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是皇帝-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都是利用,我又为何不能利用一下呢?师太的屁股,和尚摸得,贫道也摸得。
最近暗流汹涌,大渝朝堂上正酝酿着一股风暴,何不趁这个机会,和杨玄明多聊几句,从他口里套点消息?”
想到此,刘邦品了口茶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先贤之语甚对,朕虽年幼,却也知身体力行,每日反省自身,然近日发生的事却令朕十分心寒,亦令朕十分困惑,还请杨师指点一二。”
杨玄明微微一笑,对刘邦施礼道:“不知陛下所惑何也?”
刘邦注视着他“朕为万民之主,自是忧天下之忧,杨师学术渊博,见识过人,何必明知故问呢?”
“陛下——”杨玄明叹了口气,放下茶杯,拂了拂衣袖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凡事因势而行,因势而变,天有阴阳,势有强弱,彼大此小,此乃天理,陛下若忧天下事,须有天下势啊。”
说罢,他包含深意地给刘邦拜了一礼“臣,告退。”
刘邦没有起身送他,而是寻思着,杨玄明刚才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庄子的逍遥游,他是学过的,舟得靠水之力才能纵横大江,鹏须借风之力方可遨游四方。
与其说是借势,倒不如说是得势,舟只能在水中行驶,所以水便是舟的根基,鹏在空中翱翔,所以风便是鹏的根基。
木舟如此,鲲鹏如此,一个王朝如此,皇帝如此,大臣如此,天地自然,万理同宗。
太后之所以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靠的是什么?宰相能与太后平分秋色,靠的又是什么?自己想掌控朝局,又该靠什么呢?
刘邦思索着,他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他太关注对手,而过于忽视自己了。
“若忧天下事,须有天下势,若忧。。。”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他的眼睛一亮,心中猛然间有了丝明悟。
心中那缕久久不散的阴霾,在这一刻终于散尽,犹如铅华洗尽,换骨重生。
断更这么久不敢说话——!
小声说一句,皇帝觉醒了。
(本章完)
第63章 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林深有群鸟,水深有蛟龙。
太后的根基在于她的地位。皇帝年幼,她就是皇室的代言人,所有皇族中人的利益都需靠她来维持与获取。
霍政的根基来源于他的声望,他历经三朝,身居高位又德高望重,那些大门大户,尽皆依附在他的羽翼之下,得到庇佑,同时也提供助力。
说到底,太后代表的是皇族利益,霍政代表的是门阀利益,他们之间的矛盾亦是皇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所谓斗争,只不过是利益争夺罢了。
刘邦心中苦笑,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他以前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也太复杂了,一方面,他畏于太后的力量太过强大,另一方面,他也对霍政很不信任。
畏手畏脚,所以导致现在的尴尬局面。
“男儿当行千里路,饮烈酒放歌,男儿当持三尺剑,立不世功勋,想做那就去做,何必思前想后,犹豫不决?”
刘邦放声大笑,站在一边的王忠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跺脚,万岁爷的癔症好像又严重了。
以前是几句话的时间,到后来变成了一盏茶,如今——这都已经快两个时辰,还没有要醒来的迹象,一会痴楞,一会清明,一会唉声叹气,一会又嗤嗤傻笑。
“难不成是杨玄明那狗贼给主子下了什么邪术?”王忠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正打算出宫向太后举报他的不轨之事,忽听刘邦在身后道:“你去哪?”
王忠闻言大喜,忙跑到刘邦跟前“陛下,您醒了?可吓死奴婢了。”刘邦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什么意思?朕刚才难道睡着了吗?”
听王忠说完事情始末,刘邦楞住了“我发呆竟然用了四个小时?看来真是闲出毛病了。”
刘邦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便道是刚才白胡子老爷爷又来找他,说天帝十分寂寞,想请他去喝酒,正欲答应,天帝他老婆来了,这酒宴就泡汤了。
原本啊,他就是随便找个借口搪塞一下,谁知王忠听罢,脸色变得惨白一片,双膝一软噗通跪在地上,抱住刘邦的大腿痛哭道:“万岁爷,您可千万别吓奴婢啊,这天庭的酒,一杯就是千年,您要是再多喝上几杯,再将世事遗忘,奴婢该怎么活啊?”
