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9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令人惊讶的是,以玩故事结构出名的宁皓非但没有回避这些足以使自己作品落入俗套的情节元素,而且连设置复杂的叙事结构这一点都省了,直接是平铺直叙,这就直接导致了这部电影的平庸。
并不是说这样就一定步行,比如那部非常经典的《无耻混蛋》,虽然用的也是俗套的故事和主题,可是人家最起码在叙事结构上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此外演员的表演也是颇具功力,这两点都是《黄金大劫案》无法比拟的。
另外,宋铮不明白宁皓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风格,改学姜文了。
这部片子有点刻意往《让子弹飞》的方向上靠,可是出来的力道却连《让子弹飞》的一半都不到。
首先,《黄金大劫案》也有像连珠炮一样的对话,可是完全找不到土匪和师爷对话的那种硬度,这可能是演员的缘故,毕竟姜纹,周闰发,葛大爷三位影帝凑在一起是史无前例的。
其次,《黄金大劫案》也有隐喻,比如说“救国会”用一些电影特技就把日本人的黄金骗到手,可是这些隐喻比较发散和不统一,想讽刺的东西太多,反而达不到讽刺的效果。
而《让子弹飞》讽刺的东西就一个,中国人生存的现状,而且句句戳中要害,讽刺效果就十分强烈。
第三,《黄金大劫案》也探讨了国民性,可是远没有《让子弹飞》探讨的那么深刻。
关于国民性的探讨,姜纹是一把好手,在《鬼子来了》里,姜纹就已经崭露头角,而宁皓根本不擅长这种深刻的东西。
无论是其处女作《香火》,还是后来的疯狂系列,甚至《无人区》,都体现着一种小人物的黑色幽默,这才是宁浩所擅长的。
宁浩片子的腔调不应该是深刻的,而是戏谑的,放弃自己固有的风格,追求超越是一件极其有风险的事情,玩好了就完成了蜕变,玩砸了就有可能一蹶不振。
宋铮前世在看完《黄金大劫案》,用八个字最能形容他当时的心情一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可以说,《黄金大劫案》就是宁皓的自戕之作,他想玩个解构,用屌丝解构革命,用庸俗解构爱情,用伪逻辑解构结构,用模糊解构人物,可他玩得也太粗糙了,结果就是玩砸了。
毕竟荒诞不等于剧情弱智。
不好笑,虽然一些笑点的设计上还是很有想法的,但是整体来说的确不好笑,也就是小东北赤裸挂在教堂装耶稣,宋铮笑了,很开心,这个算是意外之喜,其余的部分,他都没怎么笑过。
幽默,搞笑,机智,是宋铮期望宁皓带给观众的东西,但是《黄金大劫案》没有,他也不指望能从头笑到尾,但仅有的几处太少了,至于常杀人的段子,太老了。
不够机智,故事没啥创意,如果说宁皓的第一部引人关注的《疯狂的石头》,参考盖里奇的电影《两杆大烟枪》,还算是致敬之作的话,在《疯狂的赛车》里,算是第二次致敬,毕竟在讲故事都困难的中国电影界,能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已属难得。
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一点,宁皓长在模仿,但原创力实在匮乏,于是到了《黄金大劫案》,也就真的是失敬了,创意几乎没有新鲜度。尤其在疯狂系列之后,这样的故事基本不及格,真不知道,那么多编辑是干什么吃的。
不经典,对白缺乏个性,对白对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部电影的人物很多,但对白区别不大,油里油气,分不清谁是谁,尤其是那个岳小军,就是在《疯狂的石头》里蹲在马桶上唱“2002年的第一泡屎,来得比以往更晚一些”的家伙,在这个电影里,几无亮点。
其他人物一大堆,识别性几乎没有,与《疯狂的石头》中的角色的对白相比,堪称云泥之别,总之,这是一部让人记不起什么台词的电影。
不形象,人物真心很弱,真不知道宁皓是怎么了,几乎就没有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一帮僵尸,主角小东北一副吊丝样,也许这就是电影的意义,一个吊丝如何变成革命者?!
这点倒是让宋铮想起了张仪谋同志的《英雄》,寡人读出了天下和平般叽歪,更可惜的,便是电影开篇的范伟,起势多好,可惜啊,可惜啊,到最后也就一个酸菜,暴殄天物,酸你妹啊酸。
不浪漫,又见吊丝爱情,宁皓在这部电影里也玩了把爱情,一把银叉子玫瑰,一个俗得不能再俗俗到底的爱情桥段,一个吊丝,假装勾引一个千金小姐,弄假成真了,还爆发了爱情,还变出了蝴蝶,这是讽刺爱情吗?
不精致,情节很多破绽,意。淫抗日,还救国会,这个打斗场合,让宋铮想起了那些抗日神剧,几乎无敌,还开着装甲车来了,可不可以更加离谱呢!
谁能说得明白,这么大个家伙是怎么开进去的么,难道是地底下冒出来的?
