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一九八四-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饩哉跚髁舜蠹铱刹荒芄治摇1匦氚春贤焓隆N业墓煞葑疃啵且蛭冶匦胗谢坝锶ā6胰蘸竽忝撬幌敫闪耍荒馨压煞菽贸鋈ヂ蚵簦飧鑫一嵝丛诤贤锏摹!�
“放心吧,姑姑可没那么小心眼。”二姑还是会说话些。小清也无所谓了,反正合同先拟好,其余都按规矩来。
二姑夫倒是很积极的,第二天就去找姜磊定了行程,小清给了他们两千块的差旅费。这年头可是个大数目,两人被这大手笔惊了一跳。更是下决心一定要干好这差事,不能让这钱白花了。也幸好省城的人在,要不姜磊还真走不掉。这次小清精明了,让新招的员工都签了合同,试用期三个月,日后还要签个保密合同。其实省城的独一味就是这么干的。小清想着自己的店不用那么麻烦,也就没照章办事。这回可不能这么任性了,还是正规点好。万一又养匹白眼狼怎么办?
火锅店的店面还没有订下来,自己家是肯定不成的。那就得租了,一楼的门店可要可不要的,最好是找个地方大点的二楼打通,这样一来符合要求的地方就多了。现在可不讲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套了,都需要做广告啊。小清多想暗香(后世搞广告的朋友)这个广告专家出现帮帮她啊,可惜就算找到她也是个小屁孩,没用。就只能靠自己了。
为了找店面,小清还请了几天假。白老师还怀疑她是不是不想上学想偷懒呢,还是陈妈帮忙才准了她的假。小清就在县城四处转悠,好歹有了点发现。农机厂的房子是靠街道的三层楼。厂子已经破产了,这房子也没卖。这地方可以租下来,下面一溜可有七八间门面呢。看好了地方她就去找了安妈。两人商量了半天,安妈去打听消息了,带回来的是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
小清看上的那地方,政府准备拍卖好解决农机厂职工养老金的问题,就算是买断工龄了。买下来好处很多,小清就是有点愁钱从哪来。有困难找江蓠,这成小清的习惯了。拍卖就订在7月3号,小清是没办法参加了,正好是考试的日子。这事还是吴明昊出面,他给小清带来资金也顺便看看自家姐姐姐夫。十五万一栋三层的沿街小楼,小清觉得自己挣大发了,虽然背了点债,光日后这房子升值,她得挣多少啊。吴明昊对火锅店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小清这很顺利的话,他也想在省城入主餐饮业了。这不是又开辟了新财路吗?
姜磊和李铭也回来了,虽然风尘仆仆一脸沧桑,当掩不住两人的兴奋。火锅现在还是麻辣锅和清汤锅,鸳鸯锅还没出现。小清依稀记得鸳鸯锅是对夫妻发明的,一个锅子中间加个挡板,只要不会漏就行。这活交给陈爸了,他会焊接自己尝试去了。火锅店主要放在二楼三楼,一楼弄了间门面打通了直接通楼上,楼下就放个前台,学海底捞的格局。二楼主要是大厅,放的是四人位的小桌子和圆桌,中间稍微用绿植隔开。三楼全都设计成了包厢。
小清还是有点担心,她怕火锅店的规模太大,白水购买力不行的话也难持久。不过,大家都积极得在做开店的准备,她也只能把这担心放到肚子里。
附:火锅的来历
最早的火锅是用鼎煮的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最早的容器——陶制的鼎,那可说是非常大的锅子,无论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当时,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类为主,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让食物煮熟,成为一大锅的食物,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到西周时代,不但发明了铜与铁,且各种陶器品也改良制作成较为小型的器皿,适合一般人使用。铜与铁的产生,不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时也与近代的锅子非常相近,铜制的锅子与陶制的沙锅,到现在还是最实用、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大的鼎最后则延伸为权力的象征了。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史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物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现今的火锅。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拨霞供是南宋火锅之美名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说的涮兔肉片。在当时,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访隐士止止师,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飞奔的野兔滚下石来,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问止止师会不会烧兔肉,止止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这样的,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成调味汁,等汤开了夹着片在汤中涮熟,蘸着调味料吃。利用这样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觉得如此的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为这样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随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各种肉类或蔬食,皆可如此涮食。火锅流派很多;四川火锅大抵上就是成都和重庆两派!还有东北火锅,北京火锅等等!
