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蛭亲嚷砘蛩鼓馑箍送辉诒辈浚堑哪勘晔峭黄浦醒爰啪旱谋咴档厍诘诰偶啪蠓绞凳┮淮沃旅陌г硕6砭擞昧俗约旱牡湫驼绞酰髁Φ骷秸饬礁龅厍员阌檬可险佳沟褂攀频男氯癫慷咏髌1共豢暗牡戮谋∪醴老撸佣繁>】赡芸於鹊氐酱锼堑哪勘辍�
由于严重的战斗减员和冻伤减员,德军防线兵力奇缺,防线的长度与防守的兵力不成比例。有些地方,“前线”只是些孤立的据点,没有纵深防御可言。往往也不可能建立防御阵地,因为镐头凿不穿很深的冻土,只有高爆炸药才能炸开。司令部机关、补给部队和后方勤务部队中凡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被搜罗起来派到前线,但是,这不过是个绝望的举动,跟那些空运进来孤立的增援部队一样无济于事* 。作战人员极缺,但却毫无办法。
【原注:摘自1941年12月28日北方集团军群汇报中例举的部队减员情况:
(1 )第6 师自12月22日至25日军官损失了二十名,军士与士兵损失了五百八十六名。
(2 )第58步兵团只有三百五十人、十五挺轻机枪,没有反坦克武器。
(3 )第26师的人员冻伤情况:第77步兵团:重冻伤三十四人,轻冻伤七十四人;第78步兵团:重冻伤二百人,轻冻伤四百人;第26侦察营:重冻伤五十一人,轻冻伤四十五人。
(4 )第58步兵团:士兵们一星期只能吃上两顿热饭。
摘自第4 装甲集群1941年12月27日战争日志:
(1 )第106 师只有三百名能荷枪的士兵。
(2 )第46装甲军有百分之八十的部队没有给养,因而得靠空运补给。】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同时,它还更机动,更适应冬季运动。强大的集群穿过德军防线,突然出现在其后方。接着; 增援部队火速通过德军防线上被打开的缺口,结果这些缺口往往变得又宽又大,力量不足的德军预备队全然无法截击。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命令意味着士兵们经常进行肉搏战,只有遭受惨重损失才能得以脱身。这时,前线的普通军官就催促撤退——要是还来得及的话。
现在,大雪下个不停,这就要随时清扫道路,以便输送最低限度的弹药与粮食,缺了这些补给,部队根本无法坚持。此外,铁路还要承送开往前线的运兵列车,在这双重压力下,铁路几乎瘫痪。机场被大雪覆盖,空中活动极为困难。
从前线各处传来绝望的求救呼吁。在那里,高低级军官的神经都已紧张到快要崩裂的地步。集团军群身居前线,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而希特勒身居大后方的东普鲁士大本营仍然一无所知。冯·克卢格尽力想使希特勒相信防线已多处被突破,只有给突破点指挥官以更大的作战自主权,并立即允许他们按自己的判断行动,防线才守得住;冯·克卢格一再指出,越是拖延给他们这种绝对必要的自主权,人员、物资上不必要的损失就越大。集团军群只有缩短防线,才能再组织起预备队,尔后才能堵住尤赫诺夫的缺口。希特勒回答说,在这种形势下,甚至一次有限的战术撤退都会导致整个防线土崩瓦解,使人员、物资受到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他争辩说,如果德军寸土必争,那俄军就会被打得一败涂地。当然,希特勒还是照自己的意思办,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指令中,他陈述了他认为绝对需要保卫每一寸土地的理由,并对陆上与空中进一步作战作了指示。前线士兵带着迷惑不解的心情倾听着这些“指令”,但他们还是唯命是从。
在这同时,俄军试图向所有三个方向扩大其在苏希尼奇地区的突破。一月三日,苏希尼奇包围圈合拢,被围困的守备部队——吉尔扎集群的四千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俄军现将主力压向西面、南面,大有包围第二装甲集团军北翼之势。眼下,这是最危险的地区。一月四日,德军司令部决定从南、北同时发起攻击,包围突入的敌军。第二○八、第二一一师正在经布良斯克赶来,另有一个师说是也要派来。第二装甲集团军把第十机械化师的部队调上来,使左翼(第五十三军)落在更后面。第四集团军急于打开通往尤赫诺夫的公路干线,用第十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外加一、两个营,非常成功地夺取了该城。暂时,不可能再从前线撤出任何预备队,因为俄国第四十三集团军在突破了第五十七军的防线之后正在向西推进。这样,第四集团军受到两面包围,被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域;在这极端危急的情况下,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将军自作主张下令撤到一处较短的防线,因为情况十分明显,除非作此退却,否则敌军将突破他的防线。