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情天下有情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藿⊥蚴傥藿∽A指敝飨硖褰】担涝督】担�
  大家喊完了口号,接下来就是学习毛主席语录,读了再读,背了再背,当时时间不长,我已经能够熟练的背诵《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了。
  读《毛主席语录》时,每人发了一个小红本,里面全是毛主席语录。一人读时大家在旁边听,这人读完了一段后别人再接着读,直读到吃饭时为止。
  我还学会了一首歌,很好听,歌词是这样的:毛主席浯录发给咱哪,捧在手里心中甜呐,好像到了北京城,毛主席就在咱身边。
  当时有许多歌颂毛主席的歌,也都非常好听,我一听就会。
  有一天半夜时分,突然钟声大作,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爬起身来跑到门外。
  只见大队干部在高声呼喊:“所有人员马上集合!到公社去开大会!”
  许多人睡得迷迷糊糊的,揉着眼睛跑了出来。
  人们一边走一边琢磨,究竟是什么事让大家半夜起来开会,这事一定很重要。
  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公社,听到沿途许多村的广播喇叭在嚷:“毛主席最高指示发表了!全体集合,敲锣打鼓,赶快行动!”
  不一会儿,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涌来了。许多人一边走,一边高呼口号。有的村中把锣鼓全都拿出来了,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有的人高举着红旗,汇集成一股潮水般的人流。
  到了公社举行庆祝大会,热烈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
  我们来到公社所在地,真是人山人海,大家兴奋异常。高音喇叭不断的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有时还播放毛主席语录歌曲,一直到天亮。
  有时公社开大会是批斗大会,一群人押着“地富反坏右”分子走到台前,每人脖子上插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地主分子xxx,或者写着反革命xxx,让这些人跪在台前,脖子里还要拴着一根细绳,细绳上往往要拴着几块砖,不仅如此,如果交待得不好还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挨嘴巴或者挨皮带,有时一斗就是一天,而且群众中途不许退场,谁如果中途退场就是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
  许多人写了一个“忠”字挂在胸前,有人则胸前别着几枚毛主席的像章,我见过最大的像章有碗口大小,别在胸前闪闪发光。
  
  积重难返
  冬天农活不多,主要是积肥。掏大粪这又脏又累的光荣任务便落到了爸爸头上。
  爸爸用一辆小车,上面绑了一根棍子,棍子两端各挂一个粪桶,带着一些工具,在全村挨门挨户串,把每个粪坑掏净。
  冬天寒风刺骨,连大粪也冻成一个大冰坨儿,掏不上来,就要用一个长柄带刃的叫刨斧的工具把大粪砍碎,不用力砍不碎,一用力,这些粪渣溅得到处都是,不仅掉进衣服里,脖子里,有时甚至溅到嘴里。但是无论天气有多冷,风多大,这活儿却必须干,每天干多少活儿都要记在一个本子上。
  爸爸用铁丝弯成钩子,拧在一根四指长一指粗的小棍上,这样用它来钩住粪桶,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掏出来的粪便要与其它粪便掺在一起,才能晾干。单独的人粪是很难晾干的。晾干后再捣碎过筛,就成了比较好的肥料了,这些肥料一般用来种大西瓜。
  爸爸一人干掏粪工,一干就是12年。
  农村的农活有许多我们都干不惯,但是干不惯也得干。
  农村给玉米施肥不叫施肥,而叫“抓青”。当麦秋收完麦子之后,麦茬地里的老玉米就开始生长,当长到一尺左右高的时候,要施一次肥。
  用大车把各种肥料拉来卸在道边,人们用背筐把粪运到地里,用手一把一把地将这些粪扔到老玉米的根部,这些粪什么粪都有,牛粪马粪人粪都有,干完活一看手粘乎乎的,沾了许多粪,尤其是有些人粪便没有干,粘在手上恶臭,简直难闻极了。
  当地的老百姓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有时搓搓手就去吃东西,反而说不脏不净吃了没病。而我则有时恶心的吃不下饭,必须洗干净手后再去吃。
  伯父和伯母住在三叔西边一间借来的小房子里,三个姐姐两个哥哥早已成家立业,有的留在北京,有的在外地,状况要比我们好,只不过五个子女都不在旁边,照顾老人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身上。
  每天我和几个弟弟都要到伯父那里转转,爸爸妈妈也天天抽空儿到那里坐一会儿,聊会儿天,我们则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有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我们去干。
  每当生产队分粮分柴的时候,我们就帮助运回来。地里那些刚砍下来的玉米秸,湿漉漉的每捆都有几十斤重,我们每人每次能扛两三捆。说真的,压的简直透不过气来,汗珠一个劲儿地往下掉。
  有时收了工,天色已经非常黑了,但是我们还是咬着牙继续干,妈妈有时看太晚了就让我们哥几个先干着,自己先回去做饭。有时我们把伯父的柴禾运回家来已经是半夜时分,但是无论多大的苦和累我们都坚持挺下来了。
