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缔-第10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话说的很坚定,也很“真诚”当然也很“嚣张”只不过态度很明确,这是大宋征伐契丹的事实。
“哦?你的意思是我契丹该拱手奉上草原,以免生灵涂炭喽?这与巧取豪夺有何区别?难道这就是你汉家千年所宣扬的仁义,礼法?”
蔡伯摇了摇头:“我大宋皇帝从未说过要让契丹拱手奉上草原,是礼是兵都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而我大宋要做的便是出兵收复草原,要的也仅仅是草原而已。”
契丹的朝堂之上针落有声,所有人都被蔡伯的话给镇住了,包括萧挞里也是如此。
这话都么嚣张和目中无人,大宋要的就是草原,管你拱手奉上还是死战到底,大宋的目标不会改变,哪怕是你不断的向草原撤退,像北方撤退也没有关系。
因为一切都是大宋说的算,蔡伯表达了一个很清楚的观点,哪怕是离开草原之后,大宋占领了草原,也不会对契丹进行追杀。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草原的契丹还叫契丹吗?离开了草原的契丹还有什么资本崛起?
不少人回过神来,蔡伯不是来送国礼的,也根本不是庆贺佳节,而是来向契丹施压来的!
他的话如同一盆冬日里冰冷的凉水,把契丹的朝臣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寒冷刺骨。
显然大宋不会就这么算了的,夺取了上京城以及临横府后的大宋如同一支饕餮一样,根本就不会满足,还会继续攻伐整个草原。
萧挞里心中有些后悔,不该在大殿之中,当着契丹文武百官的面召见蔡伯,他的话几乎在一瞬间击垮了自己营造出的信心,尤其是那些本就不支持战争的文臣…………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偂耐饨唬ǎ�
蔡伯最后还是得到了萧挞里的单独召见,刚刚在大殿之上的嚣张和目中无人完全收敛起来,恭谦的模样就像是萧挞里的“家臣”,脸上无时无刻的不挂着谄媚的笑容。
即便是图鲁都有些受不了,这笑容也实在太过明显,太过人了些。
可惜蔡伯完全不当回事,你以契丹内侍头子,管我这个大宋使节呢?我想怎样难道你还有意见吗?
于是蔡伯就在图鲁鄙视的目光下献上了赵祯的国书,因为是单独召见,所以也没有什么避讳,图鲁把国书递给萧挞里之后,她便直接拆开。
刚刚在大殿之上被蔡伯气的不轻,但萧挞里知道蔡伯说的都是实话,大宋的目标不是毁灭契丹民族,而是更大,更加执着,他要统治整个草原。
这么多年来虽然见得少,但并不妨碍萧挞里对自己心中男人的了解,赵祯是个什么样的人?
疯狂执着的人,为达目的不惜放弃一切,从燕云开始,他对契丹就已经盯上了,虽然对契丹的用兵不是持续进行的,但几乎大宋所有的战争都和契丹有关。
即便是用兵西域,用兵倭国,或是灭亡西夏,都是在为北伐做准备,都是在为他赵祯征服草原做准备,这些暗藏在其中的东西萧挞里还是能看得见的。
而大宋对西北的用兵最为明显,夺取黑汗之后,拿下了西域,彻底堵死了契丹西迁的可能!
西迁原本是张检给契丹的最好出路,可谁知道他赵祯再次领先一步。
张俭曾经说过,那里有草场,有河流没有湖泊,有戈壁有沙漠,最关键的是气候宜人,不似北国这般完全是冰天雪地之态。
农业在这里很难发展,粮食只能依靠贸易,或者是大量的肉食来满足,游牧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基础,但游牧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产量不足。
打开赵祯的“国书”,萧挞里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一目十行,速度极快,并且把每个字都刻进了脑子里。
国书的内容很简单,但却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中甚至还有露骨的情话,让人羞红的诗词,但萧挞里在品尝到甜蜜的同时也有苦涩。
因为赵祯的国书中也写的很清楚,把契丹的现状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他是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政治家,在这里他变成了“谋臣”的角色。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语气,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把契丹的问题逐一分析给萧挞里。
这才是最打击萧挞里的地方,因为她本身也知道契丹的现状以及将来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赵祯说的一点不差,甚至有一些她没想到的小节都被赵祯说的一清二楚。
在赵祯的描绘之下,契丹必然失败,或是和党项一样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或是继续向北迁徙,而再度北迁是唯一能延续契丹血脉的办法,可再向北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即便是抵达巨母城后的萧挞里都觉得这里无法与上京道相比,寒冷是一个他们无法战胜的敌人,再向北几乎就是把契丹逼上了绝路。
在国书中赵祯明确的表示会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大宋,说的很清楚也很坚决,这让萧挞里心中甜蜜的同时也更加担忧。
担忧契丹这个民族的未来,她知道一旦自己被赵祯击败,成为他的皇妃,整个契丹也会丧失最后的斗志,但她无法残忍的把契丹百姓带去苦寒的北方。
在草原上,最为信奉的就是力量,萧挞里也是如此,眼下赵祯就如同天底下最为强大的勇士,他嚣张的话语虽然让萧挞里不舒服,可就是这种不舒服反而让她心中甜滋滋。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何况他赵祯文治武功,完全符合世上女子选择男人的标准。
“陛下,这些都是官家的心里话,您有所不知,官家整理心心念念的都是您和太子,常说心爱之人居于北国,殚精竭虑,此乃大圣大贤之人,天下男子尚不得做到,况一纤纤女子乎?”
