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黄昏-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律斩首。临出发时,还作了一首诗告别留守在洛阳的宫女,诗上说:“我爱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到了江都后,各地官员朝见,杨广从不问他们的政绩,只问他们奉献多少礼物钱粮,多的升官,少的贬黜。有些官员搜刮民女进贡,马上受到奖赏。于是地方官员更暴虐,“盗匪”也更多。

  杨广一直守在江都,不能再回洛阳。他预感到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更变本加厉地享乐。皇宫内分一百余房,称为“迷宫”,跟洛阳十六院一样,每房美女数百人,由地位最高的一位美女主持,每天由一房作主人,杨广和随驾的一千余宫女作客人,酒不离口,宾主全醉。仅江都宫美女,至少三万人。如连同其他各宫,全国供杨广一人享乐的美女,总在十五万人以上。但杨广内心里恐惧得要死,总是睡不着觉,一定要几位美女作全身按摩,他才能睡一小会儿。他常对着镜子说:“好头颅,由谁来砍!”萧皇后安慰他,他又说要面子的话:“贵贱苦乐,互相交换,没有什么好伤心的!”有时他又希望,自己将来完蛋了,还能像陈叔宝一样被封个公爵。他不敢面对现实,当他的禁卫军密谋叛变,一个宫女得到消息,向他报告时,他因无法处理而大怒,竟把宫女处斩。

  大业十四年(618),杨广最亲信的大将字文化及率领禁卫军入宫。杨广逃到一个小房间躲藏,被一位恨透了他的宫女指出所在。禁卫军把他拖出来,杨广还恬不知耻说:“我有什么罪,要这样对我?”禁卫军当面把他最心爱的幼子,12岁的杨杲杀掉。杨广这时才发现当公爵已没有希望,他要求服毒自杀,禁卫军不愿浪费时间,将他勒死,这年他正好50岁。

  杨广做的好事

  尽管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暴君,但他做的好事,我们也不能一笔抹杀。有些事当时劳民伤财,但对后代子孙也有些好处,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万里长城现在每年能挣外汇,而大运河1500年来一直是中国南北运输的主要航道,也是中国经济的输血管。唐、宋、元、明、清历朝,从大运河里捞到了多少实惠,实在是无法统计。

  杨广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中原,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必要措置。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客观上都有一定积极作用,也造福了后人。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也沟通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隋炀帝又出塞北至草原牧场,巡抚突厥,亲临青海,击破吐谷浑,于其地设置郡县,为后来的唐朝西出玉门关经略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

  隋炀帝还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且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籍,将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

  虚待斋曰

  纵观杨广的一生,他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绝顶聪明,但性格中却有作为一个帝王最致命的许多弱点。其一就是虚荣心。杨广非常爱面子,他奢靡浪费到极点,其实不光是图享受,更是为了讲排场,讲阔气,显示帝国的富有和帝王的威严。

  比如与西域的贸易应该是双方互利的,但在杨广朝贡式贸易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是向西域炫耀隋朝的富有,所以隋朝政府基本上是赔钱的。大业六年(610)正月,隋炀帝在洛阳大演百戏,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财富赚取空洞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钱也赔老了。

  杨广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其实也是面子问题。叫你来你不来,不给我面子,我就打。为了一点虚荣心,接连发动三次远征,导致帝国迅速崩溃,实在是得不偿失。好大喜功,必然导致穷兵黩武,有点像现在的萨达姆。谁能说萨达姆没有过人的聪明和胆识呢?他们两人的共同点,都是大愚若智。

  除了虚荣心外,杨广的嫉妒心也极强。自己诗写得好,于是只要碰到诗比他写得还好的大臣,一定要找借口杀掉。当时内史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著作郎王胄文词为天下准则,杨广就恨得牙痒痒,找点小错就把他们杀掉。

  杨广最大的弱点,是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他曾对大臣宣称:“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对所渭敢言直谏的人,都说他们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这样一搞,谁还敢说真话?包围在他身边的必然是一帮奸佞小人。这恐怕是他与李世民的最大区别。李世民与魏征的千古佳话,是他作为明君的最有力的佐证。一个帝王,未必要多么聪明,但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磁石一样的凝聚力。像刘邦,像朱元璋,读的书远远比不上杨广,但他们的胸怀和凝聚力,则与杨广的偏狭小气恰成反照。   


