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请叫我威廉三世-第5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倒是,日本人,哼。我们迟早要让他们吃到苦头的!对了。中校,你的士兵参加过真正的战斗吗?”
“当然,我们一共有20多艘参加过4年前的南美战争。前前后后一共击沉了32艘智利和德国舰船,对了,还有一艘是不列颠王国的军舰!”
“不列颠王国”听到这个称谓,布兰登眼睛里流露出一种难以捉摸地意味,似悲哀,似失落,似怀念。不知不觉中,他远离故土已经9年了,亲友们音讯全无,就连脑海中关于家乡地印象也逐渐模糊了。
“少校。你没事吧!“希尔中校看到布兰登的神情有些奇怪,于是很关切的问自己地新同僚。
“噢,我没什么!”布兰登收起了自己心中那深深淹埋的眷恋,他当然知道不列颠王国的政策,只要从流亡英国政府的军队中返回不列颠,就能获得不列颠王国自由公民身份,并且视军衔高低给予一笔安抚金,还能返回家乡与失散的家人团聚,愿意当警策的当警察。愿意当消防队员的当消防队员,或是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从事农业、手工业或是轻工业活动,唯一的限制就是十年之内不许迁离自己的家乡。
在这种政策地吸引下,战后已经有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返回英伦,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英伦经济情况的逐渐好转,各地的重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更有许多思念家乡的大英帝**人返回不列颠。根据混杂其中的间谍发来的情报,不列颠正在复兴,只可惜不列颠军队不征召当地人,这些情报人员无法进入军队部门探知军事方面的情报。
“既然现在我们两国的将军们已经谈妥了,估计我们地潜艇下周就会运到加拿大来,届时还要进行喷漆之类的伪装工程,加上官兵的英式化集训,我想这应该还要花上一两周的时间!少校,如果您不介意的话,这段时间我想呆在您的艇上。”
“当然不介意,简直是荣幸之至!”布兰登的“荣幸之至”,更多的在于那田艘潜艇,他已经盘算着如何让德国人闻潜色变了。
不久之后,美国的潜艇果然如约到来,几个每个夜晚,加拿大东南部各军港里都会有潜艇进入,之后便是紧张的改装工程,杂色的潜艇一律被喷成纯黑色,舰桥上的编号也更换成英帝国海军的潜艇序号,艇上还升起了大英帝国的圣乔治十字旗。当然了,艇上每位官兵也都换上了英国潜艇部队的制服,他们一个个带着浓烈的美国地方口音,却在用英国海军的身份作掩护。
尽管美英两国都千方百计严守这个秘密,可是潜伏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众多德国谍报人员还是很快获得了准确的情报。为此,德国海军部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短短半个月之内,150多艘最好的驱逐舰被调集到德国的大西洋航线上,35艘布雷潜艇和40艘普通攻击潜艇被增调至瓜德罗普海军基地。此外,海军部还向内阁和国会提请了一份加造120艘反潜舰只的议案,并且得到迅速的通过,德国八家最大的船厂——哥尼斯堡船厂、皇家造船厂、不来梅威塞尔船厂、斯德丁伏尔甘船厂、基尔日尔曼尼亚船厂、基尔霍瓦尔德船厂、但泽硕效船厂、克虏伯造船厂共同承接了这批订单,船厂的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原材料也源源不断的送到这些船厂,第一艘1200吨级的猎潜舰赶在1924年底之前完工。这个时候,德意志战车已经平稳、坚定的走上了战时体制,整个国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
最新全本:、、、、、、、、、、
第七十五章 失落的大洋()
1924年5月25日,由400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浩浩荡荡从德国本土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之后进入大西洋,只要天气允许,大群的飞艇都会在舰队上空护航,当海空遍布人类建造的航行器时,那场面是极为壮观的。
5月31日,船队在亚速尔群岛补充淡水和给养,如此强大的海上力量让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各国船员目瞪口呆,各国报纸很快报道了这一令人咋舌的远航,由德资控制的主流媒体纷纷将其称为日耳曼人维护正义的一次伟大远征,但众多有识之士还是清楚的意识到,这支庞大的船队带给世界的绝不会是和平。
6月8日,船队进入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政府的积极配合下,船队分散进入墨西哥东部沿海各港口卸运兵员和物资,32万大军和数以十万吨计的物资通过墨西哥国内的各主要铁路线迅速运往墨西哥中南部,鲁斯州、瓦哈卡州、恰帕斯州俨然成为德国远征部队的根据地。由于墨西哥政府和德国驻军此前已经准备好了数百座兵营,所以奥利和他的士兵一抵达便住进了崭新而舒适的营房。
