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鉴于南巴塔哥尼亚地区特殊的气候、贫瘠的土地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兴南河两岸的耕地所种植的作物也和本土大相径庭。按照南铁公司副总裁金科拉的建议,这些土地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玉米、高粱(耐旱、耐贫瘠、深根作物)、大豆、苜蓿、油菜、甜菜都可以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中的氮(也能增加少部分磷),大豆能增加土壤中的氮,油菜甜菜等能增加磷,这几类应当和谷物进行轮作,以确保土壤中的肥力不至于快速消散,导致土地越种越瘦,最后耗尽养分而重归荒漠化。

    除此之外,兴南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大概就是砖石水泥灌溉水渠的修建了,这些永固水渠能有效防止灌溉用水渗漏,上面再覆盖上木板的话,还能防止一些蒸发,绝对是此地必不可少的设施。

    “南铁公司在此开展了堪称史诗级的环境改造活动……”购买了南铁公司一千元债券的黎达彦想了想,决定为自己的这片纪实采访加点料,为南铁公司吹嘘一番:“这批新移民到来后,将在南铁公司的安排下,与此地近两千名旧定居者一起,沿兴南河两岸修建起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田间灌溉系统。区别于本土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兴南河一带主要采取的是细流沟灌,甚至在一些地区采用管道滴灌的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淡水的利用率,做到精量灌水、科学灌水。”

    当然,修建灌溉水渠是一项惊人的工程,凭兴南港周边这么些居民,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况且南铁公司财政紧张,允诺的二十五万元投资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拨下来呢,钱不下来,水渠所需的海量砖头、石块、石灰、水泥、木板从何而来?退一万步说,即便这些材料都很齐全,那么兴南港码头还有大量基建项目需要完成,更别提目前已经开始动工的两洋铁路,这更是一个吸引劳动力的巨大深坑。

    因此,要想完成这些基建工程,还是得靠南铁护路队官兵们的努力,即看他们能从拉普拉塔地区捕获多少克兰迪奴工回来。另外也得看南非那里,目前常开胜统率的南非地方军队已经在高达堡设立了剿匪司令部,准备出动大军到小卡鲁高原上“剿匪”,以捕获更多的黑人奴隶送到南巴塔哥尼亚地区,供南铁公司驱使——这件事,可是陆军部的几位元老们一致打招呼才得以促成的。

    不过,难道水利设施不行就能难倒我们智慧勤劳的明人移民么?这些明人移民在定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对分配给自己土地的改造过程,他们起早贪黑,跑很远的路到河床内去挖松软肥沃的淤泥(近处的河床淤泥已被先来者挖了七七八八),然后再挑回自家地里,主动性比那些意大利、立窝尼亚定居者们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在搬运淤泥肥田的同时,他们还沿着兴南公路去寻找水草丰美的沙洲地区,从那里割了大捆大捆的干草回来。而为了弄到这些干草,他们往往要在沙漠边缘行走好几天,克服饥渴交加的困难,带回牲畜急需的饲料。而在惊心照料下,分配给他们的安达卢西亚黑牛很快就从瘦骨嶙峋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据黎达彦观察,明人饲养的牲畜虽然喂养时间短,但往往比那些相对自由散漫的意大利移民饲养的要好,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让那些欧洲移民们看了面红耳赤,干日常农活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再多偷懒了。

    毫无疑问,这批来自大明山东的“殖民者”们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是很失望的。但他们没有绝望,而是凭借自己的满腔热忱,准备一点点将这片荒凉的土地建设成美丽的荒漠绿洲。

    “南铁公司在此开展了堪称史诗级的环境改造活动……”购买了南铁公司一千元债券的黎达彦想了想,决定为自己的这片纪实采访加点料,为南铁公司吹嘘一番:“这批新移民到来后,将在南铁公司的安排下,与此地近两千名旧定居者一起,沿兴南河两岸修建起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田间灌溉系统。区别于本土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兴南河一带主要采取的是细流沟灌,甚至在一些地区采用管道滴灌的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淡水的利用率,做到精量灌水、科学灌水。”

    当然,修建灌溉水渠是一项惊人的工程,凭兴南港周边这么些居民,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况且南铁公司财政紧张,允诺的二十五万元投资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拨下来呢,钱不下来,水渠所需的海量砖头、石块、石灰、水泥、木板从何而来?退一万步说,即便这些材料都很齐全,那么兴南港码头还有大量基建项目需要完成,更别提目前已经开始动工的两洋铁路,这更是一个吸引劳动力的巨大深坑。

    因此,要想完成这些基建工程,还是得靠南铁护路队官兵们的努力,即看他们能从拉普拉塔地区捕获多少克兰迪奴工回来。另外也得看南非那里,目前常开胜统率的南非地方军队已经在高达堡设立了剿匪司令部,准备出动大军到小卡鲁高原上“剿匪”,以捕获更多的黑人奴隶送到南巴塔哥尼亚地区,供南铁公司驱使——这件事,可是陆军部的几位元老们一致打招呼才得以促成的。