唐朝三末帝:活着就是遭罪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文化发达、贸易远达欧洲、非洲的一个朝代,但它的强盛其实只是开始的100多年,包括贞观之治、武后临朝和开元盛世,到唐玄宗天宝年间,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就由盛转衰了。后来的近200年,唐朝陷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之中,尤其是藩镇割据,使中央权力日趋式威,全国形势如同东周列国,皇帝完全成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被人利用的工具,日子过得很惨淡。特别是最后三个皇帝李儇、李晔、李天佑,其实是很凄惨了。

  给唐朝统治最后一击的,是黄巢起义。它在唐僖宗李儇即位不久就爆发,一度攻占首都长安,将李儇赶到了四川。而这个王朝的掘墓人,则是黄巢起义的叛将朱温,一个无赖式的人物。

  朱温叛降,李儇如获至宝

  安史之乱后,宦官大受皇帝宠信,开始内掌军队,外监诸将,最后发展到连皇帝也成为他们的掌中之物。宦官仇士良就这样指点他的弟子们:“皇帝不能让他闲着,要经常用美女歌舞和锦衣美食麻醉他,而且要天天变花样,这样他就没功夫想别的事了,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事了。同时尽量不让他读书,更不能给他接近书生的机会,那样他会看到前朝的灭亡,心中一旦忧虑国家前途,我们这些人就要被疏远遭斥责了。”

  李儇是唐懿宗的第五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并于懿宗死后即位,当时只有12岁。

  12岁的小孩子,自然缺乏理政能力,政事处置全听宦官的——他们废长立幼,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而拥立12岁的幼子,本来就是这样的考虑。僖宗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倚赖,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僖宗朝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了。

  僖宗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他喜欢斗鸡、赌鹅、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而且无不精妙。打马球的技艺尤其高超,他曾经得意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石野猪回答说:“若是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礼部侍郎主考的话,恐怕陛下会名落孙山。”听到如此回答,僖宗也只是笑笑而已。

  僖宗即位后,中原连年发生水旱天灾,荒田千里,不收一粒粮食,到处倒毙着饿死的僵尸。而僖宗的奢侈和官员的贪暴,反而变本加厉。尤其使人震惊的是,当蝗虫遮天蔽日,从中原向西蔓延到关中时,京兆尹还向皇帝上奏章说:“蝗虫飞到京畿之后,拒绝吃田里的稼禾,都抱着荆棘树,自动饿死。”宰相马上率领文武百官,上殿拜贺,歌颂皇帝英明圣德。

  严重的旱灾引发了濮州(今河南濮阳东)人王仙芝、冤句(今山东曹县北)人黄巢领导的大起义。黄巢是盐贩出身,由于唐朝末年食盐专卖,官盐价格昂贵,老百姓有吃不起盐而“淡食”者,所以造成了很多的私盐贩子,他们纷纷组织起来搞武装贩运,这为黄巢后来领导大规模的起义打下基础。

  黄巢起义爆发后,州县欺瞒上级,朝廷不知实情。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起义军发展很快。黄巢率部南下进攻浙东,再开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广州,而后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今湖南长沙),下江陵(今湖北荆州),直进中原。僖宗虽然对这一局势也很紧张,但并没有停止寻欢作乐,甚至在任命剑南和山南道节度使时,竟然用打马球赌输赢的办法决定人选。广明元年(880)十一月,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宰相卢携畏惧自杀。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僖宗成为玄宗之后又一位避难逃往四川的皇帝,在四川整整躲避了4年。

  不久黄巢进入长安,建国号大齐。黄巢在当皇帝前后判若两人,称帝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称帝后困守长安孤城一筹莫展。从当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就陷入千万争宠的宦官与宫女之手,与宫门外的世界完全隔绝。将领们在猎得官位后,也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唐王朝的腐败制度几乎全部继承下来,黄巢也派出他的宦官去当监军,让将领们普遍寒心。

  当时黄巢的同州防御史朱温与唐朝河中留后使王重荣多次交锋,均遭败绩。唐军有一批运粮的三十艘船通过夏阳(今陕西合阳东),朱温派兵中途抢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