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是皇帝-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刘邦暗骂。
与他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在真武校场等待祭礼开始的群臣百官,四方乡贤,待阅兵卒。
蔡商,顾让,李可喜等一干‘太后党’官员就像是商量好的,每个人身上都披着蓑衣。正常来讲,在这么严肃的典礼上,穿着不得体有不敬之嫌,可天上下着雨,披一件蓑衣防雨也在情理之中,谁都不能说他们的不是。
霍政知道他们的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去指责,只静静地站在雨中等待皇帝到来。
站了一会,他突然感觉衣服上的水不再往里渗,抬头一看,嘿,风停了,雨顿了,天空灰蒙蒙的,渐有拨云见日之势。
正在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时,从宫门外传来一阵雄浑的号角声,这是皇帝车驾到了!众人精神一振,皆面向宫门站定,准备给皇帝行礼!
“陛下驾到!”内侍刚喊完,只听“希津津——”一匹白色战马从宫门冲了进来,停在真武校场的边台上,前肢高高跃起,凌空踢蹬。马背上,一个身穿金甲的英武少年手握马缰,腰配宝剑,猩红斗篷在风中猎猎作响!
此时,天上的乌云散开了一道缝隙,金色的光柱正好洒落在刘邦的脚下,在阳光的照映下,他的金甲显得更加贵气逼人,令人不敢直视。
上苍仿佛在用它的方式为刘邦加冕,在座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以为天神下凡,待看清来人是刘邦的时候,整个广场沸腾了!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三千待阅的禁军精卒,看到皇帝陛下身穿战甲,威风八面,这些军旅上的汉子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光,皇帝陛下在国祭大典上穿戎装出席,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重视军队啊!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士卒们单膝跪地,几千人身上的甲叶子一起抖动,发出来的声音让整个场面为之一肃!
紧接着是那些武官,他们都是带兵之人,自然很清楚,此时的刘邦在那些兵卒的心中是何种地位。文官也下跪行礼,有人惊喜交加,有人愁眉苦脸。
坐在观礼席上的太后目光复杂,天子出行,风伯会为他吹去尘埃,雨师会为他洒失道路,她原以为这是文人杜撰,可没想到,她今天竟亲眼目睹了一回。
“原本要持续半个月的雨,只下了一昼夜就停了,早不停,晚不停,为什么偏偏皇帝到校场的时候停?这要是巧合的话,如今霞光铺路又该如何解释?”她突然想起了前天晚上,那道坏她好事的惊雷。
如果说她当时还对刘邦的话心怀质疑,现在已是深信不疑“皇帝真的是受过神启的真龙天子!”
太后的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坚定了半生之久的信念在这一刻,开始松动起来。
站在她身后的林嫣,目光也很复杂,只是她心里的想法和太后不同,后悔?悲愤?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后都变成了委屈,她紧紧咬着嘴唇,使劲不让泪水从眼眶里流下。
刘邦不知道众人的心思,只觉得像是刚做完大保健一样,浑身上下爽透了“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是他娘的,这太阳怎么总是跟老子过不去,刺的眼睛生疼?”
他下了马,走入校场,穿过人群,眼睛突然瞄到文官队列中“蔡卿,顾卿,天气这么好,你们干嘛披一层茅草啊?难不成,我大渝已经穷到连给官员做一身像样衣服的钱都没了吗?”
在场人闻听此言是哈哈大笑,那几位披着蓑衣的‘太后党’官员臊红了脸,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在人群中低着头,滑稽异常。
他们为了恶心刘邦,特意挑了最破,最烂的蓑衣,下雨还好,别人会以为他们清廉节俭,可如今,阳光普照,覆在身上,不就是一层乞丐才用的茅草吗?
朝廷重臣穿的像乞丐一样去参加皇帝陛下的亲政典礼?这下好了,他们成了全天下最大的笑话!
(本章完)
第91章 扫兴的老鼠屎()
“维永安元年,岁次庚辰,五月丁亥朔,越三日祭巳,皇帝谨遣礼部尚书吴应哲,致祭黄帝轩辕氏曰: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帝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国邦;第以礼未终,弗可躬祀,敬谴文臣,恭陈牲畜,惟神昭鉴,佑我邦家。尚飨!”
待吴应哲念完祭天祷文,繁琐复杂的祭天仪式也终于到了尾声,刘邦接过黄表在祭鼎中焚烧,然后给黄帝塑像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柱檀香。
看着慈眉善目的黄帝像,刘邦思绪纷飞。
所谓华夏正统指的就是尊崇三皇五帝为始祖,并有效统治大部分华夏人口的政权,说到底,古往今来,诸国争霸,争的不就是这个名号吗?
唯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
大渝还未衰落之前,梁国,蜀中,南楚,都奉大渝为正统,自从十年前那场战争过后,梁国,南楚得势,各自向世人宣称‘天命在梁(楚),大渝德行不修,不配再以正统居之。’
这也就罢了,就连那个由蛮夷建立的北秦竟然也说自己是华夏的一部分,有义务恢复华夏衣冠。
简直是恬不知耻!
