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历史现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该文件抄本,只剩下原要求的前半部分的十一条,谎称这些就是它在1月18日提交中国的全部要求。    
    当端纳的消息发表后,拿到日本照会的那些国家,都不相信电讯中所列举的条款。《泰晤士报》驻东京的记者,根据删改后的文本发回消息,认为端纳的报道“大概是在德国挑唆下,为了在日本与友好国家之间制造麻烦而提出来的恶意夸张”。    
    莫里森很快知道了此中的详情。    
    2月16日,他在信中告诉蔡廷干:    
    我已确实得悉,日本没有向此间的英国公使馆发出这样的照会。日本的各驻外大使馆则确曾向美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政府发出了照会。正是因为得悉这些照会,英国的《泰晤士报》和法国的《时报》才认为在北京的记者发回去的关于日本要求的报道是经过夸大与渲染的。    
    受到误解的不只是捕捉到独家新闻的端纳,甚至中国人也受到了来自英国媒体的毫无根由的指责。    
    《泰晤士报》2月13日发表社论《日本对中国的要求》:    
    要紧的是应当注意传到我们这里的详细情节并非来自官方,而是完全从北京发出的。中国人讲出来的消息常是靠不住的。目前,更有特殊理由必须极其谨慎对待这些消息,不管是从什么渠道传到欧洲的。    
    即使就我们昨天发表的北京版的要求内容而论,这些要求从原则上看不像是苛刻的,或者不讲道理的……它们看来既没有以任何方式危害中国的完整,也不违背迄今为止一直为其他国家接受的“机会均等”和“门户开放”的原则。    
    莫里森不能接受《泰晤士报》的观点。    
    2月15日,他致函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我了解到《泰晤士报》在一篇社论中表述了它的观点:日本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也是中国方面能够接受的那类要求,我据此判断,《泰晤士报》已经听信日本政府所说日本的要求是无害的,也不致与任何有关开放门户、与在华机会均等的条约规定相违背。    
    有鉴于这种说法,我秘密送上日本照会全文的审慎译本。如果这些要求被接受,英国人将从此永远被排挤出长江流域、南满、东蒙、山东和福建境内的任何采矿事业。    
    我对《泰晤士报》的偏听感到惋惜。他们对于这件事最好什么也不说。但是,我料想福来萨已经从东京用电报把日本人交给他的文件传送回国,而这个电报已为《泰晤士报》所听信,尽管它是同端纳发回国的更为正确的消息相冲突的。    
    2月17日,莫里森再给《泰晤士报》外事版编辑斯蒂德去信。2月13日那篇指责中国的社论就是由斯蒂德所写。在信中,莫里森更加明确地批驳日本居心叵测的外交欺骗:    
    日本递交照会的时候,中国人受到恫吓,倘若他们透露照会内容,定将招致打击报复。日本人既已迫使中国人严守秘密,接着仅仅透露要求的一部分内容,从而在国外造成一种骗人的假象,结果是北京记者发电报告的要求全文,竟被认为是“故意夸张”。


1911…1919年第7节 民国,风雨飘摇中(4)

