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莱太史慈-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闷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寒门子弟中有无数治国安邦的贤才,却因为出身而郁郁不得志,那些酒囊饭袋的世家子弟却可且居高位,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哼,我太史慈当上青州刺史不知道有多少世家大族暗地里恨得咬牙切齿呢!”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因为太史慈说的毕竟是一个现实,芮祉本身就是受害者,一个颇有才华的人呆在和自己的才能毫不匹配的位置上,任谁都会生出不平则鸣的心情,所以太史慈这番话对于芮祉来说很有震撼力。
  不过太史慈说的世家大族反对太史慈的原因却过于简单了,当然芮祉并非是政治能手,自然听不出这其中的奥妙。
  太史慈意气风发道:“所以我要借着对付潜在敌人的机会确立一种用人制度,不能再单凭某一个人的举荐便轻易地决定一个人位置的高低。到了那时,像我们这种寒门子弟绝对不会再郁郁不得志,终究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芮祉这才能卓越却备受冷落的寒门子弟被太史慈所勾勒的前景震撼得头皮发麻,呜咽着跪拜下来,道:“若是如此,我芮祉要代替天下寒门子弟感谢主上了。”
  太史慈扶起芮祉,诚恳道:“这有什么,没有吃过苦的人就不可能真正知道甜是什么味道,我们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芮祉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道:“那么主上到底要怎么做呢?”
  太史慈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酷的微笑道:“这事情好办,到时就从陈逸身上下手,哼,他不就是由平原地方选出来的人吗?只要对青州的百姓和官绅说明,就是这个人和袁谭暗中相勾结,要为害青州,想必一定民愤极大,在民怨沸腾下,我们便可顺势提出新的用人制度。”
  芮祉一拍大腿,喜不自胜道:“这主意真是绝了!真亏主上怎么想出来的。”
  太史慈毫不居功淡淡道:“这主意其实是郭嘉提出来的。”看了一眼芮祉道:“待日后你自会见到他。”
  芮祉用心记了记郭嘉这个现在仍然名不见经传日后却名震华夏的名字,可是实在施压不住心中的好奇。又道:“请恕属下无力,主上的用人制度到底是什么呢?属下实在是想不出来。”
  太史慈闻言大感头疼,这事情说来话长,就算是讲到天亮只怕有说不完,在腹中一阵搜肠刮肚后,才想到了一个恰当的比喻道:“芮祉你可见过我青州军用的强弩?”
  芮祉点头,表示见过。
  太史慈道:“那你一定见过上面桩箭用的箭匣吧?”
  芮祉接口道:“这个我知道,听说是主上想出来的,属下真是佩服极了,有了这东西,弓弩兵上箭的时间快多了。不过有利亦有弊,属下觉得这对箭的生产要求太高,只要稍微有点偏差,那箭便装不进去。当然利大于弊,我们可以通过改良制箭工艺来提高产量和质量的。”
  太史慈没想到这个芮祉对还有这等见解,更加对芮祉刮目相看起来,笑道:“你这话说的很好,若是被王豹将军听见,他一定会把你引未知记的。”
  顿了顿道:“其实天下万事万物虽然在外在形态上千变万化,但是在基本原理上却是一样的,管他是长江黄河,还是漓江西湖,哪里的水不是向下流?人学习东西需的活学活用,不可死记硬背,不动的变化,对于人才的使用也是一样,选拔人才就好像是把箭放在箭匣里一样,这是一个道理,莫要对我夸说哪支箭最好,空口说白话是无用的,对于箭匣来说能够真正地放进去才是最好的箭。同样,什么叫做某人可堪重任?衡量的标准在哪里?如何判断他是否称职?”
  芮祉听得连连点头,双目放光。
  太史慈总结道:“所以,我要弄一个统一的标准出来选拔官吏,而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芮祉这才明白太史慈的意图,那就是借着青州境内有内奸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完全否定现在的举荐制度,这其实是在否定汉治,实在是大逆不道,这种念头芮祉连想都未敢想过。可是……却又觉得太史慈的说法毫无问题。
  太史慈看着芮祉又兴奋又害怕的样子,知道私下改变朝廷的制度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的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心中好笑,表面上却故作严肃道:“芮祉你不要以为我这是在篡改朝廷的法度,这其实乃是先帝留下的制度,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先帝创办的‘鸿都门学’?”
  芮祉这才恍然。
  太史慈心中好笑,这个由汉灵帝建立的‘鸿都门学’已经有了后世科举制度的雏形,太史慈当然不会客气地拿来用了,直接实行科举制度肯定会遭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不过把科举制度说成是先帝创立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那就可封住天下人的嘴了。”
  就比如眼前的这个芮祉,刚才还是迟疑不定,现在却马上欣然同意了。
  太史慈笑道:“这些事情以后我们再说,说来简单,做起来还有无数的麻烦在等着我们。现在最紧要的是把平原的弄明白。”
  正沉浸在美好未来的芮祉猛地惊醒过来,连忙道:“属下忘情了。”
  太史慈呵呵笑道:“这有什么?有情之人才会忘情,人若无情还可算得上是人吗?芮祉你本就是这样的人,何必道歉?”先喝了一口茶道:“我现在想要弄明白几件事情,第一就是平原郡的军队若是有起事来到底有多少人可听命于你?”