更气人的是,刘跃在邯郸城签订停战契约时,梁国使臣给皇帝的国信上第一句话就是‘华夏血裔,黄帝之后,梁国皇帝敬大渝皇帝书’。
“梁国皇帝身上流着华夏血脉,难道我大渝皇帝身上流着的就是蛮夷之血?真是不知所谓!”当时的宰相言煜听之大怒,魏无忌更要点齐残兵,誓死一战。
最后,刘跃为了使大渝保留一些元气,决定妥协,忍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邯郸之盟’,消息一传回国内,顿时是举世恸哭!
言煜虽是文臣,但不乏铁骨,在刘跃签字盖印后,他拔剑断须,向天发誓,此生定要洗雪国耻!其‘舍我其谁’的气魄把几国使臣吓的说不出话来。
可是,老宰相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啊。
刘跃被打击的够呛,破罐子破摔,非但不想着励精图治,反而更加疏于国政,整日饮酒作乐,声色犬马,致使大权旁落,忠义之臣都被排挤出朝堂,大渝好像被打断了脊梁,再也不复往日辉煌,国力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听说,老宰相到死都没闭上眼睛,临死前,他还勒令后人,大渝未雪耻之前,不准将他下葬,尸骨放在府里烂了,臭了,最终变成了骨头,棺材至今没有入土,一代贤相,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啊!”
刘邦正睹物思情,吴应哲过来小声说道:“陛下,该宣旨,接受群臣百姓,各国使节的贺礼了。”
“嗯,宣旨吧!”他回过神来,面对台下众人站好。
吴应哲大声道:“陛下有旨,群臣进贺!”
“臣,霍政代百官向皇帝陛下贺,为大渝天下贺!”宰相霍政捧着一卷竹简躬身交给刘邦。
这卷竹简可不是普通的书籍。此书名为‘季春策’,上面所言尽抒臣子之道,是新皇亲政时,大臣献给皇帝的礼物——有哪件宝贝能比的上群臣的忠心呢?
对此,刘邦是嗤之以鼻,忠心这种东西最是缥缈虚幻,哪有真金白银来的实在?不过这里面的典故还是很有必要提一下。
‘季春策’,原是高祖皇帝定鼎天下后,群臣写给他的一篇贺文,上面主要讲的是他们会如何效忠皇帝,治理百姓云云,因其在季春时节写成,故以此而命名。
高祖皇帝,为了奖彰众臣忠心而亲写的一份嘉奖文书,后人亦称之为‘孟春策’,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你们好好干,我大大有赏,敷衍了事,我会惩罚。’这么一句话。
刘邦观《高祖纪略》,每每看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拍案叫绝,这就是一份古代版的‘劳动合同’啊,能将契约精神用在国家层面上,古人政治头脑真叫人叹为观止!
其实想想就能明白。
当时,天下初定,社稷已成,历朝历代的大臣都有这样的疑虑——担心高祖皇帝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为了巩固皇位而杀掉他们这些开国功臣。
为了保全性命,于是群臣就以贺文的形式写了一篇檄文,意在告诉高祖,我们只想享受荣华富贵,没有要谋反的心思。
高祖皇帝雄才大略,武人出身的他不仅能征善战,更有着一双可以洞察人心的眼睛。
他从这道贺文中看出了众臣的担忧,于是照猫画虎,写了一道奖彰文书,并以圣旨的形式昭告天下,安抚臣心。
可以说,大渝建邦立国之后,之所以能快速恢复经济,稳定天下,这‘金陵两策’功不可没。高祖皇帝与群臣心意相通,配合默契,更成为君臣关系的典范,为后人所称颂。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刘邦趁此机会,明了几秒钟的得失随后接过宰相手中的竹简笑道:“众卿之礼,朕接受了,请饮之!”
内侍端过来一壶酒,给刘邦一樽,又给霍政一樽,两人拂袖对饮,喝完酒,仪式也就算是完成了。
紧接着是百姓派出的代表给刘邦见礼,礼物同样很寒碜——一张上面涂满了油墨的布,上面打满了补丁,破破烂烂的还有一股馊味,就这玩意给乞丐都不要,好意思给皇帝?还美其名曰:万民书!
“老朽田方正,有幸代四海百姓献上万民书,为皇帝陛下贺,为大渝天下贺!”老头子年纪大了,牙齿都掉的不剩几个,一句话磕磕巴巴说了半天,听得刘邦是浑身难受。
“这上面的每一块布,每一滴墨都是各家各户拼凑出来的,虽然不值钱,都是百姓的一点心意——”
人老话多,刘邦见他大有拉自己唠家常的势头忙抢先一步道:“百姓的祝福就是给朕最大的贺礼,来人,将这份万民书给朕好好收起来,妥善保管!”
“诺!”内侍拿着那块破布离开了,刘邦这才呼了口气,“他娘的,这味道也太怪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