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幼庞钟谑辉露谙铝钤倥汕惨恍┎慷尤ブг庵ё凹撞慷樱馔耆抢朔驯Γ掖渴羧ㄒ酥啤R蛭救吮A糇诺鞫庑┎慷拥娜Γ⒓苹庑┎慷油度肴〉米畲蟪跽匠晒恼娴囟紊稀OL乩詹⒚挥凶急赴阉卸淖⒍佳涸谝徽排粕希恢敝烈痪潘摹鹉甓拢叭纷髡郊苹比匀皇鞘芑队摹OL乩詹桓也扇」业牟街枰匝扒缶戮稣剑⒃谝豢季徒髡街髁Ψ旁诘夏咸睾蜕敝湎蛭髅娼ァU庥胨贫┩饨徽叩奶刃纬闪讼拭鞫哉铡J率登宄砻鳎谡庑┤兆永铮L乩杖匀灰览底ḿ颐堑男床文弊懿亢退约旱木鹿宋拭恰V皇窃诤罄醇钢苤校捎谀承┱绞跎系脑蚝鸵痪潘摹鹉暌辉率辗⑸氖录擦矫允Х较虻牡鹿站僭诿房肆指浇冉担切闹匾髡郊苹淙氲腥耸种小常旁嚼丛较氲剑残砘故窃谏狈较蛏霞薪隙嗟淖凹撞慷雍突祷慷痈欣蛭腥丝隙ú换崃系降戮岚呀ブ髁Ψ旁谀抢铩�
  在此期间,当时的A集团军群参谋长冯·曼施泰因中将仔细研究了陆军总部制定的第一份作战部署计划,他同其他许多德军高级军官一样,对建议实施的作战行动很不满意。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是,鉴于敌人毫不妥协的态度,希特勒提出的通过进攻寻求军事决战的建议很值得考虑。在他看来,当时的形势要求制定这样一份作战计划,即既能压垮敌人、又能使战争的结局有利于德国。因此,在快到十月底时,他向陆军总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连同一份实施西线作战的详细建议。从那时起至一九四○年一月止,曼施泰因至少提交了六份备忘录!在第一份备忘录的结尾,他要求进攻必须寻求迫使敌人在地面决战。这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德国应在那慕尔以南展开主力,以便突破索姆河防线,切断并消灭敌人投入到比利时的所有部队。实施这次作战行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南翼必须通过进攻得到掩护。第二步,德军应转向南方,并通过包围夺取胜利。曼施泰因设想敌人将认为德军再次采用施利芬计划,因而会尽可能向东集中强大的兵力,以对付德军在那里的进攻,同时力求对德军进攻的南翼发动反攻,以卷击德军的整个正面。因此,他建议从一开始就把攻击的重点放在A 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的部队应按照如下方式来进行作战〔这在以后被称作曼施泰因计划〕:一个集团军以步兵师在迪南特和富梅之间大致向西进攻,其目标是,在B集团军群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协同下切断并消灭向比利时前进的敌军。同时,另一个集团军则渡过马斯河,尔后在色当两侧转向西南方向,以便击溃敌人很可能部署在那里的进攻部队,从而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条件。曼施泰因认为,如果要想对正在调往比利时南部的敌军取得初步胜利,只有两个机动军的兵力太少了。他赞成毛奇的观点,即认为作战计划只应考虑到与敌军主力进行第一次战斗为止,所以,他建议将来使用多少机动部队应根据敌人的反应而定。一旦消除了敌军向翼侧进攻的危险,所有可动用的兵力均应转向北方,以协助消灭包围在那里的敌军。但是,曼施泰因计划却规定各装甲师的主力应放在B集团军群之内!第三个集团军则必须在马斯河畔的卡里格南和摩泽尔河畔的梅特拉赫建立一道防线。
  陆军总部多少有些犹豫不决地讨论了曼施泰因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但并没有真正地交换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干曼施泰因、勃劳希契以及哈尔德之间在个性和专业上有所不同。关于A集团军群在西线实施作战的这些建议只在陆军内部议论过,并没有象曼施泰因所希望的那样呈送希特勒。只是由于一月发生的“梅克林事件”和A集团军群在二月进行的两次图上演练,才使陆军总部稍许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到了这个时候对于敌人的意图也有了较清楚的了解。现在一切迹象表明,一旦德军进攻,盟军西北翼的机械化部队将会自动进入比利时。
  希特勒最终还是了解到曼施泰因的那些备忘录,但并非通过正常的渠道。一九四○年一月底,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访问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他从高级参谋口中得知,曼施泰因曾经事先向陆军总部提交过一份关于在西线发动进攻的建议。施蒙特在返回柏林后,似乎将这件事报告了希特勒。事实上,可能正是由于施蒙特的坚决要求,希特勒于二月中旬在柏林召见了曼施泰因——他在这段时间里已提升为军长,也许是对拒不采纳他的计划的一种安抚。在这次会见中,曼施泰因详细阐述了他的建议,希特勒当即感到十分满意,这当然是因为他本人在去年十月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在此期间,陆军总部也最终改变初衷,同意采纳这个雄伟的设想。二月十八日,在希特勒、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之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但是,使德军能有一个对于取得战役胜利具有决定作用的作战部署,无论如何还要归功于陆军总部。
  一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的新的作战部署计划,就是以曼施泰因卓越的作战建议和希特勒本身的设想为基础重新制定的。但使用德军的战术方案最终还是由陆军总部来完成的,并以“大镰刀”计划载入现代军事史册。德国一九四○年在西线所取得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份计划。
