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如来不负卿1-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眼神越过我,飘向远方。我赶紧坐正身子,洗耳恭听。
〃母亲在我七岁那年出城游玩,看到坟间枯骨纵横,猛然悟到,贪欲乃一切苦难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狱之火,终究会将一个人烧成白骨,零落荒草间。她不想再受无尽的煎熬,便发誓:若不能剃发出家,就不吃不喝。父亲最初不同意,母亲便真的绝食。直到第六天晚上,母亲气如游丝,仍不肯进食。父亲害怕了,只能答应她。母亲怕父亲反悔,执意要先落发,才肯咽下食物。第二天她便受戒了,搬出家,住进了王新寺。〃
他的传记里就有耆婆为何出家的记载①。我轻轻点头:〃所以你就跟着母亲一起出家。〃
他却摇头,两眼盯着微微摇曳的油灯芯,似乎在回想什么:〃母亲出家后我因思念过甚,常常到寺里探她。她跟着大师们习经时我便坐一旁听。不知为何,那些经文我只要听一遍,便能背诵,人人称奇。寺中高僧佛图舌弥问我所背之偈,我皆对答如流。他赞我是佛门伟器,便跟母亲商量,欲收我为徒。〃
他的早慧是出了名的。记得他的传记中便记载他七岁出家时〃日诵千偈,每偈有三十二字,共三万二千字〃。想想看,一个七岁的儿童每天背三万两千字,还是那种难懂的佛经,也就爱因斯坦、霍金能比了。我估计让他背圆周率,准能破吉尼斯纪录。
〃所以母亲问我是否愿意出家。我知道出家能跟母亲在一起,便答应了。〃
我一听有点愣神了。是啊,无论他多聪明,也还是个离不开母亲的幼童。这个出家的理由,多简单。而他的一生,在七岁便因这一点头,一锤定音。
眼光从油灯上飘开,看向我,眼里的迷茫水雾再次浮现:〃你上次问我为何出家,我却发现,真的不知如何作答。为了能跟母亲在一起?我已经不再是七岁幼童。再过几年,我便要受大戒,真正遁入空门。可是,我最近几乎每晚问自己,为何出家。〃
〃那你想通了么?〃我小心地问。
〃以前习法,师父们告诉我,要通过修行,自我解脱,了生死,离贪爱,才能到达彼岸之涅槃。我在罽宾便跟随得道高僧盘头达多习小乘佛法,有四百万言,都是讲如何修行得证大果。可是……〃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边,无意识地扳手在身后,消瘦的背影孤清寥落。虽然尚年少,却已经显出未来佛学大师的雏形。
〃一路回来,见白骨野于沙漠,盗贼四下伏没,百姓困苦不堪。我便在想,我个人固然可以通过修行得道,可是他人呢?那些盗贼却是依旧为非作歹,百姓依旧受生老病死苦。我习佛法,究竟为何用?〃
我也站起来,走到他身后,柔声说:〃小乘出世,大乘入世。所以你接触了大乘,就觉得大乘教义更符合你的心性了。地藏王菩萨有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是否想像他一样,度人而非度己?〃
他迅速转身看向我,眼露赞许,脸上倏然明朗:〃是,艾晴。在疏勒时我师从须黎耶苏摩,第一次触及大乘,便深深折服。这些日子里,每日与你相处,听得你对大小乘用片语既能参透其意,我更是心向往之。只是……〃
他脸上扫过一丝不快,闷闷地吐气:〃回龟兹后,凡我提及大乘,师尊们都斥为外道谬论,罗什无从学习,深以为苦。〃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30节:十二 为什么出家(2)
我能理解他的苦闷。龟兹信奉小乘几百年,在佛教初期大小乘的纷争又很激烈,大乘在当时传播,绝不是佛教内部的主流,而是极少数〃积极分子〃的〃作怪〃行为。所以,可以想象他在整个大环境中如何无奈如何挣扎。
〃罗什,其实大乘是在小乘上发展得来,两者并不对立。佛陀创佛教,是为反对婆罗门教,反对种姓制度,所以教义简单。修行方式参考了当时流行的苦修,讲求个人努力,求得解脱。可是时代在发展,小乘局限便显露出来。〃
踱步到他身畔,诚挚地看向他:〃小乘是〃自了汉〃,要解脱必须出家。出家人不事生产,也无后代,若每个人都出家,长此以往,国家无法生存,人类便亡。所以当佛教跟世俗权力产生矛盾,便有大乘出来改变弊端。〃
我抬头朗声说:〃而大乘却是度人,你只需膜拜诵佛,便能成佛。这样,不用出家,居士也可以成佛,就能解决人与生产的矛盾,居士可以结婚,也就解决了人类繁衍的问题。所以,佛教能被当权者接受,才能流传更广,有更多信徒。即所谓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他听得有些呆了,陷入沉思。我不知道他能了解多少,我纯粹是从宗教与生产力,与统治阶层关系上论述。再添一句:〃罗什,你欲改宗大乘是对的。大乘更顺应时代发展,能解决多数人的精神需要。〃以他率达趋新的个性,大乘渡人的思想更适合他,所以最后他选择改宗,也是必然。
他抬眼看我,略带稚气的脸上仍有一丝顾虑:〃那中原汉地呢?汉人会更接受大乘么?〃
