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三两两的客人们来住店,我们自然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不敢小觑,不过一看那些客人们淳朴,憨厚的一副乡土农民神情,仔细察言观色一番,让我们彻底放下心来,特别是那位老板娘的名字颇有意思,俗而不烂,就叫翠花,让我们哈哈大笑,老板娘镇定自若的叫我们不要笑,解释说她们家里三姐妹,老大叫麻花,老二叫菜花,就她的名字最好听了,我们更是笑得乐不可支。

    一时半会儿睡不着,我们大家就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了一会儿,还是胡娇娇心里搁事,她一边喝水,一边大大咧咧的直言不讳的张口就说道:“大家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我们要去,翠华,”她说话太过着急,这话说了一半,被水呛了一口,她声音太大,老板娘以为喊她,大张旗鼓的说:“客官,叫我何事呀,”我们忙不迭的说,没事,大大咧咧的胡娇娇才继续忙不迭的脱口而出;“华山”小飞想打断她的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俗话说得好祸从嘴出,只是希望隔墙没有耳朵,王公子赶紧打开虚掩的房门,仔细出去探勘了一番,见没有什么异常,忙紧闭房门,胡娇娇不好意思的沉默寡言起来,大家患得患失的思虑良久,方睡下了。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刚刚泛起鱼肚白,大雾弥漫,呆会儿一定是晴空万里,一碧万顷,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我们一行人就利索的整装待发了,还好周围没有任何异常响动,看来昨天胡娇娇一吐为快的话并没有被其他居心叵测的人知道,不然他们应该有所行动,而现在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真是不可多得难得的好运气呀,我们一路欢声笑语的往前而去,只见星罗棋布的金黄色麦田密布的秦汉平原无边无际,纵横开阔,只见一片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浪绵延开去,一马平川,如果春天一定是绿海般波涛涌动的稻田,一碧万顷,真是一片肥沃而富饶的秦汉土地呀,让人赏心悦目,小飞情不自禁的念起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家拍手叫好,不过搞不懂他是在说话,还是在念经,因为他们这儿压根儿没有这种现代诗歌,只是觉得还不错。

    我们继续在沟壑满地的土路上飞快前行,土路两旁的略微凋零的发黄枯卷的落叶在有些凋零的秋风中瑟瑟发抖,飘摇不定,更加显露出长安秋的枯败与萧索之意。小飞靠我很近,对我窃窃私语道;“不过,这位王大龙老人留给我们的地址也真是怪异,明明来到陕西境内,这四大名山华山是多么不可一世,赫赫有名,妇孺皆知,可是这图纸上居然没有写这些轰轰烈烈,雄伟,赫赫有名的地方,而是写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翠华山,太乙宫。这么小一个地方嘛,这怎么找呀?我虽然从现代过来,略微知道一点,但是古代的面貌还是和今天的大有不同。这名字倒是有些仙风道骨之感,可真是难找。”王公子他们走着走着,也迷糊了,可是问了几个周围的农田耕作的农夫,是一问三不知。这个俺不知道,华山倒是知道。不过这个翠华山在现代社会可是大名鼎鼎的4a级的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把这里搞开发,搞旅游,还很荒凉。现代社会像什么穷山僻壤的,都能美其名曰的编个历史故事,顺理成章的开发出来,弄了农家乐什么的,吸人眼球,所以稍微像模像样的地方都给弄成了景点,这主要是现代社会中国人太多了,吃饱喝足了,就剩下玩了,可国内又没有太多的地方去供游玩,只好大力开发。可是在古代,人烟稀少,你就是弄个10A级别的也少有人去,就是迪拜这样穷凶极奢的地方估计都少有人问津。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一路走,一路继续锲而不舍的仔细打听了,小飞抱怨说这里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而在古代地图上也没有这个小地方。如果换在现代社会,那可是好找的很,几乎人人皆知就立竿见影,一导航,一搜索,立马就清晰可见。我们只好不知疲倦的一路走,一路问,没有想到现代的知名景点在以前还没有开发出来呢。还好终于有人知道翠华山了就在前方,胡娇娇惊诧不已:“原来还真有其山,我还以为你们胡编乱凑的,没有想到居然还真有此地呀。”

