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容盛向使者打听辽东消息,北燕使者告诉东燕上下,称慕容会已率军南下幽州。
得知辽东燕军已夺取了渔阳城,打开了南下幽州通道,慕容盛不由大喜过望。
他当即决定向北联合慕容会、向南结盟慕容德,以跟拓跋珪争夺河北。
而也就是此时,慕容麟成功逃到了邺城。
为了让慕容德收留自己,他不得不自行去皇帝号,改称赵王。
看到慕容麟沦落到今天这地步,慕容德心情十分复杂,既解恨又唏嘘不已。
想当年,赵王慕容麟也曾叱咤一方,在后燕建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
不然,就凭当年其所做作为,何以得封赵王?位在诸王之上,仅次于太子慕容宝。
只可惜此人虽然有才,却心术不正,先告父,又害兄,最后更是犯下谋逆大罪。
而慕容麟自知身家性命皆系于慕容德一念之间,于是他刻意伏低做小。
同时得知慕容德为日后出路担忧,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邺城排忧解难。
总算看在对方还算有用的份上,慕容德强忍内心杀机,暂时收留了慕容麟。
去年冬,慕容德采纳了别驾韩卓建议,采取放弃中山、固守邺城、西联河西之策,成功在邺城站稳脚跟。
然中山陷落后,邺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近来,为了寻找日后出路,慕容德愁得头发都白了。
哪怕他效仿兄长慕容垂旧例,自称燕王,也没让他高兴多久。
正当慕容德仿徨无计时,北燕使者离开信都后,来到了邺城,并带来了辽东消息。
从使者口中,慕容德得知东燕、北燕欲联合起来共抗魏国,并邀请他也参加联盟。
慕容德先将使者打发下去休息,他则立即将属下召来商议对策。
“刚刚辽东派来使者,想跟邺城结盟,以共抗魏国,大家都说说各自看法。”
“辽东使者?真的假的?幽州不是已被魏国占据,他是如何来到邺城的?”
“这个据他自己说,是做船过来的。”慕容德三言两语解释了一下使者来历。
参军刘藻说:“大王,眼下魏军已经攻克了中山,不久必将乘胜进攻邺城。”
“而邺城城内虽有大量粮草,然而城池庞大,难以固守。”
“况且人心浮动,河西又无暇他顾,若仅靠我们自己,肯定难以守下去。”
“不如与辽东、信都结盟,以互为援应。”
对于结盟之议,慕容德不置可否,面无表情道:“那两家靠得住么?”
“慕容会、慕容盛全是毛头小子,懂什么行军打仗?!”
“万一再像先帝那样遭逢大败,届时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
坐在角落里的慕容麟一听此言,立即猜到慕容德没有与信都、辽东联手之意。
他眼珠子一转道:“王叔,小侄儿以为当下我们应趁着魏军尚未到来,弃守邺城,并寻机南下齐地。”
“南下青齐?”慕容德眼前一亮,忙道:“如何南下?请赵王细细道来。”
慕容麟精神一震道:“王叔,如今随着南朝皇帝病逝,江东即将陷入动乱。”
“而一旦江东大乱,北方晋军势必将南下平叛,届时王叔可趁机率军渡河南下。”
“若侥幸割据齐地,王叔就可据黄河之险抵御魏国,如此不比滞留邺城安全?”
“那辽东、信都那边该如何回复?要不要拒绝他们?”