    5    
    端纳仍在努力中。    
    关于“二十一条”的消息如何在美国得到发表,目前的史学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但都与端纳有关。    
    说法一:    
    端纳在给《泰晤士报》发电讯的同时,也将一份密约抄本转交给了美联社记者摩尔,而美联社纽约总社得到消息后,亦不敢贸然发表,因为中日两国政府对此极端保密,日本更是否认此事。该社总经理斯通还致电摩尔,说:“日驻美大使进藤男爵明确否认你电讯报道的消息。望将消息来源电告。在收到报告前电讯留社不发。”    
    摩尔为保护当事人,没有向总社说明消息来源,最终遭到免职处分。但美国公使芮恩施说摩尔并没有被免职。“当时美联社驻北京记者,也同样遭到其总部的申斥,说他发回去的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位记者的结局还不坏,当他立即打电报回去要求辞职时,设在纽约的美联社总部开始认真对待此事,把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的新闻,迅速发给美国各报,披露了内容真相。”    
    说法二:    
    美联社未能发表摩尔发回的消息。几天后,端纳在北京饭店遇到《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记者威廉•;翟理斯,把报道的内容再次相告,并说:“如果你想报道这件事,现在是你的机会。”翟理斯便把从端纳那里得到的“二十一条”要点逐一发回报社,该报全文刊载了这条电讯,马上引起了轰动。    
    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准确,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是,不必怀疑的是,端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世界终于知道了日本欺骗外交的真相。    
    全世界终于知道了日本人的阴谋。    
    对那些认为日本做得太过分的西方列强来说,公布“二十一条”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的野心,使得日本不得不有所收敛,把条款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列强在华各自的利益。但是,这并没能改变中国受凌辱的命运。    
    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5月9日,一门心思要早日穿上龙袍的袁世凯,只得委曲求全,与日本签订了经过修改的“二十一条”。    
    耻辱仍是耻辱,悲剧仍在继续。但觉醒并奋起抗争的是中国民众。    
    5月9日当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外交后援会等四团体发起并召开反对日本最后通牒国民大会,致电袁世凯誓死反对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中国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5月18日,长沙一青年从天心阁跳楼自杀,以死抗议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全国教育联合会规定各学校以每年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6    
    四年后的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这时莫里森已因病回到英国。虽然重病在身,但他还是拥有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    
    在中国留欧学生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但遭到了大会的拒绝。消息传来,5月4日,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这天,莫里森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中国人民觉醒的一幕,但他立即写信询问北京的情况。《芝加哥每日新闻》特派记者纪乐士给他回信说:    
    我回来的前几天,人们都知道和会已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和其他利权交给日本。这是现在抵制日货的原因。一切教育机关都已罢课。学生结队在全城游行。他们想在中央公园召开群众大会,但被军警驱逐,还有许多人被逮捕。……大群学生随后拥至曹汝霖、陆宗舆和另一名亲日官员的住宅,并开始搜索主人。曹汝霖设法脱逃没有受伤。陆宗舆则在打算溜走之际被殴受伤。    
    以后几天之内,北京到处可见激昂的学生在街道上大声疾呼,使自己达到狂热程度,他们告诉路人,由于内阁中某些亲日成员的过失,已为国家带来莫大屈辱。他们很有理由把这些阁僚称为只不过是些被日本收买的卖国贼。    
    熟悉中国的莫里森也许能理解此时中国人的心情。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签订和约的最后期限,年轻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等人在没有接到政府拒签令前,拒绝出席签字仪式。此时,远在英伦的莫里森,立即给北京写信,表达了他的心情和看法:    
    和平条约全文,对中国来说,比她原先预料到的还要坏得多,简直是灾难性的。我不相信任何一个活着的有地位的中国人,有足够厚的脸皮,敢于签署这个条约,除非,美国能够提供某种可为中国人接受的确实保证。然而,美国从前曾经在危难中把中国人甩在一边。中国人对此记忆犹新,可能对美国比从前怀有更大的戒心,不愿轻易接受美国的指导了。    
    ……    
    在山东的中国人,因为有了这个和平条约,处境确实要比他们在德国人手下时坏得多。很难使他们相信事情不是这样。他们深信和平条约给他们造成损害。我再说一遍,我不相信有哪个中国人敢在条约上签字,除非准许他们在提出抗议,或者作出某些保留的情况下。    
    (以上信件均引自《清末民初政情内幕》)    
    此时,莫里森已经重病缠身。不到一年后,1920年5月30日,莫里森在英国因病去世。去世前几天他对身边的人说:“此刻,我的一个希望就是回到中国。我不想死,但如果不得不死去,那就死在北京,死在多年来对我充满爱戴的那些中国人中间。”然而内外交困的中国北洋政府已经无暇他顾。他终于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1911…1919年第8节 民国,风雨飘摇中(5)

    7    
    又过了十一年。    
    1931年9月18日。这天晚上,端纳、张学良夫妇、赵四小姐,应邀前往北京的英国公使馆赴晚宴。宴会后,张学良一行前往中和剧院观看梅兰芳的《宇宙锋》。端纳则回家休息。    
    凌晨两点,已经入睡的端纳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    
    打电话来的是张学良:“不好了!日本人打到了沈阳。快来。”    
    几个小时后,美国合众社驻北京记者德雷马•;贝斯和多萝西•;贝斯夫妇也被电话铃声吵醒:“日本人正攻打沈阳!”    
    打电话来的是端纳。    
    几年后。1937年8月8日,新西兰记者贝特兰目睹了北京的再一次沦陷:    
    一群被挑选出来的当地浪人和受麻醉的小贩,挥舞着旗子从日本使馆出来,川边将军就在他们面前沿着东长安街检阅他的坦克车队和军队。武力占领中国的古都,终于成为事实了。    
    同一天,美国作家、后来在重庆的美国新闻处工作的格拉姆•;佩克也在现场。他描述了这样的场面:    
    整个上午,一长排军队、卡车、坦克通过永定门(南门)开进城,他们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