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习禅录影-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先生:老师要我来,我只学了几个月的静坐。念佛号时很清净,非常舒服,下午听到筝声,眼泪下来了,第二次筝声,更悲痛了,老师让我到佛前痛快地哭。希望大家下山以后,行为方面换一个人。
杨管老:第一座,眼睛看着,耳朵听着,非常安详。第二座没有照,现混沌境界。下午差一点。
谢教授:念佛有哭声,觉得讨厌,下午定下来了,行住坐卧都能保持清净。
师云:我今天很累,给你们今日一天的总答:“莫将闲解,埋没祖师心。”
第五天………习禅录影
 第五天——农历正月初六 
(早上六点半上香)
今天是第五天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今天大家不要闲谈,身心要收拾起来,好好用功啊!不要守在身体上,虚空就是你,你就是虚空,守个什么啊!早晨起来,清清净净没有境界,虚空与我一体。把你的学问道理丢掉,身心放下,把你肚子里的渣子都放下,不要起贪嗔痴慢。什么是慢,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是慢。不要执著我的话,莫妄想!这就对了。念念放下,目前清净亦不可着。年轻朋友更要注意,太老实的,我就叫你开放,你不听话,做人至诚就是道。当成骂人啊?那才冤枉哩!张拙秀才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大家要珍惜这个会,珍惜这段时间,什么是道?心空一念就是道。学问不可以骄慢,心性没有修养好,谈个什么学问。我的话不要听。(过一会儿——)
莫妄想,才是真话。只有两三天了,好好用功啊。(行香)抬起头来,两手甩开,心胸开放,身心放下,道在其中矣。莫妄想啊!要对得起自己啊!六祖说:“但观己过,莫论人非。”世上没有完人,取其长而舍其短,没一个人不可爱,不要专看人家的错,要时时反省自己。“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一天没做善事,就不应该吃世界上的饭。要抱如此的心情,来处世做人,人人都能如此,人世间就祥和了。不要再打妄想了,这个样子对不起人啊!(大喝一声)放下!
(八点十四分坐第二枝香)
坐在那里知道有个身体,就是丢不掉,就是没有魄力。“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无欢喜也无悲。一心清净,一念不生,就是忏悔。再不要悲了,要是再悲,就着魔了。看看观音菩萨的面孔,这要你去效法的,无比的慈悲,无比的祥和。
佛经上说:“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
宋朝秀才张拙见禅师,师问他姓名,他说姓张名拙,师曰:“觅巧不可得,拙自何来?”张拙因此有省。说偈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你懂了,你做到了吗?懂有什么用啊!“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真心无体相、无方所,“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一切皆如梦如幻,执著有个道可得,这就是魔。你到了吗?没有到,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说什么不在座上,你没有到,少说大话。“我无知人之智,而有自知之明。”期望各位立志济世利人,自己没有成道,就没有本事入世救人。方法呢,放下即是。放不下所以要管理,如果真放下了,何须管理?上座。
(八点五十四分坐第三枝香)
道还要加上德,德就是得。什么是正心诚意?“一念不生全体现”,这就是正心诚意。人一天没有人管训就会跋扈,“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天到晚自己以为了不起,有什么了不起。刚毅木讷近乎仁,语言要少,富贵功名尝过了就没有意思了。想救世救人,要从道德身心性命上来。历史都是重演。学问之道在己,“达则兼善天下”,未尝不好,但是你得从“穷则独善其身”开始。
打七讲这个做什么?古来禅宗大德都讲这个,岂是整天扭鼻子呢?听了就过去了,不要用心去把他记在心里。放下!放下!放下就到了。就是你放不下,念放不下,身心也放不下。禅宗以般若为主,修般若者如冰棱上走,如剑刃上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未悟之人,如丧考妣;已悟之人,如丧考妣。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有所得之人为什么搞掉了呢?狂妄嘛!下山以后保任下去,心头放下,就是真放松。三三两两在那里闲谈,有什么用?一切众生颠倒、痴狂。这下真醒了吧,一言惊醒梦中人了吧!
