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类大历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发生黑死病,流行地区包括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伊比利亚半岛、丹麦和爱尔兰。从这一年秋到第二年春,仅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死了20万人。那场瘟疫导致欧洲南部五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14世纪欧洲的这场瘟疫是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次“黑死病”大爆发。它从中亚起步,在20余年的时间里,席卷东亚、南亚、北亚,直至欧洲和北非。它在欧洲的爆发最为骇人听闻,影响也最为深远。无论是在何处落脚,瘟疫停留几个月便继续前进,两年内就横跨了整个欧洲西部并向北扩散到达北非的埃及等地,甚至跨越英吉利海峡,抵达英格兰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直至1351年,瘟疫才走完了整个死亡之旅。
从14世纪一直到17世纪中叶,黑死病每隔几十年又会重返欧洲,但其间再也没有出现过像第一次爆发时这样惨烈的疫情。迈克牧师留下的记载真实记录了瘟疫造成的混乱场面:无数家庭骨肉分离,村庄荒芜,买卖倒闭,税收锐减,国力衰弱。英国诗人拜伦的话更能说明问题:“这不是人类的历史,这是恶魔的圣经。”
到了19世纪晚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罪魁祸首终于被揪出。1895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科学家亚历山德罗·耶尔森博士被派到香港调查黑死病的流行。他发现,从病人的淋巴结可以分离出一种细菌,他推断这种细菌可能就是引发黑死病的元凶。巴斯德研究院的另一支队伍由保尔…刘易斯·西蒙德带领,负责印度地区的调查工作。他们发现捡拾死老鼠的人很快就会染上黑死病。西蒙德解剖了死老鼠,发现它们体内全是耶尔森博士发现的那种杆菌——这种病菌后来被命名为耶尔森氏杆菌。两千年以来一直肆意屠杀人类的敌人,总算现形了。人们随后发现,是跳蚤把疾病从老鼠身上传染给人类。
病菌、传染源、传播途径都查清了。到20世纪中叶,抗菌素的发明使得鼠疫成了容易治愈的疾病,而公共卫生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切断了鼠疫的传播途径。疾病、死亡、蒙昧、恐惧、自私,终于被人类以医术、科学、文明、勇气和博爱所征服。
第五章 围困君士坦丁堡第17节 基督教最后的堡垒
进攻君士坦丁堡(油画)
“一切都已昭然若揭,你所渴望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现在,我只能转过身去,独自面对上帝。我放弃所有与你达成的誓言和条约,我将紧闭城门,为我的人民战斗到流完最后一滴血。”
这是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写给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最后一封信。1453年,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攻城战在这两个国家间打响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这场争夺战的焦点。
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能与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屹立于黑海之滨,在欧洲的东南角。只要越过窄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就不再是欧洲,而是到了亚洲的小亚细亚。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为新罗马的首都,并以自己的名字给它重新命名。其后,罗马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民族所灭,而君士坦丁堡则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延续着罗马帝国的辉煌,并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繁荣。800年来,君士坦丁堡这座富有的城市,一直是世界贸易中心和连接欧亚的桥梁,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和欧洲的重要门户。东罗马帝国也因它而被后世人称为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拥有从黑海到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大部、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外高加索的一部分。然而,11个世纪以后,一度极其强盛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缩小到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么一座有着高耸城墙的城邦。
许多世纪以来,穆斯林一直试图征服基督教文明,而君士坦丁堡则始终位于伊斯兰进攻势力的核心。早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就企图将这座城市从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中挖出去。亚普·恩萨里是先知穆罕默德二世忠诚的门徒,他就死在公元674年攻打这座城市的战役中。
自公元7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世纪内,阿拉伯人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西亚、北非、小亚细亚的大片领土,并征服了波斯等许多地区,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从此,地中海航道不再为拜占庭一国所垄断,却成为拜占庭和阿拉伯新兴势力相互争斗、相互抗衡的战场。这一时期,因周边民族的蚕食,拜占庭的地理范围不断缩小。
