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两人解释完来意,冯云山才明白,原来这个“南记五金铺”的生意这么火爆,竟然让已经扩建改造过一次,并且投用上了蒸汽机设备的桂阳正和镇上的五金厂,还是供不应求。
要知道,原本只有一百四十多名雇工的五金厂,直接扩大到四百余人,并且,这还是在投用了大量机器设备的前提下,将旁边的正和钢铁厂生产的铁水和大部分钢材都用来生产五金件了。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冯云山知道他们的来意后,想都不想,道:“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禀报本王。五金厂产量不够,便要扩大产能。不过,宋金生说得对,五金厂最好就近建在钢铁厂旁边,这样,南洋公司自行在第一钢铁厂旁边再建一家大型五金厂,玉珩,你们工务部负责配合好。崇曜,南洋公司若是不够,再在广州城郊也可以再建五金厂,所需钢铁从韶州运到广州走水路也很方便。”
冯云山一句话,便定下了基调。原本建设这么大的工厂,还要工务部审批,如今有了圣王一句话,自然什么都不需要了,直接开建。
对于“南记五金铺”,冯云山却很想知道如今的盈利情况如何。
伍崇曜一脸喜悦地回道:“圣王不问起,伍某也要禀报。这五金铺能盈利不少啊!”
“正和钢铁厂每天产的四千斤铁水,一千余斤熟铁和粗钢,还有桂阳其他小作坊冶炼的几千斤生铁,都被五金厂用来生产各类五金制品,基本上一生产出来,稍加检验,便被两广远洋公司运往各地中转站,再由‘南记五金铺’雇佣马车或者船只,运往各处店铺。”
“特别是最近两个月,五金件销售火爆。根据何助理报给南洋公司的账目,上上个月,共售出五金件共计21万斤,共计3万八千两白银;而上个月,售出25万斤五金件,共计4万五千两白银。除去钢铁和人力、铺面和打点等成本,基本上每月都能尽盈利3万两。”
“而且,这还只是两广、两湖、福键和茳西等少数地方,再过段时间,像四汌、安幑、菏南、陕西等省份开展起来,怕是盈利还要要翻上一两倍。”伍崇曜满心欣喜。
“不错!”冯云山听了这个数字,也为南记五金铺能赚钱而高兴。这还是刚起步,每个月就能赚三万两,是很不错了。关键是这个“南记五金铺”能持续开下去,便能融入当地社会,这样一来,自己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眼线。
而且,冯云山之所以让何见机在“南记五金铺”实行顾客登记制度,便是让这些来买铁器的乡民有种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让何见机能快速地了解本地的乡民,拥有一批拥护者,不管是发展消费的会员顾客,还是发展收集情报的细作,都很有利。
不过,工务部副部长曾玉珩和伍崇曜两人来,不单是为五金制品的事情来。
伍崇曜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难的禀道:“圣王,还记得几个月前,崇曜说您说的铁路的事情吗?上次崇曜将圣王的意思转告给了崇曜的洋人干兄弟,约翰对圣国要修建铁路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他立即组织了一批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急忙赶过来,还托人传话过来,说是大概明后天便能到广州。”
“哦?那太好了!本王早就盼望着早点修建铁路。不过,他愿意投资多少?崇曜,你那拿干兄弟怎么说的?”听见上次托伍崇曜联系的愿意投资修建铁路的美国佬消息,冯云山大喜,连忙问道。
“约翰好像说要到实地看过才能做出预算。不过,圣王,这家伙是个见钱眼开的角色,看起来有几分义气,但一遇到银子,义气立刻不见了。等他来了,要狠狠杀他的价。”伍崇曜提醒道。
冯云山点点头,想起最近一直是在开销,幸好有不断攻打满清各地,有了不少缴获,才不至于坐吃山空。但是,冯云山知道,还是要多找点生财之道才行。
刚好伍崇曜在,便问起南洋公司的经营情况。
一说到南洋公司,伍崇曜有几分得意之色:“圣王,南洋公司经营良好!从成立以来,主营茶叶、生丝、瓷器以及其他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等,比起十三行时期增长太多了!而且,因为全部由我南洋公司一家垄断,售价和出货量全部由我方控制,南洋公司虽不至于有绝对的话语权,但起码掌握很大的先机。”
冯云山知道伍崇曜说的没错。目前这种情形,差不多相当于南洋公司垄断了整个广州对外贸易。原本的十三行中,大部分的商行都跟随伍家,合股到南洋公司当中,而剩余其他商行都是资金不足规模不大的,还没什么资格直接与洋人做买卖,也是要通过南洋公司作为中间代理,自然,售价什么的都要服从南洋公司的定价。
