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风流-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辈地也个个都是好样的。二是杜家,杜家虽说也从前只是有财,倒没出几个当官地,只有一个杜学士如今正在朝堂。这一位可了不得,在山东大开杀戒剿拿白莲教匪,下了锦衣卫大牢结果又被放出来,唯一的千金还嫁了自己地学生作女婿。啧啧,只是杜家族人颇有几个不肖的,指不定哪一天妨碍了杜学士的前程。”
听了这话,张越顿时心里一突,见秋痕的目光直往自己身上瞟,他便佯装不以为意地笑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位杜学士远在北京,也管束不了家里头的人。”
“谁说不是呢?听说之前为了筹备杜学士千金的婚事,杜家好几个人都上了北京,备办了极厚的贺礼,这几天又要打家里子侄去北京读书。反正他们有钱,不在乎这点小钱折腾。咳,杜家沈家虽说是世家望族,但最显赫的乃是吴家,最擅长岐黄之术的是何家,最有钱的却是杨家。传说杨家在唐朝时就曾经是本地富,之后虽说有兴衰起伏,但到了如今这一代却又达了,家里有钱得很。最近,杨家三小姐和姑爷回来探亲,那排场却是惊人。”
说到得意处,褚云仿佛自己便是主角似的,竟是兴奋得舔了舔嘴唇:“杨家三小姐远嫁山东方家,夫婿不但是一位举人,而且听说如今恰是山东方家主事的。杨家老爷子病了,底下两个儿子为家产闹得可开交,这回有那位三小姐和姑爷回来,也正好能缓一缓。”
这山东方家四个字别人听过就当作了耳旁风,但张越却一下子想到了方青。尽管他和杜都调了回来,但山东地垦荒令以及农人互助却得到了朝廷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他的盐务条陈被采纳了一多半,如今农人固然各得其所,商人也颇有收益。之前他成亲的时候,方家还有人送来了厚礼。方青能在这当口陪妻子回娘家探亲,足可见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虽说上回跟张越去了一趟山东,但这样的出门秋痕还是头一次。先头在车里就被张越暗示装了一回轻佻,此时见他朝自己打了个眼色,她心里不由得嘀咕,但也只能故作好奇地问道:“那杨家真能称得上是本地富?他家靠地什么财?”
听到这个问题,一直问一句答十句的褚云顿时嘿嘿笑了起来:“这位姑娘,杨家本来都快败了,谁知当年翻修祖宅的时候找到了祖上留下来的三坛金子,那运气真是没话说。杨家老爷子善于经营,就靠这些钱起家,每年办的货就了不得……这酒菜二位且吃着喝着,我去看看厨下地点心做得如何了。那是甜酒圆子,这大冷天喝上一碗正好。”
尽管张越对于松江府的情形都颇有了解,毕竟及上本地人的介绍,此时便无所谓地点了点头。心里抽丝剥茧地分析着各家之间地关联,他渐渐生出了一个念头。等到甜酒圆子送上来,他和三个丫头各盛一碗吃了,随即便径直回房休息。胡七见朱瞻基派来的那四名护卫吃完之后便不声不响地跟去了跨院保护,自己索性独占一张桌子慢慢吃。
在褚云和范狗儿等人眼里,刚刚这一群狼吞虎咽的汉子着实让人瞠目结舌,那些人风卷残云吃东西的架势就好像八辈子没吃过饭似地。即便是想要从这些人口中套话的褚云,面对那些油盐不入的冷面孔,心里也有些怵。
那个主人模样的倒是温文和煦,随行的三个少女也都是娇俏可人,问的问题倒是和寻常外乡人一样。只这几个护卫浑身都散出一种生人勿近地气息,不过倒是训练有素……这帮人究竟是打哪里来的,准备到这儿干什么?这要是等最后一天结帐,会不会他花费了老大精力钱财打点,到头来一个子都收不回来?
就当褚云满心忐忑地时候,最后一个吃完饭站起身的汉子却径直朝他走了过来,从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瞧见那并非市面上最不受欢迎地宝钞,而是货真价实的一块碎银子,他登时把那些思量惶惑都丢到了一边,满脸堆笑地伸手接了过来。
胡七在给了银子之后便沉声吩咐道:“咱们在这儿不定住多久,这算是预支给你地房钱和饭钱。咱家少爷是老爷子打到松江府来打前站的,之后有大生意要做,那三位女眷是少爷的屋里人,不要打扰了他们。总之,不该你问的不要多问,明白吗?”
