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6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家乡活不下去,我也可以到其他地方生活。
就在战争进行进行的最激烈的永乐十九年,搁在以往,战争会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可是这一年,大明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粮食产量略微下降,这一年朝廷的税赋增加了三成,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相应有所增加。
而赚的最多的还是內监,如今国库丰裕,内库的金子更是堆成山。
还没有抵达应天府,看到这些报表,朱棣脸上的笑意就一直没有停下过。
这个孙子,干的比自己想的还要好。
这当然不是因为朱瞻基收了更多的税,而是因为现在朝廷内外,文臣武将,全部都被这个孙子收服。
有时候,朱棣也不免有些失落,因为这样看起来,大明有没有自己,一点影响也没有。
但是,他更多的是后继有人的开心。
毕竟,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而不是四十二岁。
船到宁波,一艘五层的大型楼船替换了朱棣的旗舰。
这艘五层的大型楼船并不比海船小多少,吃水比海船略浅,但是装饰的份外奢华。
船头和船尾各有一座大型的蒸汽机,四个滚轮经过了特殊设计,有深浅两种前进方式,不仅能在河道,也能在大海中航行。
朱棣登上这艘龙舟,都忍不住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惊讶。
被朱瞻基按照后世二十万吨豪华游轮内侍设计出来的这艘船,超出了这个时代整整五百年。
坐在这艘船上三层的雅间,看着二层平台上戏班唱戏,朱棣甚至有一种不想下船的感觉。
前来迎接朱棣的王彦和张贵妃说了朱瞻基不少好话,实际上,不用他们说,朱棣出征的这几年间,朱瞻基的行为也无可挑剔。
从宁波返回应天府,舰队全部换装上了蒸汽帆船,因为要从长江逆流而上,普通的海船,需要好几天才能抵达应天府。
但是换了蒸汽帆船,一日夜的时间,就能从入海口抵达应天府。
六月二十六日一早,朱棣的龙舟抵达了应天府阅江楼码头。
以太孙瞻基为首,应天府所有六品以上官员,全部到码头跪迎。
但是这些都没有吸引住朱棣的眼光,他的眼睛,盯在了一辆停在码头上的火车上。
阅江楼码头开始并没有通火车,为了迎接朱棣的归来,特意延长了一段铁路,让火车能直接开上码头。
看着这个钢铁怪物,朱棣楞了半晌,才问道“这就是火车?一次能载人上千的火车?”
王彦恭敬回答“如今的火车力量不足,现在能载人五百,一个时辰还能跑出一百六十里。”
关于火车的资料,朱棣早就已经熟知,想到修好了道路,这火车一日就能行驶一千九百里,依旧让他震撼不已。
有了蒸汽机的反作用力,如今的船只靠岸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硬着陆了。
舰船只是轻轻一顿,就靠在了码头上。几个水手连忙用四根粗绳,前后交叉,将旗舰固定了起来。
岸上响起了剧烈的炮声,朱棣知道这是礼炮,并没有惊讶,但是跟着朱棣一起来大明的西域各国的代表们,却被这炮声吓了一跳。
九声礼炮响毕,岸上的乐师们奏响了礼乐。码头上,以朱瞻基为首,文武百官分列两边,齐声高呼“恭迎陛下凯旋!”
一声一叩拜,三声完毕,一座铺着红毯的扶梯才被推到了舰船旁边。
朱棣心潮澎湃,一马当先登上了扶梯,从船上走了下来。
码头上,朱瞻基再次跪下高呼“孙瞻基恭迎皇祖归国。”
而其他文武大臣,包括码头外围的百姓也都纷纷跪下,齐声高呼“恭迎陛下归国。”
走下了扶梯,朱棣快走了两步,来到朱瞻基的面前。六月的应天府气候炎热,虽然是一大早,朱瞻基的脸上被太阳晒出了一层油汗。
朱棣亲自用袖子替他擦了擦脸,扶着他的臂膀让他起身。“好孙儿,你做的很好。”
“此乃孙儿分内之事,当不得皇祖夸。”
“当得!该夸!”朱棣扶起了朱瞻基,这才面对群臣高呼“平身!”
众臣平身,朱棣将视线又转回到英姿勃发的朱瞻基身上。他不像文人一样留着长须,而是留着武将一样的短髭。
对于外形,朱瞻基一直是非常在乎的,他像前世一样,将胡子流出了一副对称的几何图形,给他的脸上增添了几分威严。
因为他留了这样的胡子,如今的大明,留大胡子的人少了许多,许多人都以能跟太孙一样的胡子为荣。
在朱瞻基的眼里,自己的祖父确实老了,皱纹已经刻在了他的脸上,原本一直挺直的脊背,现在也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但是他身上的气势,却越发强势。显然,征服帖木儿国,让他的自信又强了几分。
朱瞻基扶着他的手臂,轻声笑道“皇祖当日离京,竞技场还未动工,但是如今竞技场却已经召开了两届蹴鞠大赛。今日皇祖凯旋而归,正当在竞技场召开凯旋大会,奖赏众将士!”
