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基看了看马致才笑道:“马所副也算是工部的一员,且陪我一起去迎接两位尚书吧!”
马致才惊讶地看着朱瞻基,激动地快要站不住了,不过嘴上还在谦虚。“殿下,微臣位卑低下,合适吗?”
马致才以前不过是从九品,现在也不过是正七品的技术官,距离两位正二品的尚书,依旧差了太大的等级。
如果不是朱瞻基提携,这种场合,他根本没有上前说话的资格。
“无妨,且跟我来吧。”
如今的工部有两位尚书,并且不分大小,这在明朝初期很罕见。这也是因为两位尚书都劳苦功高,属于大明少有的技术型官员,就连朱棣也不忍冷遇任何一人。
宋尚书姓宋名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命署礼部事,以敏练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尝请给山东屯田牛种,又请犯罪无力准工者徙北京为民,并报可。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
朱棣之所以如此重视他,是因为他是如今朝堂最著名的水利专家。如今大明境内疏通的河流,几乎全部都有他的功劳,而且从四川伐巨木,兴建明皇宫,也是他打开了长江水道,才把木头运了出来。
而吴尚书姓吴名中,字思正。山东武城人。他却是大明著名的建筑专家,如今的明皇宫修复,各地城池建设,包括朱棣为自己和徐皇后修建的陵寝,都是由他负责建设的。
这两位尚书虽然在一个位置上,但是两人都经常外派,所以一年之中,大部分都只有一位尚书在京。
加上两人都是技术官员,惺惺相惜,倒也没有其他官员之间的龌蹉,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
朱瞻基对技术型官员一直是比较欣赏的,不过他不能接触朝政,所以哪怕知道这两位尚书很不错,也从来没有私下接触过。
这一次,他从工部要来了一大批人手,几乎把工部的技术人才要了一小半。所以两位尚书哪怕是朱棣已经下了命令,也要问清楚朱瞻基的计划,才会放人。
而且,朱瞻基的农庄建设,包括工业区建设,也都需要这两位尚书来出谋划策。
不过,他绝没有想到,今日这两位尚书竟然联袂而来。
显然,他们两个对于这次可以光明正大跟他这个太孙接触的机会也相当重视,所以都想亲自来见上朱瞻基一面,近距离接触一下他。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在朱棣允许朱瞻基可以亲政之前,他们根本就不能跟朱瞻基接触。
军权朱棣可以放权,因为只要人心所向,制度完善。任何一个元帅,将军领兵权受到限制,就只能执行应该执行的命令。
他们只有自己的亲兵可以百依百顺,除此之外,连一个小兵都很难指挥的动。
但是朝政不一样,因为任何一个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影响的都是国本。
有时候即使明知道一项决策是错误的,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也不能朝令夕改,只能将错就错。
一项错误的决策,可能需要无数的代价才能弥补。
所以在任何时代,皇帝即使能放一些军权出去,也绝对不会让人插手朝政。
新年期间,朱瞻基农庄的这台机床就出名了,一台可以用人力加工木头的机器,硬是在京城被传播成了太孙可以借用鬼神的力量,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这样一来,民间都对朱瞻基这个太孙更信服了,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朱瞻基回到农庄的时候,两位尚书带着一帮工部的官员就正围着这台机床研究着其原理。
许多东西就是一层膜,不明白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捅破了会发现原来这么简单。
这些专业人士只是观察了这一会儿,就已经摸透了其原理,众人纷纷议论着这台机床可以发挥的作用。
更多的人反而对轴承更加感兴趣,因为机床的功能还比较单一,想要实用还需要继续研究。
而这个小东西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能实际运用的。如今的大明有无数的牛车,马车,只需要加上这个东西,就能提高一半以上的装载量和运输量,并且节约了人工。
所以这个小东西吸引了大部分人在议论纷纷,看到朱瞻基带着马致才回来,众人纷纷按照官职的高低与朱瞻基见礼。
这个时候,最激动的就是马致才了,原本这些官衙里他只能仰望的大人物,却因为他现在跟在朱瞻基的后面就对他另眼相待。
吴中看起来是个急性子,等朱瞻基跟众人一一行礼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殿下,轴承此物可谓利国利民,只是臣观此物制作复杂。不仅钢球需要圆润,在钢环内外打磨卡槽更是不易,想要大量生产,怕是不易吧?”
