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名城 作者:黄泽全-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具等手工艺品著称。城市交通发达,有现代化公路通往拉各斯市。
贝宁城四周郊区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景色秀丽。市郊6公
里处的奥格巴动物园,座落在一片原始森林中,园内饲养着本地和非洲特有的400多种
野生动物。这里被辟为原始森林保护区,生长着非洲特有黑檀木、桃花心木、黄梨木、
铁木等热带名贵树木,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风貌。
卡诺
尼日利亚历史古城卡诺,位于国境北部,座落在哈代贾河上游高原上,这里原是西
非穿越撒哈拉沙漠同北非、东非进行骆驼商队贸易的交通要塞,素有“沙漠港口”之称,
现为尼日利亚北部工商业重镇和文化、交通中心。市区名胜古迹众多,气候凉爽宜人,
花木争艳,每逢旱季时期,游客纷纷来此避暑游览。
卡诺地处撒哈拉大沙漠西南边缘,早在公元1095年到1134年已成为非洲著名的豪萨
七邦之一的卡诺王国的首邑,已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以当年率众建城、功垂青史的
阿布加亚瓦族的首领卡诺的名字命名的。卡诺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城市,不单是在尼日利
亚,就是在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只要提到卡诺,几乎是无人不知晓的。卡诺不同于
非洲其他历史古城之处是,虽然经历漫长的岁月,但没有因受到战火或自然灾害等原因
而遭到毁坏,古城迄今保存完好,在西非可称是硕果仅存的了。
卡诺城是豪萨古文化的发源地,城市居民主要是豪萨人,通用豪萨语。豪萨族现有
6000多万人口,是西非最大的民族。
公元11世纪前后,豪萨人在尼日利亚北部建立了7个城邦王国,卡诺王国是这7个城
邦王国中的典型代表。豪萨族的建筑艺术,在卡诺城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今,卡诺旧城
区多为豪萨传统建筑的式样,红土筑墙,高大坚实,墙面有浮雕装饰,内容为飞禽走兽,
花卉人物,富有生气。筑在房屋顶端的女儿墙和垛口,造型优美,宛如中世纪的城堡,
一派古香古色。房屋的门窗较少,便于抵挡来自北方沙漠的风沙。
卡诺城旧城区的泥筑城墙,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全长24公里,高4米左右,有14个
城门,迄今基本保存完好。城内名胜古迹很多,座落在旧城中央位置的埃米尔王宫,占
地广阔,建筑宏伟,外观朴实,内部豪华,是卡诺最著名的古建筑。每逢伊斯兰教重大
节日,埃米尔(亦称上王或酋长)身着色彩缤纷的民族服装,由马队和持古代兵器的卫
士簇拥出席集会或游行,阵容庞大,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引得万众瞩目。中央清真寺
塔尖高耸,寺内祈祷大厅宽敞华丽,寺前广场面积很大,整个建筑为深黄色,寺内寺外
可同时容纳10几万人做礼拜,是老城区最巍峨堂皇的建筑。库米尔市场是非洲的古老市
场之一,从16世纪初便是进出撒哈拉沙漠的骆驼商队的歇脚处,也是当时大西洋到尼罗
河之间的重要商贸场所之一。整个旧城区划分为100个小区,每个区都有一座清真寺和
一个传统市场。
旧城区和新城区之间隔着中央商业区。新城区与旧城区的风格迥然不同,到处是高
耸的现代化建筑群,街道宽阔笔直,树木葱郁,花草遍地,街心公园众多,每个街心公
园中央都竖立着一座构思独到、寓意深刻的雕塑。市区现代化宾馆、高级饭店、豪华酒
吧以及大型运动场、游艺中心等,同欧洲大都市里的情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城区布
局和谐美观,给人以繁华、大方、清新、幽雅之感,使卡诺城成为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
风貌相结合的城市。
在非洲,卡诺是一座别具风采的城市,城市北部可以观赏起伏不平的沙海景观,在
市区可以遇见阔步行走的骆驼、戴着面纱的女性、万人祈祷的场面以及阿拉伯人相互问
候的情景。可以说,卡诺城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又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橱窗。
今天的卡诺城是尼日利亚卡诺州首府,工业很发达,拥有纺织、皮革、榨油(花生
油)、罐头食品、卷烟、汽车装配、制鞋等工业。商贸活跃,以牲畜、皮毛、皮革制品、
陶器、手工业品、柯拉果等贸易最盛。卡诺还是西非现代化的陆空交通枢纽,现代化公
路自市中心向四面辐射展开,密如蜂网;铁路通向拉各斯和哈尔科特港;现代化的大型
国际机场,飞机频繁起落,东到卡拉奇,西去纽约,北往罗马、伦敦,均有直达航线。
摩加迪沙
索马里的首都、重要港口和历史古城摩加迪沙,位于国境东南部,濒临印度洋西岸,
地处谢贝利河流域,虽然距赤道仅有200公里,但气候凉爽,林木苍翠,是索马里的风
景胜地。
当黎明时分,乘船从浩瀚的印度洋渐渐驶向索马里海岸的时候,海岸灯塔上一闪一
闪的亮光熄灭了,茫茫无涯的海面慢慢从黑夜中苏醒过来,东方波涛滚滚的海面上开始
显示一幅海上特有的日出奇景。海岸上高耸入云的清真寺尖塔,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
堡,那一座以白色为主要色调的城市,在晨曦中渐渐显露出它清晰的轮廓,这就是摩加
迪沙。
摩加迪沙人口150万,市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蓝色的印度洋衬托着这座白色的城
市,显得干净而美丽。市区海滨大道宽阔笔直,两旁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树木、花草,街