    不过,难道水利设施不行就能难倒我们智慧勤劳的明人移民么?这些明人移民在定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对分配给自己土地的改造过程,他们起早贪黑,跑很远的路到河床内去挖松软肥沃的淤泥(近处的河床淤泥已被先来者挖了七七八八),然后再挑回自家地里,主动性比那些意大利、立窝尼亚定居者们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在搬运淤泥肥田的同时,他们还沿着兴南公路去寻找水草丰美的沙洲地区,从那里割了大捆大捆的干草回来。而为了弄到这些干草,他们往往要在沙漠边缘行走好几天,克服饥渴交加的困难,带回牲畜急需的饲料。而在惊心照料下,分配给他们的安达卢西亚黑牛很快就从瘦骨嶙峋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而在惊心照料下,分配给他们的安达卢西亚黑牛很快就从瘦骨嶙峋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而在惊心照料下,分配给他们的安达卢西亚黑牛很快就从瘦骨嶙峋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大赢家(七)() 
1650年4月12日,几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炮艇缓缓停靠在慈溪江边。四百余名从湖广地区“交流”过来的顺军官兵迅速被过来接人的张光翠带走,在他走后,从田螺堡回来置办军械的蔡华泽神情复杂地看了一眼这些带着襄阳口音的士兵,仿佛想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也是当年闯王在襄阳创立五营军制,并设官治理地方的时候参的军,如今一晃七八年过去了,还能在鄞县这个千里之外的地方再度听到久违的乡音,不由得不令他感慨万分。

    蔡华泽如今在大顺军中的地位相当微妙,直白点说就是在刘国昌得手下颇受排挤。虽然部下最先接受东岸人的军事训练、换装最早、火器化程度最高,但与东岸人过于亲密的他依旧受到了刘国昌、刘世俊等人的猜忌。就连那年轻一些的将领诸如袁保、张光翠、张景春也对他带着一种隐隐的疏远,令他郁闷不已。

    “听闻郭帅已经升任中营右果毅将军,老子大不了不在这混回去投奔郭帅。若这条也不好实现的话,那老子干脆投了东岸人算球!省得再受刘国昌这些左营龟孙子的闲气,左不过是个副制将军,神气个球!老子和莫大帅、茅总指挥、邵大帅都一起吃过酒席,你们算个什么东西!哼哼!”蔡华泽心里忌恨刚才张光翠对他的冷淡态度,故而暗自气恼一番后,便懒得和他们同路了,径直朝自己设在城外的落脚点而去。送到东岸人这里修理的一百多枝火枪已经存放在那里了,此外还有火药、铅子、弓箭、皮甲等器具,通通打包带回去发放给士兵们。刘司令刚才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等过几天又一支从山东南下的部队抵达这里后,便可以全师西进,到绍兴府去寻找清军主力决战。

    而就在蔡华泽嘀嘀咕咕往回赶的时候,鄞县城中的府衙内,刘海洋正在快速处理着公务:如何安排军屯事宜。由于东岸人是外来者,前阵子又扫荡了大批地方上的伪清官吏,因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任何支持者,这从县衙、府衙里的吏员们一逃而空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积年的胥吏,本就是地方大族,在东岸人想要均他们田地的情况下,自然是不肯为他们效力了。而且不光不会为东岸人效力,若有机会,他们还会向清廷告密,甚至组织团练反咬东岸人一口。

    因此,要想在宁波府内站稳脚跟,还是得靠自己带来的部队。比如这次给孙守正部一千五百名如皋兵,以及丁维岳部三千余名来自德州的官兵分地,就是一件稳固人心之举。而在地方上的土地基本都已被豪族兼并掉的情况下,想要有足够的土地分给仆从军士卒们,还是得拿既得利益者开刀。除此之外,挑动原本贫农佃户与主家之间的关系,在他们之间制造出阶级矛盾,并将主家的良田分给紧跟东岸人的无产阶级佃户,就成了东岸人在此地获得有限支持的唯一途径了。

    至于说讨好大户们,那是想都不要想,根本没有可能。人家表面上和你虚以逶迤,暗地里却向清廷告密,然后再拉拢分化腐蚀你手下的部队,有一百种方法玩死你。因此啊,刘海洋觉得还是按照邵树德制定的方法来,不和你玩虚的,不和你斗智,咱就是扬长避短、以力压人,消灭老的既得利益阶层,再新创造出一个比较听话的新既得利益阶层,这样统治就稳固多了。

    不过这样搞的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东岸人在士绅当中臭了名声(貌似名声本就已经臭不可闻了),再也得不到士绅阶层的支持(事实上也没什么支持),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硬生生破开局面,然后花时间培养自己的嫡系力量。邵树德在登州的分地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