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西燕灭亡,而柳恭因不愿放弃世家利益,便拒绝了河西招抚,转投了大晋。
而李先则在长子失守后被河西军俘虏,后来又投靠了大都护卫朔。
此后李先倾心效力河西,为河西稳定并州立下汗马功劳。
柳恭看着城下李先,面色阴晴不定。
他深思熟虑过后,最终还是将李先迎入城中。
城门打开后,李先施施然进了安邑城。
看着迎面走来的柳恭,李先拱手笑道:“哈哈哈,柳太守可一向安好?”
“唉,乱世之中,苟全性命而已,何得安好?”
“欸?!府君何出此言?在下可是听说,柳公在河东过得很滋润啊。”
“想这河东一亩三分地,还不都是你柳家说了算?”
“如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虽然明知老朋友李先在明嘲暗讽,可柳恭已没什么心思跟对方斗嘴。
其实李先也没说错,在河东郡,柳家的确是一手遮天,他也算是土霸王一枚。
只不过随着河西军大举南下,柳家独霸河东的局面将宣告结束。
今后柳家选择,要么南迁江左、继续享受世家特权;要么放弃家族利益向河西投诚。
至于该何去何从,柳恭心中尚未拿定主意。
他苦笑几声,无奈道:“容仁见笑了。”
“我柳家割据河东,不过是在乱世当中,谋求自保罢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言倒是不假,柳家虽说割据河东十数年,然除了兢兢业业保境安民外,并无劣迹。”
李先微微颔首,肯定了柳家过往功绩。
随后他话音一转,又道:“柳公,恕在下直言,乱世当中,割据自保,这无可厚非!”
“然若野心勃勃,妄图据险以抗天命,则殊为不智也。”
“今日在下奉命前来,专为与柳公一谈,让河东百姓免遭战火荼毒。”
李先此言一出,让柳恭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柳恭很清楚李先来意,另外,时至今日他也隐隐有些后悔当初决定。
当初投靠南朝,看似保住了柳家在河东的利益、地位,却也将柳家推到河西对立面。
之前孝武帝在世时,河西迫于朝廷压力,并未过分逼迫河东。
然今孝武帝骤然驾崩,让大都护卫朔再也无人可制!
眼看大都护将入主关中,若柳家不知死活,执意做绊脚石,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且,当今南朝上下正埋头于内争,到时谁还顾得上柳家死活?
正当柳恭陷入沉思时,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
不一会儿,就见一赳赳大汉满脸愠色地闯了进来。
柳恭一看来人模样,不由脸色大变道:“允白,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来了?”
“哼!莫非柳公府上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不然我为何不能来?”
说完薛辩举步来到李先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道:“阁下莫非就是河西派来的?”
面对薛辩逼问,李先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嗤笑道:“你既已知道,又何必多问?”
“实不瞒两位,我的来意想必你们很清楚,至于何去何从,还请慎重选择。”
“我家主公乃先帝女婿,又和朝中不少大臣交好,若想拿到征讨旨意并非难事。”
“然你我同为华夏一脉,大都护不想破城而入,屠戮同胞子民,只想和平解决河东。”
“今我主统摄十数万大军进军关中,旨在灭亡后秦一统关陇。”
“不是在下说大话,试问,当今天下还有谁能阻止河西统一关陇?”
“河东虽然地理位置重要,可对河西而言,也并非不可或缺。”
“哪怕今日柳、薛执意不降,最终致使河西南下受阻,也不影响河西平定关陇,无非多付出一些代价罢了。”
“可若是两位深明大义,义助河西攻取关陇,不仅往日恩怨一笔勾销,两位还将是河西有功之臣。”
“大都护英明睿智,向来是有功必赏,薛、柳两家定会因此受益良多。”
“哪怕无法继续割据河东,大都护也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相反,一旦错过眼前机会,等关陇大事底定,河西军主力回师,尔等还有信心顽抗下去么?”
“在下听说薛氏部曲号称‘强兵’,却不知薛将军心中可有战胜河西之底气?”
本来薛辩气势汹汹过来就不是冲着李先,而是对柳恭私下会晤河西使者不满。
在薛强、薛辩父子看来,薛柳两家一体,哪怕是要投诚河西也该一起才对。
可薛辩哪里清楚,是李先自己找上门,柳恭根本还没来得及跟薛家通气。
在李先一番痛陈利弊后,薛辩登时收起了嚣张嘴脸。
他沉吟半晌,叹息道:“先生所言甚是,我薛辩也不是傻子,哪能看不透当前形势?”
