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迷醉香江-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爱德华是个直得不能再直的直男,不得不拒绝了安徒生。
放弃掰弯直男的安徒生,在这场心碎以后,又先后和一个芭蕾舞演员(男),一个伯爵(男)陷入热恋。不过,这两段恋爱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虽然情场失败,但是安徒生的才华还是在社会上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作品出版收获了无数赞美。
1833年,安徒生从丹麦国王那儿拿到了一小笔的生活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欧洲旅行,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安徒生四处旅游,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处处都是他走过的痕迹。旅游的时候也不闲着,除了创作就是四处交朋友,简直是以一己之力串联起了整个欧洲文坛!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说法,安徒生绝对是个天天爬墙的人!
他去巴黎时候,见到诗人亨利希海涅,立刻表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想见到的人就是他”。
把著名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怀视为父兄:“奥斯特大概是我最热爱的一个人”;见到了大仲马就和人家手!挽!着!手!着去看戏。
几乎整个欧洲艺术界,就没有安徒生不爱的人!
比如,他遇到巴尔扎克以后,就在日记里深情写道:“我在博卡姆伯爵夫人的客厅认识的巴尔扎克,他是一位文雅,衣冠整齐的绅士,晶莹的牙齿在红唇间发着白光……”
或者是,“他紧紧握住我的手,冲我点点头,走了,他的手柔软而纤细……”这是巴尔扎克的画像……想象一下这个,唇红齿白,纤纤玉手……
第一次拜访维克多雨果,就是写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那位大作家,他在日记里满怀崇敬之情地写着:对雨果穿的精致睡衣和内裤,印象深刻…
。。。。。。。。。。。。。。。。。
呕。。。。。。
脑中闪过安徒生的这些八卦,乔峰自己都有了干呕的冲动。
尼玛,什么文坛大佬,简直是文坛极品骚男嘛。
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能割舍的民族性()
乔峰和巩利两人彼此对视一眼,再也没有谈小美人鱼的兴趣了。
而台上的史蒂夫马丁也不紧不慢的打开了信封,然后往乔峰这边抱歉的看了一眼,接着张嘴念到:小美人鱼……艾伦曼肯,恭喜。“
哗,全场响起或真心或礼貌的掌声,而获奖者艾伦曼肯也激动的挥拳站了起来。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与会的梦工厂工作室的人都一脸的失望,乔峰也是。
可虽然很不爽,但这样的结果却并不出乎乔峰的意料。
相比名满世界的海的女儿,花木兰这个只是在东南亚有着广泛知名度的巾帼英雄故事天然就出于弱势。
更别说这里边涉及到东西方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更别说乔峰把原时空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无论是从花木兰的形象还是故事上都来了很大的改变。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更不太可能得奖了。
审美形态具有二重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梦工厂动画工作室制作电影中的花木兰是对原有木兰形象的再创造。
哪怕有乔峰大刀阔斧的修改,可为了适应欧美电影观众,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精神内核的表达都还是呈现出一股若有若无的美国化中国故事的特征。
但就算再有美国味道,可说到底花木兰还是一个中国文化下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作为一个审美形态具有民族性,无论从故事背景还是精神内涵都有浓浓的中国风味。
最早记录花木兰故事的文学作品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它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她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故事中的典型形象,他的故事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传扬;她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是光辉的。
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恰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在中国,木兰形象更倾向于一个孝顺的女儿、一个忠诚的臣子。她的女儿身,则更好地深化“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观念。她的精神品质,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的要求。
在木兰辞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是因“孝”而从军。她不止勇敢,而且机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而木兰辞开篇第一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见,在木兰身上不仅是机智勇敢,孝顺忠诚,她还具备一个普通姑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勤劳贤惠。
在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理想,木兰的身上基本具备了大家所能想到的所有女性的优点。
花木兰作为审美形态具有世界性。
在花木兰的基本故事架构中,有许多元素是具有世界性特征的。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会品味出不同的内涵。
同样是女扮男装,它也符合西方对女性有关独立的审美需求,同样是“同行十二年”就恰恰切合了西方的责任意识和平等意识。
但我们以现代思维重新审视这个故事,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天天和一群大男人在一起,木兰是如何保证自己的身份不被发现的呢?
