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缔-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幌畋隳芩闶侨示钪匾氖撬菁鞍傩眨ノ宕辆柙铀啊�
“免去苛捐杂税?!嘿嘿他赵祯当着朕的面可是说这些钱一个子都没少又,商贾买的商品中就含有税收!”
张俭的眼皮抬了抬:“陛下这里的天下人就是宋人,他们经商天下,他们教书育人,他们外出宦游,皆是他们在传颂大宋皇帝的仁明!天下宋人有多少谁能统计的出来,今天有人说一句,明天有人说一句,时间长了,自然就变成天下人都这么说。”
耶律宗真抿了抿嘴:“你的意思是因为宋人多?”
张俭长叹一声道:“没错,准确的来说是天下的汉人多,这便是大宋的优势,我大辽虽号称带甲百万,可这些百万都是亦民亦兵,陛下可曾想过除非灭国之战,否则大辽真能有百万之众?”
耶律宗真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确实,除非灭国之战,否则朕也没能耐召集大辽的百万之兵。”
“但宋人可以!”
“这不可能!”
耶律宗真想都不想的便否定了张俭的话,契丹勇士各个彪悍,上了战场便是战士,下了战场便是牧民,这也才堪堪能达到百万之数,大宋这样的汉人王朝上哪找来这些兵卒?
张俭躬身道:“陛下,大宋的兵制早已改变,从原本的募兵改为役兵,这些役兵四年一换,换下的役兵回家种田,大宋减少他家的夏秋两税,而这些役兵多是淳朴憨厚的农家子,年龄也不得超过二十五,小的十**岁,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四年之后退役务农再换新军,如果没有战事,十二年算下来……”
耶律宗真暗自一算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单单以大宋如今六十万的兵力来算,十二年就能存下一百八十万大军!还是些不用朝廷供养的大军!
“这么多人一旦开战人吃马嚼大宋也受不了!”
耶律宗真还不死心,提出了否定的话,但张俭摇了摇头:“养得起,大宋不断开发岭南之地,原本的瘴气之地现在已经变成鱼米之乡,短短十年的年时间,这是何等的惊人?这还不算大理和南海诸国,听说那里的稻米一年两熟,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传()
耶律宗真张了张嘴又无奈的闭上,他只知道张俭不会诓骗自己,他的情报也一定是最准确的消息,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稻米是什么样子?耶律宗真想都不敢想。2yt。org
粮食也是大辽不能放弃燕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俭,大宋皇帝和朕说过,他的大宋比之朕的大辽要扎实的多,说这是汉人和我等最大的区别,难道我大辽就没有办法了吗?按照他的话说,迟早有一天我大辽,不,草原上的所有民族都将会被汉人所统治?”
张俭露出无奈的表情,点了点头:“陛下,这便是您之前问题的答案,臣和您说了这么多便是让您知道,辽宋之间的差距,我大辽因为地域所限,唯有燕云以农桑为主,而西京道,中京道,上京道皆是牧马狩猎之地,百姓多逐水草而居,不如汉人的农耕稳定,连出产都不及汉人的多。其中幸苦陛下定然知道。”
耶律宗真点了点头:“你和大宋皇帝所说如出一辙,但朕要的是解决之道,不是这些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个问题问的实在太难以回答,张俭想了半天最后呐呐的说道:“如今之法唯有保住燕云,燕云不失,则大辽还有希望。既能以燕云为屏障阻挡宋人,又能以燕云为踏板挥兵南下……”
在听到张俭的话后,耶律宗真身体一僵,这话大宋皇帝也说过,但他同时也斩钉截铁的表示大宋对燕云势在必得!
如今析津府以丢,大宋二十万虎狼之师陈兵在侧,随时有进攻大同府之势,这让耶律宗真很是无奈:“朕也知道这些,燕云对我大辽之重远在西京道之上,但如今之宋人以全无颓废之气,即便是和我大辽对阵也毫不逊色。”
这倒是实话,如今的大宋全然是一副天朝上国才有的风范,敢作敢为的都不像是曾经防守都困难的大宋了。
“陛下也无需担忧,大宋夺取析津府贵在神速,但如今我大辽十万雄兵驻守大同府,再有中京道,上京道掣肘,我大辽未必就不能赢,反而还有胜算在其中,甚至还能一举收回析津府!”
