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论语注释-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如此,这一章仍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
在尧帝告诫舜帝的话中,有“允执其中”的话。所谓允执其中,也就是忠实地坚持中庸之道。《尚书·大禹谟》有著名的几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就是允执其中。这几句话说明了为什么要允执其中的道理:因为“人心惟危”,人的思想、欲望是非常危险的,而调整人的思想,中和人的欲望的“道心“又是非常微妙的。所以,要用“道心”去调节“人心”,就得“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精心一意地,忠实地坚持中庸,坚守公平,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心不作乱,天下享太平。否则,就会出现尧帝所指出的那种情况:“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天下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即便是天赐的禄位也是保不住的。正是从古圣贤的这种思想出发,孔子才一再强调“中庸其至矣乎!”把中庸之道作为儒学的最高道德加以提倡。
当商汤王向上天祷告时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也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意思都是一样:如果物犯了什么错误,那责任在我,与部下或天下的百姓无关;如果部下或天下的百姓犯了错误,那责任都全在于我,怪我领导得不好,所以,我应该承担领导责任。这可真是高风亮节的政治领导人品德,与后世那些“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的政治野心家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莫说做高级的政治领导人,就是做一个单位的领导、一个部门的主管,也应该有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尤其是在改革探索的时代,犯错误是难免的。领导承担责任,不过是“乌纱帽”不保而已,把错误的责任归咎于中层干部甚至普通群众,那就不仅难保不失官位,而且还肯定会失去人心。其实,丢官事小,失节事大。当领导人的,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拿出古代先贤的勇气来,树立起值得群众尊重、信赖的风范。这样的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你丢掉了官位却会得到更多更可贵的东西哩。
本章后面三段文字都是说的周代政治,这些做法和思想,在《论语》的前十九篇其实都已有所体现。所以,实际上也是孔子的思想、儒家政治的思想。其中说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在2O世纪7O年代的批孔运动中也被列为孔子作为“复辟狂”的一条罪证,当然是属于牵强附会,“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了。这也是有必要在今天力。以澄清的问题罢。
尊五美,屏四恶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①,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②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③之吝谓之有司④。”①屏:屏除,除去。②慢令致朝:慢令,命令松懈;致期,限期紧迫。③出纳:出和纳(入)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同,这里偏指出,而没有入的意思。④有司:古代管事者的称呼,职务卑微,自当拘谨,这里用来代指小气。
【注释】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①,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②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③之吝谓之有司④。”①屏:屏除,除去。②慢令致朝:慢令,命令松懈;致期,限期紧迫。③出纳:出和纳(入)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同,这里偏指出,而没有入的意思。④有司:古代管事者的称呼,职务卑微,自当拘谨,这里用来代指小气。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做就可以从政了呢?”孔子说:“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于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问:“什么叫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孔子说:“借人民能够得利的事情而使他们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老百姓的时候去役使,谁会怨恨呢?想得仁便得到了仁,又有什么贪心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从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日不邪视,庄重地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加以教育而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申诚而督查成绩叫做暴;政令松懈而限期紧迫叫做贼;用给人东西作比,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读解】
尊五美,除四恶。
不仅对于从政,就是对于平常做人也是有好处的。
所谓“身在公门好修行。”这其实就蕴含了“惠而不费”的意思在内。政府的一项好政策出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需要耗费政府的财力和物力,这样的事情的确是有的。比如说“为市民办实事”的问题,很多实事,其实就在于当政者想不想得到,而不在于需要什么耗费的问题。这种“惠而不费”,在个人生活中也是有的,所谓“助人为乐”,其实,严格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就是一个“惠而不费”的问题。帮帮朋友的忙,替人带带东西,捎捎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无损的事情,不是“惠而不费”又是什么呢?真要惠而“有”费,把自己的工资送人家,别人还不见得会接受呢。所以,应该大力提倡的不是“惠而不费”的风尚。无论在不在“公门”,这种风尚都是可以身体力行的。
“劳而不怨”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难,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所以,做一个领导人能让人任劳任怨是很不简单的。尤其是做一个基层领导,能使手下人都高高兴兴地工作,任劳任怨,那可真得要有两下子。当然,做高级领导人而能够让全国人民都任劳任怨,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说“惠而不费”、“劳而不怨”都还侧重于领导水平的方面,那么,“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却涉及到领导者个人修养和素质了。“欲而不贪”是说要有欲望但不要贪婪。以我们这个时代而论,“君于爱财,取之有道。”该拿的钱还是要拿的,但不能贪污受贿,利用职权谋私利。“泰而不骄”是说既要保持不忧不惧的心态,心平气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矜己傲物,装模做样,色厉内荏,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至于“威而不猛”,则是说一个人既要有威严,要让人畏服,但又不能给人以凶猛可怕的印象。有了这种印象,人家一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你还怎么去领导他呢?
五美有了,领导者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相应地,还要去掉一些坏毛病,这就是“四恶”的问题了。
一恶“不教而杀”。所谓“杀”,照我们的理解,倒不一定真要动刀子,判死刑,而是说处罚惩戒。对于部下也好,对于民众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导而只知一味惩处,那这领导是绝对做不长的了。莫说做领导,就是做家长,“不教而杀”,或者说不教而惩罚,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为伙人的。所以,这是一个领导者应绝对屏除的毛病。
二恶“不戒视成”。事先不告诫,不指导而只管要部下做出点绩来给你看,这是一个粗暴的领导者形象。人家不给你完成成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三恶“慢令致期”。领导者自己要求不严格,却又要求人家如期完成任务,这是贼害人家,不是一个好干部应有的作风。
四恶“出纳之吝”。做领导人一定要大人大量,有魄力,如断,切忌像个小管家小管帐一样,小气吝啬,成不了大事。
五美有了,四恶除了,从政做官也就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了。
儒学的政治学的确是实用的政治学,仅从本章,我们也可见一斑了。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知道命运,就不能够做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不识别言语,就不能够识别人。”
【读解】
这一章是《论语》全篇的总结。孔门的学说最后落脚到命、礼、言三个支点上,说到底,还是立身处世的学说。关于“命”的问题,在《为政》篇里,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在《季氏》篇里,孔子说“君子有三畏”,其中第一畏便是“畏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孔子所说的命,按照我们的理解,既指宇宙的自然规律,也指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规律,最后,还包括个人由于所处环境和时代趋势而造成的命运、归宿。所以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没有自知之明,你怎么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