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模依镆彩呛诘葡够鸬摹!�
朱安心中纳闷,年年家里都挂帘幕啊,怎么大郎还这般明知故问,疑惑道:“秋收过去,渐渐冷了,而且马上冬天就要来了,自然是挂好帘幕抵御风寒,咱们家年年都是如此啊。”
朱明哪里知道,古代不像现代,后世冬天有空调、暖气什么的取暖,而且随着环境的污染,全球变暖,冬天也短,甚至往往冬天都下不了几场雪。
但是古代不一样,古代没有经过各种环境污染,还有各种工业废气等等的折腾,此时的冬季是一年中最为漫长的季节。
一般秋收的时候虽说还是晚秋,但其实已经是步入冬天的节奏了,气温基本上就已经是个位数了,然后要不了十天半个月的,气温就会下降到零度左右,更别说深冬大雪封山的时候了,不说东北那一片,就是中原地区,也是普遍零下二十多度。
结冰的河面,老百姓们如履平地,人踏马践的毫无问题!
对于古代人来说,最难熬的也是漫长的冬天了,因为相对于现代来说,古代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更别提生活在最底层,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农民群众了,很多人都熬不到第二年的春天,基本上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了。
朱明家相对于朱家村来说,是生活条件最好的人家了,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也是有能力做一些抵御严寒的措施的。
比如说用一些廉价的粗麻布,挂在门窗上做成帘幕,将门窗遮掩起来,以防止冬天外面刺骨的寒风吹进来。
这屋子里面再立一个炭炉,到时候对于室内的温度不外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明也不是傻,相反还很聪明,经过朱安这么一说,马上脑海中就涌现出了相关的记忆,而且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些什么。
当下激动万分,哪还有胃口和心情继续吃饭,连忙起身跑到门前,抓起了一捆做帘幕的粗麻布就看了起来,口中喃喃念道:“可惜就是薄了些,透气了些!”
“唉,咱们山里却是比不了城里,冬天只能用些粗麻布挂在门窗上做些帘幕,而且这些粗麻布大部分都是往年用旧,来年冬天继续用的!”
老太公知道朱明以前十分怕冷,还以为他是抱怨粗麻布太薄了,抵御不住严寒。
“老爹,这种粗麻布咱家多吗?还有就是,这粗麻布哪里来的?”朱明自然知道老爹误会自己了,自己上辈子就是个苦哈哈的农民,哪里还能吃不了苦,但是也没有解释,只是急匆匆的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这种粗麻布虽然不值钱,但是像俺们穷苦百姓穿的也大都是粗麻布做的衣裳,咱家自然是没有富余的存货了,而且也不能那般浪费啊,就是在门窗上多挂上几层,效果也是差不了多少的!”朱明老爹还以为朱明想要在门窗上面多挂几层帘幕御寒呢。
朱明无奈,不得不解释道:“老爹,你误会了!我生来就是山里的娃,哪有那般娇贵!只是这个粗麻布对我有大用!恁还是先回答我的问题吧。”
朱明老爹对于朱明的回答十分欣慰,也是回答道:“这粗麻布虽然也是不甚值钱,但是俺家也是不多,但是既然对大郎你有用,不妨去你舅家问问,他们家是桑农,种了不少桑养了不少蚕,咱们家身上穿的都是从他家来的,想来粗麻布他家应该是有存货的。”
这么一说,朱明也是想了起来,他的老娘是隔壁不远的钱家村的,他们家世代是桑农,种桑养蚕。
朱明老娘还有几个兄弟,也就是朱明的几个舅舅,老娘嫁过来之后,几个舅舅也是客气,朱明家上下几大口子人每年的衣服料子什么的,他们都包了,过冬时也会送上一些粗麻布给他们家做帘幕御寒。
第九章 二定子()
要问朱明看到家里人用粗麻布做帘幕想到了什么?
不是别的,正是上辈子做农民时,隔壁村有个种植大户,除了常规种植之外,还建了几十亩的大棚,搞温室种植,在后世温室大棚可是划时代的技术,完全实现的各种蔬菜瓜果的反季节种植,还实现了很多植株的反季节栽培!
可以说是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以及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此时的朱明不是正面对着,土豆在宋代漫长有寒冷的冬季无法成活的的困境麽!
完全可以搞温室大棚啊!完美的解决的之前的各种问题,就算现在没有塑料薄膜,但是可以用糊窗户的油纸啊,刚好油纸也有一定的透明度,白天植物就可以晒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等等,寒冷降温的晚上,就可以在上面盖上几层粗麻布,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算这只是一个土法子,甚至比不了后世的温室大棚,更别说智能大棚了,但是已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好办法了!