张俭的提议是那么的诱人,并且当他的话也让耶律宗真豁然开朗,没错,如果大宋夺取大同,没有了火炮之利,定然损兵折将,虽有十六卫在居庸关坐镇,却不能前来驰援,这样算下来眼前的情形对大辽还是非常有利的。
如今燕云的做用在耶律宗真心中十分的重要,这里是大辽战胜大宋的利器,他赵祯千不该万不该对自己说出燕云的重要,此时的耶律宗真已经完全明白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优劣。
游牧民族的长处便是凶猛彪悍,人人都是天生的战士,而农耕民族则是利在生产劳作,就如大宋的军阵一样中规中矩却很难突破。
耶律宗真觉得自己绝不能让大宋拿下大同府,否则大辽将失去整个燕云,并且再无农耕之地。
想想都觉得懊恼,大辽对燕云的重视不过还是停留在对大宋的牵制上,而从未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
如果自己能收回析津府,必将大加利用,让燕云成为大辽前进的基础。
耶律宗真已经明白,大辽的优势便是拥有汉人的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大辽既有汉人的农田又有辽人的草场。
当耶律宗真准备死守大同府的时候,析津府却变成庆祝的海洋。
每个人都在庆祝自己有幸从战场上活下来,无论尽力过几次战争,军士们对能从战场回来感到激动。赵祯也下令全军将士除了基本军规外,百无禁忌。
而析津府百姓看到了大宋完全有能力保护他们,大宋的皇帝御驾亲征击退辽皇的进攻,使得辽人损失数万兵马,从战场上缴获的马匹,兵器不计其数。
这还是大宋的皇帝吗?这个儒雅的充满书生气的皇帝居然身着铠甲率军冲锋,即便是汉武,唐宗也不过如此了吧?赵祯的所作所为让析津府的百姓大为称赞,一个强大国家给百姓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的安心。
汉家王朝是反对战争,但却从不反对炫耀武力,同时皇帝的勇武也会被百姓看作是坚强的后盾,当然这种勇武要和穷兵黩武划分界限。
这也是赵祯为何会亲自率军冲入敌阵的原因。
夏竦在知道赵祯的行为后差点一头装死在中军的辕门前,他是真的害怕了,皇帝的这种疯狂行为让他这个典型的宋大夫不知所措,如果赵祯死在了战场上,析津府会变成什么样子?东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子?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后果夏竦连想都不敢想!
但好歹赵祯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结果,官家亲率近卫直扑辽阵,最后不仅全身而退还击溃了辽军主力,虽然没有达到官家预想的效果,但也是殊为难。
夏竦看着城中欢庆的百姓,再瞧瞧狄青的郁闷脸色无奈的撇了撇嘴,这狄青还在为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而懊悔,官家的所作所为对大军的士气是无上的鼓舞,单单是这一点就够了。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要大加宣传,夏竦这样的文臣最会做的事情便是宣传和教化人心,赵祯的英勇和身先士卒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已经被上升到连赵祯自己听了都不好意思的程度。
但这一切在百姓看来却理所应当,析津府的酒楼茶肆中到处流传着官家紫微星降世的传言,帝星所指所向披靡。
对于这样的传闻和夸张,百姓们是十分喜闻乐见的,并且在民间还做了加工,皇帝单骑冲入敌阵,辽人皆惧,退而奔走,一时间天子剑出,辽兵如韭菜一般被收割,辽皇更是不敌官家这位真龙天子,瞧见官家后拍马便走,留下数万尸体……
赵祯无奈的听着这些被夸大的事实,人有的时候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见闻,于是自己在大军环卫之下便成了单骑闯阵,辽人死伤总共才不到一万人变成了死伤数万。
转头望向夏竦,赵祯摸了摸下巴:“朕有那么厉害吗?”
夏竦眼皮微微一抬道:“官家大破敌军,自然是真龙天子,紫薇下凡……”
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
耶律宗真的使者骑着快马飞驰在稍显泥泞的道路上,随着春天的到来,绵绵的细雨也不停歇,就如青纱帐般笼罩在大地上,道路永远是那么的泥泞,空气永远那么潮湿,仿佛身上的衣服变成了湿润的毛巾裹在人的身上,让人忍不住想挣脱这种束缚。
骑士的身上虽有斗篷遮挡,但在奔驰的骏马上却完全没有效果,雨水如跗骨之蛆般钻进他的衣襟中,但他不能停下烤火,他的怀中装有大辽皇帝的旨意,必须要传达到中京大定府中。
拔里通在马背上颠簸许久,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匹骏马,人在马背上颠簸的疲劳可以忍受,但马匹却不能忍受长途负重奔波,为了缓解马匹的劳累,拔里通只能一人多骑。
为了最快速度的赶回大定府,拔里通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了,不远处便是奉圣州的羊城,这里是他的故乡所在,一家老小全在羊城居住,距离大定府只有两天的路程。
原本不打算入城的拔里通在看到自己的骏马已经开始吐白沫的时候决定入城换马,同时也希望看一眼妻儿,毕竟这段时间他都没有回家,不是谁都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品格。
辽军的所有士兵都要自备战马,而他的家中便有上好的军马,不如归家换了军马再做赶路。
春雨绵绵的羊城还是那副老样子,因隶属西京道奉圣州望云县所辖,所以这里从官员到百姓大多是契丹人,瞧见他们的样子拔里通便觉得心情很好,城门口的守军永远都是大声的呵斥走的最慢的人,而瞧见到老人之后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