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0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品中,除了棉布、茶叶之外,价值排名第三位的货物。
而且这还是很多国家的百姓没有接触到圣油,没享受到这种照明用油的好处而已。随着圣油的不断推广,圣油出口业务不断增长,必定会在一两年会便会超过茶叶,成为排名第二的出口货物。
单单帝国的几大炼油厂出产的圣油,年度总产量已经达到320万吨,占世界总比例竟然高达99成以上。
冯云山有理由相信,等内燃机时代来临之后,棉布这种纺织行业最终会逐渐地衰落下来,到时候只怕石油产业会成为帝国的最根本性支柱产业,只要把持住这一项,便能在世界强国中独占鳌头。
接着,左宗棠禀报了帝国的军事工业发展情况。
帝国的军事工业的主体,主要还是以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为主,再外加一个克虏伯钢铁公司。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每年持续高涨的巨额财政投入其中,这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的武器种类和军事辅助器材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枪炮弹药之类的,开始出现帮助攻城的蒸汽机战车、防毒面具和毒气制造机之类的非常规武器。
四大机器制造总局每年量产的主力为毛瑟1865式步枪的最新先进枪支就达42万支,并且,这种心思的毛瑟步枪不但开始使用全铜定制子弹,还开始使用装有8发子弹的弹匣装弹,虽然还是单发步枪,但无需缓慢地手工装弹,射速比原来的单发步枪提高不知多少,再加上火药使用的都是黄色火药,射程和子弹杀伤威力也大了许多,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各个国家。
而圣京机器制造总局的火炮厂下属的加特林机关炮厂,终于,那位叫理查加特林的医生将他的第三代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一种微型的机关炮,研制了出来。
这种设计出的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的机枪,一共有10根枪管,让每分钟能达到500发铜壳子弹的射速,在这个时代,简直是一种收割生命的死神。并且,由于机枪还装设了散热装置,加上又是铜壳定装子弹,比前两代更加有效地避免了炸膛和卡壳等问题。只不过,这种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3个士兵,体积和重量都远在其他步枪之上,必须架设在高耸的大型轮架上才能保证稳定射击,这就使得它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还是比较欠缺。但这些缺点,对于射程还可以,射速达到每分钟500发的枪支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每分钟500发的射速,若是不考虑命中率的话,已经相当于100个士兵的火力了。
除了步枪之外,四大机器制造总局都开始被克虏伯授权生产克虏伯大炮。事实上,克虏伯钢铁公司变成了克虏伯特殊钢材的生产公司和火炮火枪以及新式设备的研发机构了。
克虏伯钢铁公司研发新式克虏伯大炮,另外四大机器制造总局的火炮厂负责生产。因为钢材产量的增加,钢材冶炼技术的进步,克虏伯钢铁公司一心炼制生产克虏伯火炮的特殊钢材也随之增加,这些都被用来制造克虏伯大炮。相当于五大生产克虏伯大炮的火炮厂同时制造,一年下来,大小克虏伯大炮的生产数量竟然超过3400门,消耗掉的钢材便达到数千吨之多。
而四大船政总局在军舰制造方面,也取得了让冯云山触目的成绩前年去年这两年共制造并成功下水的就有128艘军舰,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4000吨以上的特大主力军舰,甚至有11艘新式的铁甲战列舰和6艘新式潜艇。
。
第1313章 欧战爆发()
冯云山才让那些大臣告退没多久,左宗棠和范汝增两人各拿一封电报传来的密函求见。
却是欧洲传回来的消息。
首先是沙俄方面,原本是圣彼得堡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和莫斯科方面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这两个沙皇相互讨伐,慢慢地莫斯科方面占据了优势起来,并且最大的敌人中华帝国也因为亚速停战条约的关系停止了进攻,莫斯科方面一鼓作气,正准备彻底击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收复圣彼得堡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普鲁士王国联合奥地利超过25万大军全面入侵沙俄,因为普鲁士的军队装备精良,奥地利军队也不差,圣彼得堡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原本就因为镇压芬兰和波兰等地的叛乱损失很大,军队死伤惨重,加上莫斯科、基辅和西伯利亚的物资供应都被切断,虚弱无比,一下被普鲁士军队击败,眼见圣彼得堡不保,这个时候意识到与侄儿争夺沙皇已经没有意义,立刻向莫斯科方面求救,宣称自己放弃沙皇的皇位,效忠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只等莫斯科的沙皇同意赦免自己和所有的圣彼得堡军队,便率领残余的沙俄军队逃往莫斯科,还将几代沙皇积累的圣彼得堡的所有财富开始收拾,准备用几列火车通过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运往莫斯科。
