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颠覆三国记-第7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知道,考验的时候到了。像张昭那样表态,固然简单,也表明了自己的忠君态度,但却失去了谋臣的本色。他们几位,忠诚方面早已无需证明自己,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既然忠诚不需表现,那他们该表现的就是智慧。这也是当下孙权需要他们做的。
明白这一点不难,但如何揣摩圣意才是最难为他们的。对夏吟坊的提议,孙权当然不愿意,这是事实,他们非常清楚。但孙权不愿意是心理上的,理智上的孙权是否也是如此,那就另当别论。毕竟,夏吟坊敢提出这样无礼的要求,是确有凭据的。夏吟坊提出的条件,确实是孙权难以拒绝的诱惑。
如何既能把夏吟坊提出的条件吞下去,又能保住皇权的尊严,这确实考验几位的智慧。
张纮思索片刻,谨慎的回答道:“虽然夏吟坊提供的解决办法却是可行,或者说,是当下唯一能够解决我朝根本矛盾之办法。但夏吟坊公然插手立太子之事,其心不可测。一旦太子得立,那就是储君,拥有仅次于皇上的权力,非同小可。夏吟坊巧妙运用储君的特权,完全能够在江东大肆扩张。夏吟坊在江东的势力本来就够强大,够雄厚,再让夏吟坊如此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我东吴怕就要成为第二个蜀汉了。”
张纮果然老辣,说了一大通,自己什么意见也没表达,只是把其中的风险说了一遍。而这个风险,在座各位无不知道,可以说,张纮这番话听上去无懈可击,拳拳忠心可表,却无任何信息量,价值几乎为零。
这个时候,其他人就算听出了张纮在规避,在打太极,此时也顾不上奚落他。他们自己,也在面临着要表态的窘境。张纮不管怎样,好歹是安稳过关,他们如何表态,才是重点。
诸葛瑾照旧是嘴巴紧闭,这回甚至眼睛也闭上了。李勖看了看诸葛瑾,知道要让诸葛瑾先说话,是不可能的。无奈,李勖只好硬着头皮开口了。
“微臣认为,不能简单的拒绝夏吟坊的提议。但完全按照夏吟坊的意思行事,更是不行。这其中,还有巨大的谈判空间,我们应该与夏吟坊保持接触,争取在谈判中试探出夏吟坊的底线。毕竟,立太子一事非同小可,夏吟坊显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一开始就提出太子之事,无非是狮子大开口罢了。”
李勖说完,偷眼看孙权,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心中不禁稍稍松了口气,知道此关虽未完全过去,但至少,第一个关口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李勖甚至心中带着几分得意:张昭的说法,那叫出主意吗?简直就是发牢骚。张纮出了主意吗?也没有。只有他,不管怎样,好歹指出一条明路:谈判!仅凭这点,自己就比那两个老家伙强多了。
孙权仍然没有任何表示,三人知道,四人中,还有诸葛瑾没有表态。在诸葛瑾说话之前,孙权的脸是不会有任何动静的。
所有人都在看着诸葛瑾。诸葛瑾也是无奈。他如此做作,可不是为了赚人眼球,把自己压在最后一个说话,当压轴的那位。实在是有些事情,他不好说,甚至不敢说。
诸葛恪心向夏吟坊,对夏吟坊的了解比他这个老爹还多不少。就诸葛恪那态度,诸葛瑾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譬如这次程瑶、萧凝和徐莹来到建康,都说是为了孙武的事,但诸葛瑾却从诸葛恪的表现中看出,绝不仅仅于此。
但诸葛瑾很矛盾,不知道这些该不该告诉孙权。毕竟这些只是他自己的猜测,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但万一真是如此呢?自己就是知情不报的罪名。
如果事情一般,对朝廷影响不大,那也罢了,但此时的夏吟坊,能够让程瑶、萧凝和徐莹三人一起出现在江东的事,能是小事吗?夏吟坊看来是大事的,大事,在朝廷这边能不是大事吗?
诸葛瑾通过简单的事实,就能得出一个很恐怖的答案。黄顺最为倚仗的发小中,马谡去了河西,林卓留在成都,庞尚、杨承和习嘉都在江东,现在,黄顺身边倚重的女人当中,程瑶、萧凝和徐莹也来到了江东。可以说,黄顺的大部分心腹,都已经慢慢汇聚在江东。这足以说明夏吟坊对江东的重视。
夏吟坊重视江东,对东吴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夏吟坊重视江东,不可能单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此时的夏吟坊,早已具备逐鹿中原的实力,能够让夏吟坊派出大部分心腹的地方,按常理一定是夏吟坊下一步的主攻重点!
