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远之的态度,郑成功派人募捐时,粮给一些,银子也给一些,多了就不行,要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同时为了不得罪清朝,那些赋税徭役都是上交给满清的。
至去年为止,郑成功对那些家族乡绅还保持着厚待的态度,自己不缴纳税负,郑成功也没有派人前来收取。
随着永历二年年末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激烈大站落下了帷幕,随着三个多月时间的传播,整个南方基本上知道了大战的结果。
很快家族乡绅开始重新审视郑成功这个人物。
看到郑成功是越战越强,满清鞑子又奈何不得他。
很多乡绅都觉得郑成功的前景是光明的,对待他的态度也不像以前那般敷衍了。
三月以来,前来缴纳的税赋的乡绅就络绎不绝,时不时就会有乡绅“押”着着村里的几个农民推着单轮车、牛车前来向各地官府缴纳税负。
见到官史,扇了那个农民几巴掌,然后笑着说道:“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泥腿子,竟然敢不缴纳官税。现在我已经将这个刁明都抓来了,你们该关的关,该罚的罚。还有,大人这些都是今天的税赋,你清点下!”
随着姚启圣、卢若腾的指点下,郑成功也知道现在该如何去接见前来拜见的乡绅了。
摆出一副架子,板着脸随意地跟那些乡绅说上几句,告诉他们,要继续向大明保持忠诚,大明是不会亏待你们这些忠君爱国的。
去见那些普通农民百姓时,郑成功又是一副和善的面孔,亲切地跟他们交谈。并且拍着胸口向他们保证,只要是在郑成功的管辖下,农赋十五抽一,并且永不加赋!
为了证明自己说到做到,当场就将前几年累积的拖欠的税赋一把火烧了,还让百姓将多余的税赋带回去,同时给他们出具完税证明。保证可以凭此证
随着郑成功庄严和善的名声,从三月开始,先是福州,然后是附近的宁德、就是稍远的龙岩等县都开始向郑成功任命的官史缴纳税赋了。
那些乡绅大族都赶着来投靠了啊!
郑成功很疑惑姚启圣怎么要让自己去招揽他们!(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科举(下)()
“大将军可知,乡绅氏族对何事看得最重?”
郑成功低头思索了下说道:“土地!”
姚启圣摇了摇头说道:“非是土地、非是钱粮,而是中举!”
“中举!”
姚启圣肯定地说道:“是的,在大明,虽然很多大家族都可以利用旁系的名义经商赚钱,但如果家族里没有几个考取了功名的,那在官绅眼中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所以参加科举,中举,是维持家族昌盛的唯一手段。所以那些乡绅氏族对科举是非常重视的!”
郑成功听到想想也是,问道:“那以你之见当如何招抚他们。”
“大将军,听闻你曾奏请过皇上开恩科,恢复科举?”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嗯,是有这一回事,只是同安被清军突袭,陈鼎先生不幸遇难后,这件事就阁下了。”
姚启圣摇了摇头说道:“大将军,之前战事紧张,无法举办,于是无可奈何。现在福建已经全省光复了,该恢复科举,以拉拢人心了。”
郑成功听到犹豫了下说道:“熙止,恢复科举并无不可,只是你不觉得八股文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吗?大明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那些士子也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并无了解实务,对治理国家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危害甚远!”
姚启圣听到眉头直邹说道:“那以大将军之见,当如何?”
郑成功说道:“我有意学古代那般建立一所政法学院,不管士族寒士都可以入学,而且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单限于四书五经,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都可以学习,包括儒家、法家等。”
姚启圣听到忙劝阻道:“大将军不可,熙止也认为八股文有很大的弊端。若大将军已匡平乱世,社会稳定时推行此法当可于社稷有利。但以今时之势,取消科举,只会徒自取祸。”
郑成功先是不解。后来低头意思考,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太敢确定地问道:“熙止,你的意思是取消科举会激起那些士子官绅的反对!”
姚启圣点点头说道:“如果大将军执意要取消的话。那天下士族半成以上会视大将军为仇,其余的也会对大将军避而远之。
当今之天下,钱、粮、人大半集于士子氏族之手。士族大儒更是门生故吏、亲朋旧交遍布天下。大将军,现在正是跟满清争雄的关键时刻,你还需要那些士子豪族的支持。暂时不适应施行过激的政策。”
郑成功听到有些不甘地说道:“熙止你也知道八股文臭不可及。根本就对治理天下无益。难道就这样放着,任他继续毒害天下。熙止,有何办法可改变这局面?“
姚启圣听到苦笑着,低头思考着,良久抬起头说道:“大将军,冒然就取消八股取士是不行的。大将军可继续举办科举,然后令人创建政法学院,招揽学子,但学院的学子毕业后必须从衙史干起,只要大将军能着重选拔调升那些从政法大学出来的学子。这样的话。那些聪明的人也会知道大将军的意图,为了他们的前途着想,很多人会慢慢放弃科举,转投政法大学的。”
郑成功听到,愣了下说道:“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姚启圣笑着说道:“嗯,治国当如是。太过激烈的措施,会让百姓不适应,也会严重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甚至暴动。所以为君者施行政策。当慎之,戒急!