即便是有几家商行不开眼,邀请糊广茶商一起联合起来,准备直接与洋人交易,但洋人一听没有南洋公司参与,自己先退却了。而糊广的这些茶商考虑再三,竟然发现还是卖给南洋公司更为划算,价格也公道,还没了风险。
加上长江和江南一带战乱,向糊广和蜀地以及茳西、福键等纷纷改道,取道广州销售货物。再加上南洋公司凭借自己的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两广远洋公司庞大的水网运输优势,主动至于圣国占领区与满清边界区,收购各地行商的货物,运到广州再转卖给洋人,赚取差价和货运费用。
“往年,整个广州的十三行等商行,一年卖给洋人各类茶叶约为43万担,但今年前8个月,光我们南洋公司的茶叶业务,就已经卖给洋人各类茶叶45万担子,预计全年能达到60万担。目前卖掉的45万担茶叶,平均每担34银元,一共卖得银元1530万元,折合白银1071万两,除去采购茶叶的成本,毛盈利为364万两。”
“而南洋公司的生丝业务,更是比茶叶生意还要出乎崇曜的意料!现在想想,应该是长江发生的战乱,导致内陆生丝无法运到上嗨,加上我南洋公司主动揽货,才会都汇集到广州来。”伍崇曜不愧是十三行里面的老大,有他的渠道,报出一个数字:“去年,广州和上嗨一共出口生丝48500担,其中上嗨占了9成,广州只有区区4900担。不过今年前8月,上嗨出口多少给洋人,崇曜还不知道,但我们广州,唔,也就是南洋公司,卖给洋人一共17800担生丝,将原本去往上嗨的生生抢了过来。”
“这17800担生丝,我南洋公司平均售价是540银元每担,合计一担是378两白银。这个生丝业务,便给南洋公司带来673万两收入,毛盈利为302万两。”
“至于瓷器,也有80万两的盈利,加上民间的工艺品和小玩意,一共差不多也有100万两的盈利。”
伍崇曜说完这些熟记在心的数字,过了半响,都没见圣王有何反应。
冯云山已经惊呆了!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的进出口贸易如此赚钱!南洋公司,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一来,光是今年前8个月,光是南洋公司,光是卖给洋人的这几类货物,便赚了760多万两银子。
冯云山突然想到圣国只占南洋公司八成的股份,还有一成要分给伍家,另外一成要分给许家、潘家还有其他投靠圣国的十三行商,不由心痛。不过冯云山知道,好处也不能全自己独吞了,否则,便不能将这些家族绑上自己的战车了。(。)
第327章 未来的美国铁路大王来包工程()
二天后,伍崇曜和工务部的曾玉珩、主事程恒生三人,领着四名洋人来到王府拜见冯云山。
为首之人,正是伍崇曜的洋人干兄弟,原大清首富伍秉鉴认的美国干儿子约翰*福布斯。
冯云山侧目望去,约翰*福布斯也正好看过来,毫不畏惧地迎向冯云山的目光。
只见他一头金黄的短发,笔直竖立着,在这个年代还真是少见。通过他的发型,冯云山推测此人应该属于性子比较急的类型。
难怪能在历史上成为美国的铁路大王,原来性格决定的。这个时候的美国,机会多多,敢做敢拼,有魄力便能发财。
果然,约翰*福布斯还未等伍崇曜介绍,便径自上前一步,朝冯云山鞠了一礼,礼貌地道:“圣王殿下,请允许我向你介绍下自己,以及我的几位朋友。”
约翰*福布斯的中文(粤语)很地道,冯云山几乎听不出和广州本地人有什么区别,加上约翰*福布斯一脸的真诚,开门见山毫不做作,虽然只是见第一面,冯云山便对他印象不错。
“圣王殿下,我是来自美利坚的约翰*福布斯,我的公司刚刚完成密歇根州到芝加哥以及伯灵顿的铁路修建。”约翰*福布斯说着,又将身后的三人介绍给冯云山。
“这位,是我的好友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三世,好吧,他的名字有点长,您可以直接叫他小约翰,而我,则是大约翰,他的爷爷,老约翰,全名叫约翰*雅各布*阿斯特的,便是我们美利坚的首富,著名的皮草和房地产大亨。他是我请来的合伙人!”约翰*福布斯开着玩笑,看来,他与这个美国首富的孙子,私交不错。
被他介绍的洋人,年纪很轻,有点害羞,朝冯云山先是一礼,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英文,因为有些紧张,语速又快,本来粗通英语的冯云山,竟然没搞明白他在说什么。
好在旁边的伍崇曜精通英文,解释道:“圣王,这位小约翰先生说,他跟中国渊源很深。他的爷爷,也就是前美国首富,发家之前曾来过广州,跟我父亲有过交情。”
接着,伍崇曜又讲了个典故。原来是有个从美国波士顿来的名叫阿斯特的洋人,到广州做生意,从伍家买了半船茶叶和半船瓷器,准备运回波士顿。可没想到,他的本钱不够,还差7万多两白银,这个洋人便急得直哭。
当伍崇曜的父亲知道情况后,见这阿斯特敢做敢干,很是欣赏,便做主将7万两白银赊账给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