还玩飞镖,三五个人,就打败了一支军队,难道灵魂附体吗?
还有那个神水,都能把金子融化,把个银行金库都销融,知道的叫王水,要现配现用,毒气很大的,一伙人怎么混进去的,日本人不是猪啊,人家好歹也有点儿脑筋啊。
不震撼,场面大而无聊,机枪,大炮,装甲车,还有飞镖,然后烟火噗噗噗噗,啪啪啪啪,死了一个,又死了一个,又又死了一个,这又说明了一个道理,越有钱,越讲究所谓后期和场面就越烂。
咋不让主角,直接驾着轰炸机去呢?
宁皓想玩个狂欢意识,以示颠覆,通过装甲车什么的,做个荒诞延伸,理解,可咋就感觉那么别扭呢!
如果这部戏的导演不是宁皓,这片子其实还算凑合,在脑残烂片漫天飞舞的年代,这不算最烂的,但就因为是宁皓的作品,观众陷入那没办法买账,毕竟宁皓顶着天才导演的光环,观众们又深深喜欢他,对他期待很高,结果弄出来这么一个东西,对得起谁!?
所以,最终的评价非常简单:烂片。
宋铮承认这么评价是有些“爱之深责之切”的感情用事,但即使不去跟《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这两部前作相比,不要求叙事的流畅性,笑点的密集程度保持疯狂两部曲的水准,忘掉“宁皓”的招牌,公允地评价这部片子,《黄金大劫案》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宁皓的大获成功的作品的成功之处已经无需再去分析,模仿也好、对剧本的雕琢也好,抛开技术的细节,疯狂系列让大家喜闻乐见,在国产商业片里独树一帜的宏观原因只有一条:就是宁皓和他的创作团队,是在认真地遵循商业片规律扎实地创作,所以剧本讲究、表演讲究、镜头剪辑也讲究。
在了解当下观众的需求的前提下,这样讲究的方式做事的成果,就是打造出了满足观众需求的好的作品。
而这些讲究,在《黄金大劫案》中遭到了跟片中角色同样的结局:被一网打尽了。
在所能想到的评价一部电影的所有标准上,宁皓和他的团队都显得是那么的不讲究。
首当其冲的就是剧本,在剧本上面栽了跟头实在是让所有对宁皓有所期待的观众大跌眼镜,因为这恰恰是以往宁皓比别人强一大块的地方。
这简直像一个吊丝突然变得不会撸一样不可思议。
对此,宋铮也只能说,它就是这么发生了。
大多数的观众进入影院看《黄金大劫案》,大概都期待着能够像看《疯狂的赛车》一样,大笑一个多小时。
但这样的愿望遇上了乏味无聊的剧本,就都给跪了,别提精巧构思下合理的巧合制造这种高级笑点了,就连语言上的抖机灵,小段子都是凤毛麟角。
全片唯一让我笑出来的地方就是小东北做耶稣受难状,但这是港片玩烂的桥段好吗?
朱延平现在都不好意思用了好吗。
当然,之后剧情的走向说明,或者可以想见有人会敏锐指出的一点是,在这部片子里宁皓试图摆脱疯狂系列的略显没心没肺的搞笑,加入了更多情感升华的元素。
很显然,小东北的人格塑造和走向堪称国产片和好莱坞逻辑的双重主旋律:民族大义和英雄主义。
这其中间杂着对友情、亲情、爱情的失去和理解,悲凉中伴随着一个男人的成长经历。
这虽然老套,但俗套不意味着不好,商业片尤其如此。
但显然,情感铺垫的缺乏,剧情逻辑的极度不合理,使得每一次宁浩试图达到一个情感高。潮时,都显得那么突兀,那么自说自话。
三场戏,爹死,战友死,最后大战,都是重头,都很失败。
无论是爹,还是女人,还是剧组强盗团,与主角的互动都显得极度缺乏。
结果就是爹死不催泪,爱情不可信,片尾菊人纳还用了那么长的篇幅来追忆,真是煎熬,剧组强盗团的可敬,也因为每个人的面目模糊,而非常平面化。
这就导致了情感上可怕的空洞,亲情不催泪,爱情不感人,友情没体现,民族大义像说教。
宁皓显示出了一种非常不耐烦的态度,他大概以为观众就像影片中的富家小姐一样,只要用叉子变个玫瑰出来,就会义无反顾地坠入情网。
只可惜,没有精心培育阳光雨露滋养的玫瑰,光有个玫瑰的样子,实在没什么诱人的。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剧情逻辑上的不合理,已经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还是老话,不用跟疯狂系列那样多线叙事还没有漏洞的高端相比,就是跟其他被鄙视的国产烂片相比,让人吐血的不合理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事实上,影片的格局和特点让宋铮想起的都是《富贵军团》这样港片鼎盛时期的没头脑烂片,某种程度上还不如。
《黄金大劫案》的不讲究是全方位的,剧本只是因为其基础地位显得特别重灾区罢了,像《疯狂的赛车》里出租车弹孔里冒烟这样用镜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