(十点四分坐第四枝香。十点三十四分下座。)
万籁寂然,清清明明,就是这个。保任这个,空灵就是你的法身,但是不要执著空灵,执著就不是诸法空相了,不要守住身体呀!“放四大,莫把捉。”守身体就是 被感觉困扰。不理他,就摆下来了。
烦恼哪里来的?妄念来的。妄念哪里来的?真如本体所现的用。无断除之心,坦然而住。骨血都化了,脱胎换骨。人还要清瘦一点,长寿的人都是瘦的,“列仙之俦,其形清癯”。气脉没有归元,修个什么道?注意啊!“一念不生全体现”,就到了。放下呀!只有两天了,快得很。“天地为炉鼎,身心为丹药。”把身体丢在那个大炉鼎里,让他受尽煎熬,这才叫做仙佛合参。心清净,一念不生,身清净,无障碍,这就是灵丹,你以为肚子里有个东西啊!那不是生癌了吗?参!
(十一点整坐第五枝香,十一点半下座。)
如何是得道的境界呢?听:“满目云山皆是乐,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不是悟了。而是身心都转变了的样子。
有一天释迦佛升座说法,文殊敲椎说:“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释迦佛就下座了。什么是法王法?一念清净即是。儒家说穷理尽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格物之理,你也懂了,物理原则你也懂了,“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命),万劫英灵难入圣”。什么是丹?神凝气聚,气住脉停。我这些话,都是对大众中笃信道家者而说。
(下午一点三十五分行香)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那么容易,就是办不到。气脉归元,元在哪里?无所归,即是元。住在哪里?哪里也不住。气不入中脉而得明心见性者,绝无是处。发心修道,处处都是魔障,要跳出来就难了。邪正二道,不能相容,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道起不起是烦恼魔。一正压百邪,大科学家对宇宙的奥秘不可知,最后只好皈依宗教。像爱因斯坦,就是一例。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要战战兢兢,培德修业,古人说:“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富贵人家,穷人都恨你,你地位高了,无位之人都是你的冤家,“遽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什么叫魔?外面境界,内在妄想。魔从心造,妖由人兴。一念不生全体现。放下!放下!
这些都是闲话,闲话听过了就算了。眼睛要管束起来,不要东看西看。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你们悟了没有?你们不是睡了午觉了吗?没有悟就白睡了。“有不有,空不空,笊篱捞取西北风。“门前绿树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临济祖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这是修行。“长伸两脚眠一寤,起来天地还依旧。”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参!走!
(下午两点三十五分坐第六枝香。三点十六分下座。)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没有妄想,心头清净就是一念不生吗?那只是第六意识暂时停流。要放四大,把身心都放下,那才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洞山问云岩:无情会说法,谁听呢?答:无情听。问:为什么我听不到呢?云岩竖起拂子问:听到了吗?洞山答:没有。云岩说:我说法你都没听到,何况无情说法。《弥陀经》上说水鸟树林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洞山于是有省,作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此只是解悟。后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偈曰:“切忌从他觅(向外找),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你说这是什么?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忘记了,便放下,再不要去想他。《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而生其心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你说有个无所住,早已经住了,功夫与道要分开呀,不要搞在一起呀!如何是一条白练去?直待修到一条白练去,坐脱立亡则不无,对于道,还未梦见。须再参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直待到了“道已成,意已休,这个来踪处处周”才有些分。当你睡午觉时,你在哪里碰到我?我在哪里碰到你?参!
放下!一念不生全体现,在哪里现?不要打忘想,不要去推理。这个事无法用逻辑讲,所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譬如说,意识思想静止下来,这是个心理的静止状态嘛!道那么容易吗?“桶底脱落,虚空粉碎。”并非执著,是了无一物的境界,离思想意识以后,身心放下以后,要到达那个境界,才算悟道。“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床。”“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群中也立身。”这些地方千万留意,“充实而有光辉之谓美”。
(下午四点二十三分坐第七枝香。五点十二分下座。)
(师击香板一下)“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一板之下,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就是吗?下午阴生,顺着阴下去,就打妄想;逆着上去,一念清明,就有成就。
须菩提问佛:众生发无上道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样子。般若的道理很简单,妄心跑掉以后就这样住就对了。初发心者即成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