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古秘史-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拜访。”那从人去了,回来说道:“狐不谐说今日天色已昏,且小船不便,明日再见吧。”帝尧听了,只得罢休。 
  到了次日,天还未大亮,帝尧尚在睡梦之中,忽听得从人叫喊之声,不觉惊醒,忙起身问有何事。另一个从者对道:“昨日帝要去访他的那个狐不谐,此刻摇船去了,所以小人们想叫他回转来。”帝尧一想,这个人一定是有道德的隐君子,不然,决不会如此有意遁避,不肯相见的,遂吩咐从人道:“汝等叫喊亦无益,不如解了缆,追过去吧。”这时天色大明,和仲等均闻声起来了,遥望那只小船,是向北面摇去,恰好是向桥山去的路。帝尧等的船亦紧紧在后跟随。可是小船轻快,大船沉重,无论如何总赶不上。到得日色停午,那小船已消没于烟霭之中望不见了。及至下午,到了山海北岸,停船之后,天色渐昏,无从探听。 
  次日早晨起来一望,只见泊船之地是个渔村,人家三两,比邻而居,许多渔纲都晾在外面。有几个妇女蓬着头,出来洗米。帝尧的从人就去访问狐不谐消息,那些妇女都回说不知。 
  从人道:“昨日明明看见他的船是向这里来的。”那些妇女道:“这里的港汊纷歧得很,有好几条呢,或者是走别一条去了。 
  ” 
  正说时,帝尧和众臣亦都上岸来走走。那边的渔夫亦走出来了,看见帝尧等这一大批衣冠济楚、气概不凡的人,不觉诧异,仔细打听,才知道是天子,慌忙都来即见。那些妇女例反避了进去。帝尧问那些渔夫:“狐不谐这个人,汝等知道吗? 
  ”渔夫等听了,都说:“不知道。小人等只知道一个张仙人,是很有道行的。”帝尧忙问:“张仙人叫什么名字?有怎样的道行?”渔夫道:“他的名字叫果,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们极相信他。”帝尧道:“他住在何处?”渔夫道:“他的行踪不定,有时在冀州,有时在雍州,有时在梁州。在雍州的时候,总住在此地北面一座山上,从前小人们常见到他的。”帝尧道:“现在为什么不见?”渔夫道:“小人等从前就是住在那座山的附近,以耕种为业。后来洪水暴发,一夜工夫将所有房屋财产一齐冲去。小人等四家十二口,自分必死,大家用绳索系在腰间,但求死在一处。哪知半路遇着几株大树,用手攀住,才得救命。但是水退之后,回到旧家望望,只见所有田地都不知去向,已变成一个大湖。当时邻舍几十家,大半无从寻觅,现在只剩了我们几家,真真是运气呀!我们旧业既然消失,所以只好来此捕鱼了。但是洪水暴发之前,那张仙人就和我们说:‘此地将有大灾,不可再居。’当时小人等不甚相信,有几个相信他的,亦因为安土重迁,不能搬动,以致遭劫。如今想来,这张仙人岂非真是个神仙吗?”帝尧道:“原来如此。那座山在北方,朕到桥山去,可要走过吗?”渔夫道:“小人们未曾到过桥山,走不走过不能知道。”帝尧听了不语,便率众臣回到船中。        
前 页封 面后 页      
第六十回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                             
第六十一回  帝尧开凿尧门山 果老事尧为待中    
且说帝尧正要上船,只见山海中有无数大船,连翩直向此袄。拢岸之后,为首的一个官员径到帝尧前行礼叩见。帝尧一旨,乃是共工孔壬。原来共工自从受命治水之后,一向总在西北方做他的工作,有时或同他的臣子相柳计议一切,有时与南方的驩兜通通消息。这时听说帝尧巡守,料想要来观察河工,他布置妥当之后,就来迎驾,从华山直寻到此。帝尧就问他治水的一切肯形。共工铺张扬厉的说了一遍。帝尧听了,也不言语。共工便司帝尧:“此刻将往何处?”帝尧道:“朕往桥山。 


  ”共工道:“那么不必再上船,从此地陆路一直向北就到了。 
  ”帝尧道:“汝作向导亦使得。” 
  于是大众就跟着共工前行。到了一处,共工指着前面的一座山向帝尧道:“从前逾过这山,路程较近。现在被洪水冲刷,山洛填塞,里面已变成一个大湖,不能行走,只能绕山西而行,但要多几日路程。”帝尧听了,知道那渔夫的旧居就在这里,好好均田地,何以会变成湖?洪水冲刷,何以如此之厉害?心中终有氮疑惑,遂吩咐先到那座山上去望望。不一时,到得半山,只见那山之缺处微微有水流下,并不甚大,想来是从那湖内溢出来均。但是山路陡险,处处绝壁,无路可通。 
  正在彷徨之际,忽见西面山上远远的来了一个人,看他在崎呕峻峭之中飞步行走,竟像毫不经意的样子,不觉有点纳罕。 
  过了一会,已到帝尧面前,只见他头戴草笠,身着葛衣,足履芒鞋,手执竹杖,须髯飘飘,大有神仙之概。一见帝尧,便拱手道:“圣天子驾到,迎候稽迟,死罪死罪。”帝尧慌忙还礼,便问他:“贵姓?”那人道:“小道姓张,名果。有些人以为小道有了些年纪,都呼小道为张果老,其实小道却是一个单名。 
  ”帝尧问道:“汝今年高寿几何?”张果老笑笑道:“小呢,小呢,圣天子即位的那一年丙子,就是小道做人的第一年。” 
  帝尧道:“那么汝今年只有三十六岁,并不算大,何以生得如此之苍老呢?”张果老道:“小道自己也不知道,大约是操劳太过的原故。”帝尧道:“朕听见人说,此山之地将化为湖,汝早已知道,劝住在里面的人从速迁移,不知道有这回事吗? 