蔡伯在官场和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岂能看不出萧挞里心中所想?从她的神态,目光中就能知道她对赵祯的又爱又恨。
而这时候就应该下猛药了…………
“陛下,官家对您一片真情,对契丹也是仁爱有嘉,官家说了,只要契丹愿意归附,自然要比党项人和倭人过的更好,甚至连草原都能给契丹留下!”
蔡伯的话让萧挞里微微惊讶,而边上的图鲁更是吃惊。
大宋一直对契丹咬着不放还不就是因为要彻底统治草原,刚刚蔡伯还说要把草原纳入大宋囊中,大宋无论契丹态度如何都要出兵收复草原,怎么现在突然就改了口风?
蔡伯得到了赵祯的真传,在外交上基本是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现在大宋占据优势,没必要把契丹人给逼急了,这一点也是蔡伯在来之前赵祯特意交代的。
眼下他的任务就是理智的用所占据的优势对契丹人进行精神上的打击,同时也留有退路。
华夏数千年历史之中,通过外交的手段所获得的利益要远比战争上获得的多得多。
赵祯希望蔡伯能说动萧挞里,让她彻底死了心,认认真真的看待大宋与契丹之间的问题,想要存续民族的独特性不太可能。
大宋不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王朝,看似包容的汉家其实是在悄然改变任何融入其中的人,他赵祯要做的便是消除契丹的独特性。
如今的大宋土地上已经找不到非常特殊的党项人了,因为他们要么是被庞大的汉家百姓给同化,要么是自己主动融入其中。
党项人发现若是自己不再坚持党项的习俗和特用的东西,汉家百姓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排斥。
于是他们自己便开始了改变,所有的行为习惯,服装发饰等等的一切都向大宋百姓趋同,只不过短短十年的时间,党项人几乎不存在。
除了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并不纯粹的党项血统外,其他的一无所知,而这一点党项血统他们都希望完全忘记。
因为成为汉人所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大宋没有逼着党项人融入大宋,只不过把他们放在了大宋之中,他们是自己融入大宋的,赵祯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强者不屑阴谋()
对于大宋把草原留给契丹这件事萧挞里有着自己的看法,她不认为赵祯会如此好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唐时就是采取和亲分化,归顺,甚至是自治,而结果呢?
唐太宗时,设立安北都护府,尽封草原各部落头领为都督刺史之职,实行羁縻统治。
可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四十年后,突厥崛起,安北都护府内迁,失去了天可汗的盛唐连名誉上的管辖权也没有了,这种非郡县制的羁縻统治只能在强大的国力下维系一时而已,最终还是会走向崩溃。
这些萧挞里清楚,她不相信赵祯会不清楚,若是允许契丹保留草原,进行自治,最终的结果就是给契丹养精蓄锐,给草原民族再次崛起的机会!
“陛下,些许是因为太子殿下的原因,大宋皇帝他…………”
殿中的安静让人实在难以忍受,这都快三刻钟了,御座上的女皇还是没有说话,毕世杰忍不住开口。
声音在殿中回响,让萧挞里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他,虽然他也觉得这说法有点不靠谱,但也只有这一点能说得通,再往别的地方靠,也是靠不上。
噗…………
萧挞里在御座之上差点笑出了声音,望向毕世杰的眼光微微有些失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到现在还不了解大宋皇帝吗?他做事虽果断怪异,但却往往三思而后行,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如何会夸下海口?因为太子就会把草原留给契丹?绝无可能!”
毕世杰不再说话,但萧挞里的话给了他自己以启发,惊慌之下开口道:“陛下,会不会是大宋皇帝想利用太子殿下?!”
随着他的话,萧挞里的眼神猛然冷冽起来,声音冰冷的开口道:“你这话是何意?”
“陛下,太子殿下终究是要登极大宝的,而殿下又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