第四十九章 靠山走了()
求收藏求打赏求推荐。这章少了点,请原谅。
火锅店的装修也要不少的时间,按小清的想法,先装第二层,然后再第三层。如果效果不怎么好,就可以及时调整,免得投入过多反而支撑不下去。李铭和姜磊持保留意见,三层怎么都要装下去的,不过可以二层装好了先开业。
小清妥协了,装修的同时也开始招人。这次小清不想干涉。就交给姜磊和李铭两人去面试了,她把自己能想到的,培训新人的招数都写了下来。江蓠也从省城派人来了,负责帮忙培训,这个他们还是有相关经验的。主要是独一味也想插足火锅业,谁叫小清想的主意都是挣钱的法子。
陈仁清干脆就把店名也叫独一味餐饮。日后也可以仿照海底捞的模式走,省城的倒可以考虑自助火锅。不过目前的菜品不够看,幸亏小清家和新店也就隔了条马路,独一味的卤菜也可以进驻店内。
大家是干的热火朝天,陈爸也把鸳鸯锅弄出来,试了几次效果不错。姜磊在家里也给大家做了火锅吃,把大家吃的一个个扶着肚子都走不动道了。小清建议他可以做不同的锅底,比如鸡肉的、猪蹄的、鱼肉的。这让大家最近是饱了口福了。
安晨曦可算是常驻陈家了,有了这火锅这货更不想回家了。连安妈都不愿去吃食堂了,就安爸一人忙的没人管。安妈给他们带了个消息来,安爸下月就要调到康安去了。安妈和安安下学期开学了再过去。
大家都为他们高兴呢,小清有点郁闷。这靠山都要走了,以后怎么办呢?她还在想呢,安妈给她吃了个定心丸:荆伯伯要提副县了。前世好像刘姥姥的大儿子荆伯伯就在副县的位子上干了一辈子,主要是死在女人身上了。喜欢妹子,加上家里老婆不给力,闹离婚闹得他升不了。离了换了一个也是差不多。
好吧,别人离不离婚小清是管不了的,不过有人能罩罩也不错。这几年跟他联络的也比较多,以后有什么时大概也帮的上忙。
暑假小清没继续摆摊了,因为没人给她帮忙了。不过,她还是在独一味加了一个冰柜卖雪糕。王丁蔡强还想着这档事呢,小清让陈爸在爷爷家放了一个冰柜。他们两管着,还是合伙干,这次她少占点。
奶奶最近情绪不太好,总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还是陈爷爷最给力,他知道老伴是想家了,过不了多久就是小清太姥的忌日了。陈爷爷请了二十天假,陈奶奶的老家在东北,来去来回的都要很长时间。这回陈爷爷还准备去看看他的老上司江顺义,所以多请了几天假。
大家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的,准备着回家要带的东西。看着小山一样的东西,小清真是服了他们了。说了半天他们才同意,有些东西寄回老家就好。像茶叶、木耳这类不能压分量不重的可以带着,其他的东西寄过去就好。
这次回老家也就陈爷爷陈奶奶和陈仁清三人。前世回来家时还有小姑一起,一路上也闹了不少笑话。陈爷爷在四九城买的烤鸭,**广场上让小清当枕头用。还在那照了张板正的照片,梳了两个小辫的小丫头龇着牙在那傻笑着。
到省城后是江爷爷亲自来接的,两个几十岁的老头子两眼泪汪汪的场面真让人受不了。江奶奶和陈奶奶也是老相识了,老姐妹拉起了家常。江蓠就自顾自的抱起小清,惹得小清的强烈不满。
“诶?干吗抱我啊?我自己能走。”
“不叫哥哥了?我试试是不是长胖了?”江蓠故意颠颠小清,“真是长胖了,都成小肥猪了。”
吓得小清搂住他的脖子不撒手,也没注意到江蓠眼中的幽光。他这是故意逗小清呢。“你才是肥猪。臭江蓠。”
小清对这两个字是深恶痛绝,前世从小就胖受尽了嘲笑。所以她对胖这个字很敏感,也很讨厌。谁叫减肥是女人的终身事业呢。
“小清,说什么呢?”陈奶奶听见她骂江蓠了,“太没礼貌了。”
“包奶奶,我们逗着玩呢。”江蓠赶快帮小清解释,要是这小气丫头生气了,他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小清已经不满的嘟起了嘴。她没发现自己在江蓠面前,总是更像个孩子。江蓠只是好笑的哄着她,不过依旧没让她自己走。
“臭丫头,给我写信的呢?”
小清有点心虚,江蓠是一周一封,她倒好想起来才写一封。其实也不能怪她,主要是写个信还得装嫩,太麻烦了。还不如去打电话。“我不是写了吗?”
“满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