得出这个结论的诸葛瑾,把他自己都吓到了。虽然种种迹象表明,黄顺正在成都主持科考,在蜀汉争权夺利,在关中与司马懿争地盘,在河西正在筹划进取西域。怎么看,也轮不到江东成为夏吟坊的主攻方向。但黄顺又安排这么多人在江东。情报之间的互相矛盾,让诸葛瑾迟迟猜不透夏吟坊的动向。
本章完
第1229章 决定谈判()
如果换成别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为了往上爬,为了争得孙权的宠幸,多半还是会向孙权打小报告。但诸葛瑾不是那样的人。事涉江东和夏吟坊,诸葛瑾的身份本来就很尴尬,孙权与夏吟坊之间的关系,诸葛瑾向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何况这件事没有任何证据,说出来,如果对了还好,如果错了,孙权倒没什么,本来就是没有多少证据的事,但夏吟坊怎么看待自己?诸葛恪怎么看自己这个父亲?
这些人情世故关系,诸葛瑾都要考虑。所以,诸葛瑾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危言耸听,甚至都不愿费心思去调查事情的真相。
所以,这次孙权召集他们来商讨的大事,因为与夏吟坊有关,诸葛瑾就一反常态,变成木头疙瘩,不愿意讲话了。
这回孙权明确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表明态度,诸葛瑾知道回避不了,到最后也只能开口说话。有前面三人的意见打底,诸葛瑾应付起来,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皇上,夏吟坊方面有程瑶、萧凝和徐莹三人来到建康。此三人都是黄顺的夫人,在夏吟坊说话做事都能直接代表黄顺。故她们的来到,等若是黄顺亲临,不能轻忽。
以夏吟坊当前的实力,并不下于蜀汉和我们东吴。所以,与夏吟坊打交道,不能简单视之为普通民间尚家,更不能将之视为蜀汉的臣属。依臣来看,皇上应该以国礼相待。
对外交事务,无论是对蜀汉还是对曹魏,我朝都有明确的政策可以遵循,但唯独对夏吟坊,我朝并没有可供依循的原则和政策。所以,此事若是就事论事,那很简单,讨价还价,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自然就达成了一致。但微臣认为,以后我朝免不了要经常与夏吟坊打交道,及早确定与夏吟坊打交道的政策走向,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诸葛瑾说完,其他三人心中几乎同时松了口气,他们刚才的说话,都是避重就轻,不愿就事论事的给出具体建议,若诸葛瑾侃侃而言,岂不是显出他们的无能?现在诸葛瑾的说话,看上去高屋建瓴,实际上也是避开了最关键的表态核心。由此可知,此事是多么的敏感,他们四人无一人敢正面面对。
孙权问出这个问题,大概也知道他们的顾虑,现在四人都已经发表过意见,孙权这才叹口气,说道:“夏吟坊为了平叛而来,我们无理由不接洽。但事涉立太子之事,我们不得不慎重。孙武的身份,我们暂且相信他就是孙翊的儿子。但孙翊的儿子,凭什么要立为太子?
朕对三弟,并无亏欠,对三弟的后代,朕可以给他封侯,甚至封王,但立为太子,却于理不合。
夏吟坊也知这点,也提出了权宜之计的说法。但正如张老所说,太子一旦得立,那就是储君!权势非同小可。朝中趋炎附势之徒,就会有想法,围绕着太子身边,就会慢慢形成一股势力,一个团体。在当下朝廷中,这是极为不利的。”
孙权如此一说,等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同意立孙武为太子!这就好办了。李勖马上毛遂自荐道:“微臣愿意作为皇上的谈判官,与夏吟坊接洽,定要谈出个满意的结果交旨。”
李勖如此急着表态,自然有他的想法:张昭和张纮都是老家伙,这种唇枪舌剑的谈判活,他们自然不合适,但诸葛瑾无论才干还是身份,都非常适合这次谈判任务。李勖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诸葛瑾。
李勖想要这次谈判任务,显然是看上了这次差事背后的油水:此事关乎朝廷根本,皇上最为重视,有了此事,自然就可以随时拜见皇上,与皇上报告谈判经过。而且,与夏吟坊打交道,还能与夏吟坊搞好关系。朝中谁人不知道,只要与夏吟坊关系搞好了,那就是随便做点买卖,都比入朝为官挣的那点俸禄强百倍。
李勖寒门出身,家门并没有多少积蓄,为了自己的仕途,李勖平日里又极为清廉,家中并不宽裕。如果能够借此机会与下夏吟坊搭上关系,那就太美妙了。
相比与李勖,诸葛瑾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李勖当然认为,这个任务,交给自己是最合适的。
孙权听后,笑了一笑,看着诸葛瑾问道:“不知子瑜如何考虑?”
诸葛瑾退让道:“微臣身份敏感,不宜在此事中担当朝廷的谈判官。李大人主动请缨,为主分忧,甚好。”
孙权想了想,说道:“李勖毕竟年轻气盛,有冲劲是好的,就怕一时冲动冲撞了人家,反为不美,这样,李勖为主,诸葛瑾为辅,你们代表朕与夏吟坊谈判,务必最短时间内谈出个结果。”
李勖和诸葛瑾领旨。又闲谈了一会,张昭和张纮告辞,李勖和诸葛瑾则留下等候孙权对谈判的指示。孙权想了一下,说道:“夏吟坊的思路不错,我们可以借鉴。如果不立太子,而是改为封孙武为王,自然最好。朕不吝啬多出一个王爵的开支。”
李勖说道:“皇族中也没几个人封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