    王公子一本正经的说:“其实这地方很有名的,特别是在古代,这里是汉武帝拜谒太乙神道场,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在此拜谒太乙神时的祭天道场遗址。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这里将恢复重建汉武帝祭天道场,以现昨日道场之雄壮气势,是朝胜祭天之圣地,只可惜时代久远,大部分平头百姓都不知道这个典故罢了。”

    曾吕佩服的说:“没有想到王公子生在王公贵族之家,不但不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还如此博学多闻,满腹经纶,小生佩服,佩服。”

第七十八节翠华山行(3)() 
大家虽然一路说说笑笑,但还是保持必不可少的应有的警惕,每个人若有所思,就这样佩戴着略微沉重的闪闪发光的宝剑,剑不离手的走了半日,随时随地准备拔剑出鞘,有所行动,还好快马加鞭的走了半日,终于看到眼前突兀的起了一片山,终于看清了山的轮廓,这些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一坡巨石前簇后拥,似有万马奔腾,横扫千军之态,细细看上去,更是形态各异,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犬牙交错,甚为壮观。当地有人将房子直接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坚不可摧,而山上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落花流水,轰然有声,很是壮观,而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形成独具特色的冰洞和风洞,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隐约可见若干狭长的三角形干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若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洞口往下继续,石头堆里隐约可见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河,欢快的奔流不息,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而我隐约记得这翠华峰海拔大约有一两千米,虽然山势不是太高,但很有特色,与众不同,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断崖,这些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山与平原的相互映衬,相互辉映更显示出山的挺拔,高耸。这漫山遍野的都是一些半枯半黄也交杂着些深绿色的野草葳蕤,也有些不知名的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菊花点缀其中,还有红艳艳的杜鹃花,争先恐后的吐露芬芳,也算的上是山花烂漫吧还有些不知名的紫色藤蔓野花肆无忌惮的怒放,如同一大片紫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蔚为壮观。那山大坡度极其陡峭,如同垂直刀切一般,幸好我们是练过绝世神功,武功不凡,定力尤好,走起来是潇洒自如,如履平地,平地生风,如果换做一般人,准得匍匐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下陡峭的悬崖去了。

    如今是秋日时分,山野之上到处是红彤彤的柿子树,那些红艳艳的柿子招摇的活色新鲜香的挂在枯黄叶片所剩无几,有些光秃秃的树干上,象一个个姿态饱满,小巧玲珑的红灯笼一般,挂满在了黄叶翩翩飞舞的萧索的树梢,在寒冷的北风中随意摇荡,如同一个个红色的精灵们在玩耍,摇荡着秋千。那些枯黄的叶子也在有些瑟瑟发抖的秋风中战栗,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像性格豪爽,激情四射,打着腰鼓,带着白色头巾的陕北汉子一样,扭腰伸姿,尽情绽放出人生的激情,过着红红火火的生活。

    这野旷天低树,在山上更多了几分萧条的秋的模样。秋高气爽,金秋十月,秋风送暖,关于秋,文人墨客是写了不少,的确,夹在火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天之间的秋,总是来得那么合适,那么恰到好处,那么适可而止,那么有张有弛,那么错落有致。秋风扫荡了夏的肆意嚣张,也抚平了冬的冷漠无情,真是不可多得大秋日时光。

    我们健步如飞,一会儿功夫就爬到了半山腰,山高为峰,登高而望远,我们迫不及待的跑了过去,只见西边的翠华峰由多个山崩留下的残峰所组成,其中一个小峰孤立于其它残峰之外,昂然矗立,面对群山,即为太乙真人。相传太乙真人常在翠华山峰旁昂首群山,久久不愿离去,真是神态自如,惟妙惟肖,一般山上无非就是些突兀的树,要不就是怪石嶙峋,不过这里还有摩崖石刻林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无数作品在此荟萃,其中有王维、祖咏、司马光、等名人,为翠华山及山崩奇观留下上百幅墨宝,让我们大饱眼福。

    再继续往山顶前行,就可以看见巨石林立,鬼斧神工,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区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特别是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大气磅礴,让我们大为惊叹不已的是由于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一公里左右处,居然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气象万千的天然湖泊—堰塞湖。这简直就是秦岭上一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湖又被称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让我们惊艳不已,目瞪口呆,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惊诧不已,因为这里为秦岭七十二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特别罕见,十分难得,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湖光山色,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人间仙境,大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