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家高徒-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就是封地继承制。

    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乾帝盘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大且领有军队,严重威胁着大乾的中央集权。

    而且乾帝盘穷兵黩武,征战四方,很多有功勋的武将也成了新的藩王,这些藩王都是桀骜不驯之辈。

    乾帝盘在世尚好,如果乾帝盘御龙归天,太子登基,必定会形成臣强主弱的格局。

    所以,乾帝盘不得不防。

    他要为太子登基,扫除一切障碍。

    大乾现在就好似一条布满荆棘的权杖,太子柔弱,生恐被荆棘刺伤手掌。

    乾帝盘心中虽然有些不喜,但也不得不亲自动手,为太子将权杖上的荆棘扫除。再交给太子。

    宗门!

    番邦!

    外域!

    这三个问题,是乾帝盘最担忧的。

    宗门问题形成已久,可以说强秦之后的王朝都生活在宗门的阴影之中。就算乾帝盘是雄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外域诸国虽然弱小,而且星罗棋布,令出多门,和大乾比好似天壤,但是他们地域纵横万里,生灵亿兆,如果数十个王国联合在一起,兵甲百万。就算乾帝盘在自傲,也不得不重视。所以,乾帝盘听从朝中重臣的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

    在外域中培植亲善的势力。并且和外域强大的王国进行和亲,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外域,并且让自己的王子请外域国王,大公之女为妻妾。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大乾在外域中影响力大增。靠近大乾的几个弱国,不是被吞并,就是变成了傀儡势力。

    最后一个,也是让乾帝盘最头痛的。

    那是就是番邦。

    如果说外域和宗门的问题是外辱,是慢症,需要徐徐图之。

    那么番邦之祸就是内贼,更是急症。如果不妥善处置,必定会爆发大的灾祸。

    所以乾帝盘才冒着天下藩王造反的风险,朝中诸公的非议,甚至是青史上留下恶名,一力推行削藩之策。

    众多儒生虽然理解乾帝盘的苦衷,但并不代表支持。

    否则朝堂之上也不会有那么大臣反对,其中固然有被藩王收买,但是更多的则认为此法会激起藩王的反抗,从而会引发刀兵。

    对朝廷,对百姓,都是没有好处的。

    藩王之祸,应当以温煮之法,徐徐图之。

    但乾帝盘何尝不知此法最是恰当不过,只需要几代经营,就能让藩王势力土崩瓦解,但是太子生性柔弱,而且耳根极软,根本不足担此重任。

    乾帝盘一力推行削藩,也是无奈之举。

    安乐先生跪坐在书桌前,思虑在三,将所有的情况都在心中推演一遍,最后化为幽幽的一叹。

    他虽然理解乾帝盘的苦衷,但他还是认为,贸然削藩,对大乾,对百姓都不是一件幸事。

    乾帝盘如果想要解决眼前的困境,应当效仿上古,以“尊尊亲亲”之法进行分而化之。

    尊尊亲亲的本质就是“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安乐先生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

    儒家向来是“厚古薄今”。

    上古周王朝,在他们看来是最理想的政治形态。

    当然他也不是全盘继承“大宗之法”,毕竟现在当今天下,藩王强大,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中央权威慢慢的丧失。

    虽然没有出现“以下克上”,“弑君三十六”这样的惨事,但这也是“周礼之敝”。

    安乐先生想要恢复周礼,并非简单的恢复周代的尊尊原则。而是要损周文,加强一直被尊尊压制亲亲原则。

    立足于血缘,进而扩展到政治领域。

    那就是保留有血缘关系的宗亲藩国,削“异姓王”的藩国。

    拉一批,打一批!

    深得后世斗争的精华。

    虽然不能完全消弭藩国之祸,但也是万金良言。朝廷中央力量和宗亲藩王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共同征讨异姓藩王。

    必定不会形成大的动荡。

    想到这里,安乐先生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笔锋在白纸上滑过,留下一个个繁花锦绣的文字。

    “昔周文王和姜尚论政。”

    “姜尚问文王,当如何治理鲁国。”

    “文王曰:尊尊亲亲!”

    “姜尚曰:鲁国从此弱矣。”

    “文王问:公如何治理齐国?”

    “姜尚曰:尊贤尚功!”

    “文王曰:齐国后世必有截杀之君!”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削藩之策() 
一寸寸文气升腾,空中更有宏大的声音。

    显然不论是安乐先生的“尊尊亲亲”,还是张玉阶的“孝道古制论”都触动了某种规则,故而都有文气升腾。

    当然根据文思不同,他们俩的文气区别还是很大的。

    安乐先生之言,老成持重,又符合上古法制,故而有六寸文气升腾。

    诗词,文章,策略,都是六寸!

    这就是安乐先生的实力。

    极乐童子怅然所失的叹息一声,他知道,再也没有机会反超安乐先生了。

    他的策论虽然没有写好,但是已经注定和状元之之交臂了。

    只能期望司徒刑发挥失常,或者犯了忌讳,这样他就算不能成为状元,也可以成为榜眼。

    但是司徒刑可能发挥失常么?

    别开玩笑了。

    有着一个世界底蕴,又有六次雷劫这等媲美银河计算机组存在的司徒刑怎么可能失手。

    就算司徒刑在愚钝。

    难道不知汉朝的推恩令么?

    就算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六次雷劫媲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推演能力是干什么的?

    司徒刑努力回想推恩令中的内容。

    但是他上一世不是古文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自然不可能记忆背诵。

    不过,这不要紧。

    因为司徒刑可以根据蛛丝马迹进行推演,并且结合大乾的实际情况进行“嫁接”。

    经历过六次雷劫好似晶莹玛瑙,出奇强大的儒家半圣念头,好似一头全力发动的机车,发出轰隆之声。

    一个个好似玻璃一般的念头不停的碰撞,迸发出一丝丝晶莹的智慧火花。

    一个个文字在司徒刑的脑海中形成,然后通过他的笔端书写出一篇篇蕴含古老智慧的华章。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司徒刑的笔锋好似烙铁在纸张上滑过,留下一个个好似龙行蛇盘的文字。

    没错!

    正是西汉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

    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颁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司马迁在这些越分越小的百十个诸侯国,小到什么程度呢?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十”,也就是作为直属中央的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90,而且“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扼塞地利”,意思是这些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

    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力的巩固。这使得诸侯王国在名义上没有被进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诸侯王进行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