  ”张果老道:“是有的。他们不肯听小道之言,枉死了一大半。 
  ”帝尧道:“好好的山地,何以会变成湖?汝又何以能预知? 
  这个理由可赐教吗?”张果老道:“一得之愚,应该贡献。不过在此崎岖的山上,立谈不便,不如下山去再说吧。” 
  于是一齐下山,回到住宿之处,张果老便说道:“大凡地体主静,是不应该有变动的。但是静极之后,不能不动。古诗上有两句,叫作‘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便是动的现象。但是为什么要动呢?因为地体之中含有水、火、风三种,这三种各安其位,不相侵犯,那么地面自然安静如常。假使时候过久之后,水势大盛,去侵犯了火,水火相激,化为热气,冲动地面,那地面自然隆起,深谷就变成丘陵了。或者火势大盛,却烘干了水,那地体渐渐收缩,高岸就变成深谷了。或者地中之风吹撼了地水,扇动了地火,亦可以引起地的变动,这就是地陷成湖的理由。” 
  海э谂蕴耍滩蛔∥实溃骸暗刂杏谢鹩蟹缏穑肯壬我灾俊闭殴系溃骸坝兄ぞ荨D阒灰丛崃硕嗄甑姆啬梗蚩螅行┕啄竟侵扯蓟医饩褪俏鼗鹚铡S行┕啄旧性冢泄侵臣把吃嵛锏榷荚芫塾诠字挥缁蚰怪兄挥纾饩褪俏胤缢怼D闳舨幌嘈牛灰サ鞑榫褪橇恕!
  ”海э瞬挥铩5垡⒂治收殴系溃骸叭旰我栽ぶ馍降亟湮兀俊闭殴系溃骸罢馐切〉赖木椤P〉酪蛭≡谏蕉蠢锏氖奔涠啵忠蛭昙统粘ち诵鞔ε芾磁苋ィ鲎殴庵值氖录芏唷S志顺て诘难芯浚晕词轮龋芄煌5钦庵滞ǎ梢砸饣岫豢梢匝源F┤绲匾鹆耍亮隹撸糇游伞K某隹撸木桑褪撬堑哪芄磺爸H欢仕鞘鞘裁丛剩峙滤且嗨挡怀瞿亍!薄
  帝尧听了这种迷离惝怳的话,将信将疑,但亦不再根究,便说道:“朕刚才察看情形,那山势并不甚高,不知里面的湖共有多少大?”张果老道:“里面并不甚大。这支山脉本是桥山的分支,它的水就从桥山南端的水流下来。若从这山越过,便是桥山大路。现在因为山势一部忽然隆起,阻住了水路,所以蓄积而成湖,里面的面积当然不大。”帝尧听了,想了一想,忽然向众臣道:“朕的意思,这个湖水既然不大,又在山内,绝无用处,又阻碍来往的交通,要它何用?朕拟将山凿它一口,将湖水泄去,依旧使它成为良田,恢复交通,汝等以为如何? 
  ”和仲道:“恐怕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海э溃骸耙莱加藜上瓤疾煲环绻梢允┕Γ环量洌嗍峭乒闩┨铩⒏牧悸氛环ā!贝蠹姨苏饣埃忌踉蕹伞5垡⒒毓苏殴系溃骸暗勒撸昕慈绾危俊闭殴闲Φ溃骸靶〉来死淳妥ㄎ耸隆P〉涝缌洗寺繁亟纯耍酥械乩硇〉蓝忌钪赖模未梢孕顾未梢钥罚痪傅悖馨朐轮诳梢猿晒Γ胧ヌ熳臃判木龆ò伞!钡垡⑻耍囊晕唬闼档溃骸澳敲淳颓肴曜髦富印!钡毕戮龆耍补ぞ腿フ偌穹颍け腹ぞ摺!
  数日之后动起工来,一切都由张果老指挥,和仲、和叔、共工三人分头监工。赤将子舆本系木工出身,到此亦来修理器具,共同帮忙。帝尧和海э礁雒咳绽赐憷と耍┮越比啊D呛'铿有一项绝技,是善于烹调,无论什么蔬菜荤腥,一经他亲自动手,那滋味即与寻常不同,尤其擅长的是斟雉羹。 
  这次他看见山上的雉鸡甚多,随时猎获了,烹调起来,献与帝尧并且分饷和仲、和叔和那些工人。大家吃了,无不口角生津,叹赏不绝。便是帝尧向来不贪口味的人,吃了之后亦极口道好,所以特别为它多吃些。从此海э娘舾忝藕笫懒恕O谢安惶帷!
  且说帝尧君臣上下齐心,通力合作,不到半个月,那湖中之水果然泄尽,但留了一条流水的通路,就是现在的洽峪水的上源。又过了几日,工程全部完毕。从下面上去,远望山顶,如同开了一扇门一般,后人就叫它做尧门山。帝尧就率领众臣上去一望,只见里面一片平原,约有一二里,水势新退,沮洳难行。幸喜连朝烈日,近边一带渐可涉足,于是大众就缓缓过去。走了几里,张果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