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而来的曙光-第6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边防警察部门的建立,出入境人员首先要到入境处进行申报,然后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发给一份“出入境特别通行证”,由于照片始终是现阶段无法跨越的难题,因此每个领取特别通行证的人都同时发给一个小竹牌,竹牌上用激光雕刻机雕刻有这人的面孔素描和指纹——这种技术别说是本时空,即便是旧时空越南战争时期也是没办法进行复制的。

    “通行证没问题,竹牌呢?”检查员说着冲着陆战队员问了一句,李喜珏一听要看竹牌,忙不迭地就把竹牌从脖子上取了下来递进去。他身后是十多个排队的人,都在等着通过审核然后进城。检查员对比了一下素描和本人的面相,点了点头,“没问题,可以进去了,祝您一天愉快。”

    李喜珏连忙边点头边收拾起自己的通行证和竹牌,从陆战队员手指的方向进了城。他不是第一次来东方港,但是元老区却还是头一次,他身上带着一份文书,这次李喜珏身负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这任务让他从东方港的城门起就开始有些呼吸急促起来。

    “李先生请坐。”办公室里负责接待的曹湘让李喜珏坐在木制沙发上,打开了他带来的文书。曹湘穿着一身白底蓝花的旗袍——虽然说元老众绝大多数都很厌恶后金,但是清朝的旗袍这东西倒是很适合东方女性,几乎能够把女性体形的曲线完美地展示出来。李喜珏现在就有着这个尴尬,他不是没有见过女人的,更是有妻有妾的,按理说不至于现在这种满头大汗呼吸更加急促的情形,尤其是下面的小朋友蠢蠢欲动的趋势让他满脸通红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远不远鬼敌球所孤艘吉我

    “李先生很热吗?”曹湘说着递过一把折扇,李喜珏欠着身子接过扇子连忙打开来对着自己呼啦呼啦扇了起来。

    话说李喜珏今天穿得也挺厚实,一身绸布长衫,脚蹬一双东方港产的布鞋,上面也是一条东方港服装厂生产的白色布裤,“今天温度还真不低呢,”曹湘一边看着文书一边瞟了一眼挂在墙上又粗又大的温度计,上面的刻度豁然显示温度已经到达摄氏二十八度,温度计下方还刻着一排字“元老院科学院监制”。

    元老院科学院是元老院到达安允之时就已经确定要建设的几大部门之一,和军工委一样属于复制旧时空“高新科技”的主要部门。与军工委主要负责军事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同,科学院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带来的资料复制出民用的“高科技产品”给东方港的生产部门以及作为民用产品开发。

    科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是刘业强,刘业强在穿越前是国字头的某研究院研究人员。但是他自从研究院后基本上就被冷藏了,至于原因他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六七年在研究员里坐着冷板凳,研究立项什么的一概被驳回。年轻人的性子就是想要做大事,他当年刻苦学习考入国家最高学府可不是在研究员里混吃等死的——更何况这工资还真不太够糊口。

    他在偶然的浏览科技资料时发现了穿越召集帖,于是乎本着“揭穿骗局”的想法,刘业强坐车来到了当时的训练营。但是当他看到那个虫洞和堆积如山的金银就傻了眼了,第一反应就是向执委会申请研究这个虫洞——这个不用想就直接被执委会驳回了,他毫不气馁,连忙电话打回研究院,想要通过研究院的力量“获取”这个虫洞进行分析研究。不过他的野望自然而然地就被从直系领导到最高领导直接驳回,最高领导认为他因为被冷藏太久已经精神分裂了他离开研究院在家停薪留职一段时间“想通了再打电话”。

    上帝关上你的门的同时往往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刘业强在两次碰壁顺带着丢了工作之后却发现了新大陆——这是真的新大陆,一个新的、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没有高新科技的新世界。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执委会也跟他阐述过元老院在新世界的发展思路,通过现代高科技甚至是十七到十九世纪的科技,加上旧时空的生产理念、标准化、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去创建一个新国家新势力,然后用这样的力量去拥有全球。这样的理念和他几乎不谋而合。回想起在研究院里默默无闻的工作,如同一只不起眼的蚂蚁一般六七年的辛劳工作,没有升职没有加薪,一年的工资还不够所在地一平米的房价,他甚至不知道还要这样混多久才能买得起一间厕所,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作出了他人生中最的决定——参与穿越。