“不!王叔还要答应与他们结盟,只有这样才能蛊惑信都、辽东出兵。”
“这样一来,魏军势必暂时无暇南顾,将为邺城南下争取更多时间。”
第468章 江东再乱()
一
望着侃侃而谈的慕容麟,别看慕容德面上带着笑意,可心中却忌惮异常。
或许连慕容麟自己也不清楚,一时表现竟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随后慕容德采纳了慕容麟建议,他一边与辽东使者虚与委蛇,一边开始暗中做弃守邺城之准备。
慕容德选择弃守邺城,从保存个人实力上讲,无可厚非。
但是,在他做出南迁计划后,不仅没有及时告知辽东、信都,还不断蛊惑对方出兵。
从这一点可看出,慕容德早已不再视自身为后燕范阳王,开始为南燕小集团谋利。
正是由于慕容德有意隐瞒,把慕容盛、慕容会蒙在鼓里,日后给信都带来灭顶之灾。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在河北局势一日三变时,江东也没好在哪儿去。
哪怕已过去了数月之久,可回过头再去看当日发生的一切,依然让各方心惊肉跳。
王恭第一次向建康发难,成功逼得会稽王司马道子不仅诛杀了王国宝,而且还亲自给他写信道歉。
事件平息后,为了向地方实力派谢罪,司马道子还上书朝廷,请求解除他中外都督、录尚书等职务。
虽然最终天子下诏不同意,可这番姿态表达了会稽王意欲和解之诚意。
或许还嫌自己诚意不够,司马道子又将王廞背叛一事通报给了王恭。
投桃报李,王恭在派遣刘牢之击灭了王廞之后,也上疏自贬,朝廷同样没有同意。
虽然双方在王国宝被杀后,都‘高风亮节’表示了和解之意,让原本紧张的局势又恢复平静。
可明眼人都清楚,中枢与各个方镇之间,不过维系着短暂和平罢了。
王国宝死后,司马道子与王恭之间关系不仅没有缓和,反倒愈发紧张起来。
双方皆知彼此不可能和平相处,都开始暗中筹谋解决对方,以让自己攫取更大利益。
王国宝被杀,是司马道子在王恭、王珣等内外压力下,所作的无奈之举。
而后来上书谢罪,更是极大地削弱了会稽王威信。
虽然局势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司马道子内心深处显然是不痛快的。
其实不光司马道子不满方镇跋扈,其子司马元显同样感到如芒在背。
看着王恭肆意践踏朝廷权威,让司马元显十分恼火,私下里劝说其父尽快除掉王恭。
由于王国宝死了,让司马道子少了一个可用之人。
没得办法,他开始不断地加强儿子司马元显手中权柄。
他假借朝廷之意,先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虏将军,后又将会稽王府幕僚系数配给对方。
除此之外,司马道子痛感手中军事力量薄弱,遂开始重用谯王司马尚之兄弟。
司马尚之共兄弟四人,除了正在河西效力的司马休之外,其余三人皆被授予官爵高位。
司马道子以司马尚之兄弟有才能,将他们作为心腹,以巩固自身势力。
谯王司马尚之也不负众望,刚一入京就对司马道子建议说:“如今方镇强盛,而中枢权力自然变小。”
“故应安排心腹出任地方大员,以屏护朝廷。”
司马道子对此深以为然。
在他看来,目前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并不是北方诸势力,而是江东内部拥兵自立的方镇势力。
但是各方镇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动了谁都会引发动荡。
豫州刺史庾楷一向以司马道子唯马首是瞻,在司马道子看来,先拿自己人动手,应该不至于引发动乱。
殊料,让司马道子始料不及的是,他试图分裂豫州之举,引起豫州刺史庾楷强烈不满。
同时,诛杀王国宝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出来。
在庾楷看来,司马道子提出分督豫州,正是要再次卸磨杀驴,让他成为第二个王国宝。
对此,他是勃然大怒,不仅公然上书反对朝中决议,连立场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庾楷当即转投王恭怀抱,还派遣儿子庾鸿,前往游说王恭,再度出兵清君侧。
“谯王兄弟取代王国宝掌握大权,不仅没有吸取往日教训,反而想逐步削弱诸镇。”
“假若王公不早些下手,一旦朝廷完成布局,恐怕不会轻易放过您啊。”
王恭本来就忌惮司马尚之兄弟,一听庾楷蛊惑,顿时头脑一热,决定二度起兵。
这一次可比他首次起事时热闹多了,除了殷仲堪、桓玄、刘牢之原有盟友外,还加了一个豫州刺史庾楷。
众人共推王恭为盟主,以诛除奸佞司马尚之为借口,相约共同起兵。
得知王恭再度起兵,司马道子在儿子司马元显协助下,决定不再姑息,开始采取更积极措施。
朝廷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谯王司马尚之率军讨伐豫州庾楷,抵御西边敌人。
另一路由司马元显担任征讨都督、假节,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王恭,抵御东边敌人。
除此之外,司马道子又向四方派出使者,试图劝说庾楷、桓玄、刘牢之三人退兵。
而庾楷却被司马道子诛杀王国宝之举伤透了心,当即拒绝朝廷招抚之意。
得知司马尚之领军前来,庾楷即派遣汝南太守段方前往迎战。
双方在慈湖(即采石矶)水战,豫州军大败,汝南太守段方被杀,庾楷逃奔桓玄。
首战告捷,让会稽王大喜过望,当即升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
随后司马尚之等人率军乘胜西进,却不幸在白石败于桓玄之手。
眼看敌人不可力敌,司马道子加大了招抚力度。
而桓玄则不失时机地表示,只要司马道子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就答应退兵。
其实,按桓玄本意当然不想离开荆州,去偏远广州上任。
而之所以提出这样请求,正是桓玄高明之处。
桓玄心里很清楚,司马道子绝不会让他留任荆州、江州、雍州等要害州郡。
但是,作为眼下依旧是白身的桓玄而言,急需一个进身之阶,也就是刺史名位。
广州远在岭南,远离桓氏旧地——荆州。
于是,司马道子欣然答应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