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态心理揭秘-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神卫生署”的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多重人格的症状并非精心伪装或刻意为之,而是人格的真正转移,当他们由A人格变为B人格时,脑部活动也跟着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中,其脑部处理知觉讯息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样。
  另外,语言病理学家卢德罗(C。 Ludlow)也证实多重人格者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声音形态。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声音形态是相当固定的,即使是经验老到的演员,在改变腔调时,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声音形态。而且,多重人格者在言谈、举止、姿态等诸多方面改变的程度,也是任何演员都望尘莫及的。
  心理学家蒲特南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比我们所愿承认的更具有多重人格的倾向。他说这是一个“连续相”(continum)的问题,在此连续相的一端是白日梦者,另一端则是多重人格者,我们看过一些很情绪化、心境多变的人,他们的人格及心灵可以说有“中等程度”的多重性。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譬如一个广告公司的经理在公司里摆着面孔训人,但周末在海滩却成为一个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而一个胆小如鼠的母亲,在遇到危难时,却成为奋不顾身保护儿女的勇士。我们在新的情境下经历了新的角色,但事过境迁后我们可能说:“我无法相信我那时会那样做”,我们无法将这个“新自我”整合入原有的自我形象里。
  多重人格者被视为病态,因为他们的多重自我彼此并不相互“认识”,治疗的目标是以催眠术让他们的不同人格“互相认识”,并帮助其核心人格(原有人格)将这些多重自我整合为一,而且要他们学习不必借“分裂”其内在的自我来面对外在的危机。克丽丝·萨依兹摩在治疗后,认识了自己各种不同的人格,她说:“现在我看到她们都在我的心里,这是一个控制的问题,我可以选择而且成为我想做的人,其实我们都在下意识里这样做。现在我非常了解自己,也许比大多数人都更加了解自己。”
  希腊先哲说:“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也许应该改成“认识你的多重自我”才更加贴切。很多具有创造才华的艺术家如陀斯妥也夫斯基、歌德、莫泊桑等,都有过对自己想象中的另一个自我感到迷惑的经验,也许多重自我(或人格)并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罕见,每个人在内心里都存在着另一些想象的自我,只是程度有别而已。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动物园里的异色之梦
  在梦里,她听到黑暗中传来奇怪的声音。附近的动物园管理员对她说:“那是动物交配的声音。”然后,她看到……
  23岁的R小姐,八个月来,经常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窘迫、手心冒汗、失眠等所谓的“焦虑”症状,因而到精神科求诊。
  她说她从日常生活里找不到有什么让她焦虑的原因,只是有一点特别奇怪:每当要发作时,她脑中就会不意浮现自己与父亲裸体相拥的影像,结果就产生上述的症状。她拼命想“抹去”那个影像,但它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浮现。
  在追述自己的过去时,R小姐说她小时候很喜欢父亲,和父亲很亲密;但长大后却变得讨厌父亲,并尽量避免跟他在一起。大约就在八个多月前,父亲对她特别好,而且在她需要金钱时,适时地给她经济帮助。但就在这段时间后,她就突然出现了上述症状。
  在数次心理面谈后,R小姐说她现在才想起来,第一次的焦虑发作是在做了一个恶梦醒来之后出现的,那个梦魇刚好发生在与父亲过从较密的那几天。
  她梦见自己深夜置身于动物园中,听到黑暗中传来奇怪的声音。附近的动物园管理员对她说:“那是动物交配的声音。”然后,她看到一头灰色的大象躺在地上,当她更仔细看时,那头大象将它的左后腿抬起又放下,似乎想站起来。


  她在极度恐慌中从梦中惊醒过来,全身冒冷汗。从那一天起,即有日增的焦虑感。
  医师觉得她这个梦可能含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便鼓励她对梦境做自由联想。就在自由联想中,她第一次回忆起下面这段已经忘怀的童年经验:
  她说她直到5岁大时,都睡在父母卧室里的一张小床上。有一晚她醒来,看到父母正在性交,当父母发现女儿醒来后,很快就分开了。但她仍记得自己当时看到了父亲勃起的阳具,父亲像梦中的大象般举起左腿,想坐起来用被单遮住身体。
  这些回忆并不是一股脑儿地呈现,而是从R小姐在多次自由联想时的点滴片段拼凑起来的。因为她在联想时,心神极度不宁,常需休息片刻以克服她的焦虑。
  但在说完这个故事后,她的焦虑及不时浮现的“与父亲裸体相拥”的影像就消失了。几天后,前述心跳加快、呼吸窘迫的症状也消失了。
    解析:
  这是一个“焦虑性精神官能症”(anxiety neurosis)的病例。
