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成都回三国-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玄出生之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但是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所以郑玄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了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郑玄的水平。

    到了十二三岁时,郑玄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不过郑玄知道这些都只是旁门小道,所以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但是郑玄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郑玄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

    结果郑玄的母亲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表现点阔绰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郑玄16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而当时朝廷的统治者相信灾异、符瑞之说,把各种自然灾害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见的一些现象,如禾生双穗、珍禽异兽出现等,看作上天对人们的奖励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

    所以为了证明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励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级上报,借以神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麻痹人民,但是当时的吏治腐朽,州、县官吏大都是宦官势力的亲戚朋友,所以基本不会做文章。

    在这一年民间有人献瑞,不同的两棵秧长到一起结了一个瓜,称为“嘉瓜”;一枝禾稻结了两个稻穗,谓之“嘉禾”,所以县里要讨好上级,就将“符瑞”的情况写成公文并加上颂辞上报,无奈官吏鄙陋无文,写的东西实在拿不出手,只好请神童郑玄来改写,因此郑玄写好了公文,又写两篇颂辞,倍受县吏的赏识。郡守认为郑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后来亲自为他主持了冠礼,郑玄的名声也开始传播开来。

    而郑玄对术数之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因此郑玄成名很早,据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生火灾,于是郑玄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结果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最后伴随着知识和学问的增长,郑玄步入了青年时代,而郑玄虽然立志于潜心钻研经学,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所以已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了,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产业而长年读书了。

    因此在18岁那年,郑玄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当时的汉代地方政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县以下设乡、亭、里、什、伍等,一般是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而乡啬夫是乡一级地方小吏,掌管诉讼和税收等事。

    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郑玄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大约相当于副乡长的职位。

    特别消息!!宅男福利漫画(你懂的)尽在公众号 xlmanhua 欢迎关注收看!

    都来读阅读网址:
85008 。
8500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