洗澡怎么办?
上厕所怎么办?
特殊时期又要怎么办呢?
电影改编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
在电影里,这些疑惑是必须要进行探讨的。
而也正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最后拍出的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表现方式就熟悉这个故事的东方人就有了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要既能保证一定程度上对故事的忠诚又要让欧美观众看的懂,看的喜欢,乔峰能做的就是既借用了传统的花木兰故事的基本架构,又依据实际做了不少西方式的东方化处理。
当然,乔峰尽可能的多保留了东方人对花木兰的那种东方感觉的想象。
比如花木兰的容貌。
原时空的电影在人物形象设计上,木兰的形象更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审美。影片中的木兰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形象:肤白貌美大长腿。她丹凤眼,小麦色皮肤,有些在国际上比较出名的中国模特的特征。
但乔峰却将原时空的花木兰形象完全推翻了,他想要的,想要呈现给欧美观众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中国人眼中的东方美女,而不是西方人看的习惯的自以为的那种所谓东方美女。
古时候东方的女人可以丹凤眼,但绝不可以小麦色。
一白遮百丑,这话可是从古说到今的。
什么时候中国人是推崇小麦色肤色的。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美女大长腿不是标配,但肤若凝脂,洁白如瓷是必须的。
所以,梦工厂制作的时候,花木兰的形象就是完全东方式的美女容貌。
她有着略显棱角的脸部线条,让她有种女人中少有的剑眉星目的帅气。
但她不小麦色,杏核一样的星目配的肌肤胜雪,丹凤美目流盼之间自有些许灵动。
她虽然看似娇柔,却有着矫健的身手,有着坚韧的意志。男人们能做到的她努力做到,男人们做不到的她也发挥东方女人的坚韧将它做到。
穿上男装那剑眉星目中性的容貌就是最佳的掩饰,她就成了他,帅帅的英俊青年。
只有这样的木兰才能做到起码的不会让人一眼识出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乔峰脑中,梦工厂那些动画师们手中做出来的花木兰形象。
在形象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故事情节上乔峰也没有按照原版那样来。
而是把选妃的情节去掉,增添了许多或温馨或磕绊的家庭情节。
对于能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来说,婚姻问题自然是逃不掉的,由此引发的父母的愁绪也少不了。
但这绝不会是原版里边那样设想的木兰大大咧咧不懂女红不愿打扮等等而嫁不出这样的理由。
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古代绝对不会出现的。没有哪个人家能养出这样的女儿来,就算大富之家权贵之家的人也不行。
而且从木兰辞里也能看出来,木兰是很小女儿态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建功立业后的木兰不想当尚书郎,而惟愿回故乡。
回故乡做什么?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征战十二载,木兰最想做的是换回旧时的女儿衣裳,弄着自己乌黑的头发,贴着好看的花黄。
她想要的不是皇帝的赏赐,而是听一听旧时邻里常夸的那句:看,花家木兰多俊呐。
。。。。。。。。。。。。。。。。。。。。。。。。。。。。。。。
感谢书友魔界小小虎100币打赏。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七百九十章 有生之年是拿不到了()
在花木兰的最佳配乐失利后,虎克船长所获得的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等五项提名也相继颁发奖项,虎克船长被剃了光头,五项提名没有拿到任何一个奖项。
虎克船长的剧组主创们在最后一个希望落空后,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他们赢了票房却输了奖项。
不过,乔峰倒是不在意那边的奖项,反正都是些技术性奖项而已。
在花木兰和虎克船长相继空手而归后,剩下的也看沉默的羔羊的了。
而沉默的羔羊也不负众望,在最佳剪辑和最佳音响接连落空后,终于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奖。
当老牌女演员简·方达拆开信封念出沉默的羔羊乔峰的时候,沉默的羔羊剧组顿时一片欢腾。
唯独乔峰很淡定,谁让几年前他拿过最佳编剧小金人了,与之相,最佳改编剧本奖含金量差了一个层级的。
等最佳改编剧本奖之后,终于开始迎来更加重量级的表演奖项了。
先是最佳女配角,正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