,汤墨羽却不打算放过,直接又提醒了他一遍,要对租借香山县一事给出个明确说法出来。郝尚久拗不过,最后只能无奈地表示,租借一事还需从长计议,或许明面上不可,但香山县暗地里一应大小事务,“悉遵东朝之法”。
汤墨羽对这还是有些不满,不过也知道这大概是他们的极限了。他开的这四个条件,本来就是漫天要价的,且并不具备一定能让对方屈服的绝对性优势。人家李元皓也不是傻子,手底下自然也有能人为他参谋,知道东岸人所求的不过是广东地方太平,各实力之间互相平衡罢了。真要闹僵了的话,难道李元皓不会与福建郑经联合起来,将事情彻底搞大么?
郑经那头饿狼,只要许以潮州府这个厚利,肯定会直接背盟,与李元胤厮杀起来的,而这难道就是东岸人想看到的事情吗?要知道,福建可不像广东这样好干涉,郑氏集团从前明时代就自成一体,经过郑成功呕心沥血的经营之后,目前海陆军的规模都相当可观,且原本令人诟病不已的陆军战斗力也有所改观(此事尚存疑,因为没人证实过),东岸人在当地也没什么基础,更谈不上有人带路,因此郑氏其实并不怎么畏惧东岸人。而他们一旦决意进军潮州府,扩大地盘的话,东岸人拿什么来遏制他们?
因此,尽快平息局势,才是东岸人应该做的,而不是提一些非常苛刻的条件让惠国公一怒之下终止和谈,直接与郑经合作,那样事情可就复杂化了。
郝尚久当天下午就返回了广州城,与李元皓商议去了。而在他走后,汤墨羽少校也没有停留在海珠岛,而是坐船前往了珠江南岸,到佛山镇的军营里找到了蓝飞中校,与他进行了一番紧急磋商,内容同样是有关广东局势的。
蓝飞中校这个时候也已经得知了潮州那边的局势,知道福建郑氏对这里垂涎不已。而之前因为势单力薄的缘故,潮州总兵李元胤又和郑经勾勾搭搭的,甚至还暗地里结了盟。但这郑氏狼子野心,又岂是好想与的,李元胤与其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现在汤墨羽担心郑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把持不住,直接出兵潮州府这还是名正言顺的,以帮助盟友的名义将水彻底搅浑。
蓝飞也觉得郑氏这么做的理由很充分,故很快就同意了汤墨羽提出的尽快平息广东局势,让郑氏没有借口进兵的意见。当然了,光这一条还不够保险,还是得派人上门交涉,不然郑经这种人又焉会放弃嘴边的肥肉不吃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嘛。而这事,当然就要看海军和台湾银行的舰队给不给力了!对付郑氏这种海上起家的势力,还是这些最管用,虽然东岸人在远东的海军力量看起来还略有些单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广东调停(三)()
我已经尽量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这时看的人少最快一般要至少半小时后才会修改为正确的内容
用电脑看的没问题,用手机app看的自动订阅也没问题,只要没在我还没修改时点开章节就行。 X而一旦点开,错误的章节内容就下载了下来,进入到手机缓存了,这个时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机客户端仍然是错误内容,始终不会改变。
这个时候只有重新下载这个章节,如果不行的话就只有删除本书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小众书看的人少又猖獗,没办法,不这么做混不下去了,见谅。
*********************************************
两人吃饭的当口店里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过来和刘技术员打招呼,看得出来他在本地挺吃得开,人缘也不错。
“咦,这汤里还有香料?”周大河喝了一口汤后就惊讶地喊了出来。
“哦,那是桂皮。”刘技术员熟视无睹地说道,“不用这个的话羊肉腥味太重,很多人不习惯的。嗯,这香料是从香山堡那里运过来的,价格也不贵,一斤才卖一元二角。这一碗里也就用了两三克,不过才值半分钱而已,嘿!”
