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则是一座里程碑,让人们看到了印度前进的步伐。
老德里历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约1400年,取名“因陀罗普拉斯特”,即“因陀罗神
(雷神)之住所”。后来这里曾先后出现过7个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纪,印度王公拉贾
·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公元1648年,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曾把德里改名为
沙贾汗纳巴德。德里城内宗教气氛浓厚,古代建筑众多,用红砂石建造的莫卧儿王朝皇
宫红堡、公元前200多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建立的阿育王柱、印度最高古塔库塔布塔以及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都是驰名世界的名胜古迹。红堡呈八角形,城墙很高,设有
5个城门。内殿的柱子和墙壁上有花卉和人物的浮雕,栩栩如生;窗棂以整块大理石和
其他珍贵石料镂空而成,表面镶嵌着各色的宝石,闪闪发光;院内的那些陵寝则一律用
白色大理石雕就而成,呈伊斯兰建筑式样。整个红堡,红白相映,雄伟壮观。
库塔布塔,为伊斯兰奴隶王朝的古泰布丁王和伊尔泰米什王所建,塔高72.5米,
全部采用石头砌成。每当夕阳西下,红色的晚霞映照着高耸的圆顶塔尖时,人们眼前便
浮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库塔布塔附近有一清真寺遗址,内中竖立一根粗大的铁柱,
高7米多,重约6吨,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令人惊奇的是,历经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
雨淋,铁柱却没有生锈。由于这根柱子是印度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每天参观的人很
多。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也怀着极大的兴趣,纷纷前去考察、研究。据分析验证表明,
铁柱是一种合金,除铁之外,还含有碳、硅、磷等成份,这便是它历经那么多年而不生
锈的原因所在。古代印度劳动人民能够铸造如此巨大的合金柱子,可见他们的冶炼技术
在当时已达到多么高超的程度。
城内中心还有一座吸引游人的巨型太阳钟,这是用来观测天体运动的一种天文仪器。
建于公元1710年,是当时印度武士族国家的统治者拉维·萨瓦依·嘉·辛格二世下令建
造的。这座钟按南北方向建筑,昔日能准确显示出两个远东国家和两个欧洲国家的中午
时间,造型优美,工艺精细。如今由于时齿相交,缺乏维修,已经不能显时了。
德里城内有许多庙宇,其中一座最大的庙宇,陈列着很多神像,有印度教的神像,
佛祖释迦牟尼的神像,也有象头人身的神像等。除庙宇外,还有著名的大清真寺、艺术
宫等。
这些古代建筑群,在建筑艺术上都采用印度与伊斯兰相结合的风格,尖塔高耸,圆
顶穹隆,工程浩大,别具一格。今天,这些经过精心修缮的古建筑,都是极为壮观的游
览胜地。
新德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城区是按统一规划修建的,街道宽阔,市容整洁,交通发
达。条条马路上树木枝繁叶茂。道旁铺有草坪,十字路口建有别致的街心花园,花园中
喷泉四射。住宅区布局合理,排列有序,那些别墅式住宅的院落相当宽敞,都筑有围墙,
从外向里看,院内猴子、松鼠、孔雀等动物在绿树鲜花丛中,自由活动。新德里虽然是
一座现代化城市,但没有那种喧闹拥挤的现象,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
1911年,英国殖民统治者驻印度总督将首都从加尔各答迁至德里,在旧城以南3公
里处兴建新德里,到1929年完成系列建筑,从1931年起,新德里开始成为首府,1947年
印度独立后宣布为首都。
瓦拉纳西
印度教圣地、著名历史古城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座落在恒河中游新
月形曲流段左岸,人口约80万,市内小巷迂回,曲径通幽,庙宇宫殿众多,每年接待朝
拜者或到恒河洗圣水澡的人二三百万。
瓦拉纳西以前称为“贝拿勒斯”,历史上还有“加西”(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
称,因城市地处瓦拉纳河和阿西河之间,1957年改为现名称,是取两条河的名称合成的。
瓦拉纳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
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至6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
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
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这里朝圣,他在《大唐西域记》
里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
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瓦拉纳西在印度虽然属于一座中
等城市,但它却以印度教圣地而声名远扬。
在印度,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印度3大神之一)、到
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圣城。恒河发源于喜马
