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不到的,他们说,整修在波兰用过的坦克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托马斯将军以具体数字说明德国每月缺钢60万吨。军需总监冯·施图尔纳格尔将军报告说,手头的军火只“够我们1/3 的部队打14天之用”——要在14天内打败法国人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当那位陆军总司令和那位参谋总长于10月7 日就陆军方面的弱点提出正式报告时,元首却不予理睬。约德尔将军是最高统帅部里仅次于凯特尔的第二名唯命是从的应声虫,他警告哈尔德说,由于陆军反对在西线立即发动进攻,“一场严重的危机可能正在酝酿中”,元首“由于军人不服从他的命令非常恼火”。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于10月10日上午11点召集将领们举行会议,会上根本没有征询他们的意见。注明为前一天签发的第六号指令告诉了他们应当怎样行动:绝密如果最近的未来事态表明,英国以及跟在它后面的法国无意于结束这场战争,我决心不作多大耽搁就采取有力的进攻性的行动……
因此,我命令:1。为穿越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地区的……攻击战作好准备。必须尽早……实现这一攻击。2。其目标在于尽量歼灭法国作战部队以及与其并肩作战的同盟国部队;同时,在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北部尽可能多占领土地,以便作为对英国进行有利的空战和海战的基地……我要求三军总司令尽快根据本指令制定计划,向我提出详细报告,并把各种情况随时报告我……希特勒在把指令交给他的军事将领们之前,曾向他们宣读了签署日期同为10月9 日的秘密备忘录,这份备忘录是这位前奥地利下士所写的令人印象最深的文件之一。这份备忘录不仅表明希特勒从德国人的观点出发对于历史的理解,还表明他有杰出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同时也表明他对于西线战事的发展与结果具有预见,这一点不久就将得到证实。他说,自从1648年的缪恩施特' 威斯特伐利亚' 条约结束了德意志第一帝国以来,德国同西方国家之间就一直在进行着斗争,这是“一场无论如何都要打个明白的斗争”。但是,自从在波兰取得了重大胜利之后,只要不“危及”德国在波兰的既得利益,“我们并不反对立刻结束战争”。
但是研究这一方面的可能性,哪怕是对这种可能性加以考虑,都不是本'645' 备忘录的目的,我只准备谈另一个问题:继续战斗的必要性……德国的战斗目标,是从军事上一劳永逸地迅速解决西方问题;也就是说,摧毁西方国家的力量和能力,使之永世不能再反对德国人民在欧洲的国家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这一长远目标对外讲来在宣传上将不得不作种种适应……这并不改变我们的战争目标。这个目标现在是而且永远是摧毁我们的西方仇敌。
将领们对这样仓促地在西线发动进攻曾经表示反对。可是他告诉他们,时间是站在敌人那一边的,他提醒他们,波兰的胜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德国实际上只有一条战线。这种形势仍未改变——但是又能维持多久呢?没有任何条约或协定能够有把握地保证苏俄永远保持中立,目前,一切情况都不利于俄国放弃中立。但过了8个月、1年,乃至于几年,这种局面就可能会改变。近年来,各方面的情形都说明条约的不足凭信。防御俄国进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显示德国的力量。至于意大利,“意大利支持德国是否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墨索里尼是否活着,以及德国是否能有更大的新胜利去吸引那位领袖。在这里,时间也是个因素。比利时和荷兰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在英、法的压力下放弃中立,这是德国不能坐待其发生的事情。甚至对美国来说,“也应当认为时间是不利于德国的”。
希特勒承认,持久战对德国有很大的危险,他列举好几个危险的因素。友好的和不友好的中立国家' 他好像主要考虑的是俄国、意大利和美国' 有可能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样被拉到敌对的一边去。而德国“有限的粮食和原料基地”,也会使德国难于取得“物资进行战争”。他说,最大的危险是鲁尔的地理位置易受攻击。一旦德国这个工业生产的心脏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德国战争经济的崩溃,从而丧失抵抗能力”。
必须承认,在这篇备忘录里,那位前奥地利下士一方面显示了他对于战略战术的惊人理解力,可是同时也显示了他为人丝毫不讲道德。有好几页论述了坦克和飞机在波兰战役中所发展的新战术,并且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战术如何在西线战场上运用以及具体地在什么地方运用。他说,最主要的是避免1914—1918年的那种阵地战。装甲部队必须用来进行决定性的突破。不得使装甲部队陷身于比利时城镇的迷魂阵般的大街小巷中。根本不必用它们去攻城,而是……用来保持大军通畅无阻地前进,并在找出敌方防'646' 守薄弱的阵地后以密集的兵力进行大规模的突破,以打破战线僵持不下的局面。
这对未来西线战局是惊人精确的预测,今天读到它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在当时的盟国方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能有这样的见地?
