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栽俅慰闯鲋嵝墓锇榧湓谡铰阅勘晟现痉制纾约坝氪嗣芮邢喙氐脑谡秸椒ㄉ现厝徊煌5鹿斓既擞捎谑艿蕉吆湍舷呔薮蟪醪绞だ墓奈瑁惆涯抗庠对锻断蛑卸蘼碓蚣峋鋈衔紫扔Ω萌繁V嵝墓诘刂泻5幕刂踩比煌币灿θ繁T诒狈堑囊獯罄酃踩4酥掷嬗敕椒ǖ某逋灰卜从吃谡降氐闹富由稀;诠サ木椋獯罄瞬辉冈偻巴┐笳焦遣垢侍饪蠢赐耆玫浇饩觥A硪环矫妫戮罡咄乘Р吭蛏钚偶谟⒐诎思啪摹氨览!保だ毓ト氚<暗恼绞跆跫衷谝丫墒臁K谷衔垢榭霰纫酝魏问焙蚨几邢M乇鹗锹∶蓝计洳慷拥囊话悴垢侍猓衫闷浣苫竦挠⒕笮筒挚饫唇饩觯淦鞯┘叭剂衔侍猓衫猛胁仿晨烁劾唇饩觯缴喜垢返囊话阍耸湮侍猓蚩衫媒苫窳说拇笈⒐ǔ狄约巴ㄍ<暗恼焯防唇饩觥<偃糁嵝墓芗绦〉檬だ抑嵝墓慷幽芎芸煺剂煅抢酱蟾奂八找潦吭撕友匕叮敲丛独肭胺焦铝⑽拊穆矶海芸焐ナ渲匾浴�
另一方面,意军最高统帅部还没有准备在夺取马耳他岛之战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的确墨索里尼在六月二十一日写给其盟友的信中曾保证意大利作好极为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他又要求德国至少提供七万吨的燃料,以确保意大利海军从事有效的合作。光凭这一原因,而不用去说敌人可能的干涉(其间敌人已采用来自地中海西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加强了马耳他岛上的空军部队),确实就可看出即使“最后而且最有利的时刻”到来时——意大利人这时希望是八月份——好象也不大可能加以利用。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正象墨索里尼在其信中所指出的那样,夺取马耳他岛之战就需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展开。
这种对各种可能性的分析清楚地表明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下旬那个时候,并不是要求轴心国领导人在马耳他与苏伊士之间作出选择,而只是对隆美尔的部队究竟应该在原地不动还是继续前进作出选择。原地不动意味着不想充分利用隆美尔的胜利来发展战果,这将严重违背德国基本的战术原则。假若真是原地不动,那就意味着把行动的主动权又归还给敌人,而且轴心国迟早肯定会再度丧失主动权。可以毫不夸大地说,那位现场德国指挥官,肯定会通过某种方式利用胜利情绪强行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而不管什么情况也不管接到什么样的命令。他曾两次将试探性的行动变成大规模的攻势。
事实上,六月二十二日隆美尔在未正式获得作战自主权前,就命令他的部队继续将敌人追击至利埃边境以东大约五十英里处的西迪巴拉尼。不管怎样,他几乎只能这样办。其间,意大利的立场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以至墨索里尼此时竟担心轴心国的胜利没有“被充分利用”,并由此更倾向于相信隆美尔的判断,而不是他自己顾问的判断。实际上,希特勒的信只不过是推开一扇已半开着的门,并使意军最高统帅部有一个放弃其反对德国计划的机会。来自开罗的美方报道说,隆美尔现已胜利在望,而且截获到的一些从被扣留在亚历山大港的法国军舰发给其海军部的无线电报,也透露英国人即将撤离该港。在这些消息的鼓舞下,意军最高统帅部于六月二十三日开始下达一系列新命令,指示其部队参加对英军的追击,并将追击到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在追击途中意军将占领开罗,而且还暂时包围亚历山大港。甚至连凯塞林陆军元帅不管怎样现在也接受了这一新决定。他开始时曾极力反对,因为确保越过地中海补给线的安全有困难,而且还因为一旦对尼罗河流域的英国基地采取进一步行动,不知空中形势将会发展到何种地步。墨索里尼满怀信心以至亲自飞往北非,并且还空运去了一匹白马,以便到时候他可以骑着这匹白马率领部队进入开罗。
轴心国的胜利在这次高潮之后只延续了几天,在宽大的正面上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推进的意、德装甲师,很快就把英军逐回到西迪巴拉尼以及马特鲁港的筑垒地区。尔后,六月三十日,他们在阿拉曼筑垒阵地,突然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猛烈抵抗。激战了三天之后,隆美尔陆军元帅及其参谋人员,都被迫承认自六月中旬开始的追击已告结束——这仅被认为是暂时的结束。经过六周的运动及激战,进攻部队开始出现筋疲力尽的迹象。隆美尔到达阿拉曼时,只剩了五十五辆坦克,十五辆装甲侦察车,七十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六十五门反坦克炮(包括口径88毫米的高射炮),以及三个德国师中的二千名左右步兵。意大利装甲部队的兵力兵器更少,他们的两个步兵军远远落在后面。敌人似乎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进行了反击,很快便占领阿拉曼与卡塔腊盆地之间早先构筑的防御阵地。其部队编成内有八个南非、新西兰及印度的旅,人员养精蓄锐,并装备有大量美国补给品,包括装甲车辆及机械化火炮。被迫退却下来的英国第一装甲师及第五十机械化师,这时已安全地隐蔽在这个筑垒地带的后面。
