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而来的曙光-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抛到市面上,短时间里就能瘫痪掉东方港的货币金融体系。到了那个时候,东方港就必然只能被迫使用白银来作为货币进行交易,这样一来就能轻松地把东方港的白银洗劫出来,缺乏了白银购买力的东方港必然就会因为资金缺乏而出现问题。把占城港让给中国人也是计划的一部分,以他们了解到的中国人近乎偏执的强迫症状来看,他们定然会要把这刚刚到手的占城港建设得和东方港一样好。到了那时候用安南人的名义来摘桃子就可以了,等中国人给自己做嫁衣,自己坐享其成即可。不需要费什么劲,还可以消耗中国人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何乐而不为?

    “反正占城港此时在贵军手中也无法创造什么利益,如果是想和中国人做生意的话,在文山港也是一样可以做的嘛。”参谋不耐烦地望着阮明方说道,“而且文山港不同于占城港,交通便利,你们可以把走私的商品地运往其他各处换取银子啊。”

    阮明方犹豫着,他知道迈德诺人是出了名的无利不起早,就连和迈德诺人关系较好的亚宁人有时候也会挤兑迈德诺人,“如果你给了一个迈德诺商人一根头发的利益,那么你很快就能听到他们在心里打算盘的声音。”眼下虽然他不知道迈德诺人的计划是什么,但是可想而知必定是给安南人挖了坑等着他们往里面跳。

    他倒是没有猜错,迈德诺人的确正在刨坑。原本根据协议,如果安南官员能够协助攻击东方港,那么迈德诺方将十五万两银子给安南作为军费开支。他们没想到安南官员竟然执行得如此彻底,能够调动军队,甚至于直接推翻了皇帝,这一招把迈德诺人搞得措手不及,不得不连夜派出军队星夜兼程赶往顺化抢夺皇帝的金库。但是安南的**狠狠地抽了迈德诺人一记耳光,原本应该堆满银锭的金库里连一个铜子都没留下,这些迈德诺人羊肉没吃到,惹得一身骚,现在全安南都知道了是迈德诺人密谋推翻了阮福源政权。最让人恼火的是,金库里一个铜子都没拿到不说,迈德诺还要十五万两银子出来倒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让迈德诺的高层非常不爽。

    为此迈德诺人偷偷修改了协议中的一些条款,他们把原本运到文山港用意装备安南军队的武器装备折价卖给安南军队,这样就成功地抵消掉了其中的六万多两白银的开支,至于其他的钱,反正协议也没说什么时候给,慢慢耗就是了。

    黎氏后人一上皇位,就任命了新安南的左右相。左相还是阮福源时期的左相,而右相则彻头彻尾是个迈德诺人。由于以前的右相一系官僚和左相一系官僚不对付,自从左相一系通过禁军叛乱赶走了阮福源后就丝毫没有停歇地开始血洗顺化的官僚系统,因此官僚系统此时空出了不少的位置。原本左相还打算把自己的人都安插进去,谁知道新皇帝大手一挥,把几个迈德诺人给安排了官位,这让左相觉得自己彻底被欺骗了,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扯旗造反都造出来了,他根本就不可能再转投阮福源,只好跟着新皇帝一条路走到黑了。

    新右相一上台,二话不说就代替皇帝拟了几份圣旨,例如阮明方正在面对的在文山港集结兵力,另外从兵力最强的三十万南岸军中抽掉一万六千人的精兵和四万四千人的辅兵直接东进,在占城港地界外停下来,等候攻击指令。这样就能够时刻给东方港的中国人带来压力,保持迈德诺人在阴谋上的主动地位,逼得他们不得不投入资金建设占城港,尽早让占城港投入使用。

    这个计划受到了左相和官僚们的一直反对,南岸军是南安南军队里绝对的中坚力量,这支军队称三十万人,但是由于其中吃空饷严重,能够作战的战兵不过区区五万人,剩下十六万左右不能投入战斗只能辅助的辅兵,眼下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右相草拟的圣旨这么一闹腾,南岸军里根本就剩不下多少军队,如果遇上了北逆突然袭击,怕是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结远科仇方方酷秘不闹故最

第三百一十九章 见风使舵赵喜敏() 
南岸军的安南军队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实力,之所以一直以来能够震慑北朝而迫使北朝和他们隔江而治,仅仅只是因为北朝的军队跟他们一样烂。南北安南虽然都是称自己才是安南正统,但是在军队**上倒是真正属于安南正统来着。北朝军队至今还能有战斗力,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有着武朝一直以来的支援和帮助,这才看起来还占据一点上风。不过进攻这种事情,往往要超过对方力量三倍以上才能进行,更不要说此时还要渡江,因此双方谁也不愿意发起进攻。

    界河南岸的军队虽然统称南岸军,但是事实上分属三股势力,分别是赵喜敏军团、阮伟军团和伊藤军团。这三个军团虽然名义上都是安南军队,但是事实上都是各行其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三方除了会争抢不知道多久才会来一次的军饷外,还要争抢理想的驻扎地,种粮食的田地,光是能够在界镇里立足,三方就曾经在界镇外打过一场群架,最后虽然伊藤军团占了上风,但是却被赵喜敏的军队抢先冲了进去占据了城池还关闭了城门,因此就变成了赵喜敏军团在界镇内,阮伟军团在界镇南十里,伊藤军团在界镇东十二里驻扎。