道上行人川流不息,车辆往来如梭,显得井然而又繁华。
摩加迪沙建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是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同许多东
非城市一样,摩加迪沙也充满着浓郁的东方情调,这自然是因为许多世纪以前阿拉伯人
和波斯人曾在索马里沿海一带进行频繁贸易和居住。摩加迪沙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语,
意为“国王所在地”,也就是首都的意思。中世纪初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摩加迪沙一
带,并从这里向索马里全国传播。现在,伊斯兰教已被绝大多数索马里居民所信奉,并
被定为国教。在摩加迪沙,清真寺有150处之多,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始建于公元1182年,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那字迹斑斑的阿拉伯文石碑,饱经风吹雨打的装饰木雕,说
明了它的年代悠久。虽然沧海桑田几经变迁,清真寺的底层房屋已下沉地下四五米深,
但依然能够显示出优美的波斯建筑风格。市内其他著名建筑还有建于1269年的法克尔亚
丁清真寺、团结清真寺、19世纪起为桑给巴尔苏丹代表驻地的加勒萨宫以及独立后建的
议会大厦、人民会堂、体育场、博物馆、剧院和多座纪念反帝反殖斗争的纪念碑等。海
滨一带有许多用礁石垒建的房屋,平顶白墙,带有盾形护沿,迄今仍居住着当年从阿位
伯半岛移居来的阿拉伯商人的后裔。
摩加迪沙市内两条十字交叉的主要街道,是繁华的商业区,这里车流如织,饭馆、
商店比比皆是,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楼宅彼此相连。最繁华的地方是市区的大集市,
大多数摩加迪沙市民都喜欢到这里来购买食品、蔬菜和日常用品。
小商小贩按照自己所售的不同种类的商品自动聚集在市场的某一地段,形成一个个
粮食市场、布匹市场、果品市场、肉类市场等等。用木料搭起的式样别致的铺子,整齐
地排成两行,中间是又长又宽的通道,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漫步在摩加迪沙市区大街上,可以看到当地妇女一个个身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服装,
许多姑娘在高耸的发饰上扎一条漂亮的花头巾。尽管索马里人信奉伊斯兰教,但见不到
用黑纱蒙面的妇女。这一切,让人感到这座城市既富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又保持着许多
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
摩加迪沙还保留着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的许多有趣的传统特点。开车行驶在大街上,
经常可能要因马路中间有一群慢悠悠行走的骆驼或牛群挡道而放慢速度。有的居民就在
自家住房旁建栏养牛,他们向人们出售新鲜牛奶,而牛吃的青饲料则由郊外的牧民每天
定时送来。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是,公元15世纪,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两次远航到
“木骨都束国”,即现在的摩加迪沙。
他的随行人员回国后写道:“那里的富有者占有船舶,并和很远的国家通商。”在
摩加迪沙市政府的海边庭院里,有一所破败的石屋,据说是当年商人来往时的关卡,在
这里曾发现过中国唐、宋两朝钱币,并挖掘出中国古代陶器、磁器的碎片。
这说明,中国和索马里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1964年,周恩来总
理访问索马里,在摩加迪沙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在中索友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坎帕拉
乌干达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坎帕拉,位于国境中南部高地上,座落在维多利亚
湖北岸,城区距湖岸仅11公里,全城建筑在7个山头上,海拔1190米,面积约200平方公
里,虽然临近赤道,但气候并不炎热。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棕榈摇曳。城区建筑
宏伟,街道宽阔,树木葱郁,鲜花常开,景色秀丽。坎帕拉被称为乌干达的缩影,乌干
达因是“东非高原水乡”而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则又被人们称为“明
珠中的明珠”。
在当地民族语言里,“坎帕拉”有“羚羊山”的意思。据说,最初这里是一片荒山,
山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许多动物在这里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数目为最多,这些羚羊
时常成群从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称为“羚羊山”,或“羚羊之地”。坎帕拉曾是历史
上著名的乌干达王国(也称布干达王国)的王宫所在地,传说乌干达王国国王经常在闲
暇时在这里放牧羊群寻乐。
坎帕拉是非洲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从公元10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