“老爹,我现在先去舅家看看情况,问问还有多少的布料!等回来在和你们说吧。”
朱明跟老爹告了一声罪,抬步迫不及待的就向外面走去。
“哎!大郎,莫要忘了去牵了家里的那匹劣马,然后骑着赶路!”朱明老爹忙不迭的在后面喊道。
从朱家村到钱家村至少也有二三十里的路程,就这样中间还要翻过去一个山头,如果绕过去那个山头要多走五六里地,这时候可不想现代,到处都是泊油路和水泥路,大宋时期山里头遍地都是泥巴路,靠双腿行走的话,一个小时能赶个几里地就算不错了!
朱明想到这样之后,远远地应了一声后,就转头去朝后院跑去。
朱家后院是专门圈养牲口的,家中唯一的一匹马就养在后院的马厩,这还是朱明在县城里面读书的时候,老爷子忍痛花了不少钱买的。
在此时,马匹可是稀缺资源,因为中原并没有几个养马场,大宋的马匹一般都是马贩子从辽国或者夏国等等北地贩过来的,所以朱家对待这一匹虽然品质很一般的马,也是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着。
“大德子,今天马喂过了吧?”朱明一到后院就直接朝专门照料这匹马的下人问道。
“回大少爷,刚喂过一个时辰。”下人连忙回道。
“恩,那就好!”
说完朱明就解开绳套,牵着马匹出了后门,就打马在村道上走着,一番左转右转,这个时候村民大半都在家里吃午饭,要不就是呆在家里,毕竟天气也开始转冷了,田地里面的事情也都干完了,所以村里也没有几个人出来闲逛。
这倒也是帮了朱明一把,虽然记忆里有骑马的经验,毕竟亲自上手还是第一次,这一番村路绕下来后,虽然依旧不能策马奔腾,但是驾马赶路倒是没有问题了。
马不停蹄的赶了估计有一个多小时,才将将赶到那个山头,一路朱明是深深体会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后世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用到这个时代,可谓是醒世良言!
短短的十几里路,朱明骑着马都是赶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一路的泥巴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坑!又是长年累月的形成积攒下来的,马匹在这样的路上根本跑步起来,除非是上号的战马!但是朱明没有啊!
虽然还有一半的路没走,但是朱明还是不想从那山头上翻过去,说是山头,放在后世也不小了,山上的树木也是茂密。
朱明不禁犯嘀咕道:“都说深山有虎狼!这古代可不像现代,老虎和狼可不是都被关在动物园,而且也不是稀有保护动物,狼群下山吃牲口的事情可是时有发生,就我这小身板。。。。。。算了,还是宁愿多走点冤枉路吧!”
朱明丝毫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像武松那样跟老虎站着撸!毫不犹豫的拨马绕着远路,向钱家村继续赶去。
从朱家村出来之后,一路上就少有人烟,这个时代,老百姓基本都是扎堆抱团居住在一起的,也幸亏朱明出来的不算晚,又赶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远远的看到了钱家村了。
“嘿呦,这不是山那头朱家村的朱大郎麽,没事儿不搁家呆着,来俺们村作甚!”刚到村口就被一群人围了上来,领头一人上下打量朱明嬉笑道。
朱明骑着马颠了一路,见刚到村口就被拦了下来,连忙定眼看去,“嗬,我道是谁,原来是二定子!忘了几年前被爷揍得下不来地了?莫不是皮又着痒了!”
原来这人家中排行老二,叫钱二定,是钱家村的一个泼皮无赖,在后世来说,就是一个小混混,在村里混同另外几个泼皮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东游西晃的,村里人也都不愿意招惹他们。
“哼!少来吓唬老子!上次要不是在你们村动的手,而你们又是人多!谁挨揍俺看还不一定呢!”钱二定顿时脸就黑了,那件事情可是他的痛处,每每想起来就悲愤不已,钱家村自然少有人主动提起来,但是朱明可没这个顾忌!
事情是这样的,朱明的几个舅舅都在钱家村,都是成家立业了,大舅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叫钱文康,女儿叫钱青莲,据说还是大舅在县城里面找先生讨得名字。
小时候朱明外公还在的时候,朱明经常来钱家村玩,因为年纪小,两村之间又有不短的路程,往往就是在外公家住了下来,一住十天半个月也是经常的事情。
朱明从小就会玩,也聪明,最喜欢折腾事儿,在钱家村一待可就好了!刚好他比大舅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年长,成天的就跟一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这块掏鸟窝,那边偷鸡蛋,折腾的是不亦乐乎!
而钱青莲还流着鼻涕呢,但是依然是朱明最忠实的跟屁虫!从小就爱腻乎这个表哥。
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随着钱青莲年纪的不断增长,也是倾城之色初长成,出落的是越发水灵,但是依然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就喜欢跟在朱明后面。
第十章 记吃不记打()
PS:不广告不宣传,求推荐!求收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