  芮祉爽快道:“平原城的守军一共一万五千人,若是有起事来,大多数都会听命于属下,只有南门的四千士兵在陈逸的控制下。当然在平时名义上我们都要听从陈逸的命令,毕竟他才是平原郡的太守,就比如这两天陈逸严令彻查进入平原城的人身份和监视这人外来人员,我们当然是照办了。但若是没有我的首肯,陈逸休想指挥得动任何人。”
  太史慈冷哼一下,寒声道:“南门啊,那岂非是说袁谭从北门攻来时,他可以随时里应外合在城里对你倒戈一击,而后城门大开,夹道欢迎袁谭?”
  芮祉点头,接口道:“不过我在北门也有过命的兄弟,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瞒不过我。”
  太史慈摇头道:“芮祉你不要大意,袁谭确是一匹夫,但他派来平原城的人物可是大大的不简单。”


  芮祉大讶,不明白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令太史慈都觉得不好对付,问道:“主上已经知道在平原郡的幕后主使是谁了吗?”
  太史慈点头道:“应该是许攸没错,这人其奸似鬼,谋略非同凡响,想当年就是此人的谋略左右了整个的官渡之战……”
  才说得到这里,太史慈猛然觉得不对劲,马上闭上了嘴,芮祉却好奇的问道:“官渡之战?”
  太史慈心中大骂自己嘴快,连忙补救道:“那是黄巾之乱时得一场小战役,你不知道的。”
  芮祉这才“恍然大悟”。
  太史慈暗中擦了把汗道:“总之,此人不可小觑,你要多加小心。明的不行,也许他还会来暗的,若是在这时候被他在背后下手可就冤哉枉也了,不过此人也有弱点,若是能抓住此人,那么连根拔起青州的潜在敌人就指日可待了。”
  芮祉精神一振,等着太史慈说下去,太史慈在芮祉期待的眼神中沉声道:“这人胆小贪财,若是被我抓住,只要稍加威逼利诱,他一定会把袁谭在整个青州的所有帮手和盘托出的。”
  芮祉的双目亮了起来。
  太史慈又道:“这些天你应该暗中修缮守城的工具,等待袁谭来攻城。颜良文丑两人都在袁谭军中,这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实力不可小觑,必要时,我会亲自出手击杀两人。”
  芮祉皱起眉头道:“可是南门的那四千人到底怎么办?”
  太史慈冷笑道:“这事情你不用担心,只要你分出一千精兵来,我在一个时辰内就可以把他拿下,问题是我们的目标主要是许攸,这人既然如此的爱惜生命,日常行动肯定会谨小慎微,不容易抓住他的行踪,不要看现在他还在管统府中,一旦事起,只怕就找不到他了。”
  芮祉苦恼道:“这事情的确难办,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去监视他。一旦打草惊蛇就不好了。”
  太史慈摇头道:“我还在担心另外一件事情,仅仅凭借南门的四千人马,许攸就想和袁谭里应外合吗?若是陈逸在南门的四千叛军被迅速剿灭,南门被我们所控制,袁谭还怎么占领平原?这其中可定另有花样,否则以许攸的性格来看,他绝对不下会兵行险着的。也许许攸另有一手可对付你。”
  芮祉脸色郑重起来,道:“这事情极有可能,若是仅仅凭借四千叛军的话,那的确不大可能,毕竟在这四千人中还有许多人和我的关系大不一般,即便不会帮我,要直接面对面对付我也要好好考虑一旦失败的那后果。所以许攸肯定另有帮手。问题是这帮手到底在哪里呢?”
  太史慈一拍他的肩膀道:“这事情唯有走一步是一步,我们现在最大的筹码就是没有知道我太史慈现在就在平原,哼,不管他招来多少帮手,我都会叫他们在战场上有来无回,否则我妄称青州战神!”
  言语中洋溢澎湃着强大的自信。
  芮祉闻言一震,敬畏的看向眼前这气势惊人的男人,说不出半句话来。


 第一部 第九卷 第六章 胜负(三)
  待太史慈回到住处时,夜已深沉。
  躺在床上后,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现在平原郡的局势已经非常的明晰,一个个敌我之间的潜在人物纷纷粉墨登场。不过自己看来颇为幸运,能够得到现在这种局面实在是来平原前想都想不到的。
  哼,敢跟我斗,袁本初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脚色,不自量力。太史慈不屑地想道,待自己抓住许攸,再格杀了颜良文丑,自己马上反过来攻打袁绍的根本渤海郡,一旦灭掉袁谭,端了袁绍的老窝,看袁绍到底有多少精力还可放在冀州上,这么干也算是配合郭嘉在冀州的行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