ps:虽说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湖广熟天下足,但这年头却是货真价实的苏松足天下熟。话说回来,明朝从前期的地广人稀到后期的皇族官员豪强地主大肆占地,还有一段漫长的路。不得不说,前期的皇帝定下的某些国策到后期就不坚持了,反倒坚持某些压根没有意义的东西,所以说所谓的祖制,其实就是皇帝老子上下嘴皮子动一动而已……
第三百二十章 利字当头一把刀
朱门风流 第三百二十章 利字当头一把刀
宋元以来。东南沿海逐渐繁华。上海镇更是和与广州温州杭州庆元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这海上贸易就不曾断过。然而。大明建国之后太祖皇帝朱元下了禁海令。海商就渐渐在天下绝迹。靠海为生的人们也没了食活路。基于生计萧条。不少人家只能冒禁带货出海。管这是九死一生的勾当。但由于其中的巨大利润。背后总能看到不豪门大户的影子。
至于豪门大户背后还有什么。寻常人就不的而知了。
毗邻定海两个卫所的烈港在寒风中恰是一片热闹天的景象。尽管有着不许片板下海的严海禁。但这儿竟能够看到好几艘鼓起风帆预备南下的大船。大约是由于在海上漂多年。这些船身上都有各式各样修补的痕迹。几个水手大声吆喝着。一群只穿坎肩的苦力们挥汗如雨。扛着重重的箱子船上搬。而的码头一角。两个裹着厚衣服的人正在低声说话。
“这回恰好下西洋的宝船回来。海上的风险比往日就小多了。十一月开船。明年五六月回来。只要把这几船瓷器丝卖了。换回来真金白银。到时候老爷子也话可说。”
“二少爷放心。这趟路我是老走了。海图水手不比朝廷的宝船差。决计出不了差错。只不过。这次传来的风声究竟是真是假。朝廷真的要开海禁?若是那样以后风险就少了。毕竟咱们干的是掉脑袋的勾当。”
“愚蠢!物以稀为贵你懂不懂?若是所有大户人家都弄上船出海贸易。咱们的利润要被摊薄多少?朝廷的宝船毕竟和咱们不一样。咱们开的价都是说一不二。以后那批人若是用其他手段。再压压价。咱们还有多少财路?家里的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是靠这条海路的来的。冬天下西洋夏天上朝鲜和倭国。能让别人染指?”
尽管老黑在海上卖干走私的营已经有二十余。为这一家效命也已经有好些年头但还是第一次看见中年人露出么凶狠的表情。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然而。他如今妻儿老小都是靠对方养。到手的钱更是足够他花几辈子。要想离开决计不可能。只好一条路走到黑。正当他想要开口说什么时候却忽瞥见不远处有人走过来。忙闭上了嘴。
“两位在这儿商量此次出海?这一次可是手笔不小啊五条船上头都装满了。连船都沉去老多。这回一趟的利钱然是非同小可。只不过。原本说是价值五千两银子的货我粗略核算了一下却觉不止。哪怕按照一百箱瓷器和五百匹茧算。似乎少说也折一万五千两银子吧?这一来一的差额。就比你们先前所说差远了!”
一听这话。老黑和那个身穿青绢大袄的中年人顿时面色大变。对于这海上的营生他们都是熟。这趟船上的货究竟值多少钱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往常那位在背后撑着的主儿不过随便派一个前来看看。本想着这趟的管事也不会内行到哪里去。谁知道对方在头上看了这么一会儿。竟然能估算的**不离十!
于是。中年人连忙笑着解释道:“方管事您实是高看咱们了。五千两银子的货就让咱极其吃紧了。怎么可能值一万五千两那么多?这其中有几家推不开的大人们捎带的一些私货。不值个钱。”他一面说一面在袖子里摸索着。最后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锦囊。满脸堆笑的递了过去您这天忙忙碌碌也苦了些许意不成敬意……”
然而。让他没料到的是面前这人却不同于往日那些轻易就能打的家伙。竟是看也不看满是金子的锦囊。根本就没有伸手去接的意思。反而皮笑肉不笑的:“有道是饮水思源。若不是主人为你们挡着。这两个卫所就驻扎在定海。你们每趟出海会那么容易?主人不过是抽两成的利。你们居然在这里头动手脚。这胆子也实在太大了!”
“方管事。你听我释……”
“我也不为难你们。这趟的货运南洋。路上折损三成。回来之后就算计十倍的利。侯爷至少两万。就算不按官价按市价折成黄金。也的几千两金子。若到时送来的西少于这个数目。你们自己看着办!”
看到这身穿莲青色抹绒大氅的年轻人二话不说的转身离去。老黑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森然凶光:“二少爷。这小子初来乍到就敢指手画脚。太不懂规矩了!就是那主儿。这次的那么多银子。也早就该喂饱了!横竖是在海上。到时候个翻船。保管他这话传不出去!”
算了算了。别节外生枝!”见老黑又流露出了当初海
。中年人不由皱了皱眉。旋叹了一口气。“朝章程如今还不清楚。若是…的罪了那位主儿就更麻烦了。此人年轻气盛。我先请了他到家里去。酒色财气。只要下了水磨功夫。我就不信他真的油盐不入。海上的事情都交给你了。千万小心!”
老黑嘿嘿一笑。退;一步拱了拱:“那我也在这儿预祝二少爷马到功成。一举夺下家的位子!大少爷实在是太没胆子了。好好一条生财之道非要舍弃。却不想想这么多怎么办。咱们这些兄弟自然全都是听二少爷您的。什么长幼礼法。咱们这些海上挣命的人只知道一个道理。谁的势力大。头一交椅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