“只不过当初一些误会,让在下与大都护痛失交臂,如今想来,深感懊悔。”
薛辩一却屈服,立马将柳恭逼到死角。
他苦笑一声道:“罢了,罢了,老夫何苦做个恶人?再说我也不希河东遭遇兵灾战火。”
“哈哈哈,好,两位深明大义,日后在下当亲自给两位请功。”
接下来李先与柳恭、薛辩一番密议后,就被送出了安邑。
望着李先远去地背影,柳恭、薛辩心中一下子轻松下来。
作为世家豪强,他们割据地方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一旦大势来临,他们绝不会做螳臂挡车之事,顺势而为才是世家生存之道。
这一年多来,两人已看得分明,先不说南方如何乱,北方局势已日趋明朗。
顶多再过一到两年,将又是一个东西对峙之势。
不赶紧趁着局势大明前,为自家争取利益,难不成等着日后被碾成齑粉?
……
与柳恭、薛辩达成妥协后,李先迅速回临汾大营,向王仲德禀报安邑之行。
而王仲德获知河东不战而下,不由欣喜若狂,对着李先连连夸赞。
“哈哈哈,好,李大人此行功德圆满,实在是可喜可贺。”
“都督过誉了,在下可当不得如此盛赞,一切都是仰仗河西大军虎威。”
李先缓缓道:“若在下没猜错,接下来都督该南下蒲坂了吧?”
“不急,不急。”
王仲德嘴角挂着一丝莫名笑意道:“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再唱一出戏。”
随后河东柳恭、薛辩在河西授意下,假意不满河西陈兵汾水。
他们除了向朝廷上书陈述外,还在汾水南岸排兵布阵,与对岸河西军针锋相对。
而河西军面对河东挑衅,也不甘示弱。
王仲德边指责河东暗通胡虏,阻挠河西入关杀胡,又在龙门渡方向集结重兵,做出东渡黄河之迹象。
第455章 夜渡蒲津()
p
隆安元年,即公元396年,二月下旬,在成功转移了后秦视线后。
并州都督王镇恶在薛辩、柳恭暗中协助下,亲率四厢精锐进驻蒲坂城。
蒲坂,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被称作关中侧门。
其位居潼关背后,乃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
从舜都蒲坂到唐代中都,蒲坂地位一直十分显赫,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公元386年,当时柳恭为了将蒲坂作为“巨防”之地,将城墙筑高达三丈八尺多,且城外还设有一条护城河。
此时城高三丈八尺,堞高七尺,开四个城门,城外,东、南、北三面,均有护城池,深一丈五尺,宽十丈,三面共六里四十五步。
而历经多次修葺,时至今日,蒲坂已成为天下六大雄城之一。
站在蒲坂城下,望着巍峨城墙,王仲德不禁暗暗感叹,若非说降河东豪强,河西如何能轻易进驻蒲坂雄城?
王仲德率军达蒲坂时,恰好赶上了黄河春汛期,黄河水位上涨,水势较大。
蒲津渡口是黄河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渡口,乃由晋入秦之交通要冲。
平阳大战后,后秦退出河东,而柳恭弃秦归晋,致使双方关系恶劣。
而蒲津渡也成为后秦与河东对峙的前沿阵地。
由于隔着天险黄河,双方并未曾发生冲突,倒也相安无事。
近来,由于关中日益形势紧张,后秦不得不将兵力调往安定、上郡等地,从而大大减少了潼关、蒲津渡等地驻兵。
也正因此,参军司才会想到了声西击东之策,令王仲德夜渡蒲津渡。
一时间,蒲坂城内外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预示着大战即将来临。
到达蒲坂之后,王仲德立即是着手搜集船只,以为渡河做准备。
由于后秦没有水师,渡河时,河西军就不用担心有人拦截,减少了渡河难度。
在柳家、薛家协助下,王仲德穷搜周边诸地,竟得各类船只千余条。
不过这些船大小不等,大船可容纳上百人,小船只能乘坐三、五人。
虽然其中小船占了多数,但全部船只加起来,刚好可一次运载万余人横渡。
四厢河西精锐虽不足以横扫关中,却也保证能在对岸立足。
除此之外,薛辩也将率三千河东军,随河西军一同渡河。
夜幕下,王仲德站在黄河岸边,脚下河水咆哮着一泻千里,给大军渡河带来一丝阴影。
按说,如今正值春汛,黄河水量暴涨,并非渡河的最佳时机。
但王仲德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眼下河西军兵分三路围攻关中,正是偷渡黄河之机。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河西军都不会停下脚步。
而唯一对河西有利者,就是直到现在,对岸秦军仍未察觉异常。
过了一会儿,王仲德看万事俱备,当即下达了渡河将令。
刹那间,在汹涌的河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