我笑:〃那是当然。大乘佛法会在汉地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季羡林说过:一个宗教流行时间长短与它的中国化程度成正比。谁的天国入门券卖得便宜,谁就能赢得群众,就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小乘要那么辛苦地修行,还不一定成佛。大乘,尤其禅宗,在中国提倡顿悟,〃一阐提皆有佛性〃。只需虔诚供养,口宣佛号,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等轻松惬意!(具体可以参看季老的《佛教十五题》)
他也渐渐开怀,眉眼间显出一股坚定的神色,似乎下定了某个决心:〃前些日子,罗什在王新寺后一间废弃的殿内,得到一部经书,是大乘经论。罗什忍不住偷偷看了,感触良多。却碍于师尊教导,不敢让其他人得知罗什如此趋向新论。今天与艾晴一席话,罗什已明了如何取舍。回去后便给师尊师兄们诵读,日后定要广宣大乘,度更多人成佛。〃
他提到的这段,我好像有印象。〃罗什,你找到的是不是《放光经》?是不是有魔缠你,让你放弃?〃
记得在他传记里说:当他展开《放光经》读诵时,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继续学习。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读《放光经》呢?〃他回答:〃你是小魔,应速离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丝毫被转动。〃②
我当然不相信他真遇到过魔,我更相信为他立传的慧皎写这段奇特经历是为了体现罗什改宗大乘遇到的心魔。因为改变自己一贯的信仰是件很痛苦的事,他肯定挣扎过,犹豫过,甚至想放弃过。心魔缠人,才是最难消除。
他果真讶然:〃《放光经》?〃念一遍梵文,应该是这部经书的梵文名,点头赞道。〃这倒是个好译名。佛法放光,普照众生。〃
他沉吟片刻:〃这部经文里说,佛法传扬,是为了使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佝者得伸,狂者得正,乱者得定,病者得愈,羸者得力,老者得少,裸者得衣。佛法光大,可使一切众生皆得平等,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也既是说,修行乃是为度化众生,而非个人得道。这些深意,罗什极之认同。〃
他眉头微皱:〃只是,何来〃有魔缠我〃?〃
眼里蕴出一丝笑意,细想了想,又自己解释说:〃若说魔,应是我心魔。不知该不该习大乘。自从得了那部经书,每日我都要犹豫好几遍,看还是不看。看了后,又是犹豫。传诵,还是不传诵。这心魔,直到今日才彻底去除。
WWW。HQDOOR。COM←虫←工←桥书←吧←
第31节:十二 为什么出家(3)
〃还记得那晚你问我,毕身所愿是什么。〃他深吸一口气,昂起优美的颈项,〃如今,罗什可以像你一样明明白白大声说出理想。〃
顿一顿,他朗声说道:〃所到之处皆能传扬佛法,立著论说,普度众生,这便是我毕身所愿!〃
他高昂着头,油灯昏黄的光也掩盖不住他脸上的满满自信。流光溢彩的气度让我一时间竟有些看呆了。如此的自信与早慧出现在这少年身上,犹如看到了未来一抹绚烂的色彩,用生命燃烧的冲天火光,熠熠生辉。
〃好志气!〃我热烈地鼓掌,点头大声赞扬,〃我最喜欢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你一定能做到!〃
他突然转身面对我,毕恭毕敬地鞠躬,吓了我一跳。抬起身时,狭长的脸颊绯红,目光真挚而热烈:〃艾晴,罗什得你为师,是佛祖垂怜,为罗什指点迷津。罗什一生,定不负吾师。〃
他从没对我这样尊敬过,心脏没来由地多跳了几下。心底一团莫名的火苗蹿升,迅速顺着血液循环周身。我不自在地用手扇风。都已经是大冬天了,怎么有这么热呢?
那天课程结束后,他走到门口,看了看星辉闪耀的天幕:〃明天天气应该会放晴。〃
他转头对我,笑如春风:〃艾晴,明日带你游龟兹去。〃
注释
①慧皎《高僧传》对耆婆的描述:〃王有妹,年始二十,识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娉之,并不肯行。及见摩炎,心欲当之,乃逼以妻焉,既而怀什。什在胎时,其母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闻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与王族贵女,德行诸尼,弥日设供,请斋听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语,难问之辞,必穷渊致,众咸叹之。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及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