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颠覆三国记-第7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矛盾不能尖锐化至爆炸的状态,孙武就不能趁机夺权。
所以,黄顺必须尽快出兵关中,赶在徐平动作之前,把曹魏的主力牢牢拴在关中,哪里都去不了。
但黄顺经略关中,早就既定的安排,那就是等曹真与司马懿两人分出胜负之后,再行攻击。否则,一旦大兵压境,两人携手御敌,岂不是帮了曹魏的忙?
借助司马懿之手,消耗曹魏的基本力量,然后再逮着司马懿一阵猛揍,是黄顺的基本战略。即使到这个时候,黄顺也不想放弃。所以,黄顺还是要在这里等。
本来曹真进攻汉中之际,黄顺派出彭威对阵曹真,就有在战场上帮司马懿一把,解决掉曹真的意思。但子午道上,确实不是大军厮杀的好战场,曹真又是有名宿将,排兵布阵露出的破绽不多。彭威虽然能够不断给曹真制造麻烦,压着曹真一头,却始终不能给予曹真致命一击。没奈何,黄顺只好继续等。好在司马懿没有让黄顺失望,很快,长安那边就有了动静。
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是曹真回师后,突然病倒,然后就一病不起,日渐沉重了。对外公开的说法,是曹真自觉筹备了数年的进攻没有收到任何成果,无颜面对世人,羞惭成疾。但此说在黄顺看来,完全站不住脚。
曹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将军,怎么可能因为一次进攻失利就羞惭成疾呢?再说,曹真遇上的可是一直不败的黄顺,败下阵来都没什么丢人的,何况曹真并未败,而是全身而退。这战绩,已经足以让曹真拿出来炫耀了。
所以,黄顺更相信,是司马懿按捺不住,动手了。有西域墨门支持的司马懿,要拿出一两种不为人所觉察的毒药来,那还不是轻而易举?曹真前段日子还活蹦乱跳的,马上就病入膏肓了,显然不正常。
不管事实如何,曹真眼看着就要退出与司马懿的竞争,这对黄顺来说当然是好消息。黄顺想过先行散发一些司马懿用毒的传言,动摇长安军心,然后再大军出征。但转念一想,对手是司马懿,这样的下三滥招数,对他未必有用,应对得当,反而坐实了自己挑拨离间的罪名,从而摘脱了司马懿的嫌疑。
所以,黄顺想过之后,没有采取任何铺垫动作,直接就在汉中下了进攻令。汉中、武关和代郡的兵马三路齐发,进攻关中。
汉中的兵马当然是最先得到消息,出发最早。按王品的部署,汉中大军经剑阁,走岐山,攻取渭河以西。
这条路线,黄顺当然没有意见,梦中有名的诸葛亮六处岐山,就是这条路线。诸葛亮六次都选择相同路线,可见这条路线的合理性。
此次进攻,黄顺没有要求必须拿下长安,只是要王平搞出大动作来,牵住曹魏的主力。其他两路兵马同样如此。
在黄顺的布局中,关中的战场只是策应作用,真正的主战场是在建康,那里进行的才是决定最终胜败的决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说关中的战事。大战的来临,让司马懿有了名正言顺顶替曹真掌握关中全部兵权的理由。原因很简单,新的都督朝廷来不及派遣,只能先由副都督司马懿顶上。
而且,司马懿是少有的与黄顺的玄甲军正面交过手的人物。虽然是大败亏输的结局。但至少有败的经验。而且,司马懿最让人放心的一点就是,他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既然已经在玄甲军面前栽了一个跟头了,按照司马懿的定律,司马懿不会再败了。关中保卫战,当仁不让应该由司马懿来指挥。
(本章完)
第1159章 姜维出世()
这些道理,不用司马懿说出来,甚至不用司马懿安排人说出来,自然就是众将拥戴的大势所趋,司马懿就算勉为其难,也只有代替曹真指挥战斗。甚至连曹真躺在病床上听说了汉中出兵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毕竟,此时,只有司马懿才能领兵保卫关中。至于其他,都及不上这件事的紧急,只能先放在一边。
司马懿没有时间庆祝自己的成功上位,他必须马上处理汉中的威胁。与出兵迎战相比,更重要的是要摸清楚汉中为什么出兵。
司马懿清楚,此时黄顺仍在汉中,而汉中兵权刚刚换手,换成了王平。按说不可能马上就会出兵关中。
一来王平需要时间巩固自己在汉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黄顺撵走魏延,肯定是需要在汉中做一番事情。这番事情,绝不可能是出兵关中。
而且,汉中兵马有多少,司马懿很清楚,关中号称四面险隘,绝不可能是区区汉中兵马所能撼动的。所以,司马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只靠前沿守兵抵挡汉中兵马的进攻。