他立即被调离司令部,不体面地被开除出军队。希特勒是拿他开刀,以儆效尤!至一月十一日,形势再度变得十分危急,俄国第一近卫骑兵军突破尤奇诺夫以南薄弱的掩护线,穿过公路干线向维亚兹马方向推进。德军经过绝望挣扎。又把敌人暂时击退,补给线可以再度通行——至少暂时如此。这一紧急形势促使集团军群不等所有选定的部队展开,就从南面进行反击。一月十六日,相对较弱的德军在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集结,向苏尼奇挺进。一月二十四日,德军成功地派出一支小型先头突击部队向前突进,与被包围的吉尔扎集群接触。但是不久,出现了一个新的不幸的意外:俄国第六十一集团军往南突破,进入第五十三军后方。翌日,这场俄军新攻势被阻挡住了,但以两翼包围切断俄军的计划由于力量不足而只得放弃。
德军方面急需作出重大决策。一月二日,俄国第三十九集团军在尔热夫西北突破,占领了南面维亚兹马方向大片领土,因而威胁着德军在瑟切夫卡的交通线。第二一六、第三三九师的部队被空运进来,组成一道新防线,协同党卫军步兵旅切断敌后方交通线。但是,俄军向突破地区火速派进了新部队(第二十九集团军)。一月十日,俄军强大部队进攻沃洛科拉姆斯克附近的第三装甲集团军,战斗进行得很激烈。多亏第一装甲师大胆出击,俄军攻势才被阻滞在苏切夫卡附近。但在这同时(前一天,一月九日),俄军突破两个集团军在奥斯塔什科夫的接合部后,还在通行无阻、川流不息地涌入接合部。
至一月中旬,俄军在两个突破点(苏希尼奇与尔热夫)不断地施加压力,不停地往那里调遣增援部队,这清楚表明,俄军的意图是在维亚兹马地区包围中央集团军群。由于没有更多的预备队,德军已经抵挡不住了。从德国或西线调遣预备队所需的时间太长;由于运输条件很差,预备队肯定很晚才会到达。唯一可行的是,通过缩短战线来抽调部队担任预备队。在克卢格与希特勒进行了几乎是无休止的讨论之后1942年1 月14日,哈尔德的战争日志写道:“元首的确看到了撤退的必要性,但他下不了决心发布必要的命令。这种领导将导致全军覆没。”,一月十五日,希特勒终于同意批准前线的中央部分逐步撤到事先准备好的冬季阵地。但是希特勒附加了一个条件:撤退开始前,必须把第四集团军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空隙堵住。此后,封锁敌人在尔热夫的突破将成为当时最紧急的任务,同时要扫清南面公路干线的敌人,直到德军发起攻势,粉碎敌人的突破。第二集团军被置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之下,以便消除中央集团军群对那个方向的忧虑;另外,南方集团军群现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抗击俄军来自沃罗涅日地区的压力。
一月十五日,中央集团军群下令放弃卡卢加(第四集团军)、鲁扎(第四装甲集团军)、沃洛科拉姆斯克(第三装甲集团军)三个突出部,并于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期间,通过各种临时的路线,全部撤至最后的冬季阵地。
事实上,在以后的几周里,德军计划屡被俄军全盘打乱,中央集团军群忧虑重重,始终不得安宁。看来情况往往比任何时候都糟,俄军持续不断的包围企图引起了一场又一场危机,这些危机经常是参战德军凭着英勇无畏在最后时刻才化险为夷的。到这时,所有指挥官的神经都紧张到了极点。在这里,我们只能对情况作个概述。
一月中旬,莫德尔将军接替指挥第九集团军,前任司令官施特劳斯将军由于健康原因被迫辞职。莫德尔个性刚强,这很快被感觉出来。当中央集团军群的东部防线开始有组织地向冬季防线撤退时,第九集团军孤立的左翼(第二十三军)设法与第六军恢复了接触;来自南面的第四十六装甲军牵制住了敌人,最后把俄国第二十九、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强大部队包围在尔热夫以西。俄国第三十集团军企图突破尔热夫以北的德军防线,与被包围的第二十九、第三十九集团军(七个师)会合,但未得逞。不过,要阻挡几乎突破到维亚兹马以西汽车公路的俄国第十一骑兵军的强攻却是不可能的,虽然迅速集结的部队设法为中央集团军群和第九集团军守住了这条重要的补给线并使之畅通无阻。当俄国空降部队在维亚兹马的南面、西面着陆,切断德军补给线时,情况又变得空前危险。
两个集团军群交界处的间隙地,现约有六十英里宽,俄国第三突击集团军正往西朝大卢基挺进,而在南面,第四突击集团军正向韦利日和杰米多夫前进。这两个集团军原属俄国“西北方面军”,但于一月二十一日调给“加里宁方面军”。这些集团军的明显意图是将担任包围的部队进一步向南推进,切断德军的后方交通线,并通过向大卢基挺进掩护自己的西翼。至一月底,德军统帅部将第二四六师向一月二十七日被包围的别洛耶展开。可是两天之后,俄军成功地解救了该城,然后进行坚固防守,使之不再受攻击。第八十三师被派来进攻韦利日和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