朱棣笑着说道“朕前些时日看了你让王彦递来的帖子,对你的安排非常满意。今日,朕就听你的安排。”
朱瞻基躬身退后一步,来到朱棣的左侧,扶着他的左臂笑道“皇祖,请登车。”
今日凯旋而归的将士众多,只是下船,然后全部安排到竞技场去,就要两个时辰,朱棣这个皇帝当然不可能一直等着。
所以,朱瞻基会先带着朱棣坐火车游览一下应天府,而后前往夹江工业区,等所有人就位以后,朱棣才会驾临竞技场。
带着朱棣登上了火车的最后一节,这节车厢被改装成了一个大包厢,富丽堂皇,还有明亮的玻璃窗户。
只有张贵妃,王彦,蹇义等有数的十几人,随着他们一起进了车厢。
这个时候,朱棣也不用再端着架子,好奇地观赏着火车车厢里面的一切。
参观完了这节车厢,他还忍不住好奇心,沿着火车中间的通道,一直走到了最前面。
除了那一节车厢,其他的车厢依旧是原来的布置,一排六座,一共十二排,可坐七十人。
朱棣问道“什么时候能让一截车厢坐百人以上?”
朱瞻基道“车厢加大很容易,但是车头的马力就不够了。如今安装六节车厢,能坐四百二十人,加上站着的,最多也就六七百人。再多,蒸汽机的马力就不够了。”
朱棣又问“难道不能加大蒸汽机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皇祖,蒸汽机的马力大小,不是取决于蒸汽压力罐,而是取决于汽缸。这个问题等皇祖去蒸汽机工厂参观的时候,孙儿再跟你细说。”
朱棣叹道“多想有一天,我大明的铁路修到每个边关,那个时候,我朱家的江山将会稳如泰山。”
“会有那么一天的,这件事急不来。到现在为止,孙儿只是修了一段到当涂马鞍山的铁路,就再也无力修路了。”
朱棣奇道“可是银两不足?”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实乃铁料不足,另架桥技术不合需求。”
大明修铁路,人工便宜的很,但是耗费的铁料相比现在的产量,那是天文数字。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修桥的技术不过关,不要说在长江上架桥了,就是一条普通的大河,想要让火车通行,承重力都不够。
朱瞻基已经要求卡尔索利和吴中他们用心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水泥标号不够的时候,很难解决。
修不了铁路桥,修铁路就还只是一个梦。
为了增加铁的产量,如今的朱瞻基也顾不了太多,直接让人到马鞍山去勘测铁矿,顺利地在象山一带,找到了好几座铁,铜,金,伴生矿。
在采石镇,一座大型钢铁厂已经在建设之中,从淮北用船运煤过来,在采石镇炼铁,短期之内,这座铁矿将会成为大明主要的钢铁产区。
两人一边闲叙,参观了一圈,回到了车厢里。火车发出了一声长鸣,开始缓缓启动。
坐在松软沙发里面的朱棣看着窗外的景色慢慢后移,忍不住说道“这火车甚是平稳,大善。”
众人都笑了起来,任何一个第一个坐火车的人,都会惊讶火车的平稳。
朱棣这才有时间跟蹇义他们闲叙几句,虽然他对这些墙头草大臣心里有些不满,认为他们倒向朱瞻基太彻底了。
但是朱瞻基毕竟是他的孙子,更主要是他已经有了退位之意,所以没有找茬之心。
火车沿着水关桥进了应天府,沿着应天府的繁华地带一路南行,抵达竞技场的时候,并入了东西线。
朱棣从一开始就非常好奇,这好几十米宽的道路,让他惊讶不已。看到巍峨的竞技场轮廓,更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那里是什么房子?为何建的如此高?”
蹇义他们的目光也看了过去,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笑道“皇祖,那是为应天府普通百姓建的民居,原本一个街坊的民众,现在一栋楼就能住下,节省了不少地皮。”
朱棣皱着眉头问道“不可违制啊!”
“都比奉天殿略低,并没有违制。”
朱棣这才又点了点头说道“此策很好,如此一来,应天府又能多容纳百万人。”
经过了贡院,秦淮河一带,火车很快来到了皇城区,那座已经竣工的议会大楼直接吸引住了朱棣的目光。
他盯着议会大楼看了半晌才说道“太丑。”
众人又笑了起来,蹇义笑道“陛下,虽然丑,却相当实用。”
朱棣已经在汇报里知道了这个议会大楼,问道“果真能容纳两千人,说话声清晰可见?”
众人纷纷点头,朱棣看了看朱瞻基,笑道“鬼主意倒是不少。”
朱瞻基笑道“孙儿这是学以致用。”
“何处学,何处用?”
“生活处处可学,生活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