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真是皇帝-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却无人知晓他背地里干着丧尽天良,卑鄙无耻的龌龊勾当。
正因为人们无法看清一个人的全部,所以才会出现‘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样奇怪的事情,遍阅史书,但凡忠臣向皇上进谏,都有这样一条:亲贤臣,远小人。
可世间事,都逃不出这样一个怪圈——说是一回事,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何分辨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随便说说就能办到的事,这考验皇帝的智慧,具体点来讲,就是能不能做到客观,公正。
通常来讲,越英明的君主越能做到客观,公正,他们的心里有一杆谁也无法动摇的标尺,天下人都在这杆标尺的丈量之下,他们不会受到别人以及舆论的影响,只从自己的取舍中做出判断。
仁慈的君主,天下黎民就是这杆标尺,铁血的君主,雄图霸业就是这杆标尺,好弄权术的君主,皇位就是这杆标尺。
世间好坏,喜恶,皆系于皇帝一人之心,唯我独尊,莫过于此。
刘邦问自己,他心中的那杆标尺是什么?他究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是做一个百姓爱戴,贤明宽容的仁慈之君?还是要做一个开疆拓土,扬威于世的铁血君主?或者是,只守住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荣华富贵,享乐一生?
讲道理来说,如果没有发生之前那么多事,他不介意做一个混吃等死的昏君,每天看看风景,泡泡妞,逍遥一辈子。
然而,经历了那么多刀光剑影,遭遇了那么多凶险,他把性命别在裤腰带上才换来如今的一切,为了这座皇位,他付出了太多,承担了太多,已经不由他退缩后悔了。
唯有继续前进,唯有比现在更加强势,才能震慑住那些时刻都在黑暗中紧盯着自己的宵小,才能保住那些跟在自己身后人的性命!
“既然无法避免,那就斗吧!看看究竟是谁手段高明!”刘邦放下碗筷,眼里不断闪烁出令人心悸的凶光,看的一旁的林嫣心里戚戚然。皇帝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像个男子汉,也越来越让人敬畏。
林嫣知道刘邦有心事,也不打搅,更没过问,用罢午膳,伺候他喝完药,就提前离开了。
刘邦缩在软椅上,看着御案上的几份卷宗,眼神明灭不定,放在最上面的一份卷宗是他刚刚让内侍从大理寺,石渠阁调来的,秀女被杀案卷宗。
事发距今不过三月之余,所以卷宗很新,苦主,被告的供词,相关物证,大理寺判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里面。
所有的所有无不在告诉世人,这只是简简单单地一桩因妒杀人案,然而,当刘邦翻开底下的卷宗时,他的心不由自主就沉了下去,久久无法释然。
大渝律规定,凡大理寺判决之案件,必须备两份卷宗,一份留石渠阁存档,另一份大理寺自留,供后人翻阅,借鉴。
一般情况下,这两份卷宗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偶尔,在某些案子上,还是会有些许差别,大理寺自留的那份会被加工,以掩饰其中无法见光的东西。这让刘邦很是不齿,不过也没办法,几千年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皇宫,权力中枢,藏污纳垢之地,此话真是不假。
话说回来,虽然大理寺的许多卷宗,真伪性都经不住推敲,但留在石渠阁里的那份,却是十分详备,完整的,不仅是已经得到证实的信息,就是有一点小道消息,流言传说都被记录在案。
沈家女儿,沈芷若因嫉妒毕蓝美貌,指派府中下人奸杀了她,这一点和大理寺记载的没有太大出入,要说有什么不同,也无非后者更偏向沈府下人行事不端,心生歹念,没办法,毕竟,最后的判决是,沈芷若无罪,所有脏水都得往那个下人身上泼了。
值得玩味的是最后一段,关于毕蓝背景的调查。大理寺的卷宗上说,毕蓝出身并州嘉丰县武兰村,是一家农户的女儿,出生之时便身带异香,五岁时,便已能见倾城之姿,九岁时,就已是四里八乡有名的美人。
闻名来提亲的人几乎把毕家的门槛踩平,可无一例外的,都被毕蓝拒绝,那些被拒的后生,才俊,也不难过,更没有心生不满,挑事胡闹的,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配不上毕蓝的容貌。
。。。
中间省略几百字,全是形容毕蓝容颜之美貌的事情,这些东西或多或少都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很有可能是当地官员为了给毕蓝造势编撰加工出来的。
虽然有点夸张,但基本事实都在,比如,毕蓝出身贫寒,当时负责此案的张治杰也曾经亲自查验过,没什么毛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美人竟然得到了太后的垂青,数次得到她的秘密接见,没错,就是秘密接见。
而且,有不少官员亲自来看望过她,其中不乏蔡商,顾让,李可喜,吴应哲,这样的朝堂大佬。
一个没有任何后台,没有任何名分的秀女凭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不正常的事情。
更不可思议的是,事发后,太后本来勃然大怒,甚至准备调动禁军参与此案,可当天晚上,她收到一份信后,就妥协了,这份信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又谁是给太后这份信的?