希特勒在战略方面的见地也是卓越的,他说,“唯一可能进攻的地区”是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首先应该记住两个主要的军事目标:摧毁荷、比、法、英的军队,从而在海峡沿岸和北海之滨取得立足之地,这样德国空军就可以从这里起飞对英国进行“无情的轰炸”。
他回过头来又谈战术问题时说,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
这一战役的特殊性质,可能使我们有必要最高度地运用随机应变的策略,在某些地点需要集中超过一般比例的进攻或防御的兵力' 比如坦克或反坦克部队'。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需作低于一般比例的集中。
至于进攻的时间,希特勒告诉他的那些满心不情愿的将领们说,“不能开始得大早。但是只要有可能,无论如何必须在今秋发动”。
德国的海军将领们与陆军将领们不同,尽管英国舰队占有压倒优势,但是他们在采取攻势方面却无须希特勒的任何催促,事实上,在从9 月末到10月初的那些日子里,雷德尔一直不断地在要求元首解除对海军活动的限制。这一点是慢慢实现的。9月17 日,一艘德国潜艇在爱尔兰西南击沉了英国的航空母舰勇敢号。9 月27日。雷德尔命令袖珍战舰德意志号和斯比伯爵号离开待命地区,对英国船运开始进攻。到10月中旬,它们就已经击沉了七艘英国商船,卤获了一艘美国船弗林特市号。
10月14日,德国潜艇U—47号在古恩特·庇里恩少校指挥下,突破了英国重要的海军基地斯卡帕弗罗港看来无法突破的防御,用鱼雷击沉了停泊在港内的皇家橡树号,这艘战舰上有官兵786 人殉难。这一了不起的成就,提高了海军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戈培尔博士利用这件事大吹大擂了一番。
但是陆军将领方面的情况仍然是一个问题。尽管希特勒给他们写了一长篇考虑周密的备忘录,尽管发下了第六号指令要他们作好准备以便立即在西线发动攻势,他们仍然想方设法地规避。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于侵犯比利时和荷兰有什么道德上的顾忌,而只是因为他们对在这个时候进攻是否能取得胜利深为怀疑。但是也有一个例外。
在莱因河上和沿着马奇诺防线与法军对峙的C集团军司令威廉·里特·冯·李勃将军,不仅对于西线的胜利表示怀疑,而且,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当时唯有他至少部分从道义立场出发反对进攻中立的比利时和荷兰。在希特勒召见陆军将领们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李勃自己写了一份长长的备忘录,把它分送给勃劳希契和其他将领。他写道,全世界都会反对德国,因为它在25年之内第二次进犯中立的比利时!德国政府仅仅在几星期以前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维护并尊重这种中立!
当他从军事上详细申述了不能在西线发动攻击的理由之后,最后他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他说,“全国都渴望和平”。
但是,这时候希特勒却渴望战争和厮杀,他认为将领们的那种怯懦是不可原谅的,使他感到腻烦。10月14日,勃劳希契同哈尔德聚首长谈了一次。那位陆军总司令觉得目前有“三种可能:进攻、观望、根本性的变化”。哈尔德在他那天的日记里这么记着,后来在战后他解释说,所谓“根本性的变化”指的是“除掉希特勒”。但是主性怯懦的勃劳希契认为这种激烈的办法“本质上是消极的,并且会使我们处于挨打的地位”。他们最后认为,这三种选择都不能提供“决定性胜利的前景”。唯一可做的是继续在希特勒身上下功夫。
勃劳希契于10月17日再次谒见了元首,但是他告诉哈尔德说,他的争辩毫不起作用,事情已“毫无希望”。哈尔德在那天的日记里写道,希特勒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英国人只有在挨了打以后才会坐下来谈判。我们应该尽快地给他们几下子。进攻日期最迟不得超过11月15日到20日。”此后又同这位纳粹统帅谈了几次,他终于在10月27日对将领们宣布了不可更改的决走。在一次授勋仪式上,希特勒将铁十字骑士勋章授给14名将领之后,就开始布置西线进攻事宜。当勃劳希契试图说明陆军需要1 个月也就是要到11月26日才能准备就绪时,希特勒的回答是“那太晚了”。他命令进攻必须在11月12日发动。那天散会回来,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垂头丧气。那天晚上,他们互相安慰了一番。“勃劳希契显得疲惫而又沮丧,”哈尔德在日记里写道。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德国最新侵略计划的代号叫做“威塞演习”——一个听起来没有什么恶意的名字。它的来由和发展都独具一格,与占了本书大量篇幅的无端进攻计划迥然不同。它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