令大多数人感到意外和不解的是,此前一直对德国出兵危地马拉持坚决反对态度的美国政府在德国人运送兵员和物资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平静,他们同样强大的大西洋舰队从五月底至六月中旬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美国领海,更不用说驶到德国船队的航路上。为此,德国首相贝特曼在公开场合高调赞扬了美国政府,称他们的冷静与克制将给世界带来长久的和平。
与这种赞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国内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用物资,而在太平洋那端的远东,以国务卿查尔斯休斯为首的代表团正在与日本人进行秘密会晤,其目的勿庸置疑是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本土与海外领地之间地取舍也显而易见。不过。日本人的开价十分高,菲律宾和夏威夷划归日本政府,美国的势力退回太平洋东部。
尽管这样的条件美国政府和国民很难接受,但是考虑到本土的安危,查尔斯等人也只有耐着性子与日本人讨价还价。可惜日本人偏偏看中了美国政府的这个软肋,而且一旦德日联合向美国开战,日本同样可以获取这两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群岛,只要时机把握得当。他们甚至不需要花费什么代价,因为战争一旦爆发,美国人将不得不集中自己的两洋舰队以保卫自己地本土。
于是,秘密会晤始终在对日本政府有利的气氛下进行。30余万德军抵达墨西哥之后并不急于进入危地马拉,因为如果真的想要平定那个中北美小国的局势,几艘战舰和一些陆战队足矣,根本不用如此劳师动众。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那不过是德国人出兵北美的一个借口而已。
在7月初的美国陆海军联席会议上,总统沃伦哈定和他的高级将领们一致认为德美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关键性的问题在于战争将会在何时爆发。有人认为是在本年之内。也有人认为是在明年春天。以沃伦哈定本人的意愿,他当然是希望这场战争来得越晚越好,那样的话美国便可以凭借自身强大地工业实力做更多地战争准备。尤其是在海军主力舰和飞艇方面取得对德国人的绝对性优势。只不过,这种一相情愿的设想就连总统自己也不去期盼,于是他选择了大多数人地看法——战争将会在1925年春天爆发,也就是说还有7、8个月的时间留给美国政府准备。
7月中旬,危地马拉局势已经重新稳定下来,政变的军人首领遭到逮捕,新的危地马拉政府由一个名叫门多萨的前政府部长担任临时总统,据说此人早已被德国人收买,这次军人政变本来就和他有着某种关系。
尽管危地马拉被亲德的临时政府所控制着,但大量的德**人仍然以维护治安为由滞留在危地马拉和靠近危地马拉的墨西哥地区。德国开始给人一种从前大英帝国的世界警察形象。
与此同时,在不莱梅至韦拉克鲁斯的航线上,数以百计地商船和货轮部分昼夜的穿行,大量的军用物资从德国工厂生产出来后就直接装运到港口,仅汉堡一处,每天装船的弹药、军粮就有上万吨,成桶成桶的汽油一艘船少说也能装四五百万升,这样的邮轮一个上午就要开出一艘,还有成堆的枪炮零件、军用毛毯、秋冬季的军服。而在不莱梅、格罗宁根、维斯马等港口,场面也是同样的忙碌,有时候深夜两三点了仍有装卸工人在加班加点。
此外,在不列颠、法国、匈牙利、波希米亚,许多工厂也在为德**队生产各种军需品,不列颠提供媒炭、铁矿、羊毛织品、璀头和轻型舰只,法国提供煤炭、铝土、化工品、小麦、肉类和葡萄酒,匈牙利提供钢铁、铝及铝制品、农产品、肉类,波希米亚提供军火、农产品、纺织品和大量地肉类,加上已经归属德国的波兰、奥地利等地区,几乎半个欧洲都在为德国的战争准备而工作。
在非洲,各种资源的开采与开发早已步入正轨,德国所需要的矿产、石油、优质木材、热带农作物、鱼罐头正源源不断的通过地中海运抵德国南部。自从德国政府决定扩大在非洲征兵的范围和数量之后,已经陆续有两百多万非洲人加入到德国海外兵团的行列,正规化的军事刮练正在非洲和德国本土的各个训练营如火如荼的进行,另外五百多万身体健康、愿意接受征召的非洲青年则被列入预备兵名单,一旦战事需要,他们也将穿上军服加入到德国海外殖民军的序列当中。
通过谍报人员收集的情报,美国人深感自己将要和整个欧洲对抗,于是一面加紧与日本政府的和平会谈,一面积极拉拢俄国人,希望他们能够从陆地上给德国以压力,只可惜尊贵的女皇还在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同时又要极力镇压一度抬头的国内革命。出兵已然是没有希望,但她还是很欣喜的接受了美国人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并与美国政府达成了在必要时刻从背部捅德国人一刀地秘密协议。
至于日本人,一方面被德日联合进攻美国的前景所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迫使美国人不战而拱手让出殖民地,所以他们在谈判桌上也就不慌不忙的拖着,好争取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价码。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白宫和军队期盼已久的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