同时,凯塞林所担心的那种空军实力平衡的改变也终于出现了,而且情况看来越来越不利。在隆美尔发动的攻势期间,德国空军出击的架次数不断下降,此外还由于机场与前线之间的距离日益增大而带来了新的困难。然而英国方面却成功地提高了沙漠地区空军出击的架次数,从五月二十七日的三百五十四架次增加到七月三日的七百八十架次。
不过,隆美尔仍确信,在少许休整之后,加之仓促空运来的增援部队和海运来的新补给品,他能够决一雌雄。可是两周之后,即七月中旬,在补给线所遭受的损失已经回升,以及难分难解的战斗收效甚微之后,他不得不屈服于冷酷的必然,转攻为守。
七月二十日,墨索里尼离开了德尔纳(在这里他等着进开罗已等得不耐烦)返回到罗马。与此同时,丘吉尔也就能宣布埃及脱离了危险。事实上由于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隆美尔本人现在也强烈要求准许他与敌人脱离接触并退回到边境阵地;他现在要求撤退,与短短的一个月前他要求继续追击时一样坚决。他非常敏锐地觉察到形势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当他的要求遭到拒绝,而且又没有相当的增援部队马上运来时,他竟开始考虑放弃整个意属北非。然而,这个意见在德国遭到一致的反对,意大利人的反对更为激烈。这两个轴心国仍然确信,一旦必要的增援部队运到,他们就能在新的攻势中掌握主动权,并达到其目标。
由于没有其他来源可以获得增援部队,意军最高统帅部与德军最高统帅部于七月中旬达成了一项联合协议。以便动用那些集结起来准备进攻马耳他岛的部队,并尽快将他们调往埃及。早在七月七日,卡瓦勒罗就指示忙于实施马耳他岛计划的作战局推迟实施进攻该岛的计划,而准备将有关部队调往突尼斯。由于轴心国在埃及的追击已经停止,意军最高统帅部长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担心英国在法属北非实施登陆作战,并从那里组织突入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攻势。攻占马耳他岛的最后机会就此放弃了,当然也就谈不上将该岛变成轴心国到北非去的一块踏脚石。
隆美尔赞成意军最高统帅部其间所下达的命令。当本文作者七月底在阿拉曼以西约八至十二英里处的指挥所访问隆美尔时,隆美尔还深信有必要尽快恢复对埃及的攻势。他不再谈论撤退的问题。作者在访问期间得到一个永远难忘的印象,即无论是陆上还是空中的战斗都将十分激烈,在暴露的沙漠地区的这种战斗现已显示出的种种迹象表明,战斗将发展成为一种拼物资的战斗。
在随后几周内,情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意军最高统帅部以及德国南线部队司令凯塞林陆军元帅,在正确估计了敌人不断增长的实力之后,便迫切要求尽快发动攻势,而希特勒及德军最高统帅部,却倾向于由隆美尔自行决定他到底是否能按照他暂定的日期(即八月底)发动新攻势。八月十七日意方的指令中所规定的作战目标是,隆美尔应首先打败尼罗河三角洲以西的敌军,然后攻占亚历山大港,并且以该港为基地向开罗及苏伊士运河推进。
双方这时开始了一场海上及空中的竞赛,为即将重新发生的冲突调遣尽可能多的物资、增援部队及补给品。在这一方面,西方同盟国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因为他们环绕非洲的补给线虽然很长,但至少可以基本不受敌人的干扰。假若轴心国设法说服了日本在取得以航母为基地对锡兰的空袭的胜利后,仍继续将其强大的海军舰队长期进驻印度洋而不是全然漠视三国条约所包含的一切战略可能性,那么西方盟军中东司令部就会发现情况将有多么大的不同啊1942年头几个月期间日本联合舰队的参谋人员讨论了这类计划,可是从较深远的角度考虑日本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因为那个时候不可能得到必要的德意合作(1942年1 月至2 月)。!轴心国从意大利南部起越过地中海至利比亚以及通过希腊至昔兰尼加的补给线当然要短得多,但他们常会遭到来自亚历山大港,尤其是来自马耳他岛的袭击。意、德空海军的袭击,其中包括布雷活动一停下来,英国马上(七月中旬)就把五月初撤离马耳他岛的第十潜艇分舰队又调回到该岛;到八月中旬他们设法将驻扎在该岛的飞机(包括重型轰炸机)的数量增加到了二百五十架。同时,在不少于两艘战列舰、三艘航母、七艘巡洋舰和二十四艘驱逐舰的护航下,他们的一支满载各种补给品及武器装备的运输船队成功地驶进了马耳他岛,虽然他们肯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轴心国部队将马耳他岛严密包围达数月之久,但很快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