拉雅山南麓,全长2580公里,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西南流入印度后,在
德夫普拉亚格附近与阿拉克南达河相汇合,称之为恒河。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
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
湍急,波涛汹涌,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
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
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从此,
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
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痛痛快快洗个澡,以求用圣水冲刷掉自己身
上的污浊或罪孽,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到天国永生的愿望。印度教徒便是这样虔诚
地把用恒河水“冲洗身上的过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荣幸。在瓦拉纳西城的新月形河湾
两岸,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个台阶码头,供人们作沐浴礼拜之用。
瓦拉纳西市区迄今保留着2000多座建于不同朝代的庙宇,有的宏伟壮观金碧辉煌,
有的小巧别致、精雕细刻,建筑风格各异,形状多姿多彩,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在
这众多的庙宇殿阁中,大多数是与印度教有关的建筑,其中著名的有建于莫卧儿王朝的
阿乌伦格泽布清真寺、有供奉湿婆神的维什瓦纳特金庙以及栖息着大量猴子的杜尔加古
庙等。
在许多庙宇的墙角上带有做工精巧的石雕佛龛以及鎏金的房顶,给人留下古老东方
文明色彩的印象。瓦拉纳西市每年的宗教节日有400多个,有时一天要过两次节,这些
宗教节日活动几乎都是在这些寺庙里进行的。
公元1882年,在恒河上修建了第一座桥梁后,促进了瓦拉纳西城工商业的发展,各
种各样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市区狭窄拥挤的街道两旁,货物丰富充足,尤其以
丝绸、刺绣、地毯、铜器和金属加工闻名于世,并发展了棉纺织、碾米、榨油、皮革和
机械、电机、化学、水泥、内燃机车等现代工业部门。瓦拉纳西是印度北方铁路、公路
与河道的交通枢纽,建有航空港,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瓦拉纳西也是一座著名的
文化城市,兴办教育的历史久远,自古以来就是印度的文化中心,拥有印度大学、梵文
大学、加西大学等著名的高等学府。印度大学设有100多个院系,拥有约2万名学生,是
印度最高的学府。由此可见,瓦拉纳西这座古老的宗教圣城,既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缩影,
又是印度现代文化的中心,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拉合尔
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历史名城、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位于国境东北部富饶的旁
遮普平原拉维河西岸,市区树木苍郁,繁花似锦,蝶飞蜂舞,绚丽如画,宫殿、寺院以
及哥特、维多利亚式建筑众多,拉合尔古堡和沙利马尔花园被誉为巴基斯坦历史上沙·
贾汗皇帝时期莫卧儿王朝灿烂文明的杰出代表,1981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拉合尔是一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始建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公元7
世纪,中国高僧玄奘曾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他在这座城市访问时的见闻,已成为历史上
关于这座城市的最早记载。公元11世纪初期到12世纪末期,迦兹纳维王朝曾经定都于此。
1525年至1707年是莫卧儿王朝的都城。在这期间,兴建了大量金碧辉煌的宫殿、寺院和
陵墓等。在英国统治时期,又兴建了一批哥特式、维多利亚式的建筑,这些风格迥异的
建筑同历史古建筑互为衬托,相映成趣。漫步拉合尔市区,到处都是高大的热带树木,
举目便见如茵的芳草,欧式房屋和民族形式的建筑参差错落,掩映在绿树繁花丛中,犹
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素有“花园城市”、“庭园之都”的美称。
拉合尔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位于城区东北部的拉
合尔古堡和沙利马尔花园,由一座宫殿城堡、大理石清真寺以及占地20公顷的精美花园
组成,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拉合尔古堡建于11世纪的迦兹纳维王朝时期,到
17世纪的莫卧儿王朝时期又进行大规模扩建,雄伟的宫殿由高大的城门和厚实的城墙护
卫,古老的清真寺四壁装饰着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阿拉伯和波斯图案,形成一组完美的
建筑群,是巴基斯坦唯一一座完整地反映自迦兹纳维王朝到莫卧儿王朝期间建筑史的建
筑物。城堡呈现长方形,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50米,城墙上建有碉堡和射击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