    穿越后的他带领着元老院科学院的元老们在各个部门的需求下进行民用科学方面的复制,虽然说有个别元老认为这种“复制”未免太简单,纯粹就是抄袭旧时空的科技,但是用本时空饱含杂质的工业材料和化学原料去还原旧时空的科技绝对不是容易事,光说这个温度计,就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产品,相比较起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这些产品,现在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更像是一个略小的挂钟,上面的刻度是成半圆分部在盘面上,上面有一个指针指向二十八度的位置。和其他温度计比较,这种指针式温度计的生产和对材质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它是根据金属热胀冷缩效果不同来工作的,里面是由铜和铁铆接在一起的双金属片,铜在左铁在右,由于铜的热胀冷缩效果远比铁明显,因此当温度升高的时候,铜片会牵引铁片向右弯曲,反之就会牵引铁片向左弯曲,指针就会根据双金属片的带动指向不同的温度刻度。这种温度计的生产难度相对较低,并且生产材料无论是铜还是铁,都是东方港自己可以的产品,因此已经开始投入大批量生产,将要投入到东方港各个部门和各大办公室甚至元老的家中。

    <;>;

第五百二十二章 送信的李喜珏 2() 
让刘业强更加头疼的是现在各个部门强烈需求的时间计量工具——钟表,不过钟表需要的零部件要求可谓高得让现在的东方港根本没有可以达到的希望。m手打首发】{看请到:}2e6f742e6f%6如果使用那些精密的加工设备和旧世界带来的材料也许能够制造一两个的样子,但是如果用来量产不仅加工设备不足,材料更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门槛,换句话说,至少在三年之内想要用东方港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对钟表进行量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刘业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途径,动用元老院穿越前采购的石英表石英钟储备。这些旧时空大批量采购的廉价计时器机芯可谓是物美价廉,这些通过石英振荡进行计时的石英机芯随着更加精密的电波表的普及已经被基本上慢慢退出市场。但是这些一天最多可能差出半分钟左右的石英机芯在本时空是绝对的,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人能够造出这种精密机芯来。

    元老院在计时方面的主要途径就只剩下了通过太阳的高度来计时以及东风上的航海钟,原本在穿越前科技部曾经要求采购一台或者几台机械式的航海钟,但是由于在旧时空科技发展迅速,走时较为精准的石英天文钟早就已经大规模取代了机械式航海钟,以至于市面上机械式航海钟要不就是被放进了博物馆,或者就是作为收藏者用以炫耀的藏品,能够使用的机械式航海钟基本上已经找寻不到了。于是乎采购部门最后也只能采购了十台石英航海钟,现在刘业强看着这些石英航海钟也是没有办法。短期内仿制肯定是没戏的,而机械式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也只能选择一支船队一台航海钟的配置了。

    当然,元老院科学院的主要工作不是钟表温度计就可以算完的,他们还有更的工作——电动机。虽然说现阶段元老院统治范围内电气化的步伐别说是展开了,就连脚指头都没怎么开始动。现在的主要电气化都是运用在各个部门生产上,而不是在生活上,就连水塔里的自来水都是靠的蒸汽抽水机抽上去的,相比起来蒸汽机的运用率远比电力要多。更何况生产中主要使用的都还是近乎原始的电动机驱动,而这些电动机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旧时空带来的储备,本时空生产的电动机效率不高,又容易坏,工业部门更愿意采用本时空生产的中小型蒸汽机来作为原动机使用。因此现在放眼东方港的生产区,到处都是黑色的烟柱在升腾,就连元老区里的元老们都在抱怨每天在生产中被煤烟熏,回到元老区也还是一样要被煤烟熏,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子如果没有及时收,保不齐也要落一层煤灰。

    不过现在曹湘倒是不用考虑这个事情她觉得不满意的是东方港内的电话通讯问题,东方港的通讯是个老大难,一开始元老们都是有进行互相通讯的。但是随着工作的大规模展开,采购来仅有的两台基站被安置在东方港城内与邦克山山顶之后,就不再有基站设备,这么一来,最大范围内也只能保证三十公里范围内的通讯而已,尽管袁振力声称在两百米左右的高度曾经收到过四十公里左右的信,但是谁也不能跑到两百米的空中去打电话,所以三十公里内基本上已经是通讯的极限了。随着占城港的重建工作与即将投入的南扩军事行动,通讯势必要成为非常让人恼火的拦路虎。在现代化信息化世界生活的元老们肯定无法适应那种要让人快马加鞭几十里把信送过来然后又重复一次快马加鞭几十里送回去的缓慢低效信息传输能力,因此双方不说要开通网络传输通道,至不济也要保证电话或者电报畅通。

    现在无线电的门槛虽然已经被科学院攻克,但是这些外形粗狂的无线电台动则一两米长半米多高,还要长度简直吓人的收发天线。由于现阶段通讯距离并不算太远,因此使用的主要是短波电台,可是短波受到地表介质影响太大,在陆地上只能传播几十公里的样子,但是在海上却能够理论上传输一千公里左右,这让一众科学院元老们为之兴奋不已。不过现在这些短波电台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