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强帝主-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刚石的最终去向

    孙殿英在东陵盗墓事发后,为逃脱惩处,不惜拿出三分之一的珍宝来贿赂当时的统治核心人物,这颗金刚石就是被送给了第一夫人。有人扬言在某舞会上见过此夫人穿了一双由两个半圆明珠镶嵌的鞋子,其光华闪闪吸引了很多权贵富豪的眼球。不过,传言毕竟是传言,直到现在,不仅那颗金刚石没出现在世人眼前,连那鞋子也没人见过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后,然而,每一个皇后的命运大有不同,有些人幸福一辈子,备受宠爱,有些人却活的如此憋屈,说到憋屈皇后,那么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后做的最憋屈呢?那一定是大清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她是历史上最憋屈的皇后,生前不被婆婆喜欢,死后百年又被剖腹。

    ?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出身名门,父亲崇绮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族状元。除了父亲的这种关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外公更牛,他是咸丰帝为同治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

    因为外公的这层关系,本不受婆婆慈禧喜欢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处境更是尴尬。婆婆西太后慈禧因为在选皇后人选时就没有看上她,而是看上了慧妃富察氏,这里面除了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外公身份特殊以外,更多的是西太后与东太后之间的较量,还有慈禧觉得儿子同治帝不与她一心,反而选了慈安太后看中的女子为皇后,不仅薄了她的面子,也离间了他们之间的母子感情。

    慈禧不喜欢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不仅表现在脸上,还表现在平常的生活中,比如她干涉同治帝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夫妻生活,不允许他们夫妻见面,还强迫同治帝去慧妃的寝宫。同治帝原本很喜欢皇后,不喜欢慧妃,在母亲慈禧的干涉下,不得已选择了独守,最后偷偷出宫流连于八大胡同,以至于染病早亡。

    据说同治帝染病后,皇后阿鲁特氏前去探视,被慈禧知道,给她安了一个狐媚惑主的罪名要废除她皇后的身份,被大臣劝谏以”不是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者“为由阻止了慈禧废后的想法。

    阿鲁特氏的反抗,再加上其他人的挑拨,让慈禧更是觉得阿鲁特氏看不起她这个选秀出身的婆婆,所以对阿鲁特氏更是百般的刁难。慈禧这个时候虽然为难媳妇,但还不至于要害她,毕竟同治帝还在,阿鲁特氏的靠山还在。

    可同治帝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慈禧不为同治帝选继承人,而是选了同治帝的堂弟载湉,这样一来,阿鲁特氏的身份很尴尬,处境很艰难。她原本可以成为太后,但因为慈禧的这一举动,她在丈夫去世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

    就是这个尴尬的身份,再加上靠山的死去,让万念俱灰的阿鲁特氏想到了死,但至于怎么死的,版本很多,自杀说,吞金说,绝食说等,因为吞金说的传播,死去一百年多年的阿鲁特氏又被盗墓贼们剖腹,场面凄惨。

    从阿鲁特氏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婆婆的地位不可小觑,如果在婚姻中与婆婆搞不好关系,不仅不利于婚姻的幸福,还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和谐,更不利于家庭的和睦,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婚姻的安全,有的因与婆婆关系不睦,以离婚收场。

    回到这个话题中来看,阿鲁特氏的性格不会讨好婆婆慈禧,又不喜欢低俗的东西,这些都是慈禧所在乎的,所以婆媳关系不睦,再加上慈禧看中的人是慧妃富察氏,所以对阿鲁特氏这个儿媳妇,慈禧不仅百般刁难,还亲手毁掉了她的幸福,包括她的生命。

    (本章完)

第237章 无标题章节() 
这段轶事讲的是,宋宣和四年(1122)五月,宋徽宗决定伐辽。如此军国大事,他却任命宦官童贯和蔡攸为正副统帅。蔡攸是当朝权臣蔡京的长子,年轻无知,从来不懂军事,也没有带兵的经验,却还狂妄自大自吹自擂,声称伐辽功业,垂手可得。出师前,蔡攸辞别皇帝,见两位婀娜多姿的美女在皇帝身边,竟然指着美女对皇帝说:“臣下功成归来,请把她们奖赏给我。”宋徽宗听后,只是微笑而不加责备。

    ?