11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虽然一度战胜了来自多方面的敌人和内部的分裂,勉强还可以称得上是中世纪早期亚、欧大陆上最强盛的国家,但是,来自东方的新兴游牧部族塞尔柱突厥人对小亚细亚的渗透,和西方诺曼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冒险,都使拜占庭帝国岌岌可危。
而对于拜占庭来说,西方天主教对它的威胁甚至超过了伊斯兰教。
随着基督教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对立分歧,拜占庭对自己实行的宗教一向以“正教”自居。君士坦丁堡被誉为正统基督教的中心,而罗马则成为天主教的中心。他们各自都不喜欢对方的语言、宗教、政治和生活方式,他们彼此嫉妒,对对方的权力和影响耿耿于怀,因而形成了彼此间长期的怀疑和公开的敌对。
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更是永远不会忘记它是如何遭受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血腥清洗的。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改变了征战方向,从解放耶路撒冷这一最初目的改为进攻君士坦丁堡。这年春天,他们攻陷了坚固的城堡,对它进行了接连一周的冷酷无情的掠夺和屠杀。“即使是残暴的萨拉森人,也比他们仁慈。”一位目击者记录下了这一恐怖的场面。“妖孽啊!他们打坏对信徒充满怜爱的圣像;他们把殉难者的神圣遗物抛进让人难以启齿的地方;他们把救世主的身体和血液随意抛洒;他们没收圣杯,扯下上面的宝石,然后举杯痛饮。”
他们甚至“把圣索非亚教堂镶满宝石的圣坛砸成碎块彼此瓜分,把马匹牵进教堂,搬运走抢夺到手的金银,还让一个妓女坐在牧师首座上唱淫荡的歌曲。”除了将所有能够拿走的金银财宝都抢光之外,十字军还放火烧毁了君士坦丁堡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以消灭异端邪说。
这座城市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光彩。当康斯坦丁十一世于1449年继承王位时,拜占庭帝国败落得只剩下这么一座穷困孱弱的城邦,曾经奢华的花园杂草丛生,宫殿已被遗弃,人民也如猢狲般四处逃散。
对康斯坦丁来说,更不幸的是在他即位之前,君士坦丁堡就已被来犯之敌团团包围。他们的敌人就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
正如康斯坦丁十一世在写给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最后一封信中所预言的那样,1453年,这些穆斯林再次来犯。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强大的武器,在威力无比的新式武器背后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坚定的决心。一旦僵局被打破,围困君士坦丁堡事件必将成为历史的一大转折点,因为君士坦丁堡一旦失守,整个欧洲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古老的城墙还能保证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吗?
第五章 围困君士坦丁堡第18节 我只要一件东西
率领奥斯曼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是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他宣称:“我只要一件东西,那就是君士坦丁堡。”
致使苏丹说出如此豪言的基础是,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强大到从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至多瑙河,其中包括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等的广大地区。
奥斯曼帝国发源于突厥人的塞尔柱帝国治下的一个部落。他们与其他突厥人一样信奉伊斯兰教。1071年,突厥人在小亚细亚东部的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获全胜,俘虏了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从此,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由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一直延续至今。1242年,塞尔柱帝国与蒙古交战屡屡失利。这时在塞尔柱帝国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的一个突厥人小部落乘机开始发展壮大。1288年,该部落首领奥斯曼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掀开了土耳其历史新的一页。奥斯曼雄武有略,野心勃勃。他带领部族开始了向外扩张,攻城略地的进程。没多久,他就攻占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将原塞尔柱帝国的大片国土收归为自己的领地。在这一过程中,奥斯曼自称为苏丹(意为“尊贵的”,相当于领主),宣称其领地为独立公国。他的新国家就称为奥斯曼帝国,占有统治地位的突厥人被称作“奥斯曼突厥人”, 由于译音的转变,突厥人后来成了土耳其人。此后历经两个世纪的斗争,奥斯曼帝国已强大到足已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包围的程度。
君士坦丁堡成了拜占庭帝国所剩的惟一城池,也是位于奥斯曼帝国中心的最后的基督教堡垒。
公元1451年,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他便发誓要以征服者的姿态骑马踏进君士坦丁堡。这位野心勃勃的新君梦想着建立一个大帝国并超过巅峰时期的罗马帝国。但是在没有夺取这座雄伟的都城之前,一切梦想都只是梦想。因此,他渴望得到君士坦丁堡。
年轻的穆罕默德二世有着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他文武全才:在艺术、语言和科学领域,都受过良好教育。他还是一位虔诚热情、学识渊博的艺术爱好者,时常会为一些新想法而激动不已;但同时他又是一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