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缔-第10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他的话,萧挞里的眼神猛然冷冽起来,声音冰冷的开口道:“你这话是何意?”
“陛下,太子殿下终究是要登极大宝的,而殿下又是…………那人的血脉,虽然殿下现在还不知道,可世上知道的人太多,天下无不透风的墙,待太子大了如何能瞒得住?眼下大宋皇帝许诺把草原留给契丹,可否就是因为殿下的原因?若是殿下登基,契丹之主乃是大宋皇嗣,这…………这…………不费吹灰之力啊!”
随着毕世杰的话,萧挞里干干的咽了一下口水,这个问题还是她从未想过的,萧仁一天天长大了,而且模样越来越像赵祯,尤其是眉眼之间,完全是和他赵祯一样。
即便是秘闻也会有瞒不住的一天,到那时又该如何?
若是他赵祯以此为计,再用各种手段拢络萧仁,到时契丹的草原还是契丹人自己说的算吗?
长此以往,契丹的草原和他赵家的草原有何区别,本以为自己走了一步妙棋,谁想到反而成为自掘坟墓。
他赵家反而变成了契丹的天家,而萧家又回到了后族的地位上,这和耶律家统治之下的草原有何区别?
虽然自己一直教导萧仁他是契丹的孩子,可事实终究是他流淌着赵宋天家的血脉,这是无法改变的,若是他认祖归宗……
萧挞里已经不敢往下想了,到时间大宋只需要恩威并施,契丹人和草原就如同大宋自家的牧场一样!
对于赵祯的手段萧挞里是领略颇多的,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出其不意,另辟蹊径,还有着常人很难察觉的润物细无声。
但事实上萧挞里猜错了,赵祯并不会利用萧仁,真正的强者根本不屑于去做这种事情,这么多年来他算是看清楚了,只有弱者才会使用阴谋诡计。
强者只需要用阳谋就好,在力量面前即便是你明知眼前有一个陷阱也不得不往里面跳,因为你别无选择。
对于契丹赵祯就没想过要通过别的手段来统治,最好的,也是最简单没有后患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打服,打怕,只有这样才能老老实实的接受大宋的统治。
再说利用萧仁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赵祯还没有那么没下限,同时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相当于大宋在草原上设立了一个分封之地。
从分封制的出现到结束,华夏文明早已清醒的意识到分封制所带来的弊端,在至高权力面前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都不值一提。
赵祯不会为了收复草原而给大宋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更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也是为何他明知赵昀比赵旭聪明,甚至更适合当一国之君却依旧把太子之位留给赵旭的原因。
当然赵祯心中的想法谁也不知道,但并不妨碍蔡伯把错误的信息传递到契丹,从皇宫中离开之后,他便开始在这座从未见过的城池之中花天酒地。
眼下不仅是大宋的年关,契丹人一样根据汉家的礼法过年,蔡伯一人在外,无牵无挂,这还不放肆的游玩一番?
巨母城虽然不是契丹的都城,但规模一点也不输于上京城,城中的一切有条不紊,契丹的士兵在街市上巡逻,小摊小贩依旧很多,他们交易的商品种类五花八门。
有从上京城带来的奢侈用度,有一些贫寒人家做的手工活,甚至还有少女在街上买着自己的女红。
这时候贵重的物品反而销路不好,倒是那些平常殷实人家看不上的便宜货成为了“抢手货”,一些女红瞬间被买的干净,至于多出的成衣更是很快售罄。
蔡伯微微感叹,若是在这个时候拉着一大车大宋生产的毛衣来买,那定然是赚的盆满钵满哦!
当然他也只是稍稍感叹一下,很快就投入到了灯红酒绿之中,青楼妓馆之中的西域女子极多,这些都是往日上京城中贵族们蓄养的,但现在她们失去了主家的庇佑,只能靠卖笑为生。
一路上能活下来已经算是极好的了,没有冻死在冰天雪地的北撤路上。
蔡伯在这里算是找到了归宿,大肆挥霍钱财,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契丹人当然趋之若鹜,尤其是西域的歌姬,更是特别“关照”他。
可惜蔡伯虽然吃喝玩乐,但是有些东西死活不愿碰。
他还有最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借着酒意便把一些话说了出来,这些话和在萧挞里面前说的差不多,只不过隐去了萧仁的身份,眼下事情没被捅破,当然是保密的好。
但大宋恩威并施的态度被他完美的释放出来,能在这时出现在灯红酒绿之地的人有几个不知道蔡伯的身份?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
蔡伯在城中引起的轰动一点也不比萧挞里下令北撤要来的小,甚至超越了北迁对契丹百姓的重要。
和赵祯一样,萧挞里从一开始给契丹百姓灌输的感觉就是大宋一定会对契丹行进惨无人道的灭族,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和大宋有着百年宿怨民族。
所以在大多数契丹人,甚至是朝臣的眼中,大宋都不会轻易停下征伐的脚步,既然没有退路,那只能和大宋战斗下去。
但蔡伯的言论一出就不一样了,契丹人这下发现他们并非只有一条出路,大宋也不是真的要把契丹人赶尽杀绝,或是内迁同化,他们甚至还能自己拥有草原上的土地!
