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迫使瑞典军撤向萨克森。11月16日在吕岑之战中,瓦伦斯坦战败,损失惨重,古斯塔夫二世战死。163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在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军被迫北撤。1635年5月,同瑞典结盟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与皇帝缔结《布拉格和约》。
瑞典军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法军在德意志、尼德兰和意大利同时采取行动,留在德意志北部的瑞典军队乘机再次侵入德意志中部和南部。法军在意大利重创西班牙军队,切断西班牙与尼德兰的陆上联系;在尼德兰与荷军协同作战,夺取阿图瓦等地。在德意志,法瑞联军占领阿尔萨斯等地,瑞军重新控制梅克伦堡。1643年5月19日,孔代亲王率领法军2.3万人?熏在法国北部边境的罗克鲁瓦同梅洛将军指挥的西班牙军2.7万人遭遇。法军迂回敌后,攻击对方骑兵并以炮火轰击敌步兵,歼敌1.5万余人。1645年3月,瑞军在捷克南部的扬科夫重创神圣罗马帝国军队。8月,法军在讷德林根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1648年5月,法瑞联军在楚斯马斯豪森交战中获得巨大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无力再战,被迫求和。同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
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开始出现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根据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条约》,欧洲领土被重新分割。法国夺得欧洲霸权;瑞典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德意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内部分裂局面加剧;西班牙遭到削弱,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确认。
三十年战争是西方国家关系体系的催生婆,在战争的瓦砾堆上,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开始出现。根据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弗雷德里克·舒曼的研究,西方国家关系体系主要包括:
1.相互承认拥有国家主权的国家。
2.以国际法的原则处理相互关系。
3.根据“势力均衡”的政策谋求本国生存的国际社会是通过基督教结合起来的。
这一关系体系的内容是由中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的政治现实——几个势力均衡的力量中心长期对峙,共同利益要求一个包容所有国家的集体安全体制以避免永无止境的国际冲突,而相同或近似的文化背景使得它们在寻求一定程度的政治联合时可以找到共同的语言——所决定的。
西方国家关系体系形成之时也正是近代资本主义在欧洲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和工商业的结合使得生产力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的年代。不可遏止的工业增长和科技进步赋予西方国家关系体系以无限扩张的可能性。可以说,这一体系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向外扩张,形成全球性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不是西方国家关系体系这一调整各平权主体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在世界范围的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维护西方国家对世界统治的不折不扣的法律秩序。在这一秩序里,西方国家集团是立法者和审判者,源于西方哲学和价值观的国际法和国际习惯是法律条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呼唤出来的巨大的生产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强制力。“众神之王”用“闪电霹雳”确立了奥林匹斯山的秩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则用“坚船巨炮”确立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这一进程始于西方国家关系体系开始向外扩张之时,在19世纪后期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中最后完成。这样,历史的际会就将宰治世界的权力第一次交给少数几个国家。这些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幼稚的国家,刚刚经过一场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运动的洗礼。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宗教的节制精神被摈弃,古代社会的禁忌传统遭到彻底的破坏,禁锢千年的人欲从“所罗门铜瓶”中释放出来,像凯旋的英雄一样受到热烈的欢呼。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仇恨的种子。随着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向全世界扩张,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一个充满对立、冲突和动荡的时代。
影响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意味着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一些基本原则也确立下来了,比如主权国家的概念。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欧洲社会进入了战争频繁、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欧洲社会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进行战争,是由于这个社会已跳出了谷底开始了上升——贸易繁荣、农业发展、技术进步等等所致。反过来这些战争又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一蓬勃局面的是多个要素汇成有机体且在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而成的。这一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历经法西战争、法荷战争、九年的奥格斯堡战争、十三年的西班牙王位之战、八年的奥地利王位之战以及决定英法欧洲霸权的七年战争,最终在拿破仑战争失败后,以维也纳体系形成、均势欧洲出现而告一段落。
第三部分 百年战争第43节 英国的《权利法案》
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政治贡献。
斯图亚特王朝的倒台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之前的都铎王朝普遍受人欢迎,特别是受中产阶级和绅士们的欢迎,因为它使敌对的贵族家族受到中央的控制。都铎王朝通过建立国教——英国圣公会来切断基督教会与罗马的联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分配了原属于天主教机构的广大土地和其他财产。另外,它还建立了海军并且实行获得民众拥护的反天主教的外交政策。
但是可惜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代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与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很快就失掉了前代王朝的种种信誉。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企图把英国圣公会的教义和仪式强加于所有的人,从而引起不信奉国教的臣民即清教徒的敌视。他们还企图进行无国会的统治,但遇到了困难,因为国会控制了国家的资财。他们试图通过出售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和许多制造行业中的专营权来获得财政支持,但却引起资产阶级的反抗;资产阶级要求“所有的自由臣民都有自由地经营其行业的继承权”。
当苏格兰人举行起义反对查理将英国圣公会教义强加于他们的企图时,危机降临了。为了获得镇压起义的资金,查理被迫召开已休会11年的长期国会。而于1640年召开的长期国会不理查理对金钱的需求,反而利用《大宪章》赋予的权利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要求,其中包括处决国王的首席顾问和彻底改组英国圣公会,但是查理拒绝服从。这种对峙最终导致了1642年保皇的“骑士党”和清教徒“圆颅党”之间的战争。
1642年1月,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派领袖,但阴谋未能得逞,随即逃离伦敦,北上约克城,在那里纠集保王势力并组织军队,于8月22日在诺丁汉扯起国王的军旗,正式向议会宣战。
英国内战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议会内主张与国王妥协的长老派(以埃塞克斯伯爵和曼彻斯特伯爵为首)把持军队领导权,作战不坚决,且缺乏统一指挥,使议会军处于被动地位,训练有素的王家军长驱南下,一直打到离伦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议会军的节节败退,使议会内部一片混乱,有的主张打下去,有的认为应当和国王谈判,大家争吵不休,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后来,由克伦威尔——一个乡绅的儿子——和他招募的60名农民军扭转了战争的局面,拯救了议会。
这支队伍在历次战斗中越战越强,数量也不断增加,被称为“铁骑军”。因此,克伦威尔得到了官兵的拥护,当上了议会军统帅。
1644年7月的一个傍晚,在约克城西的马斯顿草原上,议会军和保王党军突然遭遇。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不到两个小时就击溃了王家军,取得了第一次大捷,扭转了议会军的被动局面。1645年,在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要求下,议会通过改革军制的《新模范军法案》,组建了一支2.2万人的新模范军,并解除了长老派将军对议会军的领导职务,而使领导权转移到独立派手中。同年6月14日,议会军和保王党军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村附近展开了决战。克伦威尔的“铁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保王党军阵地。查理一世还没有清醒过来,保王党军就已被击溃。1646年6月24日,议会军攻克保王党军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见势不好,急忙化装成一个仆人,逃到了苏格兰。国王军队全军覆没。
1647年2月,英格兰议会以40万英镑的高价,把查理一世从苏格兰买了回来,囚禁在荷思比城堡中。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各派之间由于利益不同而发生冲突,长老派控制的议会和独立派控制的军队之间产生了矛盾,军队内部独立派的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士兵之间也出现了分歧。1647年11月,被囚的国王乘混乱之机潜逃出伦敦。1648年2月,查理一世以出卖英格兰为条件,勾结苏格兰人,在许多地方发动武装叛乱,挑起第二次内战。这年8月,克伦威尔击溃了王家军,9月,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将查理一世再次抓获。
这一次,议会组成了一个高等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最后,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判处其死刑。
查理一世被处决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