  所谓“焦虑”,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在主观的心理感受上,它让人自觉甚为痛苦,但又无法精确描述其感觉,“坐立不安”是最常被提到的形容词。在客观的生理变化上,则有心跳加快、呼吸窘迫、头重脚轻、眩晕、胃痛、频尿、脸红、颤抖、手心冒汗、失眠、易倦等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的症状。
  适度的焦虑,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应付生活考验的“身心动员”,譬如在大学考试的前几天,很多考生都会有轻微的焦虑现象,这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很小的问题也产生很大的焦虑,或外在威胁已消失,但焦虑的程度并未减轻,乃至于不知道为什么而出现所谓“无名的焦虑”或“飘忽的焦虑”,这就属于病态的范围。
  “焦虑性精神官能症”指的主要就是病态的焦虑。病态焦虑的“无名反应”或“过度反应”,若仔细分析,通常可以发现它其实都涉及当事者过去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可能是第一个注意到它的心理因素的医师,“焦虑性精神官能症”也是他首先使用的病名。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弗洛伊德及其后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原欲(libido),这些原欲像火球一样是一种神经能量,它包括性、攻击等本能的冲动,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自我”会将不被允许的本能冲动潜抑到潜意识中,若被禁止的本能冲动又被某种因素所唤起,就会造成内在威胁,此时“自我”即会运用各种防卫机制来围堵它、压制它,但压制通常只获得部分的成功,这种“努力”在意识层面即被当事者经验为“精神的痛苦”,同时造成自律神经系统的失调,而在生理上呈现心跳加快、呼吸窘迫、手心冒汗等神经生理反应。
  本个案中的R小姐,她的焦虑症状是在与父亲过从较密后才发作的,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此一经验唤起了她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Oedipals complex,在男性为恋母情结,在女性则为恋父情结)。这个翻腾而出,却被禁止的本能冲动对她造成“内在威胁”,遂爆发为焦虑性精神官能症。
  令患者感到恐慌的那个恶梦,可以说是“原景经验”(primal scene,意指幼童目睹父母性交所产生的心理冲击)的象征性重现。R小姐小时候和父亲很亲密,但长大后却讨厌父亲,这种“讨厌”可以说是压制、防堵其恋父情结的一种“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但当父亲再度“对她很好”时,她心中所浮现的“与父亲裸体相拥”的影像却泄露了她潜意识里的秘密。这个影像跟梦中的影像相互呼应,都在暗示她与父亲的关系是她心中未解决的一个疙瘩。
  对于这些尘封已久,已成昨日黄花,但却是今日症状之来源的欲望与恐惧,医师鼓励她用业已成熟的理智去烛照它,终于为她带来了解脱。
  
都是壁纸惹的祸
  每当他在焕然一新的卧室里想和妻子燕好时,心里即会莫明其妙地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而使他无法勃起。
  一个中年男子,在将屋子重新装潢后,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他变得性无能了。
  每当他躺在焕然一新的卧室里想和妻子燕好时,心里即会莫明其妙地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而使他无法勃起。
  为了“试验”自己的性能力,他背着太太偷偷到外面找别的女人,结果“证明”没有问题。难道是自己对太太失去了“性趣”不成?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因为他有几次和太太出外旅行,住到旅馆里,在旅馆的床上,他又变得生龙活虎,一点毛病也没有。
  但以旅行来治疗性无能,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去找精神科医师。几年的精神分析后,医师和他共同挖掘出不少童年时代的往事,医师告诉他,他的性无能是来自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这个解释也许满足了医师本身的理论癖,但对他性无能的改善却少有助益,因为在家面对太太时,他还是欲振乏力。
  最后,他转而去找一位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这个心理学家也追问病人的过去,不过他的着眼点和精神分析学家不同,他注意到病人有过的一件特殊往事:
  原来患者在青年时代,曾和一个有夫之妇发生性关系。有一次,当两人正在床上浓情蜜意、翻云覆雨时,那位女士的丈夫突然撞进来,捉奸在床。结果他被那位女士的丈夫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他自知理亏而没有还手,在被殴辱后他感到极不舒服,但只是将头靠在墙壁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墙壁。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验。心理学家问他当时“看到的是什么”,他说自己呆呆望着的是“墙上的壁纸”,而且好像看了很久。
  心理学家要他回想当时墙上壁纸的颜色和图案,结果发现,病人现在和他太太的卧室所贴的壁纸,与当年他被捉奸而受殴辱的房间壁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