这些话都是大宋的驸马,这次的正旦使蔡伯所说,对于他契丹人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人在提及他的名号时神奇大拇指,赞一声:“言出必行蔡伯!”
当年他在上京城中经营蔡记给他自己赚取了大量的好名声。
做生意最讲究的便是一个信字,靠别的办法或许会一夜暴富,但要想把商号做大,做强,唯一的办法就是童叟无欺,诚实守信。
蔡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把蔡记经营的很好,甚至连自己的个人信用,名声都经营的极佳。
所以蔡伯的说的话契丹百姓愿意相信,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朝臣们的耳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而这一点萧挞里一直瞒着他们。
蔡伯的目的达到了,巨母城的市井中已经开始传出各种各样添油加醋的“版本”。
随着蔡伯的“无意”传播,巨母城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言论。
有人说,宋和契丹之间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切的根源不过是缘起燕云十六州的争夺罢了,而燕云又不是契丹自己夺取的,那是“儿皇帝”石敬瑭自己双手奉上的,这能怪得了谁?
现在大宋和契丹之间没有什么仇怨,大宋不过是想要草原臣服,这就是汉家王朝高高在上的骄傲,那不如与大宋议和,臣服大宋后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最少能保住契丹的草原啊!
对于契丹人来说,草原的重要不言而喻,中京道和上京道的草场被宋人占据了,否则也不会北迁,眼下若是失去整个草原,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言论得到了不少契丹百姓的支持。
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依旧坚持和大宋战斗,只有赢得了战争才能保全契丹。
城中的这两派观点吵得很厉害,一时间居然在年关的时候演变成一场大“论战”,双方之间谁都有道理,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站队。
唯独蔡伯一个人站在旁观席上看的津津有味,连他都没想到自己的言论在契丹引起如此大的争论,这对契丹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但对大宋来说绝对是好事。
从一开始他也只是简单明确的传达大宋的意思,传达赵祯的话而已,可现在却没想到契丹人自己乱了起来。
他从一开始只是为了让契丹人的内心动摇起来,谁曾想到居然还出现了争论?
但他并不知道,契丹人的内心已经积压了太多的憋屈,愤怒,恐慌,迷茫,这些负能量裹挟在一起,一直随着契丹人北上,现在骤然安定下来了,又是年关之前,这种情绪在蔡伯的“点燃”下瞬间爆发。
是战是和已经成为这个年节契丹诸位重要的话题,茶余饭后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契丹日落西山的时候,更是如此。
突如其来的动荡让萧挞里措手不及,但很快她便冷静下来,显然蔡伯在巨母城中所说的话已经产生了效果。
别说是平民百姓,便是朝中官员甚至是自己也被他赵祯开出的条件所打动,若是只要向大宋称臣纳贡,宣誓王化,这也算不得什么。
但他赵祯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萧挞里忽然明白,为何从朝堂到民间会如此争论,他们都想着留有退路,都想着重新回到他们原来的土地,可被大宋夺取的中京道,上京道还会回来吗?
绝无可能,他赵祯能把这些土地占据了,岂能再还给契丹百姓?
这看似是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可事实上且并非如此,朝臣和契丹百姓已经看不到希望,眼下虽然在巨母城中还有一丝安慰和庇护,可在大宋强大的国力面前却难以匹敌。
现在的巨母城是复杂的,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人想要逃跑,有人想要死战到底,有的人却想着以战促和,如此纷乱的局面还了得?
萧挞里知道,这是蔡伯在故意扰乱巨母城中的民心,在这个万难之时最需要的便是团结一心。
萧挞里在心中冷笑,其实他赵祯绝不会给契丹机会,他是要把契丹变成他赵家的契丹!利用萧仁这个拥有大宋和契丹两者血脉的孩子来统治契丹。
城中的乱象并没有对萧挞里造成多大的困扰,反而是蔡伯的话让她心中出现一丝担忧。
赵祯不会轻易许诺这么多的好处给契丹,尤其是在大宋兵甲高歌猛进的时候,这更显得物极必反,萧挞里和赵祯一样都是皇帝,他岂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换做是自己也不会停下攻伐的脚步,放任大好机会从手中溜走。
所以赵祯所说的一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