刘技术员是农技站的资深技术人员,每月工资六元五角,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发,半分钱在他眼里确实不算什么。
“香山堡?这是哪里?”周大河有些疑惑地问道。在他的记忆里,国中确实还没有一个叫什么香山堡的地方。
“嘿,小兄弟还真是一心读书,都没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啊。”刘技术员调侃了句,然后说道:“香山堡呢是上个月刚设立的新定居点,也是上个月才有第一批移民过去定居。不过呢,具体的城市建设在半年前就陆续开始了。具体位置就在鸭子湖出海口、镇海港对面那一片地区,唔,之前宣讲队在市集上讲过,《真理报》上也登载了。小兄弟,不是我说你啊,咱们衙门中人……呃……公务员可不能耳不聪目不明啊,这消息一定要灵通,《真理报》一定要订一份,懂不?”
“刘大哥肺腑之言,小弟谨记在心。”周大河感激地说道。确实,前阵子他在会计职业学校里只顾埋头学习,就连一些同学之间的宴饮都推却了,如今想来却是太过自闭了一些。当然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非这样基础只能说一般的他也不会在结业考试里一鸣惊人,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其实香山堡的事情并没有刘技术员说得那么简单,或者说这次执委会并不仅仅只设立了香山堡这一个新定居点,除了香山堡之外,还在鸭子湖地区设立了另外两个新定居点,香山堡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十一月初,1640年度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新移民安置点落户在鸭子湖出海口处,这座被命名为香山堡的定居点位于鸭子湖出海口、镇海港对面的后世北圣若泽地区。在这一批新移民(四百名明人、两百名法兰西人、一百名德意志人)抵达这里之前,这片布满肉桂树林的沙坝地区只有一些孤零零的海军炮台耸立在这里。
不过好在这里的城区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后来政务院派出了南非建筑队沿着海军炮台要塞附近建设了一座新城堡,将其与海军炮台融为了一体。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们是以采摘、种植肉桂香料为主,以种植、培养葡萄为辅(本地的沙坝地形特别适合种植葡萄),可能将来还会上一些葡萄酒厂之类的项目。无论是香料、葡萄还是葡萄酒,除了部分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外,大部分还是用于出口到邻近地区以换取外汇。
农闲时香山堡的农户们还可以种一些菜、养一些家禽,放养一些山羊。畜牧局配种中心的技术员们看中了这里的环境,还特地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配种站,今后还会将一些培养出来的东岸大角山羊及其后续试验品种交给农户们饲养,以观察每个品种的抗病害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基因遗传稳定性等特征,以更好地改良现有品种。
而在香山堡之前,鸭子湖地区也已经建立了另两个定居点。
十月初,八百名新移民(五百名明人、三百名法兰西人)被分配到了位于两湖运河(米林湖鸭子湖之间的原圣贡萨洛运河)北岸近鸭子湖处、佩洛塔斯河西岸的一处水源丰富处(后世巴西佩洛塔斯附近),开始在那里建设一个被命名为河口堡的新定居点。
这两年来,随着国内造船工业的腾飞,镇海港的工业发展也开始提速。截止1640年十月,该地常住人口已经正式突破四千人,整座城市内到处充斥着海军官兵、造船厂的产业工人及其家属,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座因海而生的城市。
不过工业发展了,该地的农业却一直都是依赖北方的平安县外运,这占用了宝贵的内河运输吨位。再加上镇海港还要承担北煤南运、西矿北进之类的转运船只的补给任务,物资缺口一直很大。因此,这次执委会干脆决定在其附近新建一个定居点,将为来往船只补给物资的重任接手过去。这个新定居点地理位置绝佳,南来北往的船只几乎都要经过这里,特别是在南方丘伊河南延伸段至东方港的运河开通后,这里就将成为东岸共和国国内运河网络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河口堡建成后,当地将以农牧业为主要经营活动之一,以充分利用附近丰富水系及湖泊资源,大力发展水稻、大豆和玉米种植业,同时放养牛羊。执委会乐观地估计,只需两年时间,镇海港附近区域可能就不再需要从北方远道转运补给品。
河口堡沿河还将修建一个码头,同时建立一个小型修船所,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维修及保养。这还不止,按照计划,明年由工商部牵头、第一机械厂与镇海造船厂还将各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在此建立一个内河小火轮厂,专门为国内内河航运建造小火轮,以及替现有的几十艘内河平底运输船进行蒸汽化改装。待这家船厂有些技术底子后,将来这里还将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