郑成功拱手说道:“明严受教了!”
隔天,郑成功在福州俯衙内,召开了会议。
郑成功说道:“当时候重开科举。”
曾樱等人听到忙说道:“此举甚善。”
郑成功委任曾樱主持永历三年恩科,负责这次科举。
现在郑成功手下有不少原大明的进士,但曾樱资格最老,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以他的资历来说是最适合担任一职。
听到郑成功重开科举,今年开恩科的消息。福建广东等地学子性然若喜欢。那些氏族考虑的就多了。
起兵反清,屡次打败清军,也只是让那些官绅豪族对郑成功多几分称赞,称赞完该怎么坐还是怎么样。
现在开科举却是不同了,那是撬动整个官绅阶级的根基大事。
自隆武不幸遇难,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召开过科举了。
很多乡绅家族为了维持家族利益,只能让族人去参加满清的科举。
现在郑成功一开科举,这就让他们为难了。
满清是绝对不会认同郑成功举办科举的,同样郑成功也绝对不会认同满清科举的。
日后郑成功反清成功了,那么那些不参加郑成功科举的乡绅就再也享受不到那些特权了。
这还怎么维持一个家族的繁荣。
之前郑成功地方小,管辖的范围不大。福建乡绅也不太重视,现在要在福州开永历三年的恩科。
那就逼着福建这些家族乡绅选择站队了,是满清还是大明!
郑成功屡次打败满清,明眼的都能看出郑成功是有机会驱驰鞑虏,甚至在未来问鼎天下也未必不是没有机会。
能够当上一个家族的族长,肯定是知道进退的。
思虑前后,那些氏族决定拼上一把,吩咐族人收拾包裹,准备赶赴福州参加。
郑成功明着是让曾樱组织科举,悄悄地却是安排姚启圣组建政法学院。
为了安全,也为了能给学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政法学院坐落在厦门。
取名为厦门政法学院,姚启圣担任祭酒。郑成功担任院长。
在一阵爆竹声中,郑成功令姚启圣组建的厦门政法大学成立了。
第一届政法学院没有宣传,没有名声,加上郑成功和姚启圣低调处理,只找了一百多人。
不过这一百多人中,有两个是被郑成功非常看重的,一个叫陈永华,一个叫李光地。
陈永华是已故同安教谕陈鼎的儿子,李光地是郑成功从后世当中了解到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派人将他“请回来”的。
一开始这个小子还老大不愿意,被郑成功像个小孩子般连哄带骗的,才留了下来。
政法学院虽然主科还是以四书五经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取名政法,表示法家思想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学子在学习四书五经时,还要学习《韩非子》等法家书籍,甚至在图书馆中还有很多西方关于政法的书籍。
陈永华的年纪比较大,郑成功是准备让他在这里学习一年,然后开始接触政务了。
让陈永华来这里过渡一下,更多的是为了做个榜样。
当看到从政法学院毕业的陈永华一路扶摇而上。
很多心思活跃的人必然会认证考虑一下,是走科举比较好,还是从政法学院毕业上升途径比较好。
名声打出去了,还怕没人来政法大学来上学。
虽然成效是慢点,但能比较平稳的让自己的政权过渡。
从不务实的八股文慢慢的也就能撬开八股文那道死潭了。(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血债血偿()
永历三年七月,菲利宾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沉甸甸的果实。
本该是收获喜悦的日子,但这里的华人却是依然被曾经的阴影笼罩着,整天担心受怕,生怕曾经的灾难再次降临。
林昭君回望着这片生育养育的土地,回想起之前在港口酒吧探听到的消息,头也不回的踏上了一艘海船,前往福建。
在海上漂泊了两个多月,海船终于到达了福州。
听着蜚声嚷嚷参杂着各地方言的汉语,看着港口往来穿梭的商船,停靠在港口的庞大战舰,林昭君一阵热泪。
自己全家的血债,吕宋五万人的冤仇终于有机会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