  进攻的战略目标是迅速占领荷兰,阻止英国利用荷兰的领土。同时,穿过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进攻部队也可消灭尽可能多的法国和英国军队,为最后摧毁盟军的军事力量作好准备。在三月十三日举行的司令官会议上,勃劳希契强调,西线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先将英军与法军的联系切断,尔后全歼英军。
  与一九三九年最初提出的作战建议不同,现在将进攻主力放在各进攻部队的南翼。基本作战思想是通过暴露南翼来摧毁敌人在列日至色当之间的防线。为达此目的,A集团军群〔冯·伦斯德将军〕将使用强大的机械化和装甲部队——首次独立作战。A集团军群的部队从南面进攻,切断敌人投入到比利时的所有兵力,尔后在与向列日北部进攻的B集团军群〔冯·包克〕协同消灭这些部队。B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在机降和伞降部队的支持下尽可能迅速地占领荷兰,并尽量牵制在比利时的敌军,越多越好。通过发起猛攻,这支部队应尽可能长时间地使敌人弄不清主攻方向,并阻止敌军攻击实施包围的一翼的内侧。事实上,这份大胆的作战计划取得的全部胜利即有赖于此。与此同时,坚守西壁防线和莱茵河正面的C集团军群,也应用佯攻牵制那里的敌军。
  盟军的计划
  希特勒在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九年战前几年中推行的政策,逐渐使英国和法国认识到,它们在未来战争中必须再次并肩作战。一九三六年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区后不久,两国的总参谋部就开始交换技术情报。不过,直至那时为止,英国官方的“绥靖”政策却一直禁止任何较密切的军事接触。这个最后的障碍直到德军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才清除了。这两个西方国家终于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有力地对抗它们现在所认清的希特勒的无限政治野心。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两国在巴黎召开了首次总参谋部联席会议。讨论中,考虑到在西北欧进行战争的可能性。法国代表明确提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保卫本国的领土。一旦战争爆发,应首先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直到盟军准备就绪能发起进攻为止。两国总参谋部都很明白,在一九四○年底以前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们还承认,敌人在地面和空中都拥有优势兵力,只有海上力量比较薄弱,毫无疑问,它会夺取主动权。因此,从一开始,盟军制定的所有计划,都以准备对付德军进攻为目的。
  在讨论中很快明确的问题是,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内,法国陆军将要承担防御的主要任务。英国担心它开始派往法国的部队不可能多于两个师。其他部队将尽快派遣,甚至包括一些装甲师,但是这些部队在一九四○年春季以前很难作好战斗准备。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几天之后,英国开始派遣它的第一批部队到法国北部。到九月十七日,根据W-4计划,英国远征军的较大部分已抵达法国。至九日底,在法国的英军已有约十六万人。到一九四○年四月底,英国陆军在法国的全部兵力已增加到十个师〔五个正规师和五个地方师〕,约四十万人。
  在战前联合制定作战计划的过程中,法国总参谋部最初采纳了“埃计划”。其目标是沿着西北法比边界保卫法国领土。只有在法军左翼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集团军,负责抵抗进入比利时领土的敌军,而且也只有有限的作战目标。第一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守从北海至圣康坦-特雷隆全线之间的中间地带。计划要求占领斯凯尔特河——法文称为埃斯科河的中段,因此定名为“埃计划”。然而,在盟军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底保证波兰的安全后,这个计划又被放弃了。盟军最高统帅甘末林将军和波兰作战部长克拉斯卜齐沙将军一九三九年四月在讨论中同意,在德军进攻波兰的情况下,法国大多数可以使用的师都应用来进攻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之间的西壁防线,以救援波兰。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四日,甘东林将军签署了一些命令,大意是,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将开始实施有组织的作战行动,以封锁在哈尔特和摩泽尔河之间德军的防御配系。但是,由于只有很不充足的部队可供使用,“并且缺乏炮弹的问题更加严重”,法军最高统帅部只能考虑有限的作战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成功地突破西壁防线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法国人希望他们的作战行动足以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