  伯父和伯母是两位非常慈祥和蔼的老人,心地善良,对待我们就像自己的亲儿女一样,关怀备至,经常拿出一些食物让我们吃,我们也把伯父家的大事小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爸爸妈妈每天吃过晚饭后都要到伯父家去探望,贫穷艰难的生活把两家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农村由于文化落后,很多人缺乏最起码的科学知识。
  记得有一次一户农民宰了一口猪,他叫大家去买他的猪肉。
  我看见那肉上一层小包包,白色的,数量很多,根据我过去学到的知识,知道这种肉吃下去就会得涤虫病。这种寄生虫病很厉害,很难根治。
  我奉劝一些人最好不要吃这种肉,并讲了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没有人听从我的劝告,甚至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
  几个月后,许多人得了怪病,面黄肌瘦,浑身无力,吃得好多,肚子奇大。
  落后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使人们的健康每况愈下。
  
死里逃生
  死里逃生
  1967年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常饿着肚子的人,更觉得冷。
  刚刚过了腊八,我们就没有粮食了。距离68年7月1日吃新粮还有半年的时间,我真不知道这么漫长的时间我们怎么才能熬过来。
  妈妈把剩下不多的各种各样的粮食全找了出来,有点小豆、小米、玉米粒,一共也就是不到2斤的样子。
  爸爸说,这么多天来,我们天天喝粥,只有今天才像腊八粥。
  妈妈埋怨爸爸,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说这种话。
  妈妈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粮食放在一起,掺了点儿菜叶熬了一锅粥。我一边吃一边想,腊八粥的来历可能就是这样吧!穷人在实在没有粮食的时候,才把各种粮食放在一起熬粥。否则,是不会这样做的。
  吃过饭,爸爸拿上一条面口袋,决定到亲戚家走一走,看看能不能借点儿粮食来,爸爸这次要到姨家去。
  东米各庄离我们家20多里路,大姨家就在村北面,一溜十来间大北房,院子很大,西南角有个大猪圈。一大家子十来口人全靠姨夫一人支撑着,虽然并不宽裕,但是我们多次上门借粮,却从来不让我们空着口袋回来。
  姨夫和大姨是极好的人,每次我们来大姨都会拿出最好的饭莱招待我们,老人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我们吃饱,我永远忘不了老人那怜爱的目光,使我们这些饱受摧残的心灵感到无比温暖。
  20多里路爸爸是步行去的,每次借了粮都是再背着走回来,来回要走上一整天。
  我和妈妈则把上次拣来的一些白薯秧翻起来晾干,然后拿到万能磨上去打碎。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去年的时候已经尝过了,今年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又用它来充饥。
  爸爸回来了,带回来一些白薯干,我们把它打碎了,掺上一些白薯秧面,做成窝窝头,居然一顿能吃三、四个。虽然不太好吃,但总比花生皮与玉米骨头好吃多了。
  春节快到了,下了一场大雪,天气越来越寒冷了。
  妈妈又到伯父家去了。回乡一年多来,妈妈每天都要到爷爷和伯父那里转一圈,问候一下,有什么活儿帮助干干,坐下聊会儿天。
  虽然造反派禁止我们四处走动,但是妈妈全然不惧,总是在天刚擦黑的时候转一圈,相互之间多唠唠,可以缓解心中的压力。
  那天我正在屋里收拾我以前的课本和书籍,突然有人在外边喊我:“大春,你快点出来看看,那边雪地里有一个人像是你妈!”
  我心中呼的一下,立刻放下书本跑出去。
  纪永兴房子后面有几棵杏树,妈妈每天从伯父家归来都会经过那里。我沿着那人所指的方向望去,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
  是妈妈!啊!真的是妈妈!我疯了一样的跑过去,不顾一切地把妈妈抱起来。
  妈妈已经不会说话了,浑身僵硬冰凉,已经不知道在雪地中趴了多久。
  由于饥饿,妈妈的眼窝深陷下去,骨瘦如柴,身体轻的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妈妈去探望伯父回来,不小心在雪地上滑倒,却没有力气爬起来,也没有力气呼喊。若不是偶然被别人经过这里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我把妈妈抱回屋里,盖上被子,端来一碗热水。
  妈妈闭着眼睛躺在炕上,一动不动。我端着碗站在旁边又哭又喊:“妈妈!妈妈!”
  但是妈妈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把那碗水扔在一边,把妈妈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妈妈,一边抱着一边摇,用力地呼喊:“妈妈!妈妈!您醒醒!您睁开眼睛看看!”三弟也匆匆忙忙赶过来,把妈妈的脚抱在怀里。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微微睁了一下眼睛。嘴里喃喃说了一句:“别什么,我没事儿!”声音极其微弱细小,说完这句话,妈妈又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我把妈妈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