司马懿如此谨慎,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另外两个方向的敌人进攻的可能:武关和代郡。司马懿认为,如果武关和代郡也出兵的话,那就毫无疑问,是黄顺要经略关中了。仅靠关中兵马是守不住的,必须赶紧报朝廷要求增援。
司马懿按兵不动的同时,所有在外眼线都开始活动,务必要掌握周边兵马的动向,特别是黄顺的目的到底为何,是司马懿重点侦查的方向。
司马懿的谨慎,给了汉中王平攻打岐山大营的充足时间。曹真当时为了守护岐山大营,在岐山先后设置了十七座大营,连绵不绝,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就算敌众我寡,守兵也可以躲在大营里,坚守上一年多,等待援兵来至。
但曹真的布置,显然没有考虑到黄顺玄甲军的存在。这次王平率领的队伍中,就有一支特别的分队,只是配合王平的行动,却不归王平统帅。那就是由荆恬带领的玄甲军小队。按王平和荆恬商量好的,荆恬的人马不需要干别的,只负责攻坚过程中,打破对方的营垒和城门,剩下的事情,王平自己就能搞定。
这次进攻岐山大营,王平就与荆恬商议,让荆恬拿岐山大营试试身手,也让王平他们看看,能让司马懿闻风而逃的大杀器,到底是什么样。
荆恬虽然认为拿飞艇对付岐山大营,有些大材小用,但黄顺之前吩咐过,飞艇在对上司马懿时,不能再使用。既然如此,飞艇的作用也只能在这个时候体现。所以,荆恬很痛快就答应下来,亲自操作飞艇,指挥这次空袭行动。
岐山大营再稳固,当然是不能防空的,更架不住高烈度火药的轰炸。只一轮轰炸,岐山大营的外围防御就被炸了个稀巴烂。守兵完全被这威力所唬住,早就斗志全无,从上到下,一窝蜂全四散而跑。不但如此,还各个大营里呼朋唤友,争相逃命。
王平的大军,兵不血刃,就占据了曹真苦心经营多年的岐山大营。从此,岐山大营归蜀汉所有。关中的西大门,从此向蜀汉洞开。
拿下岐山大营,本来就在王平的计划之内。但王平的计划没有这般快捷和迅速。王平本来打算辛苦拿下岐山大营后,就在这岐山脚下,与来援的魏兵大战一场,争取获胜,然后吸引更多的魏兵前来。
但现在没有受到损失就拿下了岐山大营,顺便接收了岐山大营堆积如山的粮草,这让王平有了足够的底气。王平与众将坐在大营里商议,援兵一时半会不会来到,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攻取一两座大城。就算以后守不住,至少,也能把城中的百姓和财富先一步转移出来。
这世道,各处究竟战乱,各处常见的沃野千里无人烟。能多一些耕种的百姓,当然是好事。王平计划着趁此机会转移些百姓充实汉中,完全可以理解。
这样的军事会议,荆恬是参加了的,但荆恬没有发言。因为黄顺临行前告诫过他,不要干预王平的指挥。如果临战不利,需要玄甲军力挽狂澜,才允许荆恬调动兵马。
很快,王平的大军就再次出发,这次,王平兵分两路,攻打武威和汉阳两郡。
岐山大营的惨败此时早已传至两郡,两郡守兵正惶惶不可终日时,又传来蜀汉大兵向自己的城池开来,哪还有心思抵抗,都是手忙脚乱的收拾细软,夺路逃命。因此,两路兵马都没有遇上像样的抵抗,就顺利拿下。
战场形势进展形势太过迅速,完全超出了王平的预料。惊喜之下,王平盘算着,曹魏的援兵来到还有一段时日,不如趁这个日子再出去攻打几城,反正都打到这里来了,不打白不打。有黄顺玄甲军的赫赫威名,那还不是传檄而定。
于是,王平继续分兵,向安定、武都进发。没想到,这回,遇上了硬茬。严格说,是遇上了敢于抵抗的魏兵,不但敢于抵抗,而且还很有谋略的中途设伏,让领兵攻打武都的张巍吃了个败仗,狼狈逃回。
王平本来是坐等捷报的,没想到,却先等来了张巍的败兵,大惊之下,询问中伏的情况,张巍说出了对方将领的名字:姜维。
王平眉头紧皱:没听说曹魏军中有此号厉害人物。问遍身边诸将,也都不得要领。只有荆恬,一听说对方是姜维,差点蹦了起来。因为黄顺特意跟他交代过,说曹魏军中,有一名小将,就是姜维,将来是难得的大将之材。若有幸遇上,必须马上通知黄顺,黄顺要亲自会会这个姜维。
荆恬的异动,自然瞒不过王平,在王平的询问下,荆恬也没有多说,只是说此事需要黄顺亲自过来处理。
荆恬如此一说,更引起众人的好奇。姜维虽然靠设伏赢了一阵,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并不妨碍蜀兵继续攻城拔寨。现在荆恬的意思,眼前这个曹魏小将姜维,显然不是什么等闲人物,竟然需要惊动黄顺亲自出面。
(本章完)
第1160章 对阵张既()
诸将中王平与黄顺有过一些接触,还有张南、冯习等人在夷陵之战中为黄顺所救,对黄顺而已有所了解,其他人就不行了。
王平想了一下,试探的问荆恬:“小侯爷亲来,是亲自对付姜维吗?”
荆恬说道:“不然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