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公子接着说:“对了,刚刚居然忘记点酒,小二,请问你们这里还有些什么好喝的酒没有呢?”
小二迫不及待的说:“说到酒的话,我觉得各位可以尝尝我们这里的孝感米酒,这可是我们这里传统的风味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价格低廉,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蜂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对了,这里还有个我们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孝感米酒的传奇故事,年轻时候的宋太祖赵匡胤,因为不满后汉的昏君刘承佑终日沉溺御妓,不理朝政而砸了御勾栏,大闹了御花园,触怒了刘承佑,从此亡命天涯。一日晚间,赵匡胤流落到到孝感县此时辖属德安府城西门西湖酒馆。这店掌柜姓董名环,本董永第三十世嫡孙,知道了他的遭遇,好生款待,并向赵匡胤推荐自己的米酒。平生好酒如命的赵匡胤,此时不觉大笑——我不就是为酒而来的吗?怎么就忘了呢?看我这饿的,就来两碗米酒试试。赵匡胤一见这米酒,霎时惊得两眼瞪得发直:只见碗内饭粒发胀,粘结相连,浮于碗面。中间空凹处,清亮见底,可见倒影的烛光,似稀粥又不同于稀粥。其汤汁晶莹,酒香浓烈,迎面扑鼻而来,益发诱人口水欲滴(古时米酒可不是现今兑水的米酒)。赵匡胤端起来慢慢地呷了一大口,深感味道清冽甘甜,酒性平和,口感甚佳。令人生津止渴,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不觉失声叹道:这哪里是酒?简直是玉液琼浆啊!好!好!好!一连喝了三大碗。赵匡胤既解渴又解乏,不觉疲惫顿消,精神顿足,胃口大开。所以连我们的开国皇帝都赞不绝口的美酒,各位客官可千万不要错过呀。”王公子笑嘻嘻的说:”我好像也听过这个故事,那小二赶快拿几坛酒过来。我们大家可要好好的品尝,品尝。”
第三百一十二节黄鹤楼诗()
我们吃饱喝足,兴致盎然的走在泥泞不平的土路上,大家不由得说说笑笑,谈笑风生起来,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我们要去的望眼欲穿的黄鹤楼这个话题上了。
胡娇娇好奇的说:“我们一路游山玩水,名川大山近纳眼底,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一定要去这黄鹤楼,我们大宋也有好多的大名鼎鼎的楼吧?为什么大家对这黄鹤楼时如此的情有独钟呢?”
小飞嬉皮笑脸的说:“这你不知道了吧,孤陋寡闻,头发长,见识短呢吧,还是让你博学多闻的小飞哥给你仔仔细细的给你说个明白。众所周知,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处在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且黄鹤楼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黄鹤楼的本身的建筑特点就是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由于武昌楚地文化的影响,在北方抬梁式盛行的情况下,也有着南方穿斗式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建筑楼阁建筑的典范之一。中国古人好临水登高远眺,像赣水边的滕王阁、洞庭边的岳阳楼。另外,这些楼阁为了更好地达到其雄伟、登临望远的效果,一般选择天然或者人工台地,成为高台建筑在秦汉乃至唐朝都是处理楼阁常用的手法之一。而且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还有个妇孺皆知的轶事典故。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这和李白的一个典故有关。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诗兴盎然,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自叹不如: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现在黄鹤楼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而崔颢从此声明大作。”
流沙也毫不示弱,争先恐后的喋喋不休的说起来:“确实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和江汉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首推唐代诗坛巨星、号称诗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江汉地区漫游十多年,因而自称少长江汉。又说:我本楚狂人。这些并非诗人逢场做戏的谑语,实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过战国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成长也离不开壮丽的楚地山水对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诗集**收诗歌1000余首,其中有关黄鹤楼和江夏、汉阳的诗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千古佳话。不过历代人对李白在黄鹤楼上是否因崔颢诗而搁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李白并未搁笔。有的对搁笔表示疑问。有的对李白搁笔表示遗憾和惋惜。有的对崔诗不服气,叫喊不准崔诗在上头,似是意气用事。陈诗指陈了这一传闻的来历:“李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原是借此一事设词,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后世赞颂李白的谦虚和才华特建搁笔亭,撰联楼未起时先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而崔颢的《黄鹤楼》也凭借这一典故而成为唐人七律第一。偶有在一本利州古书上看到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誉,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胡娇娇感慨万分的说:“没有想到崔颢这位唐朝诗人还真是厉害呢,居然这首诗歌比诗仙李白写得还要好。”小飞不以为然的说:“其实苦难的磨砺才是成就辉煌人生不可缺少的,其实崔颢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才能在如此众多的歌颂黄鹤楼的诗歌中脱颖而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我们大家经历了此番磨砺,大风大浪之后,一定会大有作为,不同凡响的。”
王公子也兴致勃勃,洋洋洒洒的说道:“确实是如此,关于描写黄鹤楼诗词历朝历代有很多,脍炙人口,数不胜数,神韵超然,绝去斧凿。前朝的诗人们如果不写黄鹤楼,好像就不是诗人一般。我今天兴致大发,干脆索性把我知道的关于黄鹤楼的诗歌一吐为快吧,其中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其中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有李白的《望黄鹤楼》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有李白的《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有李白的《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危乎,高哉!有李白的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有贾岛的《黄鹤楼》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有宋之问的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有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