刘邦拍了一下脑门,这就是说谎不打草稿的后果,以后这白胡子老头的故事还是少用为妙“行了,朕不是贪杯的人,赶紧起来。”
王忠还是不撒手“万岁爷,您是九五之尊,说话可一定要算数。”
刘邦无奈,心道“这王忠最近越来越粘人了。”最后,刘邦使出了禁忌之术,恐吓,这才将王忠恢复到正常频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养心殿外,月明星稀,中庭之上,月光如积水空明,刘邦举起酒盏遥敬月光,随口说了一句古诗。
诗是李白写的,全诗就会这么两句,刘邦不是诗仙,甚至连诗人都算不上,抛去那些光鲜的外表,他也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会害怕,会高兴,会畏惧,会失落,会得瑟,凡人该有的情绪他一样不差。
然而,诗仙能将自己的情绪写成诗,刘邦要是将那些情绪表达出来,那就是一坨、屎。
还是那句话,煽情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生活如此枯燥,连煽情都不会的人,想必都快疯了。所以很多时候,人做的最多的是,给自己找一点事干,比如逛窑子,找乐子,比如吃喝嫖赌,再比如吹牛打屁。
这是正常人干的事,也有一些神经病,他们做的事情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理喻,比如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瞎琢磨,苦思冥想害人——如刘邦者。
杨玄明的一番话提醒了他,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自己当家做主,首先得有自己的班底。
皇族的支持是没指望了,想想也能知道,那些藩王们是绝对不可能服他的,大家都是皇子,皇帝的宝座,大家都有机会坐上一坐,他们巴不得自己混的凄惨无比,然后取而代之。
大臣们嘛,值得考虑,虽说那些门阀与刘邦是天然的死敌,但眼下有共同的对头,暂且合作可以,收做班底绝对不行。
那些背景干净的,没有家族底蕴的臣子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些人在朝堂上,大多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于大局没有太多帮助,只能长期投资。
军队,那是必须的,但凡宫廷斗争,军事政变是最后的一条路,也是最有效的一条路,但同时也是破坏力最强的一条路。
大渝积贫积弱多年,再折腾,可就真动摇到国本了,一国根基动摇,非人力能够挽回,孰轻孰重,刘邦还是分得清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打算采取这样的方式。
事实上,刘邦如今已经得到了禁军,河西军的支持,再加上锦衣卫,刘邦相信,如果真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不过这些都是手段,只能当做底牌使用,杨玄明说的很清楚,若忧天下事,须有天下势,你得让很多人支持你才行。
其次,势这东西就像是一个蛋糕,你多,我就少,你少,我自然多,所以,削弱对手的势,反过来就是增强自己的势。
敌人就像是一棵阻碍你前进的树,你不砍,它就在那里,这就是斗争的必要性。
刘邦心中琢磨着“看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看好戏,什么也不做的绥靖政策不可取,我得参与进去,必要的时候,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也是需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杨玄明到底是哪一边的人呢?”他叹了口气,不由得感到一阵寒意。
一壶酒就这样被刘邦喝完了,古代的酿酒工艺还远达不到后世那么完善,酿出的酒,酒精含量也不是很高,虽是如此,但喝多了还是会醉。
酒意微醺,刘邦原本想去一趟坤宁宫,倒不是因为想林嫣,而是魏鞅在信上提到的第二件事,与她有关。
但不知怎么地,他摇摇晃晃回到养心殿,倒头便睡下了。
这一夜,他做噩梦了,无数人被砍掉了头,鲜血像喷泉一样往外涌,真算的上是血流成河,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竟一点都不感觉害怕,睡的无比香甜。
夜未央。
当刘邦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生活似乎和以往没有什么变化,照例早起读书,然后去承乾宫请安,再到正午用膳。
以往,请安后,还要去朝会上露一下面,但这个环节自从刘邦从林府回来之后,就被取消了。
理由是皇帝偶感风寒,需静养。虽然,刘邦并不知道,自己是何时感冒的,但很明显,太后需要他感冒,他就必须感冒。
刘邦的话少了,太后也更多是在敷衍,一切似乎都在发生着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
郑志被杀的第三天。
黄河决堤案有了最新的进展,朝廷大臣就宰相是否与郑志勾结争议不休,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早朝就在一场撕逼中结束了。
最终的判定结果是,宰相霍政因为荐人不当,禁足三月,罚俸禄一年,这个处罚不轻不重,双方都能接受。
一场即将席卷整个朝堂的风暴好像就这样化解了?刘邦不这么认为。
(本章完)
第64章 一文钱与血光之灾()
杜牧有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到这后庭花,便不得不提一人——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她本是歌姬出生,据说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长得那真叫一个倾国倾城。
陈后主对她是一件钟情,在朝堂之上,还常常把她放在膝上共商国事,为她作了一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