    《宋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本末体编撰的宋朝史书,它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基本上还是以《宋史》为蓝本,在历史文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以上的史实是可信的。这段史实,可以说明宋徽宗对蔡攸之偏宠。

    崇宁三年,徽宗赐鸿胪丞蔡攸为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在两年内又升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入相后,再加蔡攸为龙图阁学土兼侍读,详定《大城图志》,修《大典》,提举上清宝箓官、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当时定书修典的道史官僚百余人,多为史馆、服文馆、集贤院的俊才博学之人,而只有蔡攸懵不知学,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领袖其间,很多人心中鄙薄,并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蔡攸为何如此得宠且胆大妄为,其实一语道破,他的父亲是宋徽宗时权倾一时的重臣蔡京,而且蔡京父子和当朝皇帝宋徽宗又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关系。

    史书上有说蔡攸“傻痴愚钝”的,其实此人聪明的很。据史载,宋哲宗元符年间,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当时不过二十二、三岁,已颇知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前程架桥铺路。当时,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相遇。于是,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说:“是蔡承旨的儿子。”端王便在心中暗记其人,这位端王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蔡攸奉承宋徽宗另辟溪径,颇有心计。当年他爹蔡京提倡“丰享豫大”,搜刮花石纲,大兴土木,广修殿宇来取悦徽宗,邀功请宠。蔡攸却常和王黼一起,在宫中服侍徽宗开曲宴。他俩常常换上短衫窄挎的戏服,脸上涂个五颜六色,杂在倡优诛儒中间,讲一些市井上淫媟谑浪的野话给徽宗取乐。他俩还常常带着徽宗微服出宫,逛秦楼楚馆,眠花宿柳,一时宠信百倍,胜过其父。徽宗崇尚道学,蔡攸就讲一些奇见异闻,说有什么珠星壁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之符,还找来道士林灵素等人来证实那些神异故事。那些个道士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道士,装妖为幻,蛊惑人心,说天有九霄,神霄最高,而徽宗就是神霄玉清王降世。蔡攸还四处建神霄祠,助纣为虐,搞得朝野怨声载道。于是,蔡攸一时间宠幸无比,他的妻子宋氏出入禁中就象自个儿家一样,儿子蔡行领殿中监,亲近皇上又胜他老子一筹。这样,蔡攸跟徽宗讲话十分随便亲昵,甚至不拘礼节,也就不足为怪了。

    蔡攸此人心狠手辣,为自己往上爬,甚至敢对父亲兄弟下手。宣和六年,“三起三落”的蔡京第四次被徽宗起用为相时已78岁,“目昏眊不能事事“,将一切决断全交给季子蔡绦处理。于是,引起蔡攸不满,他对兄弟怨恨在心,就向皇帝屡讦蔡绦之罪,甚至劝徽宗杀掉蔡绦。徽宗令蔡绦停职待养,不得干预朝政。蔡攸仍不解恨,还对父亲积怨愈深。当蔡攸受封少师,权力与蔡京不相上下时,便与蔡京各立门户,别居赐第,父子几乎成了仇敌。

    据《宋史·奸臣传·蔡京》中记载:有一次,蔡攸到蔡京府第探视父亲,见父亲正与客人说话,蔡京就让客人回避。蔡攸上前,握着父亲的手为其诊脉,假惺惺地说:“父亲大人的脉势舒缓,身体是否感觉不适?”蔡京回答说:“没有。”之后蔡攸借口禁中有公事,匆匆辞去。客人窥见,不解蔡攸此举动,便问蔡京,蔡京回答说:“你不知道,我这个长子是想用我有疾为由逼我罢官。”果然没过多久,徽宗接连下诏,撤去蔡绦官职,复勒蔡京致仕,而把蔡攸擢升为开封仪同三司、镇海节度使少保。

    历史告诉我们,凡奸臣当道,必是昏君当朝。蔡京、蔡攸父子横行无忌,是背后有宋徽宗在撑腰,是皇帝和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徽宗与蔡京父子之间的君臣关系,实乃北宋末期新旧党争产生的一个政治怪物。宋徽宗上台后,一下子把旧党甚至新党中的政敌全部打下去,而让蔡京这个一再变节、投机取巧的官场混混执掌大权。徽宗为何重用蔡京父子,是因为他们谄媚有独到之处。虽然有时徽宗有点厌恶他们,但终于仍离不开他们。蔡京提出“丰享豫大”的口号,说什么徽宗的统治是天下太平,财物丰富,可以尽情享乐一番了,这就深得徽宗欢心。蔡京见徽宗垂青花石,便投其所好,于是变上演了一出“花石纲”大戏!蔡攸则另辟蹊径,以“曲宴”“逛窑子”等来取悦皇帝,上演了一出出旷世丑剧。

    ?

    按当时对受宋徽宗宠信的贪臣排列,人称“六贼”的有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蔡攸还排不上号,即使按史家对北宋先后出现的三十多位较大贪官排列,蔡攸也排不上号。看来,蔡攸实属小巫见大巫,从而也反映出北宋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贪污状况之严重。蔡京父子权势熏天,盛极一时,是北宋政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宗室外戚与朝臣高官恩荫子孙的制度,可以说是对皇权世袭制的一个重要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制的变种即表现为任人唯亲的任子制和恩荫制,导致官僚体制的血缘关系网络化。更由于君主的专制统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君要臣“旺”,臣那能不“旺”?!

    当然,和历史上几乎所有贪官奸臣一样,蔡京父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