第九十一章 专利()
朱瞻基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原本打磨甚是不易,不过现在有了这台机床,就变的容易了许多。此物乃是马所副所制,且听他解说。”
马致才激动地话都有些说不好了,跟众人拱了拱手说道:“在下能制出此物,也是多亏了殿下指点,没有殿下的奇思妙想,在下也想不到这里来。”
宋礼捋着自己的胡须笑道:“不曾想我工部还有如此大才,却让殿下捡了便宜。”
朱瞻基哈哈笑道:“马所副依旧隶属工部,宋尚书此言差矣。何况,同是为了大明效力,倒也无需计较属于哪个部门,只要工部需要,马所副随时可回工部效力。”
华人这样说,但是没有人敢真的抢太孙所重视的人,众人纷纷夸赞这朱瞻基慧眼识人才,又客套了好一会儿,才来看马致才为众人表演打磨。
让一个身强力壮的侍卫蹬动了脚踏,机床一端的夹具就迅速转到了起来,另一端的夹具夹紧了一块磨石,从中间的圆孔伸了进去。
马致才调整好了角度,就轻轻扳动摆杆,磨石在铁环上面磨出了火花,并且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但是肉眼可见地发现钢环被磨出了一个凹槽。
至于内环的凹槽就更加简单,只需要换一个从里面夹紧的夹具,从外面就直接磨出了一个凹槽。
不过因为磨石损耗的很快,所以需要马致才随时调整角度,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的。
不管怎么说,这也要比一个人拿锉刀来锉,要快的多,而且还能直接成型。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钢珠的打磨,这个实在没有好的工艺来解决。
如今的钢珠,大多数时候是把融化的铁水或者钢水,用水排吹到空中然后掉进水里直接凝固,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珠,然后再打磨,淬火。
水排就是古代的自动鼓风机,利用水力来自动压缩空气,将空气送进冶铁炉,增加炉温,融化铁水。
朱瞻基以前从来不知道这种工具,还是来到明朝以后,才知道原来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此先进的鼓风机。
不过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铁珠大小不一,很难挑选出适用的钢珠。
所以,还有另外的方式,一种是浇模,就是用泥范做成圆形,然后把铁水浇进去。另一种是用线材截断,一点点的打磨,这都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和人力。
看完了马致才的展示,又亲眼见识了用两个人,一个人拉,一个人推就能拉动三十石的牛车,他们对轴承的作用就再也没有了一点怀疑。
吴中看着这台机床问道:“殿下可否允许工部防制此机床,继而推广天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殿下请明示。”
“工部每制作一台这样的机床,就必须要给我的机械研究院缴纳机床造价百五的专利费。”
一台机床的造价的成本大约在五十两银子,主要的成本就在于钢铁的成本和齿轮的打磨。朱瞻基开口要百分之五的专利费,等于只有二两半银子。这点银子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是这个制度,他想要从现在就建立起来。
众人纷纷都傻眼了,看着朱瞻基说不出话来。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没道理他们为大明做事,也相当于给朱家做事,还要给朱瞻基钱啊。
而且,朱瞻基提出了一个专利费,也让所有人都听不明白。
宋礼轻声问道:“殿下,何为专利费?”
朱瞻基笑道:“此处不是交谈之所,我们不如移驾到学堂,让我请诸位边喝茶,边解释。”
他这样说,众人当然没有意见,被朱瞻基带进了一间空置的课堂。
那些没课的幼军,包括马致德,也都聚到了课堂外面,想要听听朱瞻基这个太孙会跟诸位大人说些什么。
马迪这个时候是最心急的,要不是母亲和妹妹都在身边,他恐怕第一个就跑过去了。
可是现在他的衣襟被妹妹拉着,他又最心疼这个妹妹,不忍丢下她不管。
“好妹妹,殿下难得授课,每次授课都能让我醍醐灌顶。何况今日还有这么多大人在,就让我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那哥哥听了回来也要说给我听……”
“一定,一定,我还要跟你说好多太孙的事,你以后可是要成为太孙嫔妃的贵人呢!”
马欣不好意思了,回身跟母亲撒娇。“娘,哥哥笑话我……”
马夫人叹了口气说道:“以后你也要有规矩一点,进了皇家,做什么事都不能由着性子来啊!”
一个课堂可以容纳四十人,今日来此的工部官员不到二十个,他们占据了前排的位置,后面还空了一半。
有几个大胆的幼军溜进了课堂,看坐在讲台前的朱瞻基不管,不一会就挤满了后面的位置。
不过他们也知道轻重,每个人都站着,没有一个敢坐下来。
等内侍给他们都上了热茶,朱瞻基也端起面前的杯子喝了一口才开口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