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里温度较高,使水银蒸发影响底片使其显像良好。
为了证实这一判断,达盖尔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银蒸气进行试验,果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样,达盖尔就解决了照相的关键技术——显影问题。接着,他又改进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达盖尔的发明已经与现在的照相技术所差无几了。
达盖尔使用的是木制的箱形照像机,由装有铜制镜筒镜头的前箱和装有玻璃取景器的后箱组成。中间装有可以滑动的滑动槽。用后箱的前后滑动来调整焦距。影像通过镜头,在机身后部的毛玻璃上取景、对焦。然后关闭快门,取下毛玻璃,换上镀银的铜版,再打开镜头在铜版上曝光。由于当时的镜头孔径、感光剂的感光敏感度的限制,拍摄一张照片需要15分钟到半个小时。拍摄结束后,把感受光后的金属版放入显影箱,使拍摄的影像显影出来并固定住。
达盖尔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银盐化学感光摄影的基础,以致于160多年来长盛不衰,达盖尔也被誉为“摄影之父”。
虽然早年的相机十分简单,但它却能在短促到几千分之一秒的瞬间里,把从景物反射来的光线捕捉到相机之内,投射到感光板上,永久地把景物的影像记录下来。自从摄影技术自达盖尔于1839年在巴黎发明银版法以后,影像新技术不断涌现,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发展。到美国内战结束后仅仅25年,人们就已经有了普及的摄影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各种大小的事物,例如记录人物、风景,以至历史事件。相机这个划时代的发明,由那时开始,已经成为文明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人类是无法准确转述和描写所见到的事物和景象的。这种知识的传播,绝大多数是依靠文字的描写,如果绘画的技术高明,可以用画来记述下来。但是,这些都是不精确的,是感性的东西,而不是原来的面貌。
摄影术的发明,使得人类进入一个精确的时代,事物可以被精确地重现出来。这对于军事、经济、科学实验、历史研究等等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由于引进照片,现在冒充别人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考试的时候,可以通过照片检查是否替考;警察管理社区也就更加容易。如此这些,不一而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的摄影技术已经日新月异,数码相机也出现了,更有装载在卫星上的照相机用于各种用途。但是这一切的起源,都应该感谢摄影技术的发明。
第四部分 工业革命第57节 近代麻醉术的发明
众所周知,在绝大多数的现代外科手术中,麻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如果没有麻醉药的辅助,很少有病人能够忍受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所以在发明麻醉药以前,外科手术往往失败,因为还没有等到手术结束,病人就因为无法忍受剧痛而死去。虽然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巴比伦、希腊等)在古代即积累了麻醉法的经验,但是主要是应用植物性麻醉药(曼陀罗花、鸦片、印度大麻叶等),亦有神经干机械性压迫、饮酒、放血等使病人丧失神志,甚至棒击病人头部造成昏迷的“麻醉”方法,也有手术时在手术部位搽酒精,靠酒精的吸热作用减缓疼痛感,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使人满意。
欧洲没有发明麻醉术之前的情况以及对麻醉术的初步探索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惨死在外科医生刀下的人所经受的痛苦无可名状。每一例手术都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
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可三分钟锯断大腿,半分钟切去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在这些快刀手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
李斯顿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发明外伤软膏、止血钳等医疗用品,其中骨折用的固定木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在使用。他身高1.88米,天生一副急性子,在当时的医学界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经手的病例中,有三个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用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史上惟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这在当时相当常见),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一个早期愿望必定是对魔幻止痛物的希冀。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的医生们对某些植物的止痛性能作过广泛的研究,从实践经验中悉心积累了许多知识。
4000年之前,可卡因和鸦片就已作为影响心理状态的药品而为人所熟知。它们也经常被当作药物来使用。公元1世纪初,罗马作家塞尔苏斯曾建议将莨菪当作镇静剂使用。对罗马人来说,药力最强的麻醉剂当属曼陀罗子。其理由还是充分的:曼陀罗子含有颠茄碱和东莨菪碱,都是减缓心律的药物,服用得当还能彻底消除疼痛,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精神创伤。普林尼于公元75年前后描述过罗马医生更具建设性地使用这种药物的过程。在欧洲中世纪,为古罗马人所熟知的这些麻醉药物一直在继续使用。但在摄取途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常见的摄取途径是公元9~15世纪无数典籍中提到的“催眠海绵”法。它是把一些药物——包括鸦片、曼德拉草、莨菪和从芹叶钩吻中提炼的毒物——混合后浸入海绵之中,随后将海绵晾干。在需要麻醉剂时可将海绵浸湿,放在患者的嘴上,让患者吸入药味。这些混合药物肯定会使任何人陷入毫无知觉的状态,尽管吸人致命的芹叶钩吻毒物(可以先后抑制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会使整个手术极具风险。
但是情况表明,这些处方并不像所说的那样深受欢迎——因为它们在剂量过高时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危险。
华佗发明“麻沸散”
除了西方,中国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
公元2世纪,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已可以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初的事,比我国推迟了1600多年。这是中国麻醉术最重要的一个进步。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承认,并不断有人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研究。美国的拉瓦尔在其所著的《药学四千年》一书中指出:“一些阿拉伯权威提及吸入性麻醉术,这可能是从中国人那里演变出来的。因为,据说中国的希波克拉底——华佗,曾运用这一技术,把一些含有乌头、曼陀罗及其他草药的混合物应用于此目的。”其中所说的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的奠基者。也有研究者认为,保留在医书《华佗神方》中的麻沸散,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4味药组成的。
除了华佗的“麻沸散”,公元652年,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都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的《串雅内编》中也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
现代麻醉剂的发明
19世纪以来,手术治疗的客观要求日益增长,对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化学的发展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799年,英国的化学家戴维最早发现了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他在自己吸入氧化亚氮后,发现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缓解,因而他断定:“氧化亚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术中起到麻醉作用。”戴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叙述过他吸入氧化亚氮以后的欢乐、快慰的感觉。因此氧化亚氮也称作“笑气”。但是这一发现却没能及时在临床上推广。1824年,希克曼用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氧气对动物施行了麻醉实验,并进行了截肢手术。他要求进行人体实验,但未被应允。直到1893年,化学家斯考芬证实吸入多量笑气可使人呈醉态,甚至失去知觉,使用麻醉剂的时代才真正开始了。
除了氧化亚氮以外,人们还探索了其他麻醉的方法。1818年,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应与氧化亚氮很相似”。医生们从中受到启发。1842年,美国罗彻斯特的一个叫威廉·克拉克的学化学的学生,给一个需要拔牙的妇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时毫无痛苦。同年3月30日,美国的另一位医生克劳福德·郎格应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为一个颈背部肿瘤患者进行了切除手术,随后他继续用乙醚进行了许多小手术。由于当时郎格居处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
1844年夏天,美国牙科医生莫尔顿到波士顿实习,并来到他的校友杰克逊处学习化学知识。后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位化学家。一次闲谈中,莫尔顿谈到拔牙时如果能破坏牙神经就好了。杰克逊说,他有些乙醚,这种物质可减轻牙痛,说着随手给了莫尔顿一些。后来,一位患者找莫尔顿拔牙,并希望不要太痛。于是莫尔顿将蘸有乙醚的手帕递给患者,让其吸入,使其渐渐失去知觉,然后在助手的帮助下,将牙拔掉。莫尔顿拔完牙后,问患者有何感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