但没想到的是,圣彼得堡方面的一些军官率领五千多名东斯拉夫人士兵悍然起义,暗中与普鲁士军队勾结,引导普鲁士军队从南方的普斯科夫北上,将圣彼得堡莫斯科铁路拆毁,提前封锁圣彼得堡东逃的路线,双方发生激战,圣彼得堡方面的沙俄军队惨败,除了两万余人东逃之外,其余的包括沙皇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和上千名圣彼得堡的沙俄贵族、军官纷纷被俘虏。
同时,奥地利军队同奥斯曼土耳其也已经和解,没了南方的战场的干扰之后,再无后顾之忧,全力出兵向东,趁乱攻占了基辅等重城,并向北逼近莫斯科地区。
莫斯科方面的沙皇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吃一惊,一边组织军队两边抵挡,一边紧急派驻各国公使向欧洲其他国家求援,当然,主要是英国和法国,还有意大利和荷兰。
莫斯科的军队兵力虽然比圣彼得堡方面多,但遭受两面甚至三面袭击,兵力也明显不足。普鲁士15万军队从圣彼得堡朝东攻向莫斯科,奥地利12万军队从基辅沿西北方向攻打莫斯科,除此之外,还有近3万芬兰叛军攻打圣彼得堡北部,5万波兰和立陶宛军队也跟随着普鲁士军队攻打莫斯科西南部的斯摩棱斯克等地。
想必是芬兰、波兰已经和普鲁士王国以及奥地利帝国达成了协议,知道必须彻底摧毁沙俄才能立国,不遗余力地帮助普鲁士和奥地利侵占沙俄的领土,同时扩大自身的地盘。
而就沙俄岌岌可危的时候,从圣彼得堡逃出的沙俄原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赶到伦敦和巴黎,分别游说了英国首相和法国皇帝,成功说服英法两国的介入,英国和法国联合意大利王国和荷兰、丹麦、西班牙、葡萄牙这几个国家联合发表声明,要求普鲁士和奥地利紧急休兵,退出原本的沙俄领土。
英国和法国想必也明白,沙俄如今已经被彻底打残削弱,即便是重新统一也是势力大减。而若是沙俄彻底被灭亡,首先受益的肯定是与之相邻的欧洲大陆国家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陆军强国,更何况还有东方的那个中华帝国这个头号强敌在。
特别是法国,虽然与普鲁士签订了条约,但在占领了普鲁士王国的巴登和萨尔以及卢森堡等地之后,野心更大,见普鲁士王国占领沙俄的一大片领土,立刻眼红起来。何况,普鲁士王国的壮大,对准备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来说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立刻答应沙俄特使戈尔恰科夫的请求,草草索要一些好处之后,联合英国一起发表战争警告的严正声明,要求普鲁士和奥地利立刻停战对沙俄的侵略。
同时,沙俄特使戈尔恰科夫还赶到奥斯曼帝国,不知道许诺了什么条件,让前不久还是敌人的奥斯曼军队竟然也出兵北上前往基辅,攻打在沙俄境内的奥地利军队。
奥地利是两面派,对于法国很是忌惮,但对于领土的贪婪,又不愿意立刻停止进攻,而且后路又有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便暂停进攻沙俄,等待普鲁士的决定。
普鲁士却是根本不予理会,一边派出首相肩外交大臣俾斯麦赶往巴黎解释并商定条件,一边加紧从东普鲁士地区增派了5万军队攻打莫斯科。
一向贪婪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这回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见普鲁士不停劝告,暗喜这正是法国的大好机会,直接出兵20万渡过莱茵河,从莱茵省和符腾堡两地攻打普鲁士王国,同时催促英国出兵,并承诺不干涉英国收复爱尔兰,在国际上帮助英国对中华帝国实行武装和商品禁运。
但即便是这样,英国也没有派出大规模的军队直接攻打普鲁士和奥地利,只是接连警告。后来见警告实在无效,便派出新恢复的地中海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分别骚扰奥地利帝国的南部地区和普鲁士新占领的日德兰半岛,同时资助丹麦王国的武器和战争物资,掩护丹麦王国组织了5万军队攻打普鲁士占领的日德兰半岛,准备收复故土。
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的两国使者赶到君士坦丁堡,以支持奥斯曼收复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为条件,说动奥斯曼帝国派出一支军队赶往奥斯曼帝国的西北部边境,直接攻打奥地利,出兵两个公国。
顿时,整个欧洲乱臣一团,一场牵动整个欧洲的战争全面爆发。
第1314章 美利坚也掺合()
普鲁士王国遭到法军的进攻,出乎俾斯麦的意料之外。俾斯麦虽然一直提防着法国撕毁协议的行为,在莱茵河东岸和法兰克福等地也早就准备了几支陆军防守着,但还是没想到法国会完全不顾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承诺和个人颜面,大规模进攻。
到这个时候,俾斯麦也醒悟过来,个人颜面远没有国家的利益重要。一旦普鲁士占领沙俄的一部分国土,哪怕只是圣彼得堡四周的这块土地,也必定会国力大增,摆脱普鲁士如今的状态,真正成为欧洲强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