    赵喜敏祖上是武国人,他的祖先在武国嘉靖年间从安允占城定居,但随后又被占族人抢夺了家产,被驱赶文山港,从那之后就定居文山港。赵喜敏十四岁时被抓壮丁文山港厢军中从军,但是由于他在家中时曾经读过私塾,后来又在军中得到了锻炼,因此参加武状元选拔,成武状元。随后又追随大将阮福源南征北战,不久后就成阮福源手下一名大将,随后在阮福源宣布立国之后,就成了南安南的一支劲旅。阮福源一直不放心南北安南的界河,生怕有一天北安南会突然进犯,强渡界河攻入南安南,因此将自己比较放心的两支劲旅安排到了界镇区域进行驻扎。除了赵喜敏军团外,还有就是伊藤军团。

    伊藤军团的总指挥叫做伊藤宅三,伊藤宅三是个实实在在的日本人,他的祖先是跟着数千日裔迈德诺洋教叛军一起出逃的。早年迈德诺人曾经试图占领日本,没有能够成功,随后改变方针,由强攻改渗透,通过传教的方式让日本民众信奉迈德诺的“洋教”。但是他们没想到日本人往往都是脑袋里一根筋,一旦信奉了“真理”之后就要真理而战,因此佛教和洋教双方开始发生大规模的争端。争端逐渐升级,到了最后变成了针对信奉佛教的幕府进行的一揆。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秀忠采用了最严酷的镇压,使得洋教一揆众损失惨重,走投无路下迈德诺人只好出动运输船只把这些信众运出来,最后几经辗转,这些信众们最终被安置在了安南的几个大型沿海城市旁。几十年下来,这些信众的后裔在此繁衍,逐渐成安南国内一股比较大的外来民族。

    伊藤宅三就是这些日本人的后裔,此时的他能说三种语言,日语,安南语和武朝官话,尽管日语因为常年不用而已经开始有些荒废,但是丝毫不会改变他作为一个日本人的脑子一根筋。

    伊藤宅三作为一个武士,宣示效忠当时还是安南大将的阮福源,由于日本人在战斗中从来不偷奸耍滑,因此日籍安南兵的战斗力要远远高于安南本国的军队。伊藤宅三就是靠着在战场上的勇猛一跃成阮福源的手下大将,和赵喜敏一样,随着阮福源南安南国的立国,他也成安南国的一支力量。

    相比起其他的军队,阮福源对于伊藤宅三的信任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将领,至少伊藤宅三从来就没有不服从他命令的举动,就连当时赵喜敏占领界镇后伊藤军团准备直接进攻界镇血洗赵喜敏军团的计划也是因阮福源一句劝解就取消了。

    最后一个阮伟军团就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了,阮伟是占城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占族人,早年因为祖辈参与占族叛乱兵败被俘从而被押送到顺化,随后又被迫迁徙到更内陆的区域。但是他却找准了机会,参加了安南军队,再后来他所在的军队就参与了镇压多场占族叛乱。阮伟因为心狠手黑,又敢于耍各种诡计,更让士兵害怕的是他从来意军队的伤亡率,属于那种“你不要跟我说过程,我只要结果”的黑心将领。在士兵们用生命浴血奋战之后,他每次都能够洋洋自得地宣称自己的军团伤亡率最大,需要抚恤和补充。因为他的军团从来就是伤亡最大的,阮福源不知道原因,一直认为阮伟军团是最善战的军团,因此也一直都比较看重他的军队,兵员补给和抚恤从来就没有少过他的。至于抚恤的银子能够落到死者家属手中的往往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多余的就全部被他贪污。

    这三支军团虽然统称南岸军,可是从来就没有和睦相处过,往往相互指责,收获粮食时抢收对方的粮食的事情时有发生,军团之间经常会发生械斗,每次死个二三十人都不算回事。

    这次由右相起草的诏书投送颇费了传旨太监的一番脑筋。新皇帝新右相不知道南岸军中的这些事情,但是这些太监知道啊,要从南岸军中抽掉这么大一支兵力出去对中国作战,随便三股势力中的那一股有反对意见,也抽不出一兵一卒啊。最终传旨太监也只能选择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到了界镇,把圣旨送到了赵喜敏手里。

    赵喜敏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魁梧,双目有神,一双硕大的拳头称是能直接打死人,一头长发已经全部变白,盘在头顶用簪子固定着,再用头巾包裹。此时赵喜敏正莫名其妙地跪在地上望着面前这个负责传旨的太监,太监也知道这个称能生啖人肉的猛将此时正紧紧盯着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只好机械地读着手中的圣旨,“特从南岸军中抽调精兵一万六千人,辅兵四万四千人,向东开进,前往占城港,解救我安南民众于水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