最让刘邦感到头痛的是,卷宗上提到,沈芷若被张治杰扣押,沈恪曾经去过林府,与林清徐交谈许久,而且,两人心情好像都不错的样子。
“沈家,沈恪。。。”刘邦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慢慢整理脑海中的思绪
首先,这个沈恪很是不简单,明明是个中立的人,可他不但能让太后退避三舍,还能和‘宰相党’搭上桥,甚至和林清徐那样的人都有交情,这般手眼通天的人物,怪不得能把张治杰逼到走投无路。
刘邦很清楚,这件事牵扯太大,不是他张治杰一个小小的六品芝麻官能扛的下的,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他绝对不会告诉刘邦这件事。
“这里面究竟藏了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刘邦揉了揉眉心,很是头疼。
正在他苦思冥想时,王忠回来了,他风尘仆仆,但看脸上的笑容,刘邦知道,交给他的差事估计是办成了。
果然,王忠跪拜道:“万岁爷,奴婢回来了!您吩咐的事情,奴婢已经办妥,请万岁爷过目!”内侍将他手里的信笺呈交给刘邦。
这是建安王写给他的,打开信,刘邦看到了‘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四个大字,“好!差事办的不错,嗯。。。王忠,本来是想让你歇一会的,但现在,朕还有件事要你去办!”
王忠道:“有什么事,您只管说。”
“你去把这份信交给信任礼部侍郎管苍,顺便替朕准备几份大礼!这是清单!”刘邦拿起桌上早就写好的信递给王忠。
“这是。。。”信没有信封,只是折叠在一起,王忠拿着纸条,隐约间看到了一行字,他不由睁大了眼睛,随后,眼里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抹灼人的狂热!
(本章完)
第147章 封王()
永安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这日清晨,天还未亮,金陵四门大开,几匹快马一起出了城,向四面八方奔去,很快,人们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今上依旨将先帝的罪己诏公示于世。
天下震动。
正阳门外,来此等候上朝的大臣们一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走动,礼部尚书吴应哲,刑部尚书张鲍义,工部尚书江诚,还有许多侍郎级的下属官员都围在一起小声议论。
“陛下怎么突然会下旨公示先帝的罪己诏?我等之前可没收到一点消息啊。”
“哎呀,谁不是呢,太突然了。”
“吴大人,您知道点什么吗?”
众人皆将目光投向一言不发的吴应哲,吴应哲苦笑着摇摇头,他拱手道:“实不相瞒,我也是刚刚才得到消息。”
“咱们要不要去请示一下相国大人的意思?”刑部尚书张鲍义试探问道,其余人也深有同感的点头,在他们看来,位高权重,手脚通天的宰相一定知道点什么。
吴应哲看了一眼在最前面等候的马车,犹豫了一下道:“也好,那我就去替各位同僚打听打听?”他来到门前,恭敬地对马车施礼问安“学生拜见老师!”
马车里久久没有回音,吴应哲有些不安的垂首等待,足足过了半晌,这才听车里传来一声叹息“应哲啊,我们好久都没有以师生礼相交了吧?这声老师真教老夫我诧异。”
吴应哲的表情更加虔诚“是,学生之前差点误入歧途,幸蒙老师指点这才醒悟。”
霍政淡淡的嗯了一声,听不出其中的喜怒,沉吟片刻,霍政又道:“你是想来问罪己诏的事情吧?这事老夫也不知道,罪己诏就在那,发与不发,全看陛下的心思,多思无益。”
吴应哲没有得到预料之中的答案,不由得有些失落,但他掩饰的极好,没有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是,学生打扰了。”说罢,便转身离开。
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全部被人看在眼里,事实上,不止是吴应哲这些人,朝堂上其余官员也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皇帝此举的动机。
见吴应哲从霍政的马车里边离开,有人窃窃私语道:“你们说,吴大人从相国大人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周围的人回道:“这我哪里知道,不过,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哎,朝堂有人好做官啊,有宰相撑腰,就是和我们这些没人管的强。”
这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话获得了周边人一致的共鸣,他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身寒门,没有太多的世家背景,且都是由皇帝亲手提拔上来的。
由于之前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存在感,如今一下子咸鱼翻了身,有些人犯了眼红病,闲话很快就传了出来——一群走了****运的泥腿子,要不是朝廷缺人,陛下怎么可能会看得上他们?
这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