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U庋サ鞯闹芏词嫉穆只兀训阑够嵊惺裁刺厥獾暮迓穑慷缤褪窃诼槟久と坏穆只刂蟹⑸摹U庋慕萄祷共徊彝绰穑咳嗣前凑展娑ê玫穆废呷ゼ芬惶顺担隽耸鹿示褪钦宓谋纭R蛭狄坏┛鹄矗突岬秸静磐!6拔母铩闭馓顺凳堑秸疽埠岢骞ィ钡匠隽斯欤祷偃送觯鸪闪嗣褡宓拇蟊纭3瞪先怂赖煤芏啵械牧斩济涣粝隆@仙峒负跏侵诙辔幕滥颜咧凶钐厥獾囊桓觯嗣羌亲×怂?删菟抵钡浇袢眨谔胶芍罚隼仙嵫衬训谋径济挥小N颐乔胁豢砂炎约盒牧槔锏奶胶钇剑胁豢赏恰袄仙嶂馈保辽俪俗靥氖焙颍宰永锊灰黄瞻住2尚凑饷锤龀林氐奶饽浚沂窍刖∫环菝嗔ΓΠ牙仙嶂雷龀梢灰郴畹睦贰�
  可是,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历史是一真实预言的手稿,任何人都不能充分解释。”1022我本来就不想解释什么,只想像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所说:“每一部真实的历史都必然会通过它对于事件的具有人性和生命力的表述,促使我们记起,过去既是像现在一样活生生的,又是像将来一样捉摸不定。”1023
  列文森说:“企图靠详细叙述过去,或展示它的遗产来保存传统,这虽然不能使传统永恒不变,但确实使它保存了下来。当文化发生变化而成为历史意义时,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就成了对健忘了东西的一种特殊记忆,现代中国历史上这种健忘是如此之多。”1024若从这个角度把我“老舍之死”的口述史采访与学术研究,看成是在以“一种特殊记忆”对“这种健忘”所做的挣扎,不为过吧。
  汤因比在1973年论及中国历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中国人真正从中国的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成功地从这种错误的循环中解脱出来,那他们就完成了一项伟业,这不仅对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且对于处在深浅莫测的人类长河关键阶段的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伟业。”1025他还指出:“人生存在于时间的深度上;现在行动的发生不仅预示着未来,而且也依赖于过去。如果你故事忽视、不想或磨灭往事,那么你就会妨碍自己现在采取理智的行动。”1026
  最后,我想套用老舍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蜕》里一段话来结束本书:历史毕竟不是梦做成的。历史是血泪的凝结,珍藏着严肃悲壮的浩气。悲剧的结局是死,死来自斗争;经过斗争,谁须死却不一定。大中华的生,大中华的死,也许能在“老舍之死”中找出点真消息。1027

  注释(1)

  1《一九八四》,'英'乔治·奥威尔著,刘子刚、许卉艳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2参见袁阳著《生死事大》,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3奥威尔著《一九八四》,第62页。
  4奥威尔著《一九八四》,第33…34页。
  5'美'列文森著《儒教中国及其命运》,郑大华、任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6参见'美'保罗·柯文《理解过去的三条途径:作为事件、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世界汉学》1998年第一期第124页,世界汉学杂志社版。
  7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转引自袁阳著《生死事大》,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8郑家栋《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命运〉》代译序,转引自《儒教中国及其命运》第3页。
  9关纪新著《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5页。
  10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66页。
  11《旅美观感》,《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卷第404…405页。
  12参见关纪新《老舍评传》,第386…387页。
  13'美'史景迁著《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尹庆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330页。
  14参见关纪新《老舍评传》,第389页。
  15《我说》,《老舍全集》第14卷第369…370页。
  16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页。
  17参见克莹、侯堉中《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页。
  18参见《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老舍全集》第14卷,第269页。
  19参见《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老舍全集》第14卷,第269页。
  20克莹、侯堉中《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75页。
  21克莹、侯堉中《老舍在美国——曹禺访问记》,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75页。
  22参见冯洪达、余华心《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479页。
  23以《海外书简》为题原载1947年11月17日香港《华商报》。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480…481页。
  24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482…483页。
  25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492…493页。
  26《老舍全集》,第15卷第684页。
  27《老舍全集》,第15卷第685页。
  28《作家书简》,原载1949年2月26日香港《华商报》副刊,《老舍全集》第15卷第730页。
  29参见1948年3月29日《赛珍珠致劳埃得信》,《老舍全集》第15卷第692页。
  30'美'史景迁著《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第331页。
  31参见'日'石垣绫子《老舍——在美国生活的时期》,夏姮翔译。转引自张桂兴编《老舍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77…178页。
  32参见胡絜青《巨人的风格》,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03页。
  33曹禺《怀念老舍先生》,1978年10月8日《北京日报》,转引同上,第504页。
  34据王蒙回忆:“1986年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去哈佛大学拜访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他已经年纪相当大了,中文口语并不漂亮,文章漂亮。他生活简朴,让我坐在靠进门的一张旧沙发上,他说:‘当年老舍先生到我这儿来,就坐在这里。他要回新中国,我劝他再等一等,看一看。他说:不能等了,我必须立即回去/当然费正清有自己的立场看法,这是他的事情。从这里反映出老舍的热情,对新中国的热情。”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注释(2)

  35参见樊骏《从〈鼓书艺人〉看老舍创作的发展》,吴怀斌、曾广灿编《老舍研究资料》(下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875…876页。
  36参见樊骏《从〈鼓书艺人〉看老舍创作的发展》,吴怀斌、曾广灿编《老舍研究资料》(下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884…887页。
  37'美'史景迁著《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第331页。
  38参见《老舍在美国》,转引自张桂兴编《老舍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40页。
  39参见胡絜青《老舍与曲艺》,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10页。
  40参见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页。
  41参见乔志高《老舍在美国》,转引自张桂兴编《老舍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41页。
  42参见王晓琴著《老舍新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43'美'史景迁著《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第331页。
  44《美国人的苦闷》,《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卷第407…409页。
  45阳翰笙《我所认识的老舍》,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10页。
  46参见《北京日报》,1978年6月4日。
  47《由三番市到天津》,《老舍全集》,第14卷第416页。
  48参见胡絜青《曲艺》,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10页。
  49《过新年》,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12页。
  50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15页。
  5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老舍全集》第14卷第421页。
  5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老舍全集》第14卷第421页。
  53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27…528页。
  54《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老舍全集》第14卷,第494…499页。
  55胡絜青《周总理对老舍的关怀和教诲》,转引自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29页。
  56《毛主席给我新的文艺生命》,参见《老舍全集》第14卷,第497页。
  57《我热爱新北京》,《老舍全集》第14卷第440页。
  58参见张桂兴编撰《老舍年谱》下卷,第574页。
  59《生活·学习·工作》,《老舍全集》第14卷第547页。
  60参见'美'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第335页。
  61《写于一九五0年十月一日》,《老舍全集》第14卷,第423…424页。
  62《致大卫·劳埃得》,1952年4月1日,《老舍全集》第15卷第727页。
  63参见《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老舍全集》第14卷,第475…477页。
  64参见《挑起新担子》,《老舍全集》第14卷,第473…474页。
  65参见《认真检查自己的思想》,《老舍全集》第14卷,第478…479页。
  66《挑起新担子》,《